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
人物簡介 蘇秦(?- 前284年),字季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謀略家與外交家。蘇秦師從鬼穀子,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 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穀關。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 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人物生平
坎坷之路
蘇秦,東周洛陽人,早年到齊國求學,拜鬼穀子為師。學成後,外出遊曆多年,窮困潦倒,狼狽而回。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舍 本逐末。蘇秦甚感慚愧,於是閉門不出,遍觀所藏之書,感歎道:“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麽用呢。”於是找到《陰符》,伏 案鑽研。一年後,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認為憑此可以遊說當世君王了。
蘇秦首先將目標定在洛陽,求見周顯王。但顯王周圍的大臣一向了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並不信任他。
於是,蘇秦西行至秦國。時秦孝公已死。就遊說秦惠王兼並列國,稱帝而治。秦惠王認為時機不成熟,且秦國剛處死商鞅,討厭說客,未采納他的建議。
蘇秦離開秦國,向東,到達趙國。當時趙肅侯任命其弟趙成為國相,封為奉陽君。而奉陽君不喜歡蘇秦。
得誌燕國
燕文公二十八年(前334年),蘇秦到燕國,等待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蘇秦遊說燕文侯,先從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國與趙國的相依之勢,接著批評燕國的戰略錯誤:擔憂千裏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百裏之內的趙國;最後建議燕文侯合縱趙國,結為一體。
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議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願舉國相報”。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遊說趙國。
出使趙國
蘇秦第二次來到趙國,奉陽君趙成已死,便遊說趙肅侯,提出六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的主張。
蘇秦詳細分析了趙國和其他諸侯國的關係,指出趙對韓魏的戰略相依關係,進而說明了自己的合縱主張: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合起來,共 同對抗秦國,[20] 並建議趙國組建六國聯盟並力抗秦,如此一來,六國一體,秦國一定不敢從函穀關出兵侵犯,趙國的霸主事業也就成功了。
趙肅侯采納了蘇秦的“合縱”主張,資助他去遊說各諸侯國加盟,以訂立合縱盟約。
合縱六國
智激張儀
蘇秦在趙國時,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國,生擒了魏將龍賈,攻克了魏國的雕陰,並打算揮師向東挺進。蘇秦擔心秦國的部隊打到趙國,盟約還沒結締就遭到破壞。於是決定智激同窗張儀入秦,維護萌芽期的聯盟。
蘇秦派人去悄悄勸說張儀來投奔他,張儀到來後,蘇秦卻故意不理不睬,並當眾羞辱後打發他離開。張儀又羞又氣,想到各國諸侯中隻有秦國才能威 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蘇秦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並且幫助他見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張儀為客卿,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 的大計。這時,幫助張儀的人才說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後有更好的發展。張儀知道後,感歎自己沒有蘇秦高明,並許諾在蘇秦當權時不攻打趙國。
說韓
蘇秦到了韓國,遊說韓宣王。
蘇秦先分析韓國的優勢:地勢堅固,軍隊幾十萬,且善於冶煉兵器;再陳述臣服秦國的弊端:侍奉秦國,秦必然要求割讓宜陽、成皋,一旦同意,秦 國就會變本加厲,土地有限,秦國的欲望無限,離滅亡之日就不遠了;最後蘇秦說:大王如此英明,軍隊又如此強悍,卻甘居秦國之後,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恥!
韓宣王聽完臉色大變,手按寶劍,仰天歎息道:“我雖然沒什麽才能,但也決不能侍奉秦國。既然趙王已經有了主意,我願意舉國聽從您的安排。”
說魏
蘇秦來到魏國,遊說魏襄王。
蘇秦先分析魏國的地理情況,指出:魏國地方雖小,但田舍密集,人口眾多,車馬奔馳,國勢與楚國不相上下;如今侍奉秦國,每年納貢,一旦秦國 征伐魏國,沒人願意出兵相救。接著蘇秦以越王勾踐和武王伐紂的以少勝多為例,提醒魏王:魏國兵強馬壯,不用懼怕秦國;如果割地侍秦,未及作戰,國家已經先 虧損了,主張侍奉秦國的都是奸佞之臣,要謹慎決策。最後援引《周書》,勸誡道:事前不考慮成熟,後必有大患,如果大王能聽從我的建議,六國同心協力,就無 強秦危害之患了,所以趙王派我呈上合縱條約,等候您的差遣。
魏王說:“我從沒聽過如此賢明的指教,願舉國相從。”
說齊
於是蘇秦向東行進,來到齊國,遊說齊宣王。
蘇秦先分析齊國國勢,指出:“齊國四麵天險,兵精糧足,自有戰役以來,從未征調過泰山以南的軍隊,也不曾渡過清河,涉過渤海去征調這二部的士兵。都邑臨淄富有而殷實,人口眾多,居民就有七萬戶,足夠湊齊二十一萬大軍,沒有哪個國家能比齊國強大。”
接著指出齊國的戰略失誤:“韓、魏之畏懼秦國,是因為和秦國接壤,雙方如若交戰,十日內即可分出勝負,勝,則兵力損失嚴重,四境無法保護; 不勝,則國家將要滅亡,所以韓、魏才如此看重和秦國的交戰,且很容易向秦國臣服。但是齊國和秦國的情況就不同了,齊國險要、易守難攻,且秦國孤軍遠征,顧 慮重重,明顯不能對齊國構成威脅。如此形勢下,卻想侍奉秦國,是大臣們的戰略過失。如今齊國沒有臣服秦國之名,卻有國富民強之實,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 考慮一下,以便決定對策
齊宣王說:“我不聰明,且居住在偏僻靠海的東境,從未聽過您高明的教誨。如今您奉趙王之命來指教我,我願舉國聽從您的安排。”
說楚
蘇秦說服齊國後,向西南行進,到達楚國,遊說楚威王。
蘇秦先分析楚國,進言說:“楚國地方五千餘裏,軍隊有百萬之眾,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存糧足夠支用十年,這些都是稱霸的資本;如果您也侍奉 秦國,那沒有哪個諸侯不臣服秦國了。”接著分析天下形勢,說:“秦國最大的憂患就是楚國,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秦楚不能並存。合縱成功,楚國就能稱 王;連衡成功,秦國就會稱帝。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合縱以孤立秦國,否則秦國兵分兩路,都邑鄢郢就有危險。”
最後蘇秦又提醒楚王:“秦是虎狼之國,有吞並天下的野心,是天下諸侯公敵。主張連衡之人都想割地給秦,這是敬奉仇敵,對外依仗強秦,對內挾持君主,罪惡深重。合縱成功,各諸侯會割地事楚;連橫成功,楚就要割地奉秦。二者天上地下,希望您能好好考慮。”
楚王說:“秦楚接壤,秦有吞並之意,不可親和。韓、魏經常遭受秦國威脅,不可與之深入謀劃,怕有叛逆之人告密,危及國家安全。我自料以楚抗秦,又未必能勝。與群臣謀劃,皆不可信,因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如今您打算統一天下,團結諸侯,保護危國,我願舉國服從。”
成功合縱
蘇秦遊說完各個諸侯後,六國達成合縱聯盟,團結一致。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合縱聯盟的聯盟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同時佩戴六國相印。
衣錦榮歸
合縱成功後,蘇秦自楚北上,向趙王複命,途經洛陽。車馬行李、各諸侯送行的使者頗多,氣派比得上帝王。周顯王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害怕,便為他 清掃道路,並派人到郊外犒勞。蘇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視。蘇秦感慨萬千,說:“同樣的一個人,富貴了,親戚敬畏;貧賤時,連親戚都輕視,更不必說一 般人了。假使我當初在洛陽有二頃良田,現在又怎能佩帶六國相印呢!”於是散發千金,賞賜給親戚和朋友。
蘇秦到燕國去時,曾向人借錢一百做路費,如今富貴,就償還了百金。蘇秦的隨從人員中,隻有一個人沒得到報償,就上前詢問。蘇秦說:“我不是忘記了你,當初你隨我去燕國,在易水邊你再三打算離開,那時正當我正處困境,所以最後賞賜你”。
(蘇秦六國封相衣錦榮歸圖來源:清代道光楊柳青版畫。)
聯盟破裂
蘇秦合縱六國後,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穀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
後來,秦國派使臣犀首欺騙齊國和魏國,和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便請求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複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計收燕地
秦惠王將公主嫁給燕國太子,同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是為燕易王。易王剛登基,齊宣王就趁著發喪之機,攻打燕國,侵占了十座城池。[48] 易王要求蘇秦替燕國收複被侵占的國土。
蘇秦到了齊國,拜見齊王,先行祝賀之禮,接著又行哀悼之禮。齊王不解,問原因。蘇秦說:“人餓的再厲害也不會去吃有毒的烏喙,吃的越多,死 的越快。燕國和秦國是聯姻之國,齊國占領燕國的城池等於是與強秦結下了仇怨,這就如同饑餓之人去吃烏喙一樣。齊國即將大難臨頭。”齊王聞言大驚,忙討教解 危之策。蘇秦建議歸還奪來的城池,這樣燕王喜歡,秦王也一定高興,就能轉禍為福。
齊王認為蘇秦說的很對,歸還了侵占燕國的城池。
擺脫讒言
有人毀謗蘇秦出賣國家、反複無常,將要作亂。蘇秦怕獲罪,返回燕國,燕王卻不再給他官職。蘇秦推斷有人毀謗自己不忠信,因而求見燕王,告訴 燕王:忠信之人一切為了自己,進取之人則是為別人;自己棄家外遊,就是要求得進取。接著,蘇秦以曾參、伯夷、尾生為例,反對“忠信”、提倡“進取”。
蘇秦說:“像曾參一樣孝順,就不會離開父母在外麵過上一夜,又怎能讓他到燕國,侍奉處在危困中的國君呢?像伯夷一樣的廉潔,堅守正義而餓死 在首陽山下,又怎能讓他步行千裏到齊國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樣城信,抱柱而死,又怎能讓他步行千裏退去齊國軍隊呢?我正是以所謂的忠誠信實在國君麵前 獲罪的呀。”
燕王反問蘇秦:“你自己不忠誠信實罷了,難道還有因為忠誠信實而獲罪的嗎?”
蘇秦舉例說:妻子與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就假裝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氣,懲罰了侍妾。侍妾打翻毒酒,保存了丈夫和妻子,卻免不掉挨板子。我的罪名跟侍妾的遭遇相類似!
於是燕王恢複了蘇秦的官職,愈發厚待。
齊國遇刺
蘇秦私通燕易王的母親,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蘇秦。蘇秦害怕被殺,就提議前去齊國以提高燕國地位,燕易王同意。於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齊國,齊宣王任用他為客卿。
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位,蘇秦就勸說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順,大興土木以表明自己得誌,目的則是搞垮齊國,從而使燕國獲利。燕易王去 世,燕噲繼位。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未死。齊王派人捉拿凶手,沒抓到。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 他車裂於市,並懸賞行刺之人以使賊人出現。齊王照計行事,誅殺了凶手。
蘇秦死後,他為燕國破壞齊國的大量事實被泄露出來。
主要成就
合縱思想
合縱論是戰國時代政治軍事形勢不斷變化,特別是戰國中後期七雄紛爭導致當時“國際關係”(華夏文明圈內諸國)出現重大變化的產物。戰國早 期,七雄並立,彼此旗鼓相當,相互製衡。到了戰國中期,秦國厲行變法,銳意改革,兼並巴蜀,國強地險;而六國彼此消耗,七雄並立的均勢格局自此被打破。蘇 秦正是洞悉到了這一客觀現實,適時提出了以遏製秦國、維護七雄均勢為宗旨的合縱戰略。
“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並的策略。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 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其相應對策則是通過六國聯盟遏製秦國,以求維持以崤函、河西為界線的東西兩個戰略區域的力量均衡。
蘇秦的合縱說首先是基於一種地緣政治的分析。他深諳天下山川形勝,熟知各國力量現狀,他每到一國即首先向當局者詳陳該國的地緣環境形勢,蘇 秦提醒山東六國首先應明確各自的安全狀況,他反複告誡六國的君主,要明白這一形勢,即他們共同的危險來自西方側翼的秦國。由於秦國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 勢、地形地勢優勢、體製優勢,將來必定是一種能夠淩駕於六國實力之上的強權力量。因此,六國中每一個國家都絕對不能與秦國單獨媾和以求苟安一時,更不能與 秦結為同盟,那不啻是與虎謀皮。擺在他們麵前的路隻有一條:“六國從親”,並力西向以抗秦。
蘇秦的合縱理論極其注重地緣因素的重要性,並充分論證了六國結盟與其地緣政治因素的內在關聯。蘇秦認為,山東六國在區位上相互關聯,有著表 裏相屬、唇齒相依的利害關係,應視為一個有著共同利益的戰略整體。六國應充分利用這一整體性,以求在戰略上相互依托、相互策應、互為犄角,從而在對秦作戰 中造成有利的態勢。他反複向六國的當政者陳述這一關係。
蘇秦的合縱理論不僅僅是一種認知體係,而且是一套行動綱領。它提出了一套遏製秦國、維持均勢的方法,即以聯盟戰略、憑借山東六國的合力抑製 秦國勢力的擴張,以此挽救和維護原有的均勢。行動方案有兩個,其一是以攻為守,六國聯合起來,主動進攻,突破函穀關,深入秦國腹地;其二是當六國中任何一 國遭到秦國攻擊時,其他五國絕不能坐視不管,必須群起救助。這無疑是一個卓越的協同作戰方案,它充分利用了山東六國地緣上的相關性,使六國彼此在組織指 導、兵力分配、戰略協同、戰術策應諸方麵協調動作、密切配合,從而使秦國東向攻擊任何一個國家時都將陷入四麵受敵、多線作戰的窘境,進而遏止其逐步蠶食六 國以進一步壯大自己的企圖。
蘇秦睿智地看到,如果一國遭到秦國的攻擊而其他國家坐視不救,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猶如多米諾骨牌,一個倒下,其餘的將依次倒塌!戰國後期 的曆史發展證明,蘇秦的分析是極具預見性的,山東六國在一段時間內采取了合縱戰略,即便是三心二意的,也確乎有效地遏製了秦國東向擴張的勢頭達到15年。 後來六國雖未免於逐個被秦國吞滅的命運,但這非但不能歸咎於合縱之策,而恰恰說明山東六國沒有始終如一地貫徹實施合縱之策,以及六國政治家們偏狹的一己之 私、低劣的戰略目光,加以彼此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等因素所致。
合縱是圍繞著戰國七雄間地緣政治關係而產生的大戰略,更是一種處理國際間政治軍事關係的原則和方法。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 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蘇秦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 製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遊說藝術
說服模式
蘇秦推行合縱戰略,主張“合眾弱而攻一強”,建設一個多國聯盟,因而蘇秦的遊說熱情飽滿,不吝辭藻,極盡鋪張渲染,從而形成了特有的遊說模 式:“利導法”(肯定優勢—指出危機—出謀劃策—分析利弊、以利導之),即分析厲害,擺出優勢,並指出希望與美好前景,以利導之,使對方樂於接受自己的主 張。
首先分析對方的地理條件、兵力情況、軍需物資、國力強弱、周邊關係等客觀優勢,結合君主賢能、士卒英勇等主觀因素,充分肯定其有利條件。注 意結合每一個諸侯國的具體情況作出分析,有針對性地強調該國特色。總之,不論對於哪個國家,都首先強調其優勢,以解除他們懼怕強秦的心理壓力。
接著指出其危機所在,分析危機產生的原因,為合縱戰略做好鋪墊。然後替對方謀劃,並給出主意,設計擺脫危機的方案(合縱戰略)。最後進一步分析厲害,以利誘之,以理導之。
策略方法
由於蘇秦對列國的政治形勢有深入的鑽研了解,對天下政局及其變化趨勢的熟悉程度遠在各國君王之上,因此能在遊說中縱橫捭闔,敏捷地選取各種所需要的材料和論據,蒙蔽和說服對方。他的遊說活動有一些基本的策略方法:
每遊說一個國家,都在表麵上從對方的利益出發,似乎是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考慮問題,而從不言及他國及自己本人的合縱受益,使得對方便於接受。
陳述自己的觀點時,都以此國與秦國的敵對關係為前提,在這一前提下談此國與秦的利益衝突。事實上,各國間的利害製約關係是相當複雜、瞬息變 化的,關鍵在於在複雜的事物矛盾中舍掉其餘而強調某一個方麵,在此基礎上作出一個暗含的或假設的前提,蘇秦在遊說中單純強調六國與秦的矛盾及六國間的相互 依存,而對其他矛盾方麵避而不談,以此為前提來闡述自己的合縱主張,對六國之君有一定程度的蒙蔽性。[70]
向對方分別擺出了實行自己的主張與不實行的兩種行為後果,誇大了第一種行為選擇的受益程度和第二種行為選擇的受害程度,加大二者的反差度,促使對方下決心采納自己的主張。
必要的時候,以客觀的地理狀況來加強對對方的說服。
必要時他還給對方以.應有的褒揚,夾雜以相應的激將法。
蘇秦刺股
典出《戰國策·秦策一》。蘇秦遊說秦王未果,資用匱乏,潦倒而歸。
“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於是蘇秦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得太公《陰符》,發憤攻讀,“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一年後學成,遂遊說列國,合縱諸侯抗秦,佩六國相印,名震天下。
蘇秦以連橫說秦
《蘇秦以連橫說秦》是《戰國策》中的名篇,主要講述了戰國時期,著名說客蘇秦見秦王時獻連橫之策,秦王沒有采納,於是蘇秦發奮學習縱橫之術、終於成功當上趙相,並且以功名顯於天下的故事。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麵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麵有胡貉和代馬的物產,南麵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麵有肴 山、函穀關的堅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裏沃野上有多種出產,地勢形勝而便利,這就是所謂的天府,天下顯赫的大國啊。憑著大 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可以兼並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一下,我請求來實現這件事。”
秦王回答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現在您一本正經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我,我願改日再聽您的教誨。”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不會接受我的意見。過去神農討伐補遂,黃帝討伐涿鹿、擒獲蚩尤,堯討伐驩兜,舜討伐三苗,禹討伐共工,商湯討伐 夏桀,周文王討伐崇國,周武王討伐紂王,齊桓公用武力稱霸天下。由此看來,哪有不用戰爭手段的呢?古代讓車輛來回奔馳,用言語互相交結,天下成為一體,有 的約從有的連橫,不再儲備武器甲胄。文士個個巧舌如簧,諸侯聽得稀裏胡塗,群議紛起,難以清理。規章製度雖已完備,人們卻到處虛情假意,條文記錄又多又 亂,百姓還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對,人民無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戰亂反而愈益四起。穿著講穿服飾的文士雖然善辯,攻戰卻難以止息。愈是廣泛地玩弄 文辭,天下就愈難以治理。說的人說得舌頭破,聽的人聽得耳朵聾,卻不見成功,嘴上大講仁義禮信,卻不能使天下人相親。於是就廢卻文治、信用武力,以優厚待 遇蓄養勇士,備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戰場上決一勝負。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擴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賢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實 現,勢必不可能。所以用戰爭來解決問題,相距遠的就兩支隊伍相互進攻,相距近的持著刀戟相互衝刺,然後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對外軍隊取得了勝利,對內因行仁 義而強大,上麵的國君有了權威,下麵的人民才能馴服。現在,要想並吞天下,超越大國,使敵國屈服,製服海內,君臨天下百姓,以諸侯為臣,非發動戰爭不可。 現在在位的國君,忽略了這個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亂,又被一些人的奇談怪論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詭辯之中。像這樣看來,大王您是不會采納我的建議 的。”
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幾百兩銅(戰國時代黃金指銅)也用完了,錢財一點不剩,隻得離開秦國, 返回家鄉。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背著書箱,挑著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回到家裏,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長歎 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啊!”於是半夜找書,擺開幾十隻書箱,找到了薑太公的兵書,埋頭誦讀,反複 選擇、熟習、研究、體會。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針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並自言自語說:“哪有去遊說國君,而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取得卿相之 尊的人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真的可以去遊說當代國君了!”
於是就登上名為燕烏集的宮闕,在宮殿之下謁見並遊說趙王,拍著手掌侃侃而談,趙王大喜,封蘇秦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車一百輛、錦繡一千匹、白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鎰跟在他的後麵,用來聯合六國,瓦解連橫,抑製強秦,所以蘇秦在趙國為相而函穀關交通斷絕。
在這個時候,那麽大的天下,那麽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謀臣的權力,都要被蘇秦的策略所決定。不花費一鬥糧,不煩勞一個兵,一個戰士也不作 戰,一根弓弦也不斷絕,一枝箭也不彎折,諸侯相親,勝過兄弟。賢人在位而天下馴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縱,所以說:應運用德政,不應憑借勇力;應用於朝廷之 內,不應用於國土之外。在蘇秦顯赫尊榮之時,萬鎰的黃金為他所使用,隨從車騎絡繹不絕,一路炫耀,華山以東各國隨風折服,從而使趙國的地位大大加重。況且 那個蘇秦,隻不過是出於窮巷、窯門、桑戶、棬樞之中的貧士罷了,但他伏在車軾之上,牽著馬的勒頭,橫行於天下,在朝廷上勸說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 天下沒有人能與他匹敵。
蘇秦將去遊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掃街道,設置音樂,準備酒席,到三十裏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麵看他,側著耳朵 聽他說話。嫂子像蛇一樣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謝罪。蘇秦問:“嫂子為什麽過去那麽趾高氣揚,而現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說:“因為你地位尊 貴而且很有錢呀。”蘇秦歎道:“唉!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富貴的時候連親戚也畏懼,人活在世上,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
蘇秦墓
現存蘇秦墓有六七處之多,分布在洛陽、鞏義、淄博等地,確切的位置仍需新的考古資料予以佐證。
1、洛陽太平莊蘇秦墓
史書記載蘇秦是東周洛陽軒裏人。據考證,軒裏即今東郊太平莊一帶。太平莊位於洛陽城東南4公裏處,舊時村南曾有蘇秦故裏的碑刻,文革期間被毀。
太平莊蘇秦墓位於太平莊南,直徑大約28米,高約6米。據村人說清末民初時占地十餘畝,墓前有石碑、石人、石羊等,現均已不見。1958 年,墓地大部分被辟為農田;1999年,出土了唐武德八年(625年)尚書右仆射蕭瑀立的“武安君六國丞相蘇公墓”碑。2003年年9月,在洛陽市李樓鄉 出土一塊刻於唐初的蘇秦墓碑。
1960年8月,太平村蘇秦墓被列為洛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6月,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鞏義蘇秦墓
蘇家莊位於鞏義西南部,莊南原有“三蘇塚”,傳說為蘇秦及兩位弟弟之塚。今存一塚蘇秦墓,高約15米,周長約80米。
3、山東臨淄蘇秦墓
臨淄蘇秦墓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城南鎮,2006年被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曆史評價
荀子:內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態臣者也......故齊之蘇秦,楚之州侯(令尹),秦之張儀,可謂態臣者也。
張儀: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
《呂氏春秋·知度》:“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
司馬遷:蘇秦兄弟三人,皆遊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
鄒陽:①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②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
劉向:蘇秦為縱,張儀為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桑弘羊:蘇秦、張儀,智足以強國,勇足以威敵,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萬乘之主,莫不屈體卑辭,重幣請交,此所謂天下名士也。
揚子《法言》:或問:“儀、秦學乎鬼穀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餘年,是夫?”曰:“詐人也。聖人惡諸。”曰:“孔子讀而儀、秦行,何 如也?”曰:“甚矣鳳鳴而鷙翰也!”“然則子貢不為歟?”曰:“亂而不解,子貢恥諸。說而不富貴,儀、秦恥諸。”或曰:“儀、秦其才矣乎,跡不蹈已?” 曰:“昔在任人,帝而難之,不以才矣。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曹操: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唐彥謙:貪名笑吳起,說國歎蘇秦。
賈島: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國興亡事係君;今日淒涼無說處,亂山秋盡有寒雲。
蘇軾: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
司馬光:儀與蘇秦皆以縱橫之術遊諸侯,致位富貴,天下爭慕效之......而儀、秦、衍最著。
王安石:已分將身死勢權,惡名磨滅幾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後,卻悔初無二頃田。
劉克莊:常產常心論,平生不謂然。晚知蘇季子,佩印為無田。
徐鈞:本圖富貴快心期,謾借從親說便宜。五國攻秦齊不至,客卿正是在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