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門身邊事,喜怒哀樂筆中行。
個人資料
spot32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德國學者解釋“日本永遠不向中國認罪”的原因(轉載)

(2014-01-06 16:36:07) 下一個

那小兵:恩格爾教授,您和漢斯伯格都是我熟悉的德國學者,他專精軍事曆史,你則專精歐亞比較文化學,因此我想特別請你就中國、日本和德國關係上提出意見。我們知道,日本人一向崇拜德國人,中國人也一向崇拜德國人,那麽德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和日本這兩個民族的呢?

 

恩格爾:謝謝您的采訪。坦白而言,德國人比較認同日本人的文化和民族性,有某種程度惺惺相惜的意味。相比之下,中國人在德國人心目中一直是個韃靼帝國統治下的"異治"民族,她缺少真正的主權意識,缺少民權意識,缺少獨立人格,如此等等,中國文化在德國人眼中更接近於"古董文明",就如埃及文明那種,但屬於"活化石"文明。如果從戰爭角度看,真正的中華文明從秦朝開國就沒有了,而後來的中華文明"複興模式"到宋朝崖山戰役也結束了。我這麽說中國學者不認可,因為他們都以為"漢朝"才是真正的"中國漢族政權",是"漢文化"的代表。德國曆史上是城邦國家,由許多城邦大公國結盟而成,因此德國人喜歡那種個人與城邦之間的忠誠關係,貴族與庶民之間存有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崇尚自我犧 牲精神,但缺點是城邦主義嚴重,直到俾斯麥時代才真正統一起來,但始終保持著某種部落精神意識,因此各類行會、宗教團體、文化組織都具有濃厚的民族主義色 彩。德國人對於中國式的大統帝國感到陌生而且難接受,而對於日本那種武士道精神和城邦製度傳統非常習慣。德國人欣賞中國的先秦文化和社會精神,因為那時中華大地也是由城邦國家組成的,人與天,人與人,人與邦國等關係都類似於過去的德國。德國人對於後來中國曆史中的少數民族城邦國家依然非常有興趣,從戰爭曆史看,蒙古與西夏之戰在德國被看成是中國古代最英勇的戰役,但中國人自己卻不熟悉。另外,蒙金戰爭、蒙宋戰爭等都是德國軍事學院曆史係所感興趣的題材,尤其是崖山戰役這樣一場蠻族和"初級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決戰,它讓中國人從此走上了沒有主權精神的曆史軌跡,令德國人歎息,甚至有德國人建議中國在崖山修建紀念碑。有個別德國人偏愛藏族也出於這種情趣。也正是出於這種感情,德國人心中當然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的恥辱,德國人選擇了複仇主義,由此產生了納粹主義,最後,德國在把血流幹後重新做人,經曆了分裂和統一,這就形成了現代德國。許多中國學者認為德國是戰敗國,其實德國人的精神沒有潰敗,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德國沒有被異族統治過,沒有被"異治"的民族就不會喪失獨立意誌,也容易保存公民共治意識。當然,這背後原因非常複雜,我隻是簡單談談。同樣,日本沒有被外族"異治"過, 因此沒有中國那種服從大統天下的概念,搞民主製度比較容易,但問題是如何不搞軍國主義,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完全解決。中國很難做到這點,秦國大統模式注定了所有中國統治者都必須壓製地方自治權力,方法就是剝奪民眾的獨立人格,先是搞法家專製,後來添加了儒家等級倫理統治,如同一個"少數民族貴族"統治整個"中華蒼生",產生了皇權與民權,"外族""本族"之間的永遠對立,即使漢族皇朝也把自己當成"異族"看待,這可以是"八旗"也可以是"黨派",永遠保持自己高於民眾地位,這在全球是罕見的。

 

那小兵:這種說法的確讓中國人吃驚。這種"異治"是否造成了中國和日本乃至德國之間不同的現代化軌道?

 

恩格爾:當然非常明顯的起到了作用。日本天皇曆史接近兩千年而不斷,中國則經曆了數十個不同朝代和王朝,可見兩者區別很大。日本神道與德國基督教不同,但也具有了某種普世價值特征,比如""精神內核,不論是人與人之間,貴族與庶民之間,都具有忠義的相互依托情感觀念,這種觀念不是儒家那種繁雜重複的說教,而是一種思想和情感方式,不因為地位不同而有差異。相比之下,中國人沒有信仰,但卻有倫理,信仰是發自內心的感情感念,而倫理是大家遵守的規則,兩者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差距,日本的""可以讓日本人感到自我犧牲是一種絕對崇高,具有審美意義,而中國人的""倫理卻是嘴裏說的,職位需要的,是做給別人看的。中國人有""嗎?我認為一個不信神的民族不會有真正的"" 根本就沒有那種至高的情感和衝動。當八國聯軍打到中國時,大批義和團和民眾投靠外國軍隊,這讓德國部隊十分驚訝,一問才知道他們都恨滿族統治,希望洋人解 放他們。你知道嗎,德軍攻打北京最英勇的就是膠東華人先頭部隊,不惜流血犧牲為德軍立下汗馬功勞,這讓德國人後來常用華人部隊打主攻。德國人在天津駐紮一年,建設了中國最早的西化管理體係,後來被推廣到了全國,可見中國人看重實惠,而不是愚忠。同樣,德國在青島統治十七年,當地鄉紳個個擁護德軍臨時政府,市政建設一片欣欣向榮,後來日本人來攻打,青島民眾踴躍支持德軍抵抗。當年青島人歡迎德國人治理有幾個原因,一是德國建立了一套平等的司法製度,德國人和中國人按同一個套規則管理,治安良好,中國人第一次發現了"法律平等"的實施過程,二是德國人在青島建立教堂和學校,德國教徒和中國教徒平等,中國人第一次了解到什麽是"天賦人權"的信仰,三是德國人在遠東建立的設想是"百年計劃" 不惜血本搞建設,青島經濟大大受益。德國在青島的經濟發展當時遠遠超越英國的香港,後來日本人和英國人攻入青島也自歎不如。德國人在青島的治理給後來的中國領袖人物一個良好印象,包括蔣介石也非常崇拜德國治國治軍文化。我前年到青島,一位老教授告訴我:青島人最喜歡德國人,最恨日本人,雖然他們都曾經是法西斯。當年希特勒也支持中國多於日本,向中國提供了大量武器和教官,甚至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殺時,隻有德國人敢於相救,所以,中國人對於"德國法西斯"沒有特別痛恨。希特勒這個人十分看不起日本人,認為他們不配和德國爭奪天下。二戰後,德國人很快在思想意識上與美國融洽起來,一方麵德國也是美國一樣的新教國家,民族主義挫敗後一步退回到普世價值原型,這個心理關不難跨越。東德則進入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圈,這個東西原本就是德國極端主義文化一部分,也不難調整,結果德國人成為西方集團和東方集團的寵兒。日本就不同了,他們改成和平憲法是出於不得已,不見得很真誠,但美國人讓他們敬佩和服氣,服從就服從了,久而久之也習慣了。美國人在日本沒有搞皇朝更替,而是搞文化更新,這點比德國人更偉大。另外,日本在西化啟蒙階段就依靠與中國文化劃清界限搞起來,通過對中國文化貶低而全力搞西化,因此現代日本人一直對中國文化有偏見,同時,日本被美國"和平"後一直無法擺脫"異治"感覺,沒有自己的民族本體發展戰略,必須依附美國戰略,因此養成了依賴心理,像個不成熟的人,不成熟就不會感到有認罪責任。日本一位著名學者曾對我講:日本可以向美國人認罪,可以向英國人認罪,可以向澳大利亞人認罪,因為英美都具備了懺悔文化,這種文化圈內的人有自我認罪的信仰,認罪是一種自我強大方式,但日本人絕不敢向中國人和其他亞洲國家認罪,因為一旦認罪就會被當成未來報複的理由,亞洲人沒有懺悔文化。我個人認為日本人永遠不會向亞洲人認罪,相反,德國人很誠懇地到青島和在德國本土向青島人民認罪了,德國人也就成了中國人的真誠朋友。

 

那小兵:非常高興您接受這次采訪,給我們讀者這麽多獨特的見解。補充一點,青島人至今喜歡德國人,希望日本人能學習德國人,做中國人民的朋友。

 

那小兵簡介 :那小兵。獨立記者,自由撰稿人,比較政治學學者,財經分析時評員。曾從事電信、風投、地產。興趣:社會、經濟、電影、美術、收藏、慈善、建築、宗教。博文風格:主張不同意見公平溝通。 現居海外,出生地是廣東省, 廣州市越秀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我沒有掐你的花,我隻是說你這朵是假花,如我不說那才是一言堂,你說是嗎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知無為' 的評論 : 允許百花齊放!這都什麽年代了,還搞一言堂呢。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長點常識,這種變態扭曲的文章隻有自虐狂的漢奸刁民才會偽造得出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