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淑在《為學一首示子侄》中講了一個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但凡在大陸上過中學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大家讀這個故事的時候,都認準了這個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邁開第一步,永遠不會有第二步,沒有第二步,第三步,。。。。。。永遠到不了理想的彼岸。
但凡在大陸上過中學的人,也都知道荀子的《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騎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讬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
實際上,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以一個簡單形象的故事,將幾千年之前的荀子的哲理,深入淺出地講出來,即使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抑或一個尚未涉世的孩童,都能夠認識和理解。
彭端淑講的故事,僅寥寥數句。但是,他想寓意的道理,卻再也淺顯不過了。以至於我們把窮和尚是如何到了南海?又如何從南海回來?都不再去細究了。也沒有人再將這個故事最後的可能的結局告訴我們:富和尚,終究到了南海沒有?
我想,窮和尚的南海之遊,是曆盡了千辛萬苦的。饑腸轆轆,饑寒交迫,望梅止渴,風餐露宿,。。。。。。對窮和尚來說,肯定有他自己的切身體驗。一路走過,窮和尚不但要克服自然帶給他的困難,風吹日曬,風雨交加,爬山涉水,狼追狗咬,。。。。。,還有地痞流氓、和混混們的欺淩,恐怕也是少不了的。
欺負弱者,無腦的李逵們和蓄意的李鬼們,是沒有區別的。
我想,富和尚,要經曆這些磨難去南海,打死他,他也不會去。他可能羨慕和嫉妒窮和尚到了南海。但是,自以為聰明的他,決不會像窮和尚那樣傻!
富和尚,永遠到不了南海!
即使他湊夠銀錢,製辦起大木船,到了南海邊上,望著麵前波浪起伏的汪洋大海,他一定不會去冒生命危險的。
寫到這裏,我想到了三個人:毛澤東,雷鋒和愚公。
我想到了三件事情:改變中國和人類曆史的命運;在馬路上扶老攜幼;搬走橫亙在家門口的太行、王屋二山。
愚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裏麵的大傻子。
毛澤東,雷鋒,就是當代的大傻子――當代愚公。
我不敢想象,中華民族,如果都象富和尚那樣聰明!
我哭泣,我哭泣傻子們所付出的犧牲;
我崇拜,我崇拜傻子們所造就的偉業;
我憎恨,我憎恨當今的聰明人們對傻子們的唾棄;
中國人民,在傻子們的奮鬥下,成就斐然。但前麵的路,還很長,很艱辛,很曲折!
每次給我的祖先拜祭燒紙,我都給這些傻子們奉上我虔誠的一拜!祈求他們的在天之靈,保佑我們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