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裏對股市接下來走勢的看法,(美股好於其他國家股指),以圖驗證之。
下麵以四個股指作為比較對象,分別是:
美國的道瓊斯30,標普500,歐洲Eurostoxx 50以及德國DAX。
道瓊斯30:淺藍色
標普500:紅色
Eurostoxx 50:綠色
DAX:深藍色
截止時間為2011.8.10,美國股市收市後。
3年圖
1年圖:
可以看出,在歐債危機最先從希臘爆發開始的時候,代表歐洲大企業股票的Eurostoxx 50指數即開始慢慢跟不上其他指數發展的腳步,反映投資者對歐洲整體股票市場的投資開始變得謹慎。
而作為歐元區經濟區最強的德國,金融危機後恢複的最快,因此股市上升強勁。
此次暴跌,也可以看出:以1年圖看,盡管歐洲50指數上升幅度本就不多,但跌幅深度卻是最大的,離今年高點最深跌幅達到近34% ,而德國DAX稍好,達到31%,但是相對水平仍然遠在歐洲50指數之上。相對而言,美指僅跌20%左右。寫到這裏,甚有賣歐元的衝動。
這裏也可以看出,在3年期圖裏,德股指增幅高於美股指,而1年期圖裏,卻是反過來的。即說明,德國經濟在金融危機後先期發展極其強勁,而在最近1年裏被美國緩步追上,尤其是在日本地震後,德指和道瓊斯差距急劇收縮。同樣問題也反映在道瓊斯和標普比較上:標普代表的是更廣泛的美國企業,而道瓊斯是代表了30家最大上市美企。今年始前幾個月標普指數好於道瓊斯,說明股市已達到牛市後期,也是在日本地震後不久,標普指數又被道瓊斯漸漸拉開差距,說明資金向藍籌股集中避險。
然後來分析一下作為歐元區經濟區最強的德國股市好的可能原因:
1)由於其本身出口主導的外向型經濟,特別是其強項,如裝備,機器,汽車等工業,特別受益於重點投資於中國基建的4萬億計劃。
2)另外由於歐元匯率在金融危機爆發後整體不斷貶值,使得德國出口競爭能力加強。
3)德國產品內在極其強大的競爭力,在不少領域甚至幾乎壟斷,因此在股指上也反映出其一枝獨秀。這裏不同的是德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後對本國的救助非常謹慎,任憑先前蓋特納和克魯德曼等人如何批評,就是在支出上非常的小氣,盡管如此,德國近2年的經濟增上達到近十幾年罕見的水平,當然一方麵是因為金融危機後的低起點,但橫向和歐洲其他國家比較,卻足以說明問題。
還有需要說明的是,同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相比較,德國深謀遠慮。德國的軟肋即在於高昂的人工成本,而機器生產卻高度自動化,並因技術更新可以抵消部分通脹,因此控製住人工成本極為關鍵。另外,而在01年中國入世的背景下,製造業擴張,在某些領域對德國工業成本產生了巨大壓力。早在本世紀前幾年,前任總理施羅德時期即大刀闊斧進行社會福利改革,使得國家負擔大大減少,另外在全球化過程中很多生產外包給中國等低工資國家,使得工資成本在通貨膨脹的前提下甚至略有下降,收窄了和低成本國家工資的落差,下圖03年起德國單位產品人工成本開始下降,直到金融危機(可能是德國開始救助失業者穩定就業使得成本急劇上升,同理09年春複蘇時下降)。而類似歐豬甚至法國等國家卻在福利改革方麵改革不似德國這樣徹底,並且外包不似德國這麽密集(比如在中國的德企數目遠遠大於歐洲其他國家,甚至遠多於經濟同級規模的法國等)。相比而言,經濟最失敗國家希臘自00年單位產品的工資甚至增長了35%以上,自然顯得對希臘競爭力更為不利。可以從下麵的圖裏看出(急劇下降紅線的應為西班牙,因為西班牙也進行了工資改革。):
一個感受是,金融政策自然重要,但產業政策也相當重要,因為這是金融的長期基本麵,而這個是由國家引導的。
從微觀層麵的了解,以在中國的分公司為視角,德國無論中型還是大型的企業,不少公司都是利潤極高但是成本開支浪費嚴重,而且有些還在擴張。而美國公司無論是銀行還是大型企業,一是持有現金,二是裁員減縮企業規模,三是成本和流程控製都做得不錯,以麵對即將到來的萎縮。因此今後美企為下一輪發展積攢了足夠的資金和動力。而德國隻需要節省開支,並因其超強競爭力也能在寒冬活得不錯。悲哀的是我們中國的企業,無論是微觀層麵的戰略以及自身的競爭力,還有宏觀的環境,都讓人覺得難以樂觀。
回紫色; 圖已經上傳了,我的博客一直傳圖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