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雜記

記下自己的思想火花
正文

也談談國家花費

(2011-09-27 08:00:11) 下一個

2011927 

前一陣子,美國標準普爾(S&P)下調了美國的債務評級,業界一片狼藉,股市大跌(我以為未必有大的相關性)。標準普爾的總裁不得不下台。這裏撇開政治不談,標準普爾的行動其實還獲得一些好評。私下裏和一位資深的分析師談起標準普爾的“錯誤”。他說,如果有錯誤的話,就是他們做的太晚了。這件事其實是在問國家舉債花錢以振興經濟是不是一屢試不爽的良方。

自從經典經濟學確立了其正統地位以來,大家們多以為人類已經找到了掌控經濟的良方。 簡而言之:經濟如衰退,央行增加貨幣供給政府增加花費;經濟如過熱,央行減少貨幣供給政府減少花費。至少在格林斯潘時代,這是靈丹妙藥。這裏不談央行。說說政府的花銷。

政府的花銷能不能帶動經濟增長?答案是對。政府能不能永無止境的花錢?答案是錯。這兩個命題應該不會有太多的爭議。但是政府能花多少錢?在什麽時候能花錢?爭議就多了。我以為,國家其實是個經濟實體,它也應該受一般的經濟規律的約束。花的錢應該產生利潤回報, 不單是GDP的增長。這個問題似乎當今的政府沒有怎麽去想。前一陣子,歐巴馬總統在電視裏指出有幾個橋需要修了。我覺得他似乎也要說修好了這些橋,國家會不會增加收入?能不能有錢賺?否則長久下去,國家注定破產。當然,計算國家投資的回報要複雜的多。這是後話。但是國家應該要負責任的去花錢。在危機麵前,這句話好像是多餘了。

前麵說的政府的花銷會帶動經濟增長。因為GDP的組成裏有一項就是政府的花銷:花的越多,GDP越高。但是經濟學家其實更看重的是GDP的放大:政府花1元,會產生2元的GDP。修橋的工人從政府拿一元錢會把其中的0.5元用來買吃的,以此類推。其實政府刺激經濟的花銷應該是不小了。但是效果卻是不太明顯。我感覺是不是這個放大器已經不太靈了。 在貨幣理論裏,有個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我想國家花銷裏也有這麽一個陷阱。否則國家就在沙漠裏修一個空城,不行修兩個,要不修了拆,拆了修。GDP不上去才怪呢。

為什麽這個放大器不太靈了?從表麵上看,國家的花費可能會抑製私人或企業的花費。國家已經給工人增加收入了(減稅),公司就不給加工資了。從深層來看,現在人類處在一個相對停滯的階段,一時半會人類不知怎麽再往前走一步。私人或企業看不到賺錢的新招。大家都處在相持狀態。拿我來說,我是沒有什麽經濟頭腦的,就算國家給我一百萬,我沒有招去賺錢,那還就存到銀行裏吧。這個放大器效應到我這就停了。

說到現在人類處在一個相對停滯的階段。我以為這是一個大周期。在1990 2010年左右的波動其實是大周期向上中的小波動。而現在我們已經從那個大周期裏出來了。在大周期向上中處理小波動,經典經濟學是相當有效的,放大器非常靈敏。而在相對停滯的階段,經典經濟學可能會失效。那麽在這個經典經濟學指導下的國家花費是不是應該三思而行呢?順便多一句嘴,當國家花費是GDP的全部了,那是不是就是社會主義了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