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地緣政治上的一些觀點

(2011-08-11 02:02:02) 下一個

關於地緣政治上的一些觀點。

對於如今,有人開始提出的,聯合俄羅斯,對美國的經濟包圍圈進行反突圍,對此我是認可的。雖然有很多人也反對說,俄羅斯這國家不太誠信,而且過去還有主權債務違約記錄,但是,我依然認為,這樣做,是有必要的。例如食品或者能源方麵的合作,對雙方都是有巨大好處的,特別是當歐美開始封鎖我們的經濟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存活下來,縱使在美洲買不到食品或者資源,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俄羅斯購得這些貨物,這對穩定社會情緒非常重要。但是,我依然站在一個,認為中俄聯盟,有比沒有好的立場上,而對於中俄聯盟可以對美國徹底破局,並沒有太大信心。

首先,我們必須思考,是不是說,跟俄羅斯聯手,就可以撇開美國,自己玩自己的。對這個觀點,我持懷疑態度,我們都知道,過去中國積累財富的手段,主要是出口為主,當然,後麵可能轉而變成內需為主,但是出口依然是獲得財富的重要途徑。但是,如果脫離了對歐美的出口,形成一個新的經濟運行模式,至少在財富積累上,速度可能慢了許多。過去過度依賴歐美出口的經濟模式,是錯誤的,但是出口怎麽說,也是一個拉動經濟的重要手段,而且為我們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很難想象,當離開了這個出口板塊後,我們如何去重新安置這些空置的勞動力。

至於脫離美元,單純從經貿上,美元依然是結算貨幣,在局部貿易中,脫離美元結算,雖說合理,但是從大整體看,全麵脫離美元,並不現實。從食品以及能源貿易上,加大中俄合作,可以擴大我們的資源源頭,這是好事。但是,在定價方麵,當用美元定價的食品價格快速飆升時,我不認為俄羅斯會以遠低於全球市場價格的標價,向中國出售糧食,而且,我們要考慮到,進口商得到俄羅斯進口的低價食品後,對國際市場,存在套利手段,會不會有人在俄羅斯通過合作框架得到糧食後,在國際市場出售,賺取差價。

我們進一步假設,在中俄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盧布進行貿易的基礎是什麽。我認為,這必須考慮到兩者之間的匯率是穩定,假設人民幣幣值快速下滑的情況下,俄羅斯企業會不會依然選擇用人民幣來進行中俄貿易交割。假設,中俄簽訂一份10年期約合300億美元,即如今越2000億人民幣的糧食貿易合同,但是人民幣開始進入快速貶值通道後,俄羅斯方麵,會如何去對衝人民幣-盧布貿易之間人民幣匯率下滑的風險,這裏不排除,俄羅斯會進入外匯市場做空人民幣,以對衝人民幣貶值對俄羅斯企業造成的傷害。同理,在跟其他任何國家的貨幣互換框架上,我們都不能夠阻止其他主權國家進行這樣的操作對衝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揮發性。

而對於固定價格貿易,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中俄之間簽訂了一份5年期的小麥合同,中間價為1300人民幣,也就是200美元一噸(這裏的價格是模擬的,可能並不準確,隻是嚐試用一個比較容易計算的數字說明問題)。而小麥的5年價格波動在1600---600人民一噸。而貿易合同涉及一億噸小麥,也就是1300億人民幣資金。我們需要考量,俄羅斯方麵會如何在貿易合同背後操作,以此保護他們的利益。這時候,俄羅斯最擔心小麥價格上升,因為小麥價格上升,會導致俄羅斯方麵的利益受損,而中國方麵,則擔心價格下跌,因為價格下跌了,中國方麵的利益就會被損壞。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當俄羅斯簽訂了這份合同後,俄羅斯在這個貿易上,就不擔心小麥價格下跌了,他們必然會堆積200億美元的小麥多頭合約,而合約均價確立在小麥價格為200美元一噸的標價附近,這個時候,即使小麥價格漲到300美元,俄羅斯糧食生產商依然能夠獲得200美元到300美元之間的小麥價格漲幅獲利,而且俄羅斯方麵,並不存在下限風險,因為跟中國是簽訂價格固定貿易協議。而中國,則會嚐試在市場上做空小麥,因為這樣可以在糧食價格下跌的時候,保證中國利益。

從上麵例子看,縱使中俄在糧食上麵簽訂了貿易合同,但是他們在期貨市場卻是對手盤。對此,我們回顧一下在沒有這份貿易合同的情況下,俄羅斯糧食生產商會如何操作。

當沒有這份貿易合同的情況下,俄羅斯糧食生產商就更加擔心糧食價格下跌,他們會通過期權做空糧食,以此對衝糧食價格下跌對企業的負麵影響。從這個地方看,貿易合約可能使得原本需要建立空頭合約的糧食生產商建立了糧食多頭合約,而這個地方,卻成為了中國的交易對手。

對此,我們可以看到,毫無疑問,在糧食價格飆漲的契機中,中俄貿易合約的確可以對中國產生巨大好處的,但是這卻會使得,俄羅斯成為推高糧食遠期價格的有一個新生力量。

我們再看看貿易中的貨幣問題,中間的方法有二,一則,美元計價,二則,人民幣盧布計價。當貿易合約用人民幣以及盧布計價的時候,如果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俄羅斯方麵,必然會使用期權做空人民幣,對衝人民幣盧布的定價貿易合同裏麵的損失,因為他們會因為得到的是人民幣,而陷入了虧損。

另一方麵,當使用美元做貿易定價標的的時候,俄羅斯方麵的權益的確可以等到更多保障,但是如果我們簽署的是10年的貿易合約,我們就不可能撇開美元,自己跟自己玩了,我們甚至需要考慮,兩三年後,我們手上是否還有足夠的美元去交割石油或者天然氣,如果到時候石油價格是35美元,而我們的貿易合同中間價是70美元,我們卻沒有足夠的美元去履行購買承諾,這時候,我們將麵臨買方違約的困境,我們甚至需要在市場上拋售人民幣,買入美元來去履行這個買賣承諾,而且用極高的價格去買市場上價格很低的商品,這甚至會導致一些進口商立即陷入困境。

對於這些所謂的合作框架,當價格出現大幅度變動後,必然會導致雙方之間出現更多的矛盾,甚至摩擦,這對兩國外交上,將存在非常大的壓力。而對於國際資本,他們隻需要大量購入俄羅斯盧布,即可拉大人民幣和盧布之間匯率的波動,這個甚至是國家政府都無法控製的局麵。而對於俄羅斯如此小的經濟體,即使把把盧布的價格拉抬上天,成本也不會太高的。

而對於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說上去容易,但是困難重重。但是如果人民幣或者中國經濟出現問題後,貿易合同便會變得非常不平等,進而產生更多的矛盾。而所謂的中俄合作,就現在的階段看,必須建立在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基礎上,而當人民幣匯率出現問題後,大部分簽署了貨幣互換合約的國家都會通過做空人民幣來對衝主權風險。

關於美國的地緣政治的分析:

當中國覺醒後,可以肯定,美國必然通過南海以及釣魚島爭端,努力整合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形成一個新的經濟集合體,而且東盟與中國也必然交惡,進而引導本身在中國的製造業的國際資本進入東盟或者印度。而新的亞洲金融中心,也可能從香港轉移至新加坡,可以說,經過10來年的發展,香港的曆史使命基本結束了,而香港,也不再擁有過去的政治利用價值了,最終可能也就變成一個跟澳門差不多的城市,港元地位也必然一落千丈。

而下一個遊戲中心,則更加可能以東南亞以及大洋洲為新的經濟圈,而且非洲方麵,政治格局也可能出現快速切換。而非洲的政治利益,必須是通過航母戰鬥群來維護的,非洲必然會通過動蕩來肅清一些國家的利益,主要是中國利益。在缺乏大型遠洋戰鬥群的前提下,中國並沒有維護非洲利益的條件,雖然在一些比較友好的國家有港口,但是利益無法對非洲內陸擴張,當美國對非洲大部分利益進行了整合後,一些本身對中國友好的國家,也存在倒戈的風險。因此,中國在非洲的利益,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形同虛設。

對於德國,毫無疑問,默克爾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下台了,通過歐債危機,德國在裏麵已經無法自拔了,甚至損耗巨大,而默克爾,自然也是背黑鍋的角色。不難理解,當日本方麵的民主黨要背黑鍋的局勢下,德國的默克爾則不需要背黑鍋。而主觀因為中國需要德國,認為默克爾不會背黑鍋,這是太過於主觀了。而這裏,民主對於美國而言,其提供了其他政治體製所不能提供的便利,讓他們撈取利益方麵,更加方便,自由。當然,台灣方麵,小馬哥背黑鍋,對後麵經濟衰退負責,也是必然結果了,我也不認為,中國有能力操縱台灣的政治選舉。

對於政治格局方麵,我覺得中國並沒有在地緣政治方麵取得了勝利,而中俄聯合,是經濟戰敗的必然結果,但是並不是說,中俄聯合是一次成功,這隻是中國方麵唯一的選擇罷了。在經濟方麵,我對中國是否能在短短三五年後就順利進入複蘇階段,非常懷疑。日本在割羊毛行情後,尚且長期通縮,無法自拔,而且我們也知道,日本在崩盤前內需已經起來了,而且大量的大型企業已經成型,而且擁有大量的知識產權,且人口壓力也沒我們巨大。而中國,已經不單單是資產泡沫問題了,主權債務也存在巨大風險,其實跟葡萄牙和愛爾蘭的情況差不多,但是人口壓力卻更大,內需更加小。而我認為,沒有長達10年的經濟結構調整,中國不可能複蘇,也就是說,中國所謂的“複蘇”,應該是在美元再次進入貶值通道以後開始,而不是所謂的3/5年後。而且,中國的保險產業,後麵可能也要麵臨巨大災難,中國保險業的風險,其實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保險公司走勢上,已經一覽無遺了,這個東西可能會進一步打擊我們本來已經非常疲弱的內需市場。

雖然中俄聯合,是必然的,但是我並不認為,中俄聯合後,我們就可以創造對自己有利的局麵。當然,作為戰略大國的美國,不可能沒有預見的中俄聯合,而梅德韋傑夫爛泥扶不上牆應該早就可以看出來了。單純就中俄抱團,就認為在地緣政治上有所突破,我認為太過於樂觀了。我們甚至還要麵臨,東南亞和日本、大洋洲方麵的經濟整合,而這個整合可能將中國朝鮮排除在外,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實體。而且收割可行性要比中國更加大,其產業鏈也更加豐富,甚至創造出一個新的貨幣體係。

而且,通過大量購買歐洲債券,後麵外資撤離的時候,卻被迫拋售,交惡歐洲各國,是毫無疑問的。而且稍有良知的默克爾,也極有可能背黑鍋,德國經濟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未來局勢,則可能變成

1:東盟日本大洋洲經濟圈

2:歐盟

3:南美洲、北美洲經濟圈

4:中俄聯盟

5:非洲

6:中東

當石油價格開始下跌後,歐盟對俄羅斯依賴就會有所放緩。而對於中東,依然是政治輸出之關鍵,但是通過低價石油,對中東進行一個超級打壓,也是必然,但未來利益爭奪重點,根本不是歐洲,而是非洲。

而某些美國政治戰略大員訪問中國,我認為是建立一個新的戰略布局前的試探而已,而不是所謂的對中俄聯盟非常驚訝,而措手不及。可以想到,蘇聯如此之大國,而且聯合如一個國家的經濟實體,GDP高峰期達到美國的80%,尚且被拆分掉,中俄聯盟對美國的壓力,絲毫不比蘇聯對美國的壓力大,怎麽可能會出乎美國人意料呢。而且政治不統一,我覺得,大不了跟戰國6國合縱差不多,但是說,這樣就能夠衝出美元包圍圈,就我看,可能性不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日後在經濟上 , 糧食可能成為武器的一種 , 會嗎 ?
達理 回複 悄悄話 從中國人的角度利益由此考慮推理,不知從俄國人曆史為基礎,他們是否願意被聯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