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珍藏在永遠的記憶中

喜歡在漫漫又綿綿的音樂裏懶散的發著呆,喝著咖啡,回味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正文

五福臨門 2

(2004-12-16 23:44:43) 下一個
 第三章 富 貴(第二福)

一、富貴的由來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真義

  隻有長壽而沒有富貴,日子也是很難挨過的。為什麽有人隻有壽命長而缺乏富貴;有的人富貴卻短壽。因為壽命和富貴不是勉強求就可以得來的。諸君也千萬不要以為壽命是一個定數,生殺之權完全操縱在命運之神的手裏。

  事實上,一個人壽命的長短是決定於過去世和今生我們慈悲心和所造作的殺業。既然如此,我們仍可以運用慈悲心和放生的方式來改變壽命。所以我們最好把' 死生有命'的'命'解釋為'因果關係。'這比解釋為'定數'要來得恰當,而且境界更佳。換句話說,壽命的長短是有因果關係,而不是無中生有的。

  同樣的道理,'富貴在天'不宜解釋為'富貴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或者'真正的富貴是在天上,應向天上追求。'這樣解釋是不對的。富貴是由我們今生今世仍可以透過慷慨的施舍,謙卑和恭敬心來種富貴的因。有了'因',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助緣(輔助條件),就會結出富貴的'果'來。果就是'果實'或'果報 '的意思。所以把'富貴在天'的'天'解釋為'順應天理'(即種善因),也比解釋為'自然'或'老天爺'來得恰當,而且意境也較高。 

二、富貴的兩種形態

  富貴有兩種:一種是相對的,一種是絕對的。'富甲天下'、'位列王侯'是相對的富貴,'身心自在清淨'是絕對的富貴。第一種是有所得的樂,第二種是無所求的樂。第一種是混雜和短暫的樂,第二種是純粹和恒久的樂。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將人和人之間的富貴差別,互相比較,就會產生煩惱。因為一有相比的心理,就造成了競爭和我執,成為一種傲慢或自卑。平民和帝王相比,富貴相去甚遠;帝王和天人相比,卻又感到自卑和渺小。所以佛經上說。'天人指甲的價值勝過人間閻浮提地。天上一音之美,勝過人間帝王百千種樂。'

  所以貪求富貴,不如隨遇而安、知足常樂。我們談論富貴。主要闡明富貴的根本原因和助緣,教人們多種富貴的正因,而不要一味貪求富貴的果報和享受。

  其實,隻要能知足,就可以得快樂;至於所享用財物的多寡、精細,並不是一件頂重要的事情。我們希望所有的眾生,都不要因為享用較差的財物而生煩惱心,同時也企盼所有的眾生,不要因為財物享用不自在,而影響到高尚的心靈,或者因為缺乏的、物質的而不能安心修行道業;也不要因為貧窮,而妨害了心智的鍛煉和阻礙求助眾生的悲願。

三、富貴的正因和助緣

  施舍財物是富貴的正因,拚命工作不過是導致富貴一種助緣罷了。假如過去(世)沒有布施,今天不管你怎麽努力賺錢,也是賺不到錢或無法積聚錢財的。我親眼見過許多做多做生意很賣力的商人,甚至還節儉到舍不得住在旅館而睡在自己的轎車裏;也有做生意勤奮到數天才洗一次澡。可是最後還是負債累累,貧無立足之地,處處向人租借房子。這不是時也、運也,命也;而是因為前世沒有布施,沒有種財富的正因。所以今生雖然拚命工作,到頭來還是窮困度日。有人不懂因果道理,他們會感歎地說:'大富由天,小富由儉。'

  也許有人認為賺不到錢是找錯了職業,運氣不佳、人緣不好,方法不對等等因素造成的。事實上,這些因素都隻是致富的助緣,而非真正的原因,布施才是將來致富的根本原因。

  尊貴的原因是禮拜十方一切聖賢,以謙卑心恭敬一切眾生,和安忍順逆的境界,而不是耍手段,送紅包,或拚命地往上爬。人緣好和工作賣力,可能會受人提拔。但隻是尊貴的助緣或征兆,而不是根本原因。因為世界上仍有許多人一出生就富貴享用不完。例如:石油大王的兒子一出生就有無數的財富;在古代的王朝,太子一出生,地位就極為尊貴。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了富貴,這應該怎麽解釋呢?這不是他們前世帶的福報,是什麽?

四、業力和福報

《雜寶藏經》中記載:

  波斯匿王有一個公主,名叫善光。因為她長得不但端正,而且聰明伶俐。所以皇宮裏每一個人都非常敬愛她。

  有一天,波斯匿王問公主:'你靠我的力量,所以你有了美好的享受,博得全宮人們的敬愛?'善光公主回答波斯匿王說:'這是我自己的業力,而不是因為父王您的力量。'

  波斯匿王連續問了三次,善光公主都同樣這麽回答。波斯匿王很生氣,於是就把善光公主下嫁一個窮人,並有告訴她說:'你現在可以試試自己的業力了!' 

  善光公主嫁給那個窮人以後,並不灰心。有一天,她問丈夫說:'你的父母呢?'她丈夫回答說:'我的父親曾是衛舍城中最有錢和最有名望的人,在他死後,家運就沒落。'善光公主就和丈夫來到他爸爸從前住過的舊宅院。沒想到在地下挖掘到大批寶藏。從此以後,變成了大富之家。一個月以後,莊嚴的宮殿樓閣都蓋好了,並且雇用了很多奴婢。

  波斯匿王聽到這件消息,感到很驚訝,他就去請教佛陀。佛陀說:'過去迦葉佛時,有一位婦女,想用美味的食物來供養迦葉佛,她的丈夫加以阻止。那位婦女說:"我已經發願了請你不要使我退心。"丈夫看到妻子意誌這麽堅定,隻好勉強答應了。那位婦女因此能順利地供養迦葉佛。那時候的夫婦就是現在善光公主這一對夫妻。善光公主的丈夫因過去曾阻撓妻子的善念,所以許多世常受貧困之苦,然而,因為他後來還是答應妻子布施供養聖者,所以今世才會因妻子而獲得富貴。 

五、再窮的人也能因施得福

  富貴是用恭敬心布施財物得來的果報。而福大小完全在下麵這四個因素:
  (一)布施的東西,(二)布施的物件(三)布施的心地,(四)布施的時間。

《四十二章經》上說:'貧窮布施難。'貧窮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沒有福報的人叫'貧',沒有智慧的人叫'窮'。沒有福報就不能布施錢財,沒有智慧就很難布施真理。 

  第二種解釋是,沒有財產的叫'貧',沒有衣服和飲食的叫'窮'。

  因為貧窮的人沒有東西可施舍,所以說他們很難得有布施的行為。可是從另一方麵來說,因為他們缺乏財物,而且又肯發布施的心,所以就顯得特別難能可貴。

  事實上,人人都可以布施,連最窮的人也有布施的機會和能力。比方說,每餐吃飯時先拿三兩粒布施小動物;或者請口渴的人喝一杯白開水,這些是一點都不要花本錢的。布施這一善行是人人都需要去做的。越貧窮的人越需要發心布施,不然會生生世世貧窮下去,很難有翻身和出人頭地的機會。

  貧窮的人能夠布施是非常高尚而且十分難得的,因為他們布施時,心念的力特別強,印象也特別深刻,所以感應所得的福報也特別大。下麵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一)貧窮可就賣的故事

《賢愚因緣經》上記載:

  從前在阿槃提國,有一位很有錢的長者,他家裏住了一位年紀很大而且地位很卑賤的奴婢。那奴婢長年累月衣服破破爛爛,飲食粗陋,不得溫飽,而且還要時常挨鞭子的責打。

  有一天,她拿著瓶子到河邊去取水,想到傷心處,禁不住地放聲大哭起來。佛的弟子迦旃延見了,很憐湣的告訴她說:'如果您討厭貧窮,為什麽不把它賣掉呢?'那老婢回答說:'天下誰要買貧窮呀?' 

  迦旃延又說:'貧窮確實可以變賣。'老婢問:'那末,貧窮確實可以變賣。'迦旃延說:'如果您想要把貧窮賣掉,應當相信我的話,先把瓶子洗幹淨,然後裝一些清淨的水來布施給過往的修道人。'

  老奴婢說:'這瓶子是我家主人的東西,即使盛水布施,那布施的功德還是主人的啊。'迦旃延回答道:'瓶子雖然不是您的東西,但瓶子裏頭的水是您取來的,難道不是您的功德呢?'

  老婢聽了迦旃延的話,心中的疑慮豁然開解。於是就立刻拿著瓶子去裝水,以供養迦旃延。迦旃延親切地接受了她供養的水,並教她歸依三寶,受持五戒,而且還教她念佛的方法。 

  當天晚上,老奴婢死在主人的家裏。第二天清晨,主人看到了這情景很生氣,把老奴婢的屍體丟在森林裏。老奴婢的神識(靈魂)投生忉利天宮以後,遙遠看見自己過去的身體,於是和天上的眷屬,散花在奴婢的屍體上。

(二)盡心布施必解貧困

《法苑珠林》上記載:

  隋朝的時候,終南山有一位高僧,法號叫普安。因為他是一位聖僧,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大家都辦素齋來供養他。

  有一天,這位聖僧來到了大萬村。村子裏有位名叫田遺生的窮人,他家實在很窮,住的房子隻有四麵牆壁,連遮雨的屋頂都毀損不堪。

  田遺生有四個女兒,每個女兒都穿得破破爛爛的,連身體也沒有辦法完全遮蓋住,田遺生的長女名字叫華嚴。她年紀已經二十歲了,看到村人都在設齋供養師父,內心感歎自己除了兩尺粗布以外,沒有任何財物可以布施種福。她對貧的體驗特別深刻,而且也深深厭惡一貧如洗的惡運。正當她仰著頭,麵對著牆壁悲歎時,突然間發現梁木的空隙裏有一束稻草,於是,她把它拿下來,撿到了十粒黃粟,就把這十粒黃粟的硬殼去掉,想連那兩尺粗布供養高僧。 

  可是她又想到自己沒有較完整的衣服,不能白天出門,於是她隻好利用夜晚匍匐行進而來到了普安大師住的寺院裏,她把那粗布捆好,從遠處投進僧房,並親手把那十粒黃粟放在寺院的飯桶裏。同時默默地祈禱和回向:

  '由於我前世吝嗇和貪心,所以今生才受了這麽窮苦的報應。現在我在佛像前麵,誠懇地哀求十方聖賢能接受我的懺悔。我用這麽粗賤的東西來供養眾僧,希望我貧窮的業報會從此結束。願明天寺裏所煮的五石米飯會因有黃粟而變成淡黃色!'

  祈禱完畢以後,田華嚴就掩著眼淚回到家裏。第二天上午,寺院裏所煮的米飯果然變成淡黃色。大家一打聽,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就有許多好義的人,都用財物來救濟田家,而田華嚴也就剃發出家學道了。

  由此可知,隻要我們能盡心竭力布施,過去窮苦的業障和惡運哪有不會消滅的道理呢?

六、如何革除吝嗇的心態

拓展無量慈悲的方法

   今生的貧窮是由前世的吝嗇而來的。要改造貧窮的惡運,就必須先除去吝嗇的心態、行為和習氣。

  我們可以用觀想的方法經常觀想自己布施的財物,救濟貧病,來除去吝嗇的心態,當然,這種觀想要逼真,才能產生較佳的效果。每天觀想自己在給予別人快樂,拔除眾生的痛苦。這種方式,就是佛經上所說:'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要先發救助一切眾生的誓願。然後從自己最親愛的人開始觀想,觀想父母兄妹中的一個人,由於我的布施,感受快樂的樣子。觀想必須專心收攝回來,再度專心觀想。 

  假如看見了其他境界,也不去理會它,而隻一心觀想最親愛的人感受快樂的樣子,心中曆曆分明,觀想久了就會連續不斷,產生定的功夫。在定境當中,可以很清楚的看見親人身心愉快的樣子,甚至觀想跟我有冤仇的人有受樂的情形。這樣,從觀想一個人的快樂的樣子,逐步推廣到觀想十個人、一百個人、全國的人、天下的人、所有的動物界、十方五道的眾生都能感受到快樂。這種觀想的修行,能夠產生定力而消除我們的憎恨的憤怒。

  同樣的情形,我們也可以觀想眾生所受的苦惱和病痛,來激發我們憐憫心和慈悲心。首先觀想一位跟自己最親的人受苦的樣子。這種方法可以鍛煉我們的慈悲心,慈悲心拓展了,無形中就把吝嗇心化除了。

七、發願、隨喜和回向

-貧女施燈的故事

  佛陀教導我們:應時常發高尚的願望,看見別人做高尚的事業,心裏要隨喜。對於自己所做的功德應回向給一切眾生。

  發高尚的願望,對於我們的人格和心智幫助很大。我們現在就舉一個佛經裏的例子來說明。《阿闍世王受決經》上記載:

  阿闍世王用了一百斛麻油燈供佛,從他的宮門一直點到佛陀講經說法的地方--祗園精舍。其間距離共有六裏路。在這六裏路中,到處都有阿闍世王的油燈。

  當時有一位貧窮的婆婆,看到國王這麽發心,她在內心感歎自己的命運和貧窮,無法大量布施,但終於拿出她儲蓄的兩個銅錢買油供養佛陀。本來兩個銅錢隻能買到二合的油,因為賣油的人被老婆婆的虔誠感動了,又自動加送了三合油給她。

  那位老婆婆心裏想著:這五合的油點不到半夜就完了。於是她私自發了一個誓願:'假如我將來也能成為像佛陀那樣完美的聖人,希望我點一盞油燈通宵都不會熄滅!'

  那天夜裏,國王所點的油燈有的亮一點,有的暗一點,情況很不一致。隻有貧窮的老婆婆所點油燈,光明達旦,目連尊者想用袈裟扇滅那油燈,那油燈反而更明亮。佛對目連尊者說:'這盞油燈不是你的力量可以吹滅的。這位老婆婆過去世已親近了一百八十億完美的聖者,她再過三十劫以後,就會成佛,佛號叫做須彌燈光如來。隻因為她過去世很少布施,所以今生才這麽窮。'

  由上可知,越貧窮的人,布施的力量也就越大,因為貧窮而能布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下麵我們順便來談談施燈的好處,根據《安士全書》的記載,布施油燈照明道路,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1、因為有了燈光,眼前的路就可以看得清楚,所以施燈的人,將來會得到明目的果報。

  2、因為有了燈光,人們走路就可以無憂無慮,所以施燈的人,將來會得到歡喜的果報。

  3、因為有了燈光,人們走路不會踩到髒泥巴,所以施燈的人,將來會得到身體潔淨的果報。

  4、因為有了燈光,人們走路時就不會害怕狗的吠叫,所以施燈的人,將來會得到沒有畏懼的果報。

  5、因為有了燈光,人們行走時就不至於跌倒摔傷,所以施燈的人,將來會得到沒有病痛的果報。

  6、因為有了燈光,人們不致墮落溝坑而喪命,所以施燈的人,將來會得到長壽的果報。

  在這裏順便提醒諸位:布施或裝設路燈,應加燈罩,以免飛蛾和其他小昆蟲撲光時被燙死或燒死。如果不這樣防範,不但不能得到福報,反而會種下殺生損壽的禍因了。

八、救護動物可以致貴

宋郊救蟻----高中狀元

  宋朝的時候,有宋郊和宋祁兩個兄弟同時在大學讀書。有一位僧人看到他們兩兄弟的相貌後,說:'弟弟會考取第一名,哥哥也會考得中。'後來,春天的考試完畢以後,那位師父又見到宋郊,很高興地祝賀宋郊說:'你很像曾經救活了好幾百萬條的生命!'宋郊說:'我是一個窮書生,哪有能力救這麽多的性命?'那位師父說:'那怕是微小的蟲類也有性命的。'宋郊停了一下子,說:我想起來了,有一天,下大雨,螞蟻的巢穴被暴雨所浸,我用竹子編了一個竹橋救它們。難道您指的是這一件事情嗎,僧人說:'這就對了。這一次考試令弟會考中狀元,但是現在你卻不會輸給他了。' 

  後來放榜時,宋祁果然考中狀元,可是皇太後說:'小弟不應位在兄弟長的前麵。'於是說把宋郊改為一名,而把宋祁調到第十名。這時候宋郊才相信,那位師父所說的話,一點都沒有差錯。

  諸君不要以為宋郊隻不過救了一些螞蟻,怎麽有這麽大的果報?其實,考中狀元的頭銜乃是身外虛名。將來那數百萬生命的感恩圖報,力量更是大得驚人哩。所以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