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治製度建設的深入研究
我們團隊在2011年(去年)年初就提出來“中央集權、地方民主、垂直監督”的模式,當時還從理論層麵和文化層麵進行了闡述,詳見2011年4月初的文章“中國的製度建設的研究”: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b23560100rxrp.html
今天主要做細化的研究,去年年初主要提了一個大框架,但是我們知道沒有輸贏的情況下很難搞,從今年來看,輸贏確定後,贏家的利益慢慢和國家利益重合,因此可以考慮慢慢細化,然後在沿海發達城市搞試點。
預計4月份還會出一篇細化到操作層麵的分析文章,我們團隊現在正在做這方麵的調研和分析和推演。因為我們熟悉現在地方官員的心態和訴求,也熟悉現在地方民眾說麵臨的問題。我們不是大學裏麵的象牙塔裏麵的研究機構,因此看問題會比較實際和注重可行性和將來產生的問題的應對方案。
一、中央集權
二、地方民主和垂直的監督體係
一、中央集權
首先講中央集權,從操作層麵來說,就是進行權力串聯資本的改造,我國千萬不能走資本串聯權力的模式,因為資本沒有底線,權力有底線。為何?看看猶太勢力現在在做空美國就明白了,因為資本可以依附於任何一個經濟體,而權力離開了中國就什麽都沒有了,因此權力為了他的延續,是有底線的。我國現在金融體係已經是資本串聯權力的模式了,所以首先要把金融體係改造成權力串聯資本的模式,大的銀行體係行政化,成立金融國資委等等都是比較合適的模式。同時在稅製問題上麵也進行改進,改變諸侯割據的局麵(關於稅製的分析,2011年7月份我們團隊曾經寫過一篇分析文章“關於中國財稅問題的探討”:http://blog.sina.com.cn/u/593b23560102dqv9 )
但是金融體係在完成權力串聯資本的模式的改造的同時,要盡快建立一個巨無霸的國債市場,為後麵利率市場化和金融競爭的市場化做準備工作。因為行政過多介入金融係統也不好,如何控製這個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的建議就是給金融係統一個行政級別,納入係統內,但是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進行考核,市場化運作的模式考核不能簡單的用前麵的國企那種利潤考核的模式,要有民眾滿意度等等指標在裏麵,考核指標要多樣化,就象我們公司原來做MBO考核有10多個指標,裏麵包括了銷售業績、考勤、進步速度、參加公司內部培訓次數等等一係列指標,考核不能單一化不能粗暴化。就象地方官員以單一的GDP考核,結果必然會出現現在這個局麵。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在權力串聯資本的模式下給你一個舞台,你們自己玩,也就是給了他們一個底線,因為資本沒有底線,那我就給你設定一個底線。關於國債係統的建立和裏麵的核心要素,我前麵有一篇專門講的“我國的金融安全和建立一個巨無霸的國債市場的關係”: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b23560102e103.html
又有人會問中央集權如何防止中央層麵的腐敗的問題,首先有垂直管理的公檢法體係監督(這個要在建立垂直的公檢法體係後),其次政治局9個常委是可以監督公檢法體係,中國其實在最高層是相當民主的,9個常委是投票表決機製的,誰進常委從17大開始就也是用表決機製了。這個可以說和美國的選舉人製度的民主程度差不多,同時比較適合中國的權力串聯資本的模式。
二、地方民主和垂直的監督體係
現在我國主要的問題出在地方上麵,特別是縣和縣級市這個級別,因為一般來說縣委書記的上升空間不大,他們要進入地市然後再上省裏麵,年齡基本上不夠了,一旦上升空間被堵,結果他們就以錢為目標,所以很多地方的縣委書記成了房地產總經理,有些地方的縣委書記我估算了一下,身價在20個億左右(當然不在他自己名下,在他小舅子或者其他親戚的手裏)。
所以地方層麵要做兩個事情,一個是打開他們的升遷通道,一個是完成監督機製,包括民眾的監督和體係內的監督。
1、官員的升遷問題
我們先來看升遷通道,現在江蘇就在做試點,省直管縣,這個是好事,其實就是直接打開了縣委書記升遷的通道,讓他們有盼頭。有盼頭就會減少陽奉陰違的情況。
2、垂直的監督體係
其次就是形成體係內監督機製,這個就是要公檢法司體係象國稅係統一樣垂直管理監督。這個問題涉及到公檢法司體係的人事權、資金等問題,可以借鑒我國的國稅係統的這種垂直管理體係。做這個事情之前也必須對公檢法司體係進行整頓,這個整頓模式可以采用類似香港廉政公署的模式,叫做抓一小批赦一大批,你把貪汙的錢上繳就既往不咎。重慶有個問題就是運動式的模式常態化,公檢法司體係裏麵的人很容易得精神病的。其實應該是一個妥協的過程,什麽叫做妥協的過程?就是在抓了頭目判刑後,下麵的把貪汙的錢上繳了,後麵就執行大赦,既往不咎,假如有人繼續貪,就把以前的事情也挖出來讓他付出更大的代價。另外在執行的時候初期用武警,因為公檢法司體係都爛掉了,你讓公安的人去抓,他第一個通風報信,所以初期用武警抓,但是這個事情解決後就必須進入正常的司法流程(用武警抓不能常態化)。其實就是一個度的問題,任何東西都是一把雙刃劍。常態化的還是必須建立在司法體係的運作流程裏麵。
其實這個問題就象我們對毛澤東的評價一樣,要客觀,毛澤東是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因為他把中國從軍閥割據的局麵和半殖民地的局麵變成了一個統一的大國,另外兩彈一星的事情又為中國打下了厚實的戰略根基。但是毛澤東同誌思維模式的局限性決定了在建國後必然出現的問題,毛澤東同誌把階級鬥爭常態化了。因為毛澤東是一個實踐哲學家,我原來專門分析過實踐哲學家和理論哲學家的區別。馬克思是理論哲學家,他的思維模式來自於黑格爾的哲學,黑格爾生活在工業革命的初期,當時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法國正在工業革命,但是德國正處於小農社會進入工業革命的進程中,因此黑格爾的哲學是一個弱者反抗的哲學,所以馬克思的哲學也是弱者反抗的哲學,也就是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暴力反抗哲學。但是毛澤東同誌實現了這個暴力反抗的成功,一旦成功,無產階級幹掉了資產階級,也就占有了資產階級的資產,變成有有產階級,這個時候假如理論哲學沒有跟上,還是用馬克思的階級鬥爭思維模式,就變成必須把內部分成幾個階級來鬥爭,因此就會出現內部的分化,然後開始鬥地主的兒子,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窮人。在大家都變成了窮人後,那麽資產誰那邊去了?當然在國家手裏了,為了維持階級鬥爭的常態化,這個時候從理論上來說就必須把民眾和官僚體係對立化,這個時候文革必然應運而生。所以階級鬥爭常態化是不好的,在通過這個手段完成建國後,就應該發展經濟。假設統治者告訴老百姓,你們這輩子永遠是無產階級,你說老百姓會這麽想,老百姓一想,奶奶的我們幫你成功獲得了政權結果自己一輩子還是窮光蛋,那還要你這個政權幹嘛,我們幫你這個政權打下江山,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過上好日子,不是為了一輩子做窮光蛋。所以這個就決定了走中間路線的重要性,也就是危機的時候偏左一點,發展的時候偏右一點,向左常態化和向右常態化都不是好事,容易走向極左和極右。
3、民眾的監督體係
再其次就是民眾監督的問題,前麵中央集權和體係內監督可以快速推行,但是民眾監督這塊必須先找幾個地方試點,切忌太快,這個太快容易出大問題。為什麽選擇縣和縣級市這個層麵呢?因為我國有幾千個縣和縣級市,美國人最會搞選舉操控了,數量一大他們就不行了,假如是省一級,因為就幾十個省,美國人控製住幾個大省就可以了,所以省一級不能搞。但是為什麽不是鎮一級呢?因為中國是一個關係型社會,前麵村直選裏麵出現的問題就是這個問題,假如這個村裏麵“周”是大姓,結果村裏老大就是周姓的人自己內部協商一個出來,對於其他小群體會產生巨大危害。假如村裏麵沒有大姓,結果就出現巨大的賄選問題,花100萬獲得這個老大地位,然後就要搜刮200萬以上,這個就是投入和產出比。縣一級這個人際關係型社會的結構就複雜多了,沒有哪個大姓控製縣一級,另外縣一級要賄選的成本太大了。因此選擇縣一級比較合適。那麽如何保證共產黨的執政呢?這個就需要在選舉製度的設計上麵進行研究,可以在憲法上麵確定參與縣一級縣委書記的選舉的必須是共產黨員(也就是候選人製度),這方麵我們最近正在進行調研和研究,預計清明節後會專門發布一篇如何實際操作的文章。前麵我們研究了為什麽村一級的普選會出問題,原因就是製度設計出了問題,試點的地方為了成功而成功。就象上次有人說在搞撤銷街道辦而搞居委會的這個試點,說試點情況很好,我說這個假如推廣,就全歇菜。為何?因為街道辦還是有行政編製的,是有預算編製的,你居委會假如靠市委書記良心發現來保障經費,試點的時候能夠搞的很好,一旦推廣,就死定了,而且現在街道辦也是國家穩定的一個基石。上次有個清華還是北大的專門搞撤銷街道辦搞居委會的還在跟我辯論,我就覺得象牙塔裏麵人和社會接觸太少,不知道這個裏麵的利害關係,我做房地產和很多地方官員接觸過,我知道他們在想什麽,我知道電老虎、消防這些體係裏麵的問題。
後麵我們在地方民主的選舉製度的設計中,會把候選人體係、中國的關係型社會問題、賄選問題、人物的升遷途徑、政府和黨的關係、如何保障共產黨的執政穩定等等問題都進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