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生理養生.心理養生.哲理養生

(2012-09-05 22:10:22) 下一個

 

生理養生.心理養生.哲理養生

----節選自 樓宇烈《中國的品格》

 

(最近讀了一本北京大學哲學係樓宇烈教授的書《中國的品格》該書深入淺出,全麵細致地展現中國文化全景,我們血脈中傳承千年的中國品格,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以下內容節選自該書“中醫與中國文的部分章節。)

 

中醫講的養生是很值得探討的,它還有三理養生這樣一種說法。

所謂三理養生,就是從生理上、心理上、哲理上來養生。

什麽是生理養生呢?這包括了好幾個方麵。首先是動靜要適度。運動不能過分了,而是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進行適度的鍛煉。而鍛煉也不一定就得拘泥於一種形式,比如有的人爬山心情舒暢,有的人散步就覺得很好。所謂動則養,是從生理機製上來講的,動可以活絡筋骨、疏通氣血,但是動和靜還得結合起來。靜可以說就是適當的休息。

另外,動也不一定就是我們從表麵上能看到的動,其實動也可能是內在的。有的時候,一個人表麵上是靜的,其實他內裏還有動。比如說靜坐,靜坐是一個很好的休息的辦法,也是一個很好的養生的辦法。在靜坐中,其實就有動,就是通過外部的靜,讓氣在人的身體裏麵動起來。道家講有小周天,打通任督二脈,氣息有一個小周天的循環就有這個道理在其中。禪宗的坐禪,也是靜中有動,它主要通過調身、調息再到調心。

至於太極拳,就更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了。太極拳,我認為最全麵地體現了中醫和中國文化內外結合、動靜結合、剛柔結合的精神,是一種很好的生理養生的方式。

生理養生的第二個方麵,就是食養。食養的關鍵是要營養均衡,同時也不要暴飲暴食,養好脾胃。剛才我講了脾胃不好是可以引起種種病的,其實對一個人來講,脾胃不舒服,也會使得各個方麵都很不舒暢。

另外,我們也必須看到脾胃不舒服,有時跟精神也有很大的關係。脾胃不好本身也會引起精神的不適。而如果能夠調適好精神,也會使得脾胃舒暢。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生理養生的第三個方麵,就是要起居有常。

所以總的來講,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是生理養生最重要的三條原則。

那麽第二層養生的,就是心理養生。心理養生,其實主要包括兩個方麵,第一個方麵是調節你的情緒,就是調適好你的七情六欲。

喜怒憂思悲恐驚,這就是七情。中醫裏講,七情常常是受到外在的各種刺激後引發的。它有時候是一種生理的反應,不能說突然在我前麵出現一個東西,我一點不緊張,一點不驚恐,不可能!所以我常常講,一個人如果沒有喜怒哀樂,就不能算人了。喜怒哀樂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問題是能不能調適好它們。中醫主張對七情六欲應有所節製,就像孔子講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就是說高興不能過分;悲哀也不能過分。喜怒哀樂一過分都會傷害身體。能不能夠調節好情緒,這就是一個心理的問題。

所以心理養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調適自己的情緒,不要有那種大憂愁、大悲哀,也不要有所謂的大高興,太高興就有可能樂極生悲了。如果能夠保持七情不受幹擾,能夠保持一種平和心境的話,按照中醫來講,真氣就能內存,人的五髒六腑的氣血就可以調和流暢,那些各種各樣的邪風,也就無法乘虛而入。這樣的話,你的身體就可以百病不生。

 

心理養生的另一個內容,就是修養德行,即提升自己的品德。這個在《論語》裏麵也講過,智者樂,仁者壽。仁者就能壽,過去俗話裏也講了,有大德者必長壽。

唐代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醫學家,叫孫思邈,他在自己的醫學著作《千金要方》裏就說過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亦未能延壽。也就是說你的德行如果不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程度的話,那麽即使去服用什麽玉液金丹,也不能夠延長你的壽命。

他還講: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如果你的道德不斷地完善,即便你不去祈求善也有福,不求壽自己也會延長壽命。

他最後得出結論是:此養生之大旨也。這就是養生的根本道理。

第三層是什麽呢?就是哲理養生。哲理養生是更高層次的養生,涉及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問題。簡單說來,就是你悟透了人生的道理,悟透了世界的道理。那麽怎麽樣叫悟呢?

明末清初有一個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他就提出了一些哲理方麵養生的說法,叫做六然四看

六然是指什麽呢?

第一,自處超然。自處就是自己對待自己,自己怎麽樣來看待自己呢?要超然。態度要超然,也就是說,要達觀、豁達。

第二,處人藹然。處人是對待別人,就是說對人要非常的和氣,與人為善。

第三,無事澄然。沒有事情的時候要澄然是非常清澈、非常寧靜的意思。就是說沒有事的時候要非常寧靜。如果說自處超然有點淡泊的意思,無事澄然就是寧靜,寧靜就可以致遠。

第四,處事斷然。就是處事要有決斷,不能優柔寡斷、猶猶豫豫。

第五,得意淡然。就是說得意的時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

第六,失意泰然。失意的時候要泰然處之,別把它看那麽重。

這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處事斷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六個然,不就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人生觀嗎?是不是很有道理?

還有四看。這四看,其實也很有意思的。看什麽?

第一,大事難事看擔當。遇到大事難事,要看你能不能勇於麵對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擔當起來。

第二,逆境順境看襟懷。碰到逆境了,或者處於順境了,這時就要看你的襟懷,夠不夠豁達,能不能夠承受得起。

第三,臨喜臨怒看涵養。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惱怒的事,換句話說,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是失,就要看你的涵養,能不能寵辱不驚。

第四,群行群止看識見。所謂行止,也就是去留的意思,碰到去留的問題,就要看你的識見了,看你能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該去就去,該留就留。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這四看,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對人生、對社會很透徹的了解和把握。這些都是在更高的思想層麵中來講的,因此叫做哲理養生。

我覺得中醫在養生這個方麵非常深入,從生理到心理到哲理,都考慮到了。我們現在很多的病都停留在生理層麵的治療上。但全世界都開始認識到人們的亞健康的狀態是越來越嚴重了,而所謂的亞健康狀態,其實就是心理越來越不健康,心理疾病越來越多。所以心理層麵的治療現在也被提到一個相當高的地位。中國現在在拚命地學人家,其實這個方麵中國的資源是最豐富的。

現在我們還沒有哲理方麵的治療,甚至於還沒有意識到治病還要從哲理方麵去治,其實哲理方麵的治療就是培養一種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我覺得這對人的健康而言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要心胸開闊、心境平和。

心胸開闊和心境平和,應該說停留在心理層麵上還解決不了,必須到最高層次,即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這個認識層麵才能解決。所以仁者壽,這句話絕對是有道理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做到。

我想中醫理論核心的落腳點就在養生上,即是治病於未病。我們也可以看到,中醫的思想,不是僅僅針對於某一個具體的實際的病,而是從整體上來治療。從飲食、起居、心理、哲理各方麵進行總體調節。也就是把一個人看做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生病不可能隻是這一個體某一個部分單方麵孤立地出問題了,一定是整體上麵都有問題。

我覺得,用這樣一種整體的辯證的方式來看待一個生命體,應該說是醫學一個最根本的基點。醫學要有整體的調適,隻有整體的調適才能夠從根本上治好病。

所以中醫是講固本培元,要從根本上入手,治標必須治本,或者是標本兼治。在中醫裏麵,處處都體現了整體的觀念,體現了一個相互關聯的,以本統末的觀念。

我覺得,我們隻有真正認識到中醫的這樣一些理論和它的可以說是幾千年實踐的經驗,認識到它真正的價值,才能夠真正地看到中醫裏麵所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才能夠真正認識到中華文化的意義、價值之所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zqy6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何謂正確人生觀,何謂良好人生哲學確實難以衡量。 想到我以前寫的一個東西,我想心中有愛應該是最基本的一條吧~~~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zqy68的評論:
中國文化經過千年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論從哪一點出發,七拐八拐都能達到中醫或其他目的地~~

有正確的人生觀,自然豁達。但是要和壽命數據掛鉤,就要從臨床數據入手了。但是何謂正確人生觀,何謂良好人生哲學。。。難以衡量。。。
zqy6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中醫當然是科學,這是毫無疑問的。 錢穆老先生說古代中國人文學,曆史,哲學和政治觀念是分不開的,所謂非文有文,非史有史,非哲有哲~~ 想來這中醫也有此特點,不是簡單的一個分類就可以概括的。

忽然想到PhD 這個說法也是挺有意思的,理工科的博士也是哲學博士,哲學philosophy 這個詞的希臘文原意是“love of wisdom" ,是後人把哲學的概念給弄窄了~~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種把中醫意識形態化的觀點,或說擴大化。我覺得中醫歸結還是科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