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門身邊事,喜怒哀樂筆中行。
個人資料
spot32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說外嫁

(2014-02-23 14:56:24) 下一個

最近城裏的氣氛著實火爆了一陣,有關中國女性是否應該嫁給外族人(其實,這個所謂的外族大多數就是指的歐羅巴人種的白人男性)的口水戰一浪高過一浪:女士們都以捍衛女人的自尊和幸福為前題,男士們則明顯帶有“被侮辱和被傷害”的心情,口誅筆伐的聲討同族女人們“離族忘本”的“惡劣行徑”,看得我這個在美國待了二十年出頭,家有兒子,親戚中有遠嫁外族(白人男性)女性的人都有些坐立不安了,不為別的,為自己的兒子著急呀(多少有些誇大其詞),看那形勢和情形,兒子將來的婚姻大事很有可能會成為“煩惱大事”。

平心靜氣的想了一想,“婚姻”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沒有高深莫測的理論依據,沒有激昂澎湃的名人警句,我以為,婚姻,就是兩個在某一時刻對了眼,投了意的人決定關起門來過那平淡無奇,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生兒育女,今天晴空萬裏,明日烏雲密布,白天還爭吵不休,晚上就和顏悅色,這一刻還親吻擁抱,那一時就翻臉不認,好的時候鑽一個被窩還嫌不夠,壞的時候隔幾層樓板都覺礙眼,年輕的時候卿卿我我,膩在一起,老年的時候如影隨形,相依為伴的日子,是的,這就是婚姻,沒有多少絢麗多彩的光鮮,隻有世俗繁雜的零七八碎。當然,有許多人這一輩子不隻有過一次婚姻,但我相信,不幸的婚姻各有不同,而幸福的婚姻卻都大同小異,如出一轍。

說國女(包括土生土長的中國女性,也包括美籍華人的第二,三代)都想著嫁給“老白”,這話未免有些過於牽強,也缺少了些地域概念。華人在美國這一方土地生存至今,已經有了超過百年的曆史了,但就人口的數量而言,卻仍然屬於少數族裔。依據2011年的官方統計,在美國的華裔比例隻占全美人口比例的1.2%,簡直可以說是極少數民族了。因為絕大多數華裔都或多或少的沿襲了中國人傳統上固有的地域偏見和種族偏見(不光是中國人,事實上,許多美國白人也多有種族偏見,隻是他們嚴格遵循了在公眾場合不談政治,不談宗教,不談種族等等不談的規矩,因為談不好就要被起訴,而私下裏卻能和“誌同道合”的極信任,極熟悉的朋友大發牢騷),遠的不說,看看城裏的辯論就能知道,不要說對世界上的其它種族,就是國人之間,不也還是北京人,上海人,山東人,山西人,南方人,北方人的分得一清二楚嗎,因此,這就使得在美國的華裔基本上不把非洲裔人,墨西哥裔人等等膚色深於國人的其它種族列入自己的擇偶名單之中,顯而易見,在一般情況下,華裔喜歡的是膚色較淺的人種,而歐羅巴人種(德裔,威爾士裔,愛爾蘭裔,英格蘭裔,意大利裔,法裔,波蘭裔,俄國裔,蘇格蘭裔,瑞典裔,荷蘭裔,挪威裔,以及猶太人等)這個目前占美國人口70%以上的大種群,就恰恰符合了這個條件;又因為華人作為一個種族來說人數稀少,如果僅僅是在本族群裏擇偶,選擇的餘地就極其有限,因此,在以能夠吸引到異族人眼光的前提下,那些在本族群中沒有找到合適意中人的人(男人,女人都適用)就自然而然的把眼光轉向了異族,說白了,主要就是美國的白人種族,也有和日本裔,韓國裔,越南裔通婚的。這種和異族通婚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是極其正常的,就像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一樣,如果他們自己願意,而本族內又沒有特別的婚姻禁忌,他們要想和占人口比例90%以上的漢人(這些所謂的“漢人”也不一定就是血統純正)通婚又有什麽錯。當然,有人會說不管是哪個少數民族,他們都統稱為中國人,這和中國人嫁給別的國家的人是兩回事,但是,你有沒有想到過,華裔難道不是美國人中的一員嗎,既然華裔屬於美國的少數民族,那他們和“多數民族”通婚又有什麽不對呢。之所以說“華裔”,是因為不隻是華裔女性多喜歡膚色淺的種族,絕大多數的華裔男性也不“討厭”膚色淺的人種吧,我們這些家有兒女的中國父母們,有幾個人可以堂堂正正,毫無顧慮的說:我一點兒都不會在意,如果我們的兒子將來娶一個黑種人;我一點兒都不會在意,如果我們的女兒將來嫁給非洲裔。我不行,我承認。

至於說到國內的女孩子都想著嫁“老白”,這也不太符合實際,那些想嫁“老白”的女孩子其實多數想嫁的是“老外”,隻要是能幫她們出國的外國男人,她們基本上哪國人都能嫁(這話擱以前就是瞎掰,現在卻是現實,到廣州看看就會明白);又或者,由於國內一些女孩子擇偶的眼光太過於挑剔,條件太過於苛刻,久而久之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低不成,高不就”的“剩女”,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在國內那種年輕女孩兒成堆,年齡歧視嚴重的生存條件下,她們能夠找到心儀另一半的機會和優勢也就越來越低了,於是,她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其它可能找到終生伴侶的途徑。2012年回國時,兒子曾被他的也在美國念碩士,並已經完成學業,準備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利用暑假回國探親的家住北京的表哥帶到了三裏屯的一間酒吧。據兒子後來說,他們進去不久就被五,六個在酒吧裏已坐了不少時間的女孩子盯上了(不是性工作者。美國回去的人都帶著美國人特有的“土氣”,一眼就知不是國內人),後來一聊起來,才知那幾個女孩子原來是北京某某知名醫院的護士,而女孩兒們也從談話中了解到他們兩個都是從美國回來探親的,隻是兒子是“美國人”,兒子的表哥是“現在美國讀書的大陸人”。這期間,兒子的剛剛和前女友解除關係的表哥想和其中一個長相漂亮的女孩子更進一步的多聊聊,可那女孩兒卻一個勁兒的和兒子聊起沒完,還主動和兒子互換了手機號(不是兒子自己的手機,而是我們回國時專用的國內手機),把自己的藝術彩照發到手機上(所以我才看到她的模樣),後來我們回天津,去上海,那女孩子還和兒子通過不少次的電話。兒子回國的“豔遇”雖然隻是那一會兒,但是說明了一個實情:有些國內的女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受過中,高等教育,自視清高,模樣不錯,工作也不錯,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自己不容易辦成出國的女孩子們,都想盡辦法和有外國身份的男人接近,目的就是希望能有機會出國,這可能就是近年來人們在國內經常可以看見中國女孩兒們和各個種族的外國男人以戀人的姿態出現在各個城市的大街上的原因吧。一個人,不論男女,想追求自己頭腦中想象的幸福原本是沒有錯的,我相信,她們當中有些人是幸運的,真心奉獻自己的愛情,也如願收獲到了自己期望已久的幸福;而有些人卻也是害己損人,利用嫁外國人為跳板以達到其它目的,把嫁給外國人看成是高於嫁國人一等的幸事,可是她們卻忘了:想要別人瞧得起,自己先要瞧得起自己。



我大表哥的獨生女,當年在天津找朋友也算是費盡了周折。表侄女是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畢業的(中專?大專?),畢業後被分配到一所小學教美術。因為她學的東西和藝術沾邊兒,又自認長得不錯,身材又是高挑的1.68米,所以,找男朋友的條件自然也就不低,
父母,親戚,朋友們給她介紹了各行各業的不少個男朋友,她卻一個都沒看上,拖來拖去,挑來挑去,一晃就到了二十六,七的年紀,父母著急也沒用,就是找不著她認為順眼的。因為她的一個同學在法國留學,她也因此動了去法國的念頭,說服了父母為她花錢,自費去了法蘭西,那時,我早以去美國好幾年了,以後給父母打電話,才知道她去了法國。前幾年又聽說她帶著新婚的先生回國探親,表哥,表嫂對那個在雪鐵龍汽車公司當工程師的法國女婿很是滿意,前年表侄女生女兒,他們倆人還專門去了法國一趟,去年又去了,因為表嫂想女兒。前幾天打電話時聽表哥說,
36歲的表侄女剛剛又生了個兒子。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管在哪裏,隻要是異性戀者,女人想找個丈夫都是沒有錯的,中國人在法國也是少數族裔,如此,交朋友找法國人也就無可厚非了,當然,不可否認,找法國丈夫就有留在法國的借口了。回國時和表哥聊閑天,聽他說起女兒家日常的生活情況,我雖沒有去過法國,也不知道法國各階層人士的生活情況,但我還是可以聽出來,表侄女婿一家過的就是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而絕不是那種天天去飯店,日日享美食,月月有新衣,年年趕潮流的“富人”日子。看來,表侄女在法國是找到了她的真愛,因為她是真心實意,踏踏實實的和人家過小日子,而當年的她卻不是這個樣子地。值得一提的是,她結婚時已經是32-3歲的人了,這樣“老”的年齡在國內是絕對沒有競爭力的,因為178歲的女孩兒有的是,也因為國內的“成功”男士都傾向於找妙齡女子。北京的一個親戚,在40多歲的時候和丈夫離婚了,她的父母都是軍醫,她自己的工作也不錯,絕對不是“底層人士”,而這種年齡的“老女人”是大多數中國男人敬而遠之還唯恐不及的一群,更何況還是一個離了婚的女人(許多中國的離異男人都把目光盡可能的集中在那些未婚的女性身上),無人問津是必然的。於是,有熱心朋友介紹,親戚遠嫁美國加州一位50幾歲的美國男人,雙方都皆大歡喜。最近,在城裏看到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激揚文字,說的就是中國男人應該納妾的“偉大原理”,文章把中國男人形容成了中國女人的主宰,把中國女人形容成了隻有傳宗接代功能的工具,還娓娓道出納妾對中國人種進化及其社會改革的種種好處,好像男人不納妾,中國就有亡國滅種的可能。現實生活中,有這樣想法的中國男人絕不止一,二,他們怎麽會對那些“老”女人,那些離了婚的“老女人”感興趣呢。既然中國男人不要這樣,那樣被貼上特種標簽的女人,那麽,那些女人嫁給不嫌棄她們的男人又有什麽錯,難不成她們還非得像封建社會裏的中國女人那樣為自己立一個“貞節牌坊”,奉行“一女不嫁二夫”的訓誡。醒醒吧,現在已經是公元21世紀。說句實在話,男同胞們不要生氣喲:許都中國男人都埋怨,甚至是惡毒謾罵那些嫁了外國人的中國女人們,說她們嫁外國男人是因為看上了外國男人的長相,看上了外國男人的器官。。。在我看來,這不僅是對自己同祖同宗女同胞的侮辱,也是對中國男人自己的侮辱。你們怎麽會那麽沒有底氣,那麽沒有自信,不至於吧!

說到中國的男人們,其英俊瀟灑,飄逸俊美之人為數眾多,並不比任何一個種族差。男士們也許會說,你這是在吹捧我們吧。不是嗎,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國家,就是因為人種基因的變化多樣,才使得中國人的相貌相對於人種較單一的韓國和日本要好得多(個人認為)。中國的美女成千上萬,她們不會傻到連美醜都分不清吧。都聽說過“郎才女貌”這句話,可“俊男美女”卻也是另一句。既然中國有的是美女,那中國也就絕對不會缺少俊男。看看網上曬照片的那些美女們,如果她們的父輩們是奇醜無比之人,她們怎麽會出落得如此美麗動人呢,光靠母親的基因是無論如何也產生不出那樣的人種傑作的。生於506070年代,甚至是80年代的出了國的中國女人們,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嫁給了中國丈夫,而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也還都一如既往的和她們的中國丈夫在異國他鄉過著平凡,緊張,幸福的婚姻生活。她們當中的有些人一定也被異國男人仰慕過,而她們自己也可能在某一時刻被某些異國男性吸引過,因為女人也是人,女人也可以是好色的,但她們卻始終如一和自己的中國丈夫攜手並肩,相親相愛,這可能就應該用“情人眼裏出西施”和“一日夫妻百日恩”來解釋吧,而最最重要的就應該是“責任”了。是的,在婚姻中,不僅男人要對女人負責任,女人也同樣要對男人負責任,婚姻是兩個人的責任;婚姻是兩個人對下一代人的責任;婚姻是兩個人對社會的責任。世間美好的婚姻大都不是建立在“漂亮”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絕大多數的中國男人是能夠忍辱負重的男人,是極其顧家的男人,是有責任感的男人,是簡單的男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家可以付出一切。如果他是個愛家,愛妻子的男人,他可以把自己賺的每一分錢都交給那個家,毫無保留;他不會為了情人節沒有收到妻子的巧克力而不歡心;他更不會為了聖誕樹下沒有給他的禮物盒而耿耿於懷。如果他因為做生意而經常外出,他會用把妻兒的生活安排得妥妥當當來作為補償;如果他不能給妻兒以富足的生活,他會用他的全身的力氣來為那個家拚命的付出,因為他堅信為家付出是他的責任。他不會“要求”你每天用親吻和“我愛你”來表達對他的愛,哪怕你早已累得筋疲力盡,睡眼惺忪;他不會因為你為了自己某幾天的失眠而沒有和他睡在一張床上而一本正經的詢問你是否不愛他了;他不會因為他喜歡某種運動或者愛好,就婉轉的但執著的要求你也最好學會,而你卻真的不喜歡。他們的要求其實不多,能有熱菜熱飯和妻子的陪伴就足以,如果你沒有時間,那也沒關係,他們也可以為你效勞,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對做飯並不陌生,他們會在你進門的時候把適合你口味的飯菜端上桌。後院的鄰居是當地電視台的一位主持人,每天都有一檔專訪節目,聖誕節前偶然看到他的一檔專題節目,說的是節日家人互送禮物的事,還專門請了心理學家谘詢,節目當中他曾以自己做例子,提到他和他的妻子都是屬於那種節日必須要接受禮物的人,如情人節,感恩節等等,沒有禮物,或者禮物不合心意就會很不高興。我當時就想,就這一點來說,我是幸運的,如果我的丈夫像他那樣,那簡直就太難辦了,得費多少心思,得花多少力氣。在我看來,家本來是一個使人放鬆的地方,是人們脫下麵具,不用裝蒜的地方,在家裏,人們本不用像在社會中,工作中那樣處處精心,時時謹慎,樣樣提防,本不應那樣絞盡腦汁的去取悅另一方,如果把家中的夫妻關係也弄得和上班一樣緊張,不輕鬆,那回家還有什麽意思,累不累。當然,人的要求不同,品味各有千秋,你可以說我沒有品位,沒有情趣,可我就是一個喜歡隨意,簡單的人,我也慶幸,我的另一半也是個隨意,簡單的男人。

絕大多數的中國男人都是好男人,他們自信,自愛,自強,自立,自尊,隻有一件事,一直讓中國的男人們在歐美男人麵前或多或少的有些不自信,我說的是什麽,你懂得。其實,你大可不必如此“英雄氣短”。現代的醫學研究早已證明,夫妻生活的美滿和男人的某個器官的大小並無任何關係,如若尺寸真的是夫妻生活和諧的關鍵所在,該大批遠嫁歐美男人的則更應該是韓國的女人(日本女人好像也在其中),而事實上,韓國女人嫁的最多的卻是中國男人,占外嫁總數的44%點多,其次是日本男人,第三才是美國男人,隻占11%點多,這還是零幾年的數據,估計現在嫁給中國男人的韓國女人會更多,因為中國的生活比十年前更好了。有沒有搞錯?沒錯,這是事實。由此說來,亞洲的女人外嫁,不論嫁到哪裏,她們看重的首先是那個男人,而不是那個男人身上的器官;其次,她們看重的是那個男人所在國家的生活環境和質量,如果她們真的是因為喜歡男人身上的器官而嫁,那她們應該遠嫁非洲大陸才是正根。中國的男人是極其聰明的,受教育的程度很高,可為什麽在這個事情上就陷入了迷茫不能自拔。有人說,因為有嫁了歐美人的女人貶低,傷害了中國男人的自尊心。。。另類總會有的,別人什麽說,那是別人的事情,而自信卻是來自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一個連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人,怎麽可以要求別人的信任呢。所以,尊敬的中國的男人們,樹立起你的自尊和自信,你就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男人中的一員。

在我看來,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和婚姻之間還是多少有些出入的。愛情是激情勃發的,是山盟海誓的,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愛情是令人熱血沸騰的,愛情是令人砰然心跳的。婚姻則可以是冷靜平庸的,甚至是背信棄義和見異思遷的,是同居一室卻同床異夢的,婚姻更可以是熟視無睹和無動於衷的。當兩個相愛得如膠似漆的人興高采烈地步入婚姻的殿堂,憧憬著更加甜蜜美好的二人世界時,他們會突然發現,其實婚姻中充斥更多的是責任和親情,隨著婚姻年限的增加,這種親情和責任就會逐漸的加大和增強,而浪漫反倒會隨著生活中數不清的瑣事的出現被磨打得沒了激情。其實,結了婚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隻是有人能夠適應,有人不能夠適應。對於同種族的人來說,互相適應彼此可能稍稍容易些,而不同種族相結合的人就可能難一些,亞洲人之間通婚後的相互適應就很可能比亞歐人之間通婚後的相互適應要相對容易一些。一般來說,女人在各種族的男人眼裏都是“弱者”,不論她們在現實生活中多麽的“強勢”,這也給她們和異族通婚帶來了方便,而男人就恰恰相反了。但是,真正能對異族通婚造成致命影響的卻是不同種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就拿我們的孩子們來說,他們中雖然絕大多數都是美國生,美國長,或者是從美國的初級教育中開始被啟蒙的,可是,由於他們的父母們是接受了中國傳統式教育的幾代人,他們在家裏就會時時受到這種中國式傳統教育的影響(不是言傳身教的,而是潛移默化的),例如大人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人之間相互溝通的方式,吵架的方式,處理問題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吃喝拉撒的方式等等等等。有時,當他們一麵自豪的稱自己是真正的“美國人”時,另一麵,他們卻不情願的發現其實他們的身上還保留了許多他們父輩的影子。前幾天是兒子的生日,又是情人節的到來,兒子送給我一束色彩鮮豔的玫瑰(先生送我一束芬芳,樸實的百合,那是我喜歡的),我們則選擇了和兒子共進晚餐。和兒子聊天時情不自禁的談起了他的擇偶問題,他也坦誠地說道,他和亞裔人,白人女孩子都有過交往(其中一個白人女孩和越南女孩我們都知道,也見到過),他的感覺是,和亞洲女孩交往比較容易,因為文化背景,風俗習慣都相差不多,互相之間有個摩擦什麽的,雙方都能夠理解,也能夠較容易的相互溝通,和白人女孩交往就比較費心,不輕鬆,不是因為情感交流不順利,而是因為當事人所受的文化背景相差甚遠。至於說到中國男人婚姻暴力的多,而美國男人都相對文明,還勸說那種話的人多看看地方報紙,多看看美國電視節目(如CBS NEWS48 hours)。前幾年,我們州裏發生了一件前州議員的兒子開槍打死其女朋友的案件,原因很簡單,就因為那個女友不想和他繼續來往了,“文明”吧,不用拳頭,直接用子彈解決問題。

羅哩羅嗦寫了這麽多,是因為有一些想法,也因為我們的第二代將來很可能會遇見與婚姻有關的這樣那樣的歡樂與煩惱,激情與消沉。無論怎樣,都希望他們勇敢麵對,勇於承擔,不論成敗與否,他們首先都應該知道:愛情是美好的,婚姻是不易的,種族的不同是容易逾越的,而文化的衝撞卻可能是長久和深遠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閑閑客' 的評論 : 不好意思啊,今天才看見你的留言。同意你的關點!本來,婚姻就是私密的,自私的和排他的,所以,對婚姻最有發言權的隻有當事人自己。當然,一個人是不可能阻止別人的議論的,也沒有權利去堵人家的嘴;同理,別人也不應該對他人的婚姻指指點點,說三道四。但世俗是有偏見的,世俗又是一把鋒利的刀,要想打破世俗,就一定會付出一些代價。因此,堅持自己的理念,守住自己的婚姻是每一個走進婚姻的人都要做的。正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謝謝來訪!祝愉快!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好!特別喜歡你對婚姻的理解,好生動。我一字不差地讀完了。是的,文化不同,種族不同,但是愛是人性共有的,方式不同而已。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婚姻的權利,與他人無關,從這一點來說,華人父母介入兒女婚姻相對較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