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緣隨意

識我詩文真緣分,若然不識淡如塵。
正文

名醫

(2014-09-10 14:29:16) 下一個

       範穀翔一生的最大願望就是做個醫生,做個能夠救治病人的醫師。他出生於廣州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父親以前是十三行的一家著名洋行當買辦的文書,無師自通商務英文,還寫得一手漂亮的柳公權柳體毛筆字和墨水筆字,字字鐵劃銀勾,一筆一劃一絲不苟,每個字的骨感力透重紙。父親為人自重,品格清高,很受人尊重。受父親的影響,範穀翔性格溫柔文靜,聰穎靈活,愛好讀書。他五歲入學,高中畢業時立誌投考醫學院,將來當個醫生。卻不料一時失手,隻考上華南師範學院。這在當年五十年中其實已是非常難得,能考上大學的學子已是人中龍鳳。但範穀翔幼年立誌從醫,隻願選擇醫學院,其它類型大學不作考慮。他毅然放棄入讀華師的機會,繼續補讀了一年,第二年果然如願以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全國重點醫科大學廣州中山醫學院。當年的院長正是海內外聞名的柯麟醫學博士。

        範穀翔入學之後,真是如魚得水,蛟龍歸海。他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如饑如渴,孜孜不倦地吸取廣博的醫學知識。在校期間,他精研西醫理論,人體各個部位,組織,係統,血管,動靜脈,臨床實習細心認真,另外還涉獵中醫中藥,問診把脈,針灸按摩。除了國內中文醫學書籍之外,他還自學了英文,能夠熟練閱讀國外出版的醫學書籍。就這樣,他比其他的同學所學到的醫學知識豐富許多,也比他們了解到更多更新的醫學新技術。他對人的大腦最感興趣,認為大腦是控製整個人的中樞指揮係統,如果能夠醫治腦部的疾病,就基本上能夠了解或醫治身體其它部位的疾病。經過在中山醫學院附屬醫院以及省人民醫院實習之後,他最終選擇了腦外科,並且在畢業後分配到了省人民醫院腦外科任外科醫生。

       在當年的華南地區眾多醫院,中山醫學院附屬一院以心髒外科聲蠻國內,而省人民醫院的腦外科同樣是赫赫有名。該腦外科主任是軒醫生,也是畢業於中山醫學院,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腦外科專家,同時還在醫學院兼任教授。這次範穀翔分配到省人民醫院也是軒主任親自點將。軒主任不但醫術精湛,做人的品格也是令人交口稱讚。在這樣的名師指導下,範醫生進步神速,由最初的小手術到後來的腦部腫瘤等大手術,無一失敗。醫院每周安排星期二和星期四是手術日,平時範穀翔都在省人民醫院的門診部見病患,一有時間他就回到母校的實驗室練習手術的各種技術。特別是當年的外科醫療診斷技術設備十分落後,那裏有現在的如核磁共振,電腦掃描等先進醫療診斷儀器,隻能依賴醫生的診病經驗、技術和熟練的雙手。範穀翔常常到實驗室用小白兔做練習,就是練習穩、準、快。外科手術,尤其是心髒和腦部手術,要靠醫生的眼力和雙手的靈活程度,醫生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用鉗子鉗住血管,要不然出血過多會對病人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造成手術的失敗。病患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特別是嬰兒的血管十分微細,開刀後如果醫生未能又快又準地鉗住血管止血,那手術是沒辦法進行了。

        範醫生在畢業後的短短幾年內,由於診斷準確,醫術精湛,對病人態度如同親人,所以深得病患的信任和愛戴。他的醫名遠播,病患交口相傳。平時門診掛號更是一號難求,連休息日在家中也是門庭若市,忙得不亦樂乎。病人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他在西關的家來看病,客廳裏十幾個座位都不夠坐,休息日也時常從早忙到晚,為病人看病診斷。他做的手術不但好,連刀口的傷疤不細心都看不出來。曾經有位親戚的工友陳大姐,坐在兒子的自行車後座摔了下來,頭部先著地卻沒流血,回到家之後老是說頭痛。親戚帶她去見範醫生,範醫生在家中為她做了檢查之後,告訴她有顱內出血,腦部有瘀血壓迫著神經,所以會頭痛,要立即將瘀血抽出來,時間長些等瘀血凝結後就麻煩了。經過陳大姐的同意,範醫生隨後取了一支打葡萄糖用的大針筒,摸準她的頭部積瘀血的位置,直接就用針從她的頭裏麵接連抽出了兩大筒瘀血。整個過程中沒有拍X光片或影像,沒有任何的其它檢查手段,純粹憑著他的無比豐富的經驗。抽出了瘀血之後,陳大姐再也沒有抱怨頭痛了。如果不是對人的頭部了如指掌,醫術神通,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

        沒多長時間,由於軒主任年齡漸大,一些大手術日漸吃力,而範穀翔卻正值壯年,臨床經驗足以獨當一麵,所以大的重要的腦部手術都由他主刀,以至範穀翔實際上成為省人民醫院腦外科的第一把刀,名氣直逼恩師,大有青出於藍之勢。範穀翔不但手術做得好,而且中醫針灸同樣達到極高的水平。他父親晚年中了一次風,左半身特別是上半身癱瘓,範穀翔就每天在家中用十二寸長的針灸針,從父親頭頂正中的督脈百會穴落針,然後從耳後兩邊的耳後穴出來,為父親治療癱瘓。旁觀者看到都驚訝得目瞪口呆,歎為觀止。他還自己為父親開中藥治療癱瘓,令父親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轉。

       範穀翔醫生的名氣得到同行的肯定和讚譽,那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創新腦部手術,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山醫學院畢業生中成為後進同學學習典範的地位。七一年初,省人民醫院急診室接來了一位在工作中受傷的壯年七級木匠李先生,他剛從一層樓高的室內掉了下來,頭部先落地,造成顱腦殼粉碎性破裂,傷勢非常嚴重,人也昏迷不醒。當時其他醫生包括主任醫師都認為,以當年的醫學技術和設備不足以挽救這位木匠的性命,建議放棄救治。範穀翔醫生詳細檢查了傷員的情況,評估了當時可行的醫學材料和自己施行手術的把握,大膽提出了自己的手術建議。他提出采用有機玻璃材料,按照木匠的腦殼尺寸做一個腦殼,在降低顱內壓力的情況下為傷者施行換腦殼手術,救治病人。這個方案在當年真是從無先例,連國外也是極為罕見,國內有機玻璃材料也是十分粗糙厚鈍,並不像現時那麽精細超薄夠硬度。況且國內還沒有醫生做過,手術的風險相當高。範穀翔醫生並不是魯莽好名之人,他深知自己的能力,隻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有團隊的密切配合,手術的成功機會還是很大的。在獲得軒主任的支持下,範醫生立即與木匠的家屬耐心解釋了他的方案,他的主觀願望純粹是為了能夠救活病人。得到家屬的同意之後,範穀翔立即將精密測量的有機玻璃腦殼尺寸交給了市有機玻璃廠,讓他們在最快的時間加工製造出來。同時間,他將自己詳細的手術方案交給他的團隊,做好手術前的萬全準備。有機玻璃廠的技術員和技工在一天之內將最好的有機玻璃腦殼做了出來,但由於材料技術受限,厚度遠沒有現今那樣薄,摸上去還是很笨重,卻已是當時能做到的最高質量的了。一收到這個必要的玻璃腦殼之後,範穀翔醫生立即將傷員送入手術室進行手術,經過約十五個小時的開顱手術,延著傷者的前額髮線處開刀,成功地將有機玻璃腦殼換了進去,手術後各項生命跡象漸複平穩,手術非常成功。木匠在手術後第三天蘇醒了過來。經過範醫生術後的精心治療以及複健,木匠在四個月後康複回家,經過半年修養之後,身體一切恢複正常,並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做木工。李木匠本人把範醫生奉若神明,視他為再生父母,連手術的刀口傷疤若不是仔細看,沒人知道他的頭顱曾經動過這麽大的手術。

      這次手術之後,範穀翔醫生的名聲傳遍國內外,他也成為了國內最年輕最聞名的腦外科專家。

2014年2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