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門身邊事,喜怒哀樂筆中行。
個人資料
spot32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年紅劇主人公,於今雖老仍從容

(2014-08-02 14:53:43) 下一個

估計,絕大多數生於六十年代的中國人都對樣板戲不陌生。想當年紅色狂飆席卷神州大地的歲月裏,我們隻能看到區區八個“樣板戲”,那些戲裏的主人公的颯爽英姿也曾經是那個時代的青少年們崇拜的英雄偶像。而他們的扮演者們,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當時被成千上萬的人們追捧的大腕明星了。雖然,彼時人們並不知道什麽是“大腕”,這好像是個“與時代俱進”的新詞。彈指間半個世紀過去了,那些舞台上,銀幕上的勇敢堅強,視死如歸的英雄人物的扮演者們也早已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和腦海。現在,除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仍在舞台上頑強地生存著,被後麵幾代演員繼續演繹著,其它的幾個“樣板戲”都幾乎早已被新時代所淡忘。當年那些看起來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人物的扮演者們,如今大都已是耄耋老者:


李玉和的扮演者浩亮,李少春的嫡傳弟子。(過去叫錢浩梁,現在又恢複了原名仍叫錢浩梁)。當年一句“獄警傳,似狼嚎,我邁步出監”的西皮導板,唱得聲遏行雲,於今餘韻悠悠。


錢浩梁戰勝了中風後的嚴重後遺症與妻子曲素英(曾在京劇《武則天》中扮演武則天》,《紅色娘子軍》中扮演連長)在京劇晚會上。


小鐵梅的扮演著劉長瑜,當年辮子一甩“仇恨入心要發芽”唱得高亢激烈,完全突破了花旦的傳統演唱程式。


如今的劉長瑜仍然是老一輩京劇表演藝術家中最不顯老,出鏡率也最高的一位,還擔任著全國政協委員。栽培教育出多位出色的荀派花旦。




李奶奶的扮演者高玉倩再扮老奶奶是一點不需化妝了。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扮演李奶奶之前,高玉倩是中國京劇院二團的花旦演員。


七代梨園世家的譚元壽老先生當年郭建光的扮相,不僅“此一去”的嘎調唱得滿宮滿調,撲跌翻騰都很有兩下子。


如今的譚元壽年逾八旬,老當益壯,兒子譚孝曾,孫子譚正岩都是北京京劇院譚派優秀傳人,後者是一米八幾的大帥哥,女粉絲不少。隻可惜當年機智淡定的阿慶嫂的扮演者,北昆演員洪雪飛在九十年代一次走穴中車禍身亡,芳魂悠悠入九天,苦勞戲迷空牽掛。


楊子榮的扮演者童祥苓濃眉大眼,歌舞俱佳,台上是英雄,台下被“內控”,真是不容易。那個年代,這張劇照幾乎家家的牆上都有懸掛。


如今的“楊子榮”和老伴張南雲一度曾在滬開了間小麵館,現已歇業。在一次晚會上,兩位老演員夫唱婦隨,魅力依然。


海港裏的方海珍,是新中國硬派女工人,女領導的高大形象。其扮演者李麗芳在《海港》裏的唱腔頗為創新,頗為海派。


如今的李麗芳,因身體原因已鮮少在舞台和公眾前出現,近幾年更難覓影蹤。


一曲《龍江頌》,唱紅了李炳淑。八個樣板戲中,她是最美麗端莊的女農民和農村女書記,但在戲中隻是一味給人做思想工作,連個丈夫也沒有。


如今的李炳淑,風采依舊,七十年代曾拍過電影《白蛇傳》,如今晚會上仍可見到她的倩影,隻是演整出大戲有些力不從心了。


《奇襲白虎團》中的嚴偉才(左)的扮演者宋玉慶,英武灑脫,武功了得。可惜戲紅人紅,步入仕途,跟浩亮,劉慶堂一樣,“四人幫”一倒台,他也跟著吃了“掛落”(音“瓜澇兒”,北京話牽連,受影響之意),受審查不說,藝術生命也就慢慢畫上了句號,可惜了的一個大武生的人才。


暮年的宋玉慶,看著還是那麽精神,一不如意,移民去了美國。這是他和愛徒在一起。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張照片。


這張經典的“手撫紅旗熱淚盈”的娘子軍吳清華的劇照,也曾貼滿大街小巷,薛菁華個子高大,舞技又好,從演連長變成了第一女主角,接了鬱蕾娣的班。據說江青看上她是因為她的長相貌似年輕時的江青。


薛菁華現在香港芭蕾舞團任客座導師,也在香港演藝學院擔任芭蕾舞教授。與夫君其樂融融,羨煞旁人。


劉慶堂是個一表人才的東北小夥,文革前芭團的幾部舞劇,他都是第一男主角。文革中先被衝擊了一下,後來當了芭團革委會主任,把個小小的芭蕾舞團打出幾十個反革命,被江青提名當了文化部副部長,更是驕矜不可一世。在文藝界口碑很差。文革後被清算,坐牢不說,黨籍公職都沒了,老婆徐傑也和他離了婚,如今孑然一身, 還在深圳從事舞蹈教育工作,也算善終。


還認得出來當年的齊格弗裏德王子和黨代表洪常青嗎?


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算得一枝奇葩,至今仍然盛開不敗。喜兒的扮演者茅惠芳,當年多麽青春靚麗,一曲北風吹,終變斷腸人,撲向爹爹的那一跪步,引出多少觀眾熱淚。


現在的茅惠芳已不大容易看出當年的模樣,隨學技術的先生移居美國,還曾在美國搞過自己的舞蹈晚會,沒有楊白勞,老公就臨時頂上,據說頗得好評。


《白毛女》中白毛仙姑的扮演著石鍾琴,身材舞技均是一流,沒有文革,不知該跳出多少經典角色。文革後跳了幾年,專注於芭蕾舞教育事業,培育出不少優秀苗子。


今日的石鍾琴,雖有些發福,但靈秀依舊,風度可人。


英俊瀟灑的農家子弟淩桂明表演的大春,在陰霾彌漫的日子裏仍然迷倒多少少女的芳心,連阿爾巴尼亞來的芭蕾舞女演員都為他傾倒,文革中唯一出訪日本的上海芭蕾舞團在演出時,淩桂明也不斷被日本少女粉絲目不轉睛地整晚關注。


老年淩桂明俊帥依然,曾擔任上海舞蹈學校校長和上海舞協主席。


《鋼琴伴唱紅燈記》把兩個不搭界的藝術門類結合在一起,是那時的極大藝術創新,殷承宗一舉成為當時最出名的器樂演奏家。


晚年定居在美國,昔日鼓浪嶼天才琴童殷承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KkQq' 的評論 : 謝謝喜歡!祝好!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鬆' 的評論 : 歲月催人老!謝謝小鬆來訪!祝好小鬆!
KkQq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很高興看到他們基本都健在,歲月不饒人啊。
謝謝點點分享,周末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