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62)
2018 (98)
2019 (87)
2020 (157)
2021 (87)
2022 (95)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到“恨鐵不成鋼”這個成語,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意思,鐵就是鐵,不是鋼,幹嘛要平白無故地“恨”鐵不成鋼?
我上小學的時候,正逢文革結束後的“文藝的春天”,沾了父親在電影院工作的光,那時的電影沒少看,電影裏的俗套也看了不少。還記得看過一部文革時曾被批判成“大毒草”,後在粉碎“四人幫”後解禁的一部電影《園丁之歌》,有個老師對一個後進學生沒有足夠的耐性,教學態度不好,談到後進學生,他對那位優秀的老師倒苦水:“我是恨鐵不成鋼啊! ”
還有些“傷痕”電影,劇中人受“讀書無用論”或者“資產階級享樂思想”的毒害,不求上進,不誤正業,成了流氓阿飛,粗暴的工人父親對他一頓痛打,之後的感慨也是:“我是恨鐵不成鋼啊! ”
“恨鐵不成鋼”的人出發點都是好的,他們都是自己人,不是階級敵人。當時在俺那幼小的心靈裏, 他們就是存一片好心,但不懂方法,粗暴待人的失敗家長和失敗老師的形象。
今天一個好友給我打電話,說她女兒這樣那樣的問題,很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其實她女兒是個全麵發展的優秀學生,已經是十分出色了。因為和朋友很熟,於是毫不客氣地“數落”她, 這樣的好女兒還抱怨,絕對是你這個當媽的有問題,總把自己理想中的各樣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功課年年全A, 音樂,舞蹈,中文包括體育,都很拔尖,已經百煉成鋼了,還有什麽可抱怨的?
過後反省自己,其實自己 對孩子何嚐不也有“恨鐵不成鋼”的情緒?,在家庭裏對不是原則問題的事報怨配偶何嚐不是一種“恨鐵不成鋼”呢?
不是每塊“鐵”都有成“鋼” 的條件和可能,如果實在就是一塊鐵,那就接受這個“鐵”的事實好了。真的不必有“恨”,“恨”是一種對現實的遺憾和抱怨,是一個消極的破壞性的情緒。不切實際地要“鐵”成“鋼”,沒準會是 “趕英超美”時代的“大煉鋼鐵”,結果鋼沒煉成,連吃飯的鐵鍋也木有了。
更有一點,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理念不盡相同,何以見得人家就認同你的“鋼”的標準呢?你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人家偏偏想減肥,不吃飯,覺得喝營養液就夠了。
看來還是小孩子的赤子之心比較可貴,鐵就是鐵,不是鋼,要正視“鐵”的現實,恨鐵不成鋼 是沒有道理的庸人自擾。
有的是寬於待己,嚴於律人;有的就是完美苛求主義者~~都要命~~
===============================================
所以保持“中道”才是正道,不過又有人說“人間正道是滄桑”,正道也不好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