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豆蔻之春

(2016-05-10 18:50:23) 下一個

維夏維夜詩歌:《豆蔻之春》-- 2016.2.25 首貼於維夏維夜新浪博客。2016.5.10,再貼於維夏維夜文學城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56511/ (維夏維夜)

                                                                         (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詩歌:《豆蔻之春》

 

早春的雨細潤落在綠芽初發的果樹上
點點滴滴綻放出千萬朵豆蔻花骨朵兒
冬眠的動物們已在鬆軟的地穴中醒來
正嚐試打開泥桓之門   重沫晨光星輝
踏上又一年青蔥韶華仙境之旅
越過長長的林蔭之路
留下嶄新的生命印痕


早春的雨叮叮咚咚落在烏青瓦片上 
兄長坐在梔子花樹旁側的廊簷下
仔細擦去吉他弦上的煙色塵灰 
重撥亮堂琴弦   重奏清音樂符
我坐在窗後   臨摹馬蒂斯的畫
與畫紙上的紅衣少女一起微笑
用十三歲稚拙筆觸添繪遒勁大樹
等待雨歇    父母攜明媚春暉歸來
我們一起去黃昏花苑
與勤勞園丁一起懇土
種植又一季夏花蔥苗

 

             維夏維夜,寫於2016年2月23日 ( 故鄉的早春時節 )

 

注1:《豆蔻之春》一詩靈感來自一張多年前的舊照(我的一位兄長抱著吉他坐在梔子花旁拍下的照片),以及我在年少時臨摹馬蒂斯作品的一幅塗鴉畫(此畫還保存著,但頁麵已殘缺,顏彩已失色近半)。寫完此詩後,在網上發現一張“梔子花與少女”的圖片,很喜歡,有豆蔻年華的感覺,想起我的青蔥歲月,曾有一位要好女伴(父親朋友的女兒),常梳著獨辮子,也喜歡梔子花,正如圖片上的鄰家花樣少女俏模樣兒,給人詩意的美感。

                                                                                                               ( 2016-2-26 )

注2:梔子花在我的故鄉是常見之花,有我年少時諸多美好的記憶,我在以前的不少詩文裏寫到過梔子花,以後還會周而複始的寫。林蔭路,也是以前詩文裏我常寫到的詞匯,以前寫過兄長們的情感故事,是以林蔭路為背景的,但從未在網絡在貼出來過。 ( 2016-2-26 )

 (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越過長長的林蔭之路    留下嶄新的生命印痕

聽到一段不知名的小提琴曲,感覺身體裏有一團火,無法流渚筆端以文字形態呈現出些許煙花綻放夜空的感覺,也無法化作團團紅黃的色塊在圖紙上搖曳出澎湃花朵。無法表述,無處流淌。隻想效仿十三歲,遇見馬蒂斯的畫後,在無所事事的時辰,躲在暗處,在無人之境,隻有鳥群出入的林間,一條通往堤岸的路口,獨自跳舞,獨自燃燒。( 以上文字是寫於2014年2月10號的一則絮語,因文中寫到了十三歲時的場景畫麵,提到了馬蒂斯的畫,所以貼出來補充《豆蔻之春》一詩的背景內容。2016-2-25 )

 

附注:博文裏所有圖文無針對影射網絡上任何人之意,所有圖文內容與網絡上人事無關,若有個別字詞與某些博主文詞有所相似,純屬巧合。 ( 2016-2-26 )

 

音樂:Land of the Free (新浪樂庫的音樂都已收聽不到。因一些音樂網站的地區限製,該音樂暫時找不到鏈接代碼貼上來,先貼出音樂名稱記錄於此,也許以後再補貼上來。喜歡這支曲子平和的感覺,也喜歡其題目,與我曾為父母寫過的一首詩題《70年代:自由尚存的土地》相似。而《豆蔻之春》一詩故事算是《自由尚存的土地》一詩的延續吧,當然,詩裏也有創作成分。2016-2-2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維夏維夜 回複 悄悄話 維夏維夜詩歌:《豆蔻之春》-- 2016.2.25 首貼於維夏維夜新浪博客。2016.5.10,再貼於維夏維夜文學城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56511/ (維夏維夜)



(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

詩歌:《豆蔻之春》



早春的雨細潤落在綠芽初發的果樹上
點點滴滴綻放出千萬朵豆蔻花骨朵兒
冬眠的動物們已在鬆軟的地穴中醒來
正嚐試打開泥桓之門 重沫晨光星輝
踏上又一年青蔥韶華仙境之旅
越過長長的林蔭之路
留下嶄新的生命印痕


早春的雨叮叮咚咚落在烏青瓦片上
兄長坐在梔子花樹旁側的廊簷下
仔細擦去吉他弦上的煙色塵灰
重撥亮堂琴弦 重奏清音樂符
我坐在窗後 臨摹馬蒂斯的畫
與畫紙上的紅衣少女一起微笑
用十三歲稚拙筆觸添繪遒勁大樹
等待雨歇 父母攜明媚春暉歸來
我們一起去黃昏花苑
與勤勞園丁一起懇土
種植又一季夏花蔥苗



維夏維夜,寫於2016年2月23日 ( 故鄉的早春時節 )



注1:《豆蔻之春》一詩靈感來自一張多年前的舊照(我的一位兄長抱著吉他坐在梔子花旁拍下的照片),以及我在年少時臨摹馬蒂斯作品的一幅塗鴉畫(此畫還保存著,但頁麵已殘缺,顏彩已失色近半)。寫完此詩後,在網上發現一張“梔子花與少女”的圖片,很喜歡,有豆蔻年華的感覺,想起我的青蔥歲月,曾有一位要好女伴(父親朋友的女兒),常梳著獨辮子,也喜歡梔子花,正如圖片上的鄰家花樣少女俏模樣兒,給人詩意的美感。

( 2016-2-26 )

注2:梔子花在我的故鄉是常見之花,有我年少時諸多美好的記憶,我在以前的不少詩文裏寫到過梔子花,以後還會周而複始的寫。林蔭路,也是以前詩文裏我常寫到的詞匯,以前寫過兄長們的情感故事,是以林蔭路為背景的,但從未在網絡在貼出來過。 ( 2016-2-26 )



(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
越過長長的林蔭之路 留下嶄新的生命印痕

聽到一段不知名的小提琴曲,感覺身體裏有一團火,無法流渚筆端以文字形態呈現出些許煙花綻放夜空的感覺,也無法化作團團紅黃的色塊在圖紙上搖曳出澎湃花朵。無法表述,無處流淌。隻想效仿十三歲,遇見馬蒂斯的畫後,在無所事事的時辰,躲在暗處,在無人之境,隻有鳥群出入的林間,一條通往堤岸的路口,獨自跳舞,獨自燃燒。( 以上文字是寫於2014年2月10號的一則絮語,因文中寫到了十三歲時的場景畫麵,提到了馬蒂斯的畫,所以貼出來補充《豆蔻之春》一詩的背景內容。2016-2-25 )



附注:博文裏所有圖文無針對影射網絡上任何人之意,所有圖文內容與網絡上人事無關,若有個別字詞與某些博主文詞有所相似,純屬巧合。 ( 2016-2-26 )



音樂:Land of the Free (新浪樂庫的音樂都已收聽不到。因一些音樂網站的地區限製,該音樂暫時找不到鏈接代碼貼上來,先貼出音樂名稱記錄於此,也許以後再補貼上來。喜歡這支曲子平和的感覺,也喜歡其題目,與我曾為父母寫過的一首詩題《70年代:自由尚存的土地》相似。而《豆蔻之春》一詩故事算是《自由尚存的土地》一詩的延續吧,當然,詩裏也有創作成分。2016-2-26)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