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十三個小時的從西到東的飛行,我們乘坐的UA851航班終於順利的抵達
了北京國際機場。一出機場,我和兒子就搭車(下次再說我們和女司機的事情)直奔我們早已預訂好了的,位於王府井商業大街上的北京華僑大廈。在前台辦理入住手續的時候,管理人員問我們要不要預定早餐,說如果提前預訂,每頓早餐就會便宜,如果不預訂,就會貴一些。因為我是不習慣吃早餐的(知道不健康,但是改不了),就轉頭問兒子是否要給他預訂一份。兒子搖頭,說他不肯定他是否會吃,讓我先不要訂了。離開前台,匆匆上樓。由於經過了長時間的飛行,又加上時差的反應,我們二人進了房間,就急急忙忙的分先後清理,梳洗,然後各上個床熄燈就寢,一夜無話。
一覺醒來,已經是早上五點多鍾。登錄旅館的網站,上網查了當天的北京地區的天氣預報,是個大晴天,溫度預計有27-28度。腦子裏盤算著今天要上哪兒去轉。這是兒子第五次來北京了:第一次,是我帶兒子上美國大使館辦理去美國的簽證。第二次,是我和兒子從北京機場飛美國和先生團聚。第三次,是我們在2005年和爸媽一起遊北京。第四次,是兒子在2010年和美國師生旅遊團一起遊兩岸三地時來北京。因此,北京的地標性場所他基本都去過了,而那些更加民俗的和京味兒的東西他卻一點兒不知道。此時,旁邊床上的兒子也醒了,就乘機和他商量。他說聽我的。於是,我就初步決定,上午先去南鑼鼓巷轉轉,然後再來個胡同遊。中午去王府井的大董烤鴨店吃烤鴨,然後回旅館休息一下,下午再看情況另行決定。
二人在八點鍾就準時出了旅館的大門。因為怕熱,想早出,早歸。北京的出租車的確不容易打到(早高峰打不到車;晚高峰車打不到。),我們一連走了兩個路口,才好不容易截到一輛車。上了車,告訴司機要去的地方,司機就七拐八拐的將我們送到了離鑼鼓巷還有一站地的地方。付錢下車,二人順著小胡同往南鑼鼓巷的方向不緊不慢的走著,路上碰見不少歐羅巴人種的遊客,看來北京的旅遊宣傳的確做的不錯,南鑼鼓巷真的是聲名遠揚了。因為時間還早,胡同裏沒有幾個行人,本來想要瀏覽的店鋪也都門窗緊閉,文宇奶酪店,轉角遇到蚵仔煎,串來串去,火柴年代,創可貼8號等等都是寂靜的默默無聲。我們從南鑼鼓巷一直走到北鑼鼓巷;又從北鑼鼓巷返回南鑼鼓巷,前前後後用了一個小時,有點兒失望!可能是由於沒有什麽事情轉移注意力,兒子突然說:媽媽,我有點兒餓啦,咱們到哪裏去吃早點?你看,我就知道會有這麽一出兒。要給他定早點,他不要。這才剛剛走了多大會兒,他就說餓啦。於是,我對兒子說:這附近的小店都關門,咱們得再走走,到前麵找找有你愛吃的嗎。二人都莫不做聲的繼續向前走去,一會兒,就走到了南鑼鼓巷和張自忠路交口的盡頭。正在左右查看準備過馬路時,突見街對過的便道上有一高台階的小門臉,門框上方橫掛一匾,上書“南鑼北口包子鋪”。嘿!太好了!趕緊問兒子要不要進去一試?兒子問:有煎餅果子嗎?我說:這是賣包子的,要不咱們再接著找。兒子說:就在這吃吧。於是,我們二人趕緊過了馬路,上了高台階兒,走進了那隻有十幾平方米的小館兒。屋裏的人還真多,總共隻有五,六張小四方桌,可都被吃早點的人占據著。門口一張正對著台階的長方形的木桌上高高羅疊著冒著蒸汽的籠屜。廚房是半開放型的,透過它的大窗口,可以看到裏邊炸果子,炸油餅兒,烙餡餅,做豆漿,做老豆腐,煮麵條,煮餛飩,煮各色粥品的師傅們。我抬頭看著小黑板上寫的飯譜,問身旁的兒子想要吃什麽,兒子轉身看看門口的蒸籠,問我那裏麵是什麽?於是,我走過去,問那個即收錢,又兼賣東西的老板娘,蒸籠裏麵是什麽?她一邊打開讓我看,一邊說是小籠包子。兒子一看,馬上說:我就吃這個。我說:你不是隻吃“狗不理”嗎?這個可不是啊。“就吃這個吧”。兒子再一次堅持到。於是,我給兒子買了一屜10個小包子,外加他要的一碗紅豆粥,又為自己買了一碗老豆腐,找了一個靠近廚房窗口的桌子坐了下來。兒子咬了一口包子:太好吃了!媽媽,你嚐一個。我說:不要。可是,兒子硬是把一個包子夾到我的小碟子裏:你嚐嚐,真的好吃!拗不過兒子,我於是咬了一口那個小包子,不錯,還是有肉的,隻是包子的褶子太厚,都黏在一起,聚在包子的頂部成了一個麵疙瘩。再看兒子,一個接一個,不到五分鍾,一屜小包子就被他全部吃完了。媽媽,你買的老豆腐好喝嗎?兒子問我。你嚐嚐,很好喝。於是,兒子又接過我已隻吃幾口就不再吃的老豆腐喝了起來,而他要的紅豆粥卻放在了一邊,幾乎沒動。吃飽喝足,去結賬,結果隻花了17元人民幣。哇哦,真是便宜的有點兒離譜。出得門來,兒子心滿意足的對我說:這兒的包子真好吃,咱們下次能再來嗎?我說:沒問題。兒子又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最好吃的包子!我問:比“狗不理”都好吃?是的!哈哈,我笑著說:這是由於你在過去的24小時裏沒怎麽吃東西的緣故!!人在饑餓的情況下,吃什麽都是香的。中國有句俗話“饑了吃糠糠如蜜,飽了吃蜜蜜不甜”,就是這個道理。兒子一聲不響的邊走邊聽,我一字一句的邊走邊說,朝著停有胡同遊的三輪車的地方走去。。。
每次回國,雖沒吃什麽奇禽異獸,燕窩魚翅,但中西大餐,南北風味卻是應有盡有。其實,最喜歡的還是普通無華的大眾小吃,尤其是大眾化的早點:那現炸現賣的油條,糖皮兒;現蒸現烙的糖三角,油酥燒餅;現攤的煎餅果子,現煮的小碗餛飩;熱得燙嘴的豆漿,稠的糊碗的豆腐腦;又脆又香的炸糕,又軟又糯的切糕,種類繁多,應有盡有。吃的人不用顧及吃相是否體麵,不用擔心兜裏的錢不夠消費;賣的人不用硬擠出一臉僵硬的笑容,不用站在十米以外點頭哈腰的招攬客人。在小飯鋪和早點攤上,人與人相逢都是自願。人們聚在一起全憑緣分;人們坐在一塊都為果腹。當你坐在那張小小的三尺見方的桌前時,你就已經把世俗偏見遠遠的拋在了腦後。什麽地溝油,什麽洗衣粉,什麽罌粟花,什麽蘇丹紅,來這裏就是自找煩惱,自討苦吃。誰讓咱們是吃貨呢!
在以後的幾天裏,我和兒子真的又去那個包子鋪吃了三次,每次都是和我們包車的女司機王師傅一起去的,而每一次,兒子都是點同樣的一屜包子,和一碗豆腐腦。看來,這“南鑼北口包子鋪”的包子還真是“最香,最好吃的包子”。下次您有機會去北京,也別忘了去嚐一嚐那裏的大眾包子呀,隻是一定要等到您餓極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