Spot's World

五花八門身邊事,喜怒哀樂筆中行。
個人資料
spot32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百年帽業“盛錫福” (下)

(2015-05-30 09:48:42) 下一個

以人為本 誠信經營

劉錫三從1911年創辦帽莊開始,到1948年去台北經營“盛錫福”分號,在長達37年的經營中充分地顯示了其為事業百折不撓的精神和使企業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的管理才能,以比較獨特的經營方式打造出了一個知名企業。

劉錫三是商業奇才,他深知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必須遵循千古以來的商業倫理----誠實守信。劉錫三“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即使今天看來亦令人稱道。“盛錫福”創始人劉錫三的“人招人,千呼萬喚;貨招人,揮之即來。”的經營理念使今天的“盛錫福”人仍記憶猶新。“貨”怎樣才能“招人”,靠的就是最上乘的質量。帽子質量到底好在哪兒?挺括、舒適、不變形。質量好的關鍵是什麽?用料和工藝。

上世紀20年代中期以來,“盛錫福”已是遍銷全國的名牌產品,但劉錫三卻對其有著相當嚴格的要求:優質的合格品用“三帽”商標;相對次些的則用“雄獅”商標,讓顧客明明白白地消費。劉錫三懂得經商之道不是經濟之道,而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文化底蘊。一百年來,“盛錫福”的老師傅們都是要求小夥計們做帽子前先學做人,心正了才能做出好帽子。

下圖:從巴斯德實驗室(後來的一路汽車站)看盛錫福(紅框內)。

據“盛錫福”的老師傅回憶,當年的“盛錫福”帽業大樓的地上一層為門市,中間是大廳,兩邊的房間一邊是供會計使用,另一邊是掌櫃。每天掌櫃的將桌子一擺,茶水一端,往下一看,盯著賣貨的學徒。那時,學徒一律是男孩,穿著、禮儀要求更是非常嚴格,清一色大馬褂,千層底布鞋,個個規規矩矩往門口一站,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盛錫福”門店裏麵放著兩處硬沙發,茶蓋和茶碗整齊地放在桌子上,夥計看見有客人來,要先將客人讓到沙發上,端茶倒水,歇息片刻,再向客人詢問需要什麽。夥計幫客人挑帽子是個眼力活,必須在仔細觀察客人的頭、臉型後,再按照實際情況拿帽款,號碼上下不能差出一號,往貨架上一拖就是兩頂帽子,其中必有一款讓客人滿意。那時到“盛錫福”買帽子的多是講究人,麵對每一個顧客,學徒必須把帽子賣出去,否則掌櫃的會盤問原因,講不出理由的就要到工廠去做工。“盛錫福”一貫的經營作風是神貌待和、和氣生財。顧客進門,買與不買都要熱情、主動地打招呼,盡量讓顧客買到滿意的帽子。如果顧客不想買帽子,也要讓其高興地離去,以使其下次再來“盛錫福”。

在管理上,劉錫三則可說是中國企業執行人性化嚴格管理製度的先驅,在他的企業裏,實行“高管”與“技術骨幹”幹股分紅;節假日聚餐,每月一、五改善夥食;員工每年享有帶薪“探親假”,報銷往返路費等等,在這樣的管理之下,每一位員工都把企業當成家,自覺努力的工作。

在人才任用上,劉錫三“方正”而不“歪斜”,他不允許自己的員工有嫖、賭、抽等任何惡習,一經發現決不姑息!他的內弟與外甥後來就都是因好嫖嗜賭被開除的。

而劉錫三本人雖由寒苦出身發跡,其為人處事卻始終謙和低調,決然不同於如今那些炫財誇富的“暴發戶”,據其孫劉恒先生回憶,父親曾對他講起,爺爺當年回老家時,離村數裏就要下車步行,一路上同遇見的鄉親父老聊天說話,到晚上天黑以後,才敢讓司機偷偷地把車開回家。

“盛錫福”還有嚴格的規章製度和理財要訣。在《盛錫福帽莊二十五年小史》中記載十八則要訣:

生意要勒緊,用人要方正,臨事要責任,

議價要訂明,優劣要攸分,賬目要稽查,

用度要節儉,貨物要修整,接待要謙和,

賒欠要識人,期限要約定,主心要安靜,

貨色要麵驗,買賣要隨時,工作要精細,

出入要謹慎,錢財要明慎,說話要規矩。

劉錫三深知能不能占領市場的關鍵是帽品質量的優劣,所以對帽品的質量要求極為嚴格,一貫遵守“選料認真、工藝精細”的原則,如:各種草帽所用的草帽辨,是用自己漂白的最好草辮,色澤潔白光亮,呢帽原料所用的羊毛是用澳洲進口的,或是西北上等羊毛.其他四季帽所用的緞、紗、葛、裘皮,也都是上等原料。各種帽品生產的工藝工序非常仔細認真,最後成品由劉錫三把關檢驗,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或工藝不精,作為殘、次品或廢品處理,然後找各有關製帽廠追究責任,絕對不能以次充好。

在劉錫三的身上,有一種寬容、厚道、謙虛、低調的品格,他認為生意有大小,有高峰有低穀,但朋友之間的友誼可以深厚持久,友誼延續了企業之間的合作,增進了相互的信任。這些經驗和理念,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正是由於劉錫三悉心研究經營之道和上乘的產品質量,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製帽專家。

領袖關懷 重振雄風

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中華老字號。毛澤東主席曾在《加快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文中指出:“提醒你們,手工業中許多好東西不要搞掉,王麻子、張小泉的刀剪一萬年也不要搞掉。我們民族的東西,搞掉了的,一定要來一個恢複,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周恩來總理對老字號企業的關心和愛護,更是有口皆碑,曾做過關於“要保住‘盛錫福’的特點、組織起來辦工廠”的指示。

天津解放後,人們的衣著風氣發生深刻的變化,長袍改成了製服,呢帽、便帽也由原來的機器生產改為縫製圓頂幹部帽。由於工廠生產發生突變,很多環節不適應,營業狀況急劇下降。從1950年到1952年期間,生產處於停頓,經營困難,無力開支。為了解決工人失業問題,劉鴻傑又開辦了盛昌拔絲廠,由劉鴻傑三弟劉鴻侖任經理,由帽廠轉去40人,到這時帽廠僅剩78人,還是無法維持開支,隻得變賣舊物廢料維持,由於劉鴻侖對拔絲業務外行,經營也很不順利。

1953年開始,“盛錫福”開始向少數民族地區銷售少量禮帽,並加工軍用地毯,為土產公司加工草製品,狀況比以前略有好轉。1956年,“盛錫福”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後,天津土產公司委托“盛錫福”製作草帽加工,青海貿易公司找“盛錫福”來加工禮帽。1957年開始恢複氈帽生產,業務更加發展,生產規模也不斷擴大。由於人員增加,又成立了第三車間,職工人數達400餘人。

盛錫福公私合營

1966年底,將“盛錫福”改為“人民帽廠”。1968年開始向紅橋區三條石大街遷廠,至1970年全部搬遷完畢,又將“人民帽廠”改為“天津製帽廠”,原“盛錫福”帽莊隻留下門市部及部分廠房。

在“文革”期間,“盛錫福”的業務處於半停頓狀態,氈呢帽作為“四舊”被勒令停止生產,直到1973年,由於當時藏民所戴的禮帽國內沒有生產,很多藏民為了得到一頂藏式禮帽,不惜用一頭牛到邊境去換,出於對少數民族的考慮,在國務院和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李先念副總理做出了批示,責成當時的輕工部、商業部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及天津市恢複禮帽生產,撥專款購置設備,新建廠房,使“盛錫福”生產的“三帽牌”禮帽又逐漸成為時尚。天津“盛錫福”帽廠的職工不負重托,生產出了少數民族同胞滿意的產品,氈帽生產全國僅此一家,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盛錫福”十分重視企業文化積澱與展示,將企業文化建設和市場營銷結合起來,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突出了文化品位。從1978年起,“盛錫福”帽子大量出口美國、日本,並通過香港銷往歐洲。“盛錫福”還為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擴大經營品種,給人們的裝束增添了色彩與魅力。

改革開放 迎來春天

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又開始講究穿衣戴帽了,“盛錫福”人不再滿足製作單一的羊剪絨、工人帽,開始研究如何讓廣大消費者能戴上不同樣式的合體、漂亮的帽子。“盛錫福”利用難得的發展契機和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繼承了傳統的工作經驗,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建立質量監控與保證體係,形成了禮帽、縫製帽、草帽三大體係,迎來了“盛錫福”快速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1980年,恢複了“盛錫福”老字號,設在和平路的鋪麵以經營特色成為天津市唯一的帽子專營店。企業管理更上一層樓,建立和完善了質量保證體係,采用國際標準,將禮帽、草帽、縫製帽三大係列產品內銷覆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外銷產品出口到日本及歐美國家,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

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影視片《上海灘》的風靡,社會上對主人公許文強的模仿同樣波也及到了帽子,人們開始模仿港台明星的時尚風格,這也造就了“盛錫福”的經營火爆場麵。據“盛錫福”的老職工回憶,原先“盛錫福”一天生產禮帽600頂,後來一班不夠增加第二班,生產量翻一番,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最後形成三班倒,每天要工作二十四小時,成為“盛錫福”帽子賣得最火爆的時期,和平路門市部前人頭攢動,買帽子的人轉手再賣都能賣上好價錢。

與此同時,時尚靚麗的時裝帽,新穎別致的草帽、涼帽,各種休閑帽、運動帽、時裝帽、裘皮帽、針織帽、兒童帽、禮士帽、棒球帽等花色品種的帽子等,吸引著廣大消費者的目光。“盛錫福”作為老字號,尤其受中老年顧客的歡迎,各種花色的前進帽、圓頂帽等傳統款式深受中老年消費者的青睞,有許多外地的顧客都慕名來這裏買帽子。

1986年,在天津“盛錫福”總店的倡導下,天津、北京、上海、青島、南京武漢等8家“盛錫福”店成立了全國“盛錫福帽業聯合會”,製定章程,每年定期舉行一次年會,傳遞信息、交流經驗、推介產品,共同發展。

19933月,“盛錫福”又更名為“天津市盛錫福帽業公司”,在工作中,曾多次接待國家領導人的參觀考察,多次接待領導同誌並定製各種帽品。

1994年,在江澤民主席出訪俄羅斯前夕,天津市“盛錫福帽業公司”前任總經理劉誌國一行(包括技術科長和設計人員)等3人,赴北京中南海為江澤民主席量身並製作了蘇式禮帽和博士帽。當江主席神采奕奕向歡迎人群頻頻招手時,電視機前“盛錫福”製帽技師和職工們的眼睛閃動著晶瑩的淚花,這是因為江主席頭上戴的禮帽就是他們親手縫製的。

2003年,“盛錫福”重新將老店進行了裝修,保持了四季帽品、各種檔次、各種款式專業店的經營特色,依靠老字號、老品牌、老店多年良好的信譽,傳承了“盛錫福”的經營特色和經營理念,使天津市“盛錫福”在全國帽子行業仍處於領先地位。

2006年,是“盛錫福”建店95周年,也是帽業聯合會成立20周年。20年來,由當時隻有8家的“盛錫福”已發展到理事會單位、會員單位及參會廠家40餘家;還有不少廠家、商家也積極要求加入到民間性質的帽業聯合會來,會員遍布全國各地,許多台灣獨資企業也紛紛加入到這一組織中來,進一步擴大了“盛錫福”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百年傳承 續寫輝煌

在中國民族工業漫長的曆史發展中,“盛錫福”傳承發展了獨特精湛的中華製帽技藝,積澱形成了“盛錫福”的傳奇帽業曆史文化特色。它作為曆史發展中和諧商業、誠信商業、文明商業和傳統美德的集中代表,是中華文化動態的、活化的、充滿生命力的傳承載體,是中國民族工業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和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品牌價值。

一百多年前,劉錫三受到“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揣著一顆實業救國之心,讓中國老百姓從“頭”開始,挺立得威風凜凜、堂堂正正。適逢亂世,他以超人的智慧和膽識,撐起了“冠冕吾華”的盛譽,大長了中國人的誌氣。在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大背景下,“身穿謙祥益、頭戴盛錫福、腳穿同升和、手戴亨德利”這些當時最知名的民族品牌,引領了半個世紀人們的的生活潮流。

一百年來,“盛錫福”之所以曆久不衰,關鍵在於其始終秉持“誠信為本、公道守規、貨真價實、服務優質”的商業道德和經營理念。無論是在生產、銷售等環節,還是在經營和服務層麵,都堅持以誠實守信和滿足顧客需要為宗旨,在產品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在服務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在一代又一代製帽工藝傳人在保持傳統技藝和服務絕活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產品、創新服務,為盛錫福的生存發展注入了不懈的動力。

回顧“盛錫福”近百年來興衰發展的曆史,它經曆了民國時期的鼎盛發展;經曆了新中國公私合營的洗禮;經曆了“文革”那些年的挫折;也經曆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陣痛。。。

征途漫漫無終曲,鋪荊疊翠再輝煌。今天,我們更加緬懷劉錫三老先生,學習他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拚搏精神,把“盛錫福”的文化和產品傳承下去,永葆老字號的青春與活力。為“盛錫福”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動力,續寫振興國企發展的新篇章。

 

轉載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鬆' 的評論 : 我也是這樣想的。問好小鬆!祝愉快!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點點分享百年帽業“盛錫福” ,希望它越辦越好.
點點,周末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