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短文是零星寫成,所以不怎麽連貫,還望閱讀者諒解)
緬懷潤濤閻先生
也不記得具體是哪一年我碰到了潤濤先生的文章,頓覺如獲至寶,必欲讀完而後快。從此之後,潤濤先生就走進了我和妻子的生活。
我們倆都喜歡潤濤先生的文章,每有新作,總是互相告知。我也多次跟妻子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過偶像,唯獨潤濤先生可以說是我的偶像。我也不是任何人的粉絲,但是我跟妻子說,我應該算是潤濤先生的粉絲。我在美國也有一些老同學,老朋友,但是我對潤濤先生的感情(雖然是單向的)似乎還要勝過跟這些老同學老朋友之間的感情。倒不是說我喜新厭舊,而是因為正如俗話說的,遠親還不如近鄰呢。潤濤先生就是那個網上的近鄰,而且是經常對我(讀者之一)說話的近鄰。倒是那些老同學,老朋友,一年也難得說上幾句話。所以說,對於潤濤先生的感情就是這樣與日俱增了。我上網閱讀,主要就是衝著潤濤先生的文章去的,他的文章,我是從頭到尾,一字不拉。不僅是博文本身,就連文章後邊的評論,我也是每一條都要閱讀。潤濤先生自己也往往在評論中有大段大段的發揮。
我雖然從未跟潤濤先生有過任何交往,但是心裏早已經把他當作一個朋友一樣,他早已成為我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11月23號上午,我妻子從她工作的地方特意打電話給我,說驚聞網上有潤濤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心裏一驚,但轉念一想,遂不以為然,說不可能,因為前幾天他還有新作問世,前幾天還在跟大夥討論目前美國大選後的局勢,言猶在耳, 哪裏可能就這樣走了呢?我告訴妻子,一定是有人不喜歡潤濤先生而在黑他。
話雖這樣說,還是趕緊上網查了查,果然網上一片問候之聲,有好幾位網友在呼喚潤濤先生發聲辟謠。於是就開始半信半疑。再等了一天還是半天,就看到了關於潤濤先生的訃告,真是如五雷轟頂,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雖然心裏還在盼望消息是假的,但是接著的幾天裏已經是寢食不安,悲不自勝了,就跟至親之人突然撒手人寰一模一樣。
所以,就特別地思念他,也特別想知道關於他的信息。
說來慚愧,直到他辭世,我都不知道他長什麽樣子,因為從來沒有見到過他的照片。在我記憶中,潤濤先生的博文中沒有貼過自己的照片,所以我過去多少年來隻能在腦海中想象他的樣子。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個州,總覺得他是住在馬裏蘭,新澤西或者紐約市。
直到他仙逝之後才看到他兩張照片。一張年輕時的,應該是二十出頭的年紀,看上去是個翩翩少年,白白淨淨,文質彬彬,雖然似乎不是很強壯,隻是一個普通文弱書生的樣子,但是也看不出來曾經因為營養不良而身體上吃過虧。從照片上看倒好像是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絲毫看不出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另外一張就是最近網站上大家都看到的訃告上的那一張。看起來比較瘦弱,有網友甚至說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10歲。我的感覺是,雖然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大些,卻也沒有到看起來大10歲的程度。但是身體看起來不強壯,是大夥公認的。看到這張照片時,心裏很難過,油然就想到了李白的詩: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我感覺,潤濤先生白天忙於正常工作,家中裏裏外外的各種瑣事也都需要他操心,直到夜深人靜才能夠坐在計算機旁寫博文,又是那麽高產,這該是付出了多少心血,耽誤了多少睡眠呀!說是嘔心瀝血也不為過。
假如他少花些時間寫作,從而得以不減少睡眠並且加強鍛煉,他身體的抵抗力應該會強很多, 那他很可能這次就扛過去了這一劫。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他為了我們這些海外讀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至少是為此透支了一部分生命。
潤濤先生在我心中就是一座高山,在他麵前,我隻能是高山仰止,沒有資格來對他的雄文做評價,因為很多文章的論述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在很多方麵我都是個外行,外行隻能看看熱鬧。 順便說一句,潤濤先生就是有本事把讀者看不懂的文章寫得很有趣味,讓讀者看不懂也願意讀完。
潤濤先生的文章總是有很多讀者,總是能引起讀者的熱烈討論甚至論爭, 無論讀者同意其觀點與否。這說明他的選材是很受歡迎的。
也許我們可以說,他的文章受歡迎,未必是他的選材好,而是無論什麽題材,他都能夠寫的或活潑生動,或嚴謹縝密,或入木三分,或扣人心弦, 或兼而有之。就像一個好廚師, 無論手裏有什麽食材,總是可以做出可口的飯菜來。
潤濤先生的文章取材非常廣泛,其中一大塊是講述他的少年生活,他的親友及鄉鄰的故事,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他的記憶力驚人, 多年前的小事也能記住當時的細節,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其中有些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甚至讓人淚奔。比如姐姐的一包豆腐絲,我欠弟弟一碗麵條,都讓讀者深受感動,都夠資格進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他描述的的鄉鄰們人數很多,所牽涉到的故事也很多,而且個個形象鮮明,讓人驚歎不已。可以說,他對小時候生活的描述,就是一幅生動而廣闊的社會畫卷, 涉及到了當時社會的諸多場景。不過,我有點拿不準,他寫的這些故事是否多少有點文學創作的成分呢?這個問題現在是沒有辦法去問了。唉!
另一大塊是他識人斷事的文章。比如他分析希拉裏,特朗普,林彪,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諸葛亮,司馬懿,孫權,周瑜等人物以及各種事件的文章。這些事件既包括曆史事件,也包括當代正在發生的事件,比如六四事件,文革,2016年和2020年美國大選, 等等。他分析這些人物和事件總是能夠發前人所未發,而且往往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既新穎又深刻,發人深省,讓人耳目一新,甚至拍案叫絕。我感覺這是他的博文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他還寫了一批閑文。 即便是閑文,也總是娓娓道來,妙趣橫生,引人入勝。他寫的好幾個故事足可以改編成電視連續劇了。
當然,如果你要潤濤先生證明他所有的論據,恐怕是不容易。你要潤濤先生所有的論述都像科研論文一樣嚴謹,經得起反複推敲論難,俺感覺沒有必要。潤濤先生對許多事物的判斷,有很多是根據一些蛛絲馬跡的表麵現象而做出的分析和推測,其中必然有些預設的前提。有些人就說這些前提不靠譜。比方說, 潤濤先生推測某人做某事是出於某種原因,但是究竟是否真的出於這種原因呢? 其實是無法證明的。我們不能讓已經作古的人複活來當麵向他們求證。但是我覺得,潤濤先生對事物有驚人的悟性和直覺,能夠一下子洞穿表麵現象看到種種亂象背後的邏輯,並且能夠條分縷析,把這些邏輯闡述的清清楚楚,不由得你不認可他的那些前提。這些文章足以發人深思。對於一個這樣高產的作者來說,我寧願他能夠高產而略有瑕疵,而不願他犧牲文章的數量而追求完美。他的文章能夠給人以啟迪,甚至振聾發聵,這已經足夠了。
潤濤先生不僅文章寫得好,他的詩詞也是別具一格,寓莊於諧,與其所吟詠的事件人物很吻合,諧趣橫生,很好玩。他和問題哥的詩詞唱和頗值一觀。
潤濤先生來自北方,地道的北方人。這也讓我這個北方人很感到自豪。我生長在北方,總感覺北方人才不如南方多。從文化經濟重心南移以後, 大概是從宋朝開始,才子狀元大多出於南方,當代中國科學界,學術界裏的泰山北鬥也大都來自南方。北方的才子少,狀元少,人才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讓我驚喜的是,潤濤先生的家鄉是河北廊坊,他是地道的北方人!潤濤先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算是給俺們北方人掙足了麵子。
雖然說潤濤先生一生過得很充實,以他等身的著作,已經可以說不負此生,我還是為他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我在想,以潤濤先生的天縱英才,假如沒有工作的牽扯,假如不必做家務,假如沒有學生物,沒有學科學,沒有讀博士,沒有考電工執照,沒有在其他各種在我看來不太重要的地方花費時間,而是把他的全部精力用來分析研究這個亂象叢生的世界上的各種政治曆史文化等方麵的種種重大問題和現象,他一定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寫出舉世矚目的更多的錦繡文章, 給這個世界留下舉世矚目的深遠影響。
其實,有他這樣的才華,哪裏需要顧慮生計?潤濤先生完全可以靠他的文章甚至點子生存。希拉裏和川普如果當初能夠有潤濤先生做競選參謀,又何至於功敗垂成!有那麽多才華能力遠遜於他的人都在靠文字生存,甚至靠嘴皮子生存,潤濤先生如果能夠走上靠文字或者靠提供谘詢為生的道路,他的前途會遠比時下一些大V公知光明。
有網友說,潤濤先生用實名發表文章,是希望能夠引起大人物的注意,能夠成為帝王師。潤濤先生是否有這種想法已經無從證實。但是,假如潤濤先生真有這種想法,那他沒有采取對應的措施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真的是太可惜了。依我看來,他早就應該去毛遂自薦,而不應該坐等機會上門。盡管人常說錐處囊中,其穎自現,但是很多事必須需要自己的努力。所謂人必自助,而後天助。以潤濤先生的大才,隻要找對了人,一定會得到手握重權的大人物的器重。他可是比王滬寧等人強太多了。倘若潤濤先生做了政治局常委,那裏會有中國ZF近年來的進退失據,四麵楚歌!
我因為喜愛潤濤先生,也就對他的生長環境,他的親人和鄉鄰,他的家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正如人們因為喜愛紅樓夢,捎帶就對作者以及作者的生存狀況以及家世背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樣。我總在想,是一個什麽樣的家庭才能養育出這樣一個才高八鬥聰慧絕倫的天才呢?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目前處於什麽狀況呢?他的家鄉目前又是什麽樣子呢?他的先祖又都是些什麽樣的人呢?他的博文中所描述的那些人目前的生存狀況又是什麽樣子呢? 他的兩位女兒和他的夫人王教授又是什麽樣的人呢?他的故鄉的前世今生又都是什麽情況呢?我此生能否有緣聽他的親朋故舊講他過去的故事呢?真的是太想了解潤濤先生的前世今生了!
滄海先生乃是仁義之人,在潤濤先生生前就為潤濤先生辦了一個專屬潤濤先生的網站,潤濤先生應該是深感欣慰的吧?我們這些潤濤先生的粉絲也深受其惠。 滄海先生可否接受網友捐款,把潤濤先生這個網站堅持辦下去?甚至把潤濤先生尚未發表的作品搬上來以飧讀者呢?甚至把潤濤先生的文章全部出版成書,出一本潤濤先生全集呢?我甚至希望全集裏每一篇文章後邊都仍然附有網友的全部評論。
如果出書的話,需要有人做文字校對。可能是由於行文很快,潤濤先生的文章裏會看到一些別字,因此出版之前需要有人把這些別字改正過來。到時候本人願意承擔一部分校對工作。
另外,很想知道潤濤先生究竟是得了什麽病辭世的。網上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就是新冠肺炎,一種認為是流感引起的心肌炎,不知二者孰是孰非。
謹以此拙文寄托對潤濤先生英年早逝的哀思。
潤濤先生千古!
謝謝各位百忙之中撥冗讀到這裏。
100%ZT
噢 你誤解了 沒有說顏抄襲 老閻沒有 我也沒有 閻在當時科技手段很受限的條件下 利用突變等分子生物生化學方法推導出了糖轉運機理模型 非常了不起,20年後顏用先進的結晶技術解出其蛋白結構也提出了和閻一樣的機理模型 倆人殊途同歸 不存在抄襲之說。
本是一件同喜同賀之事 隻可惜顏不知有意或無意 完全沒有提及閻的工作 以首解糖轉運之謎自居 閻的委屈是可以理解的 之後顏的碰磁之說 以非常輕視譏諷的方式 間接表明了顏是在知情之下忽略閻的工作的 閻的憤怒可想而知 他又不是聖人 被人take了credit還被譏諷 為啥就得忍氣吞聲 如果輿論還不讓他發聲喊冤 那這世道是不是太殘酷了點呢?
消息是否可靠? 希望他家人能夠同意老閻的讀者為他建立基金, 可以永遠緬懷他!
家人已經證實。閻先生不是新冠去世的。
那就是第二種了。
謝謝各位百忙之中撥冗讀到這裏。
聽鬆雲濤深處 發表評論於 2020-12-04 10:33:28
非常有同感。謝謝代言。
遠在他鄉1997 發表評論於 2020-12-04 09:52:29
你的願望幾乎都能實現了!閻先生的夫人和女兒也將出麵。家人已經證實。閻先生不是新冠去世的。
謝謝寫這麽長的博文紀念閻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