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俅

(2011-10-20 20:06:48) 下一個
< ZT,有些地方改了改。新年快樂。>

應了那句話:好讀書不求甚解!就拿《水滸傳》說吧,從小到大也不知看了多少次,最近翻《中國小說史料》一書,才偶然發現,原來高俅最初是蘇東坡的書記官,相當於秘書。《水滸傳》中隻說是小蘇學士,沒想到這“小蘇學士”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
 
 舊話有雲宰相門前七品官,今人也見鄧府家將當大將。蘇東坡的才華,有一句話叫“千古才子蘇東坡”。讀書人能為‘蘇門走狗’都以為榮,能當上他的秘書的人,肚裏的水兒就不用說了。高俅的‘俅’便是蘇東坡給改的名,挺好的一個字到施老師筆下,提筆便改了偏旁。

 曆史事實也差不太多,當蘇東坡被貶嶺南之際,東坡就想要給這個得力秘書謀個前程。東坡之所以這樣做,一是高俅本人的才幹,二是當時文人的風氣使然,互相薦賢是很潮兒的事。因此,東坡把高俅推薦給小王都太尉王詵。而後因為善於踢球,被端王看中(這點也是誤傳,見下文。但被端王看中是真的,總是機遇使然吧)。不久端王當了皇帝,高俅跟著發跡。
 
 但是如此一個重要人物,《宋史》中居然沒有傳。根據史料的零星記載,知道他確實是宋徽宗的“幸臣”,罪名主要是“敗壞軍政”——因為他主管軍事,卻沒能阻止金兵入侵。但他沒有被列入“宣和六賊”中,可能與蔡京、童貫等相比還不算大奸大惡。並且史書上並沒說高俅善於踢球。因善於踢球而受宋徽宗知遇的是李邦彥。把高俅說成“善踢球”,有可能是沾了他名字中“俅”的光,經過聯想,就把李邦彥的本事移植到他身上了。 
 按三蘇排名,“小蘇學士”當指蘇軾的弟弟蘇轍,但是據南宋人王明清《揮麈後錄》卷七“高俅本東坡小史”的記載看,這個“小蘇學士”卻是蘇軾。 
 《揮麈後錄》中說: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從翰林侍讀學士“出帥”——實際上是被貶到中山府,曾把高俅推薦給曾布。據學者考證,王明清的外祖父是曾紆,而曾紆就是曾布的兒子。王明清記載外公家的事情,應該比較可信。不過曾布可能知道高俅的人品,“以使令已多辭之”,謝絕了蘇軾的好意。於是蘇軾才把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詵。 
 據王明清說:高俅在蘇東坡那裏當的是“小史”,也就是仆役的意思。據我看,既然說高俅“筆劄頗工”,那就絕不是隻管伺候筆墨紙硯的“書童”,很可能是個“書記”,也就是秘書的身份。 
 史料表明,真實的高俅並非小說中那麼可惡,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官僚(官+僚)。




小說裏講到高俅,就想到林衝。可堪孤館閉春寒,終不能報仇。前麵陪娘子“采桑陌上試春衣。風晴日暖慵無力, 桃花枝上,啼鶯言語,不肯放人歸。”依稀仿佛不再。 施老師要把這由頭安在 高俅身上,筆下自然就不老實了。當時遼國使者見宋國皇帝,都會帶問一句“大蘇先生可好”。後來受到大太監梁師成很大幫助,而梁師成的媽,據說是蘇東坡的某小妾(被蘇遣出後生梁)。   事實上,蘇軾和高俅關係也很深。黨禁之際,蘇家子弟如過街老鼠,故舊躲避唯恐不及。而高俅仍然對他們十分親切。如果不是感恩之深,恐怕做不到。施老師這麽說高俅,確實很是偏頗。個人讀水滸,覺得施老師對許多事很透,許多事情卻不是持平之論,不過這不是這裏談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