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爸爸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 現在怎樣了?

(2024-01-07 15:33:54) 下一個

陳魯豫曾采訪何烈勝:

“如果何宜德是一個一生下來就很健康的小孩,你會不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去教育他,有可能嗎?”
何烈勝說:“不可能,出生之前我就已經想好了怎麽對這個孩子進行教育。”

3

繁重的“十商學業”,父母育兒理念相左

何烈勝不滿足隻鍛煉兒子的體魄,何宜德的全部生活,都納入了訓練計劃。

在何烈勝的規劃中,孩子除了要鍛煉智商和情商,還必須鍛煉體商、德商、膽商、逆商、性商、靈商、誌商、財商一共“十商”。

這也讓何宜德的“十商學業”越來越繁重,像一台永動機般不停地忙碌,接受著與年齡並不相符的特訓。

為此,何烈勝為何宜德製定了詳細的日程表。

在那份精確到分秒的計劃表裏,何宜德早上6點就要起床,一直到晚上8:30,他的每一個小時都被各項“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爸爸像一隻不斷追趕著我的老虎,我一旦慢了,就會被吃掉!”
何宜德對爸爸十分恐懼。

超負荷的學業,超載的壓力,也讓年幼的他緊張焦慮。

何宜德還要接受“性商”訓練,何宜德從小便被爸爸告知自己未來伴侶的樣子,這樣就可以對號入座,戀愛一次便可成功。

何宜德說自己很像何烈勝的“員工”,沒有反對權,隻能執行命令。

繁重的“十商”訓練,經常引起家人們的強烈反對,尤其是何宜德的媽媽。

但何烈勝仍然堅持自我:“我是鷹的話,媽媽連羊都不算,是兔子。放任隻會耽誤孩子。”

心理學家武誌紅曾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最大的詛咒,就是告訴這個孩子,你得聽我的;原生家庭對孩子最大的祝福,就是告訴這個孩子,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覺來。”

“裸跑弟”像個缺少精神生命的木偶,在爸媽喋喋不休的爭論中沒有歲月靜好,隻有負重跑步前行。


4

“高效”的人生規劃,定製“裸跑弟”的加速人生

通常情況下,一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需要16年。

算上碩士與博士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何烈勝覺得這樣太慢了。

何宜德7歲時,爸爸就為他選定了一個人生終極理想:企業家。

何烈勝自豪地說:“我已經為兒子設定好了人生的終點。等別的孩子剛邁向大學時,他已經成為企業領域裏的專家。”

何烈勝說這是他深思熟慮、幾經篩選後得出的最優結果。
何宜德,也在過快地接受人情世故的熏陶。

晚上8點睡覺前,何烈勝會在何宜德的耳邊講“暗示語”:“何宜德你真好!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爸爸對何宜德的嚴格是最大的愛!”

到了清晨起床,何宜德也要主動向父母問好:“感謝爸爸媽媽養育了我。”

上學路上,何宜德要跟所有認識的人打招呼。

他還要每天發現並且誇獎別人身上的一個亮點。

每天還要練習如何微笑,如何道歉,如何擁抱、握手,如何道別。

何宜德也被快速催熟,介入商業運作。

被包裝成“神童”後,何宜德變成了何烈勝的金字招牌。

何烈勝先後出版了《鷹爸教育》《我是鷹爸》等書籍,開設了“鷹爸公學”,並大肆宣揚他的教育方式。

何烈勝還推出了五花八門的訓練補習班,其中有“鷹爸公學神童班”“軍事體育訓練班”“小領袖特訓班”等等。

不少訓練班,每人每月收費上萬元。

2018年5月,一篇《逃離鷹爸》的文章爆火。

在這篇文章中,“鷹爸公學”被描述成遵從叢林法則的“問題兒童改造基地”,最終因為無資質辦學、體罰學生被叫停。

何宜德是他爸爸的作品,是他爸爸的招牌, 是他爸爸的門麵,但唯獨不是他自己。

“鷹爸公學”叫停後,何宜德又轉戰節目,用以維持流量。

2020年4月,何宜德在節目《一站到底》中介紹自己是“歲月神偷”,每一年都會幹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1歲徒步暴走,2歲攀登了南京的紫金山,3歲的時候在雪地裸跑,4歲參加國際帆船比賽,5歲開飛機環繞北京野生動物園一圈,6歲寫自傳出書,7歲連續三次穿越新疆羅布泊,8歲考入南京大學,9歲參加世界機器人大賽獲得三次冠軍,10歲一年通過20門自學考試課程,11歲大學畢業,12歲參加《最強大腦》,13歲修完MBA工商管理碩士的12門課程……



但這是真的嗎?

水分有多大?

漏洞百出,處處BUG,外界對這份“完美履曆”的質疑從未停止過。

大家發現,徒步暴走隻是步行十幾米到上百米的循序漸進;開飛機隻是在教練陪同下體驗飛行而已;考入南京大學不是全國統一高考,而是繼續教育學院的自考;當被提問“唯物主義”“主觀能動性”這些概念時,“裸跑弟”隻是一知半解,回答時支支吾吾。

“文曲星人設”越完美,就越容易讓人質疑在“炒作”。

在父親瘋狂的拔苗助長下,“裸跑弟”沒有半點稚嫩,早已老氣橫秋。

樂嘉老師告誡他:“我對你唯一的要求,就是講小孩說的話。”

何宜德來不及“講小孩說的話”,他像是一個被設置了程序的機器人,遙控器則掌握在爸爸手裏。

而何烈勝一直摁著“快進鍵”,一鍵定製兒子的“加速人生”。

5

2021年,13歲的何宜德自稱,已被菲律賓聖保羅大學錄取,攻讀商業管理博士,或成年齡最小的在讀博士生。因為疫情原因,暫時隻能在國內上網課。

2023年的春節,何宜德又宣布,自己接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後入站申請錄取通知書,將赴劍橋學習自己的博士後課題。



但細心的網友發現,錄取通知書上寫著:

“這個項目的培訓周期是從2023年4月16日到4月22日。”

這再次引發質疑:

“7天的博士後?能創造出什麽科研成果?”

“到底要炒作到什麽時候?”

“欺騙天下人,就為了維持天才兒童、鷹爸人設,把所有人看成傻子麽?”

而在種種非議中,那個被綁架著推到台前的孩子,還是他自己嗎?

兒童心理教育學家餘偉老師說:

“一個人成長,最重要的是成為最好的自己,你不需要成為你爸爸想的那個人,也不需要成為你媽媽想的那個人。”

何宜德有一個健康的妹妹。

當何烈勝想要把教育模式複製到妹妹身上時,妹妹強烈反抗。

何宜德也十分反對。

如果真的好,為什麽反抗與反對?

《奇葩說》曾有一期辯題: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要定製嗎?

鷹爸肯定會說:要。

但黃執中老師說:“在人生的時時刻刻,永遠都盡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選擇權,這就是完美的人生。”

人生百態,世態萬千。

每一個人都可以盡情綻放,活出自己的樣子。

而父母適度放手,尊重孩子的命運,或許,孩子可以更真實,有更多選擇的自由和呼吸的空間。

“裸跑弟”的教育,當然算不上成功。

更不適用所有人。

我們一定要記得,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一紙文憑,而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幫助他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更幸福地生活。

現在,“裸跑弟”的人生還在繼續。

爭議也在繼續。

時間終究會告訴鷹爸們,過度幹涉孩子,不是愛,也不是幫助。

它是拔苗助長的催熟,是無視成長規律的暴力,是販賣焦慮換取流量的商業密碼,是欺名盜名的陰謀。

歸根結底,當孩子不被視為人,“教、育”二字,早已沒有了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