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一座憂鬱而淡雅的城市,不同於北京、上海高節奏的頻率,它更有自己獨特的寧靜鑲嵌於中國的版圖上,安逸更像是天津與生俱來的特質,帶有一絲淡淡的水氣,伴著偶爾拂麵的海風,描繪著它獨有的細膩。
天津的憂鬱典雅體現在那一座座晚清時代留下的西洋建築。作為殖民地的象征經曆著百年滄桑,難怪人們都說,到北京看的是四合院,到天津看的是小洋樓。
老人們一提起天津,總愛說“九河下梢天津衛”。的確,天津的水是非常多的,什麽南運河、北運河、月牙河、子牙河、永定河,津河,衛津河等眾多河流全都匯聚到海河,然後流向大海,當年乾隆皇帝七下江南的時候曾經路過這裏,見天津河道眾多,就禦賜天津一個雅號,叫“北方小江南”。由此可見,天津絕對是中國北方的澤國水鄉。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放的時候,海河沿岸的風景線是非常美麗的。乘坐一艘海河遊輪從河中行駛,我們可以看到海河上的每座橋都有它自己不同的風格。璀璨的燈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之上顯得異常的華麗。
解放橋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等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叫做中正橋。
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同時解放橋也是一座開啟式的大橋,當年解放橋下過大船,曾經是海河上一道景觀
解放橋上曾留下過許多故事和傳說,不僅有解放軍用一個連的兵力、僅用20多分鍾時間攻克大橋的佳話,也上演過一些人縱身橋下尋短見的人間悲劇,還先後拍過《馬永貞》、《雷雨》、《大決戰之平津戰役》、《被風吹過的夏天》等影視劇。最為撲朔迷離的是,至今都沒有搞清楚大橋設計者到底為何方人士。比較盛行的傳說,乃是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的設計者。
北安橋是根據法國巴黎塞納河上的亞曆山大三世橋的樣子設計的,為西洋古典式的建築風格。北安橋橋頭雕塑采用了西洋古典式風格,其中包括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橋頭雕像,青銅壓紋的“盤龍”橋墩雕像以及橋欄柱基上舞姿各異的四尊“樂女”雕像,金光閃閃,造型高貴典雅。手中分別抱著不同的樂器,琵琶、笙、蕭。北安橋是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體,以其特有的風格,成為海河上的一亮點。
北安橋夜景,也很漂亮。相比白天的樣子,少了幾分雄偉和氣魄,卻多了幾分神秘。
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的橋梁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其構思為“日月生輝”,故又被稱為“日月拱橋”。 大拱麵向東方,象征初升的太陽,小拱麵向西方象征月亮,構成觀賞平台,行人至此可一覽海河美景。據介紹,這種設計全稱為“不對稱外飄式聯合梁係杆拱橋”,至今為止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
金湯橋之所以橋名金湯,是取“固若金湯”之意。是天津市現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鐵橋之一。鐵橋建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比解放橋早建約20年。金湯橋原為浮梁舟橋,由13條木船聯綴而成,橋麵鋪設活動木板。初名鹽關浮橋,俗稱東浮橋。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青州分司孟周衍詳請鹽院鄭禪寶營造,故又稱孟公橋。到1906年 (光緒三十二年)10月,因鋪設從東浮橋至東站有軌電車路軌,由天津海關道和奧、意租界領事署及比商天津電車電燈公司合資改建為永久性的鋼梁鐵橋,存留至今。原來也是用電力啟動的開合橋,1970年第二次大修時,開啟設備才被拆除。金湯橋還是平津戰役的會師之地。
永樂橋原名慈海橋,位於天津三岔河口,橫跨子牙河,全長330米跨度100米,設計者將橋、摩天輪和商業設施融為一體,從而實現了獨一無二的“輪橋合一”風格。
永樂橋最為引人矚目的設計,還是聳立在橋上巨大的摩天輪。這個被稱為“天津之眼”的巨輪,直徑達到110米,高度相當於35層樓。摩天輪旋轉一周所需時間為30分鍾,到達最高處時,周邊景色一覽無餘,甚至能看到方圓40公裏以內的景致,成為名副其實的“天津之眼”。
單從高度,角度來看,天津之眼超越了大名鼎鼎的倫敦之眼而躍居世界第一。穩坐於永樂橋之上的天津之眼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橋上的摩天輪,其巧奪天工和奇思妙想確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金剛橋是一座曆史悠久的,純用鉚釘鉚起來的鋼鐵浮橋,可從中間抬升,現在被拆除,在老金剛橋的基礎上在上麵又修建了一座彩虹式的金剛橋,新的金剛橋是中承式受力構造,鋼結構的拱柱內灌混凝土,上方鋼拱與橋采用拉杆相連接作為受力體係。
碧水藍天,幽深清涼,水中與岸上幡然兩個世界,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麵,似乎能聽見海河的吟唱。對於家鄉的母親河,有一種說不清的崇敬,那種虔誠,那種熱愛,激情古蕩著心,並彌漫在這夢境的城市中。
意大利風情街,好像剛剛下過雨? 走在這樣的街道中,仿佛置身於異國他鄉。。。
馬可波羅廣場位於意大利風情街兩條街道交口,典型的意大利風格建築,成為重要的意大利風格景觀,保留著100餘年以前的地中海風情。
眾多來自亞平寧半島的經營者來到這裏,您不僅可以品嚐到純正的比薩餅、意大利麵條等意式小吃,欣賞到意大利風情表演,還可以觀賞意式風貌區的風采,參與各種意大利服飾、工藝品等展示會。
眾多休閑的酒吧、咖啡廳、餐館、藝術館、博物館和露天影院整日營業,全球賓客紛至遝來。
天津意式風情區,前身為意大利在境外唯一的租界,亦是亞洲唯一一處具有意大利風格的大型建築群。眾多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
馬可波羅廣場 羅馬號角 。
大軍閥曹錕的故居,現在為渤海商品交易所。
曹禺故居。
原意大利租界時期兵營 。
五大道——這裏是當年的英租界,很多民國的戲都是在這裏取景的。
雖然地處英租界,但是當年這裏住的人還是中國人居多,大多是一些軍閥、政客、資本家、滿清的遺老遺少、還有一些洋人的買辦等等,所以這裏的房子從建築形式上豐富多彩,有文藝複興式、希臘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衷主義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構成了一種凝固的藝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館”。
見到這一棟棟小洋樓,好像一下子把我們帶回了上個世紀的30年代。
1976年唐山大地震,天津60%的房子都遭到損毀,唯獨英租界的房子沒有一棟遭到損毀。
東陵大盜孫殿英故居。
你看,天津也有綠樹成蔭。
小白樓音樂廳。
小白樓音樂廳夜景。
解放南路上的哥特建築 。
德國俱樂部。
解放北路金融一條街,在中國近代曆史上,這裏曾是外國銀行集中地,有“東方華爾街”之稱,現今仍為天津金融機構的集聚地之一。這裏文物建築薈萃,現存風貌建築數十幢,大部分都有百年曆史。來到此處的遊人可以感受到天津乃至中國金融業在近現代曆史上的發展曆程。
它的名字就是一部曆史。法國人稱它為大法國路,英國人稱它為維多利亞道,它又因貫穿了英租界和法租界,處於兩租界的中心而被稱為“中街”。今天它的名字叫解放北路。但一百多年來,人們更願意按照它的功能特點稱其為“金融街”。更有人稱其為“中國北方的華爾街”。
音樂廣場 。
純情奧地利 夢回歐羅巴 。
靜園——末代皇帝溥儀的故居,位於當年的日本租界宮島街。解放以後宮島街更名為鞍山道。
1925年溥儀被馮玉祥攆出北京後,來到天津張園,2年後攜皇後婉容、淑妃文繡來到同街乾園居住。溥儀隨後把乾園改名為靜園,取“靜以養吾浩然之氣”之意。溥儀在靜園“靜觀變化、靜待時機”,繼續他荒唐的皇帝生涯,蟄伏待機,圖謀複辟滿清帝國。
瓷房子——一座用多件古董裝飾而成的法式洋樓。
牆壁上的每一個碎瓷片都有數百年以上的曆史。
古文化街。這裏是津門十景之一,被稱為“故裏尋蹤”。“津門”是天津的別稱,“故裏”是老地方的意思,“津門故裏”就是天津衛的老地方,有天津衛的發祥地之意。
這裏的市井氣息很濃,相比上海、北京而言,天津沒有那份浮躁,天津人似乎更懂得享受生活,小富即安是天津人的心理,天津人更喜歡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天津口音裏自帶的那份詼諧與幽默也更讓天津人的隨遇而安溢於言表。
要想捕捉天津的本土文化,相聲是不能不聽的。早些時候,相聲在全國不怎麽景氣的情況下,在天津卻一枝獨秀,頗有氛圍,郭德綱就是從天津走出來的。
與台灣和福建齊名的世界三大天後宮之一。在南方沿海城市盛行的媽祖文化竟然也能在中國北方盛行。
九九重陽節的時候天津人登高遠眺的地方。裏麵供奉的是道教中身份僅次於三清的玉皇大帝。
原是供奉仙人呂洞賓的道觀, 後來成為當時義和團活動的中心。
大悲院,曾供奉過玄奘法師的舍利。
望海樓教堂舊稱聖母得勝堂, 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遺址。
西開教堂——法租界中最大的教堂。
勸業場。
天津水滴體育場,為了08年的北京奧運會而建的。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場地之一。
天津電視塔,津門十景之一,被稱為“天塔旋雲”,亞洲第二高塔,世界第四高塔,在亞洲它的高度僅次於上海東方明珠。天塔的高度雖然不是世界最高塔,但是它卻是唯一一座建立在水中的電視塔。
再來個夜景的。
霍元甲故居。
被譽為“華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
津門十景之一“三盤暮雨”。當年乾隆皇帝曾說過“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
世紀鍾。
美麗的天津,我的家!
謝謝觀賞!
想起了小時候,八月十五皓月當空,一家人在獅子林橋上,賞水上龍燈的情景,仿佛還在昨天。 可惜這圖裏沒有獅子林橋。
THANKS FOR SHARING, I AM FEELING PROUD NO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