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推演案例-上半年茅於軾事件客觀分析
前麵講了一個模型推演的案例,其實客觀理性的去分析,就是這麽回事,沒必要帶有任何感情色彩,帶有感情色彩就無法做推演了,就像持有股票的人就帶有股票要漲的感情去尋找信息,當然願意看到股票漲的新聞了。客觀理性是做模型推演的基礎。
上半年公訴茅於軾的事情鬧得熱火朝天,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看透整個背後的操盤的痕跡。大家有沒有發覺,親美的勢力拋出一個小馬仔,然後左這一塊就全部撲上去了,我這樣說你們就明白了吧。親美的這塊分工很明確,有運籌帷幄的(可能你連名字都不知道),有專門拋頭露臉的,有專門出來給你罵的,有專門罵政府的,有專門給政府出餿主意的,有專門做文化引導的,等等等等,分工很明確。
然後我們來看茅於軾,其實就是親美的拋出的一個給你罵的小馬仔(類似方舟子),起到幾個作用,一個是引左的一派跳出來,另外一個是做壓力測試。然後我們把整個事情還原出來看。
當時的事件的背景:
1、 茅於軾出來很多奇談怪論,包括什麽高利貸是好事(現在來看高利貸就知道茅於軾是瞎說八道)、大罵老毛(不管怎樣,對於毛其實應該是客觀評價,有功也有過,不能一棒子神化或者一棒子打死)。
2、 左這派不管大小一哄而上,5萬人簽名要公訴茅於軾。
我對當時的政府的背景情況的分析:
1、 政府認識到茅於軾這種說法有問題,因為否定毛就是否定現在政府的執政的合法性。
2、 政府同時也認識到了左這派的危害性,這次你5萬人簽名要網上公訴茅於軾,讓你們辦成了就會形成很大的示範效應,那麽下次什麽事情可能就是50萬人簽名了,這樣中國不就亂套了嗎。在經濟危機中秩序是核心和關鍵,沒有了秩序,什麽都是白搭。
當時的結果:
1、 公訴茅於軾失敗,但是後麵茅於軾也就沒有什麽大的聲音了。
2、 其實就是左的這派的運動式模式失敗,茅於軾也因為觸犯眾怒不允許過多發表言論(所以現在很少看到茅於軾有什麽奇談怪論了)。
博弈過程各個環節的分析:
1、 親美體係拋出一個小馬仔的目標很明確,做壓力測試,測試左這塊的策劃能力、運作能力、組織能力和群眾基礎。
2、 獲得了左這派比較精英的5萬人的名單,看看蘇聯解體後如何定點清除蘇共的人員就知道了,是直接幹掉,當時死了大批的蘇共的人員。
3、 給政府高層造成一個左這派不容易被控製並且會產生巨大後患的影響。
4、 運作的實際情況是左這派確實做了組織等等工作,但是可以看出來叫做山頭林立,同時馬仔和大將都出場了,說白了就是大將也拿著斧頭去打仗了。其實就是缺少謀略,沒有做到該運籌帷幄的運籌帷幄,該拋頭露臉的拋頭露臉,該做馬仔的做馬仔,結果大大小小都成了馬仔。
總結:其實國家是需要左的勢力也需要右的勢力,關鍵是在於平衡,一般來說左的勢力比較傾向於國家利益,右的勢力比較傾向於資本利益,看看美國就明白了,美國也有左和右,但是力量對比比較平衡。但是中國是右的力量太強大,左這塊力量太弱小,同時左這塊還處於一盤散沙的情況,山頭林立,做事情比較衝動,沒有謀略。
另外下半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右也犯了個錯誤,過早暴露了自己,其實前總理不出來還好,出來了反而讓人揪住了醫改、教改和房改這三樣核心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沒有任何借口和言辭能夠去抵賴的。其實也是謀略上麵的判斷失誤,看看辛亥革命100周年出場的人就知道了。
其實我們拋開左右之爭,因為一個國家是需要左也需要右的,隻是大家力量的平衡問題,一旦不平衡,國家就要打擊力量太過強大的一方,這個就是政治。
後麵我國將要麵臨大蕭條,期望後麵所有中華民族的人民都能夠站在國家利益這個層麵,因為隻有國家利益保證了,才會保證每個人民的利益,一旦國家崩盤,上台的肯定是沒有政治勢力的(因為美國需要沒有政治勢力的人上台,這樣容易駕馭),這個就是為什麽戈爾巴喬夫沒有做成總統而葉利欽做成了總統。
下麵給左右幾個建議:
1、 要有謀略
2、 不要去做帶路黨,那都是被美國人利用了,不管是你引導產業工人上街還是引導學生上街,都是錯誤的。
3、 危機時刻秩序是核心,沒有了秩序,沒有人會保證你的老婆和女兒不受淩辱,沒有人會保證你的爸媽得到有效的醫療服務。什麽叫做秩序?這個就是秩序,美國人要的就是讓中國失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