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錢:在歐洲 de 走馬觀花及思索

(2011-07-09 10:33:20) 下一個

在歐洲 de 走馬觀花及思索

老錢

06/12/2011

暑假裏,幾家朋友孩子一起去歐洲旅遊了一趟。走馬觀花地,走了 4 個國家, 8 個城市,蘇黎世,威尼斯,佛羅倫斯,羅馬,拿破裏,巴黎,倫敦。。。

也去了梵提岡。梵提岡在羅馬。雖說是國中之國,可是完全的自由進出。就我的印象而言,梵提岡大教堂可能並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當然,梵提岡大教堂的財富是可以敵國的,全世界的天主教都在向梵提岡輸誠,進貢。包圍梵提岡大教堂前麵的巨大廣場的是一個大半圓圈的巨大石廊。其廊柱都是兩人都抱不攏的高大石柱。顯得格外莊嚴,自成一體。隻要排隊,總能進去。也看不出特別的戒備,警戒裝備低於機場。來自全世界的人流,從早到晚,完全的開放。

我們第二天去參觀Sisaten Church/梵提岡博物館。再次穿過梵提岡的石廊和廣場時,正好趕上Pope 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的例行布道。就在梵提岡大教堂的正麵大台階上,排著一溜長桌。本篤十六世坐在當中,通過麥克風,向廣場上的人群,也向著全世界的教民布道。我們就停了下來,有幸經曆了。當然是什麽都聽不懂,有幸被“對牛彈琴”了一場。  

去之前做好了思想準備,要應對小偷,小賊。幸好什麽都沒有發生。總的印象,意大利顯得破舊,歐洲什麽都貴,而且貴得多,服務態度差。生活在美國真是好!什麽都便宜;從服務態度中反映出來的人際關係比較友好。  

但是,這些國家,這些城市,真叫是充滿了文化,充滿了曆史。在這些城市裏行走,古跡到處可見,幾乎是每一個街區都有,而且又是保存得那麽好,真讓人感歎。比如羅馬,在市中心的大街的兩旁,幾乎是,綿延不斷的古跡,不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博物館,教堂,就是古代的殘恒斷壁。這些殘恒斷壁也是極其高大,往往是現代建築就延續在其後建築下去。這樣,即支撐住了這些殘餘的古跡,又隱蔽了現代的的民用建築。用這樣的方法,即保存了古城市的氛圍,又發展了現代城市的正常功能。令人吃驚的,從這些古代的遺跡的規模來看,都是和保存完好的建築一樣高大,宏偉。  

當我們身處於盧浮宮,凡爾賽宮,梵提岡等宮殿中,站立在高大的拱頂之下時,油然而起的一種敬畏,肅穆。不僅僅是金碧輝煌,畫梁雕棟,而且是采光良好。我的朋友感歎道,中國的古代帝王要是能來看看,真要嫉妒死了。  

中國的統治者們也很好大喜功,也追求高大宏偉,金碧輝煌。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歐洲的建築風格能給人更大的震撼。這些歐洲的建築的高大宏偉不僅僅限於皇宮,而且,同樣的高大宏偉體現在教堂,音樂廳,角鬥場等其他公共建築上。大部分的建築還是教堂。豐富的文化遺產,也多是與宗教緊密相關。街頭巷尾的教堂,顯然是緊密地參乎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都是那麽的凝重,神聖,莊嚴,結實,永久。采光良好也是一個極其強烈的差別。僅僅就建築而言,東方的風格確實是看起來是有點小家碧玉的味道了。

在巴黎,在倫敦,幾乎是每一個街區,你都會 看到莊嚴,宏大的古老建築,裝飾著巨大的浮雕,圍繞著高雅,凝重的大理石雕像。而恰恰看不到多少現代化的混凝土的高層建築。

我站在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上,往八方環視,到處是全世界都能耳熟能詳的那些名勝古跡,而恰恰看不到多少現代化的混凝土建築。好不容易,在西北的方向上,看到了一小撮,像似孤島一樣的現代高樓大廈群落。真正的一小撮。就像我們坐飛機回到亞特蘭大,遠遠地看到了地平線上,市中心 / Downtown 的那一小群屈指可數的高樓大廈一樣(見照片)。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在一個多世紀之前,不是為了各種現代化的通訊功用。那時,還沒有電視,沒有衛星通訊,沒有手機網絡。隻是為了觀光。

在倫敦,那裏有一個很新的現代化建築,被稱為 London Eye/ 倫敦眼,矗立在泰晤士河邊。她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自行車輪子。說她是一個巨大的自行車輪子,因為她像一個自行車輪子那樣,她的巨大的輪圈是用八十多根鋼索與中心輪軸連接起來的(見照片)。輪軸按裝在一個懸臂梁上。同時,這個輪圈也有地麵上的兩段弧形軌道支承著。每邊軌道上有兩串大橡膠輪,驅動著這個輪圈在軌道上緩慢恒速地旋轉。在她的輪圈上均布了 40 個巨大的,透明的橄欖球。其長軸是水平安置的。球內有“甲板”,“甲板”上有長凳,可以乘坐一,二十人。每個橄欖球都有自轉裝置,或者就是靠重力自行調整;當整個“自行車輪子”在緩慢恒速地旋轉時,每個橄欖球都保持著其載人“甲板”的水平姿態。坐在其中,人們可以隨著巨輪的旋轉,由低緩緩升到最高,再由最高緩緩回到最低。每一個橄欖球是一個高空鳥瞰球。在這一循環周轉中,約四十分鍾,人們飽覽了倫敦市景。
 

這個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設計。同樣,像在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上一樣,四處看到的是全世界都能耳熟能詳的那些地標,威斯敏士大教堂,白金漢宮等等名勝古跡,而恰恰看不到多少現代化的高層混凝土建築。

混凝土是極其重要的現代科技之一。它給人類的建築工程,居住和發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深刻的影響。可以說,沒有混凝土,就沒有現代社會。不過,創造了混凝土的西方世界,並不濫用它。他們更珍惜自己的文化傳統和古老家底。

這些豐富的文化,曆史的沉積,以及對待曆史,文化傳統的態度上,和我們熟悉的文化的差異是那麽巨大。不由得人,不去想想,這些差異的背後是什麽?

我思尋搜索著南京,北京這樣文化古城,思尋搜索著其中的古建築。雖然現代統治者的好大喜功,功利主義,官員們的政績追求,毀掉了很多古跡,但是,思索起來,好像主要還是古城牆。但是,在這些破壞之前呢?這兩個古都,也不是具有很多的古跡,像巴黎,倫敦,羅馬那樣滿街都是。想想,也不見得。我們的老祖宗也確實沒有給我們留下像西方這樣多的遺產。 到底是因為戰爭的破壞,還是因為就是沒有做多少? 這就要由專家來說了。

這些歐洲的高大宏偉的建築,大部分的建築還是教堂。這明顯地體現著兩種不同的宗教文化。在中國的廟宇道觀,在規模上,在這種高大宏偉尺度上,與這些西方基督教堂是無法相比的。西方的這些與民居為鄰的教堂,都顯得莊嚴,高大,結實,永久。中國的菩薩都是泥塑的,西方喜歡大理石的雕刻。由於國力殷實了,也搞了一些大的東西,比如普陀山頂的巨型的銅南海觀音菩薩,香港海邊的巨型如來佛的青銅坐雕像。可是,菩薩塑造得再高大,置於天地之間,與天地一比,仍然是渺小的。這就是“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愚蠢。在西方,宗教的殿堂廟宇都是建築在城市裏,街頭巷尾,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體現的是人民的精神生活和追求。而多數的中國的廟宇道觀,都建在深山老林裏。遠離塵世,遠離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中國的普通老百姓頭腦裏,求神拜佛,都是非常具體功利的。  

我隱隱地覺得,在這兩種不同的文化中對待宗教,對待神靈的態度不一樣得狠。  

我不懂佛教,也不懂道教。但是,我知道那些真正的教徒信眾們,像基督徒一樣,也是每天要做功課,每周要聚會學習。不是這麽功利主義的。但是,更多的民眾的態度是很功利主義的。就是這麽功利地追求一些現實利益,就是求神幫助生孩子,特別是生兒子,求神保佑升官發財。這麽功利主義,是靜不下心來的,不會花功夫去做功課的。 

去年我經過香港,停留時,朋友告訴我,黃大仙廟是香港的一大景觀,也是可以看看的。黃大仙原產於福建某地,據當地人說,特別靈,後來被出口到香港。香港人就更虔誠了。黃大仙。。。我太知道這類大仙了。我在農村插隊時,就經常會聽到,這類的大仙。某某地方,有一棵仙樹,一眼仙泉,一隻仙貓,一條仙蛇。。。“人家說的”,如何如何滴神。能保佑,能治病,經幾個人傳說,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越傳越神。然後就燒香上供;然後再蓋起簡陋的廟來;再然後就塑個粗糙的泥像起來,正兒八經求保佑,求子求福求財起來。。。經常會聽到人們說這樣的口頭禪:“人家說的”,“大家都這麽說的”。其效力等同於“上帝說的”。大仙就這麽來的。

我雖然不信什麽大仙,但是也順道去看了:繚繞熏天的香燭焰火,吵人的竹簽筒嘩嘩聲響,讓人厭惡。如同我在,普陀,黃山,棲霞山,雁蕩山,所有我在大陸見識過的廟宇一樣,到處是喧嘩,叫賣,紀念品,避痮物,開過光的,念過咒的,吵雜紛亂,烏煙瘴氣。全然沒有,神靈,宗教的莊嚴肅穆。官家的功利主義,民眾的功利主義,和尚道士的功利主義,讓我對這些名廟大觀極其反感。我情願在山門口的大樹下,大石上歇歇。

在美國的教堂,哪裏有這麽多銅臭?也從來沒有聽過什麽“恭喜發財”一類的見麵禮,俗套。即使是旅遊觀光的熱點上,來自全世界的人,都是靜靜地看,靜靜地走,靜靜地想。

又讓我聯想到,不久前朋友傳來的一個 PPT ,描述了大陸上燒香拜佛的盛況。一個廟宇前的香燭場是那麽的浩大,傳統的廟宇的大堂裏,庭院裏的一兩個香爐,甚至幾排香壇,都遠遠不夠用了。人們不得不在廟宇的大門外,開辟了一個巨大的香場,供求神拜佛的人們焚香燒燭。人們為了爭相表達自己對神靈的敬仰,誠意和祈求,香把和蠟燭也做得越來越大,簡直是巨型的香燭。香火之盛大,熊熊烈火,直衝雲霄。簡直就像是失火的火場一樣令人驚恐。 消防隊就在一旁警戒著。

太功利主義了!太愚昧了!這種對神靈的功利主義的態度,既是當前的信仰缺失造成的,但是,也是有傳統的。魯迅先生早就尖銳地譏諷過了,說國人的求神拜佛是企圖賄賂神靈,為自己開個後門(大意如此)。在這種功利主義的、欲念衝動下,人和神之間關係,不再是信仰的追求,不再是靈魂精神的需求 , 這隻是一種功利的商品 交易。完全象在現實社會裏一樣,隻不過是搬到廟宇裏來了 。在這樣的一種文化氛圍下,怎麽能想象,會產生出巴黎聖母院那樣的建築呢?

我在《 老錢:淺議 “ 虎媽 ” 》和《 老錢:讚美,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的義舉 》中,批評我們的教育太功利主義了。我覺得,功利主義的教育,功利主義的人神關係,。。。是不是我們的整個文化中,或者說,我們民族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中包含太多的功利主義了?

自五 . 四以來,中國的仁人誌士們,一直在思考“為什麽中華民族會在近代落伍了”?這種文化的功利主義也是原因的一部分吧?太功利主義了。急功近利能出牛頓嗎?能出愛恩斯坦嗎?能出瓦特嗎?能出愛迪生嗎?

也出不了華盛頓,傑克森,羅斯福,丘吉爾。。。

一個民族總不能眼睛就盯著搖簽筒,菩薩塑像。總要有人把視線搖高,離開搖簽筒,離開泥菩薩,搖向蒼窘。溫家寶所說的 “ 仰望星空 ” ,其實傳達的就是一種宗教感。體現了一種人類的永遠的一種心態: 與天地相比,永恒的渺小,軟弱,無奈,失望,敬畏,和求索。。。


我的學養,我的能力都無法把這些問題想透了。這隻是我走馬觀花的一點胡思亂想吧。 

 

*** 老錢的其它文章 (www.atlanta168.com):
 
老錢:讚美,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的義舉    老錢:一次車禍(續)
老錢:一次車禍                       
老錢:遲到的祝賀-厚德載物常青樹

老錢轉:牛奶致癌及糖尿病。。。        老錢:有感於非法機會
老錢:淺議虎媽                   老錢:現代社會的第五權
老錢:我為埃及的年青人祈禱           老錢:有感於青竹de"娘的愛,從未離開" 

老錢:在韓國坐馬觀花,道聽途說       老錢:誰能為我們給佘豔上墳?
老錢:我所高山仰止的黃萬裏,長河孤旅    老錢轉:鵲橋仙四疊 ——觀《山楂樹之戀》.

老錢:《山楂樹之戀》,張藝謀de新作     老錢:關於諾貝爾獎與一些朋友們商榷

老錢:餘傑的《香草山》                : 太陽能節

老錢:歡迎餘傑                       老錢:《鬆園舊事》——中國二十世紀的《清明上河圖》
老錢:美麗的勇敢,勇敢的美麗-64紀念活動談起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