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時的譯製片,那時的電影......

(2014-01-14 06:52:02) 下一個

那時的譯製片,那時的電影……

 前兩天看到新聞,李梓病世。耳邊忽然想起了簡愛的那聲“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久違了,我的簡愛,幾天來《簡愛》電影中的主體曲和李梓的聲音總是繞耳不絕……

看電影是我最大愛好之一,年輕時喜歡看愛情片,現在我喜歡看懸疑,驚悚,恐怖片。一有時間我就追著看,有時一天看三部。我看得最多的是好萊塢的,偶爾看看日本片和韓國片,很少看國產片,不是不愛國,實在是讓人沒有被嚇的感覺。一說恐怖片,就讓人想到血腥,鬼哭狼嚎,形像極具變態醜陋等,其實我對這些通過感官刺激製造出來的恐怖沒有興趣。我喜歡看那種能產生情緒和心理上的恐怖,從內心深處的恐懼,比如:第六感,小島驚魂……還喜歡看那種高智商犯罪的片子,比如:沉默的羔羊;看多重人格分裂的片子,比如:一級恐怖,致命ID……看宗教背景的片子,比如:七宗罪,萬能鑰匙……

三十幾年前,我在成都讀大學時,那個年代娛樂生活很少,電視機都是黑白的,而且還沒普及,那時,一幢宿舍樓才有一台黑白電視機。記得,有天晚上電視上放《紅與黑》,過道上擠滿了人,我和幾個室友在人堆中鑽進鑽出,結果除了背影和人頭什麽也沒有看到。隻是聽到一些台詞,好像男主人公正猶豫是否去會有地位的有夫之婦……當時不懂,但也感覺這不是一個好青年。後來我把書找來看,才認識了於連這個有野心的青年。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佐羅,紅與黑,簡愛,葉塞尼亞等譯製片象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在中國大陸刮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電影譯製片風潮。我們就是當年的追“風”少年,那時,我們不僅物質缺乏,精神更是空虛。七十年代我們隻有八個樣板戲可唱,隻有地雷戰地道戰可看,雖然也有一些外國片,像朝鮮的《摘蘋果的時候》,阿爾巴利亞的《第八個銅像》等,這些都是戰爭英雄片。而改革開放初期的譯製片可以說是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影片裏對自由,對人性的極力喧染,以及對愛情的大膽追求,才真真地讓我們大開眼界。正處青春萌動期的大學生們,從此有了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受譯製片影響,我讀完了簡愛,悲慘世界,紅與黑,霧都孤兒,福爾摩斯等世界名著。

記得我當時很迷戀《簡愛》,看了兩三遍書和電影。李梓為簡愛的經典配音:“你以為我窮,不好看,就沒有感情嗎?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難於離開我,就像現在我難於離開你。”,而邱嶽鋒的Rochester那聲絕望的並略帶沙啞的 “簡”,更是道出了對簡愛的全部深情,怎一個愛字了得。還有童自榮的華麗麗的佐羅……這類帶著洋腔的配音,極大的娛樂了我們的業餘生活。那時看完電影還不過癮,常常抱著半導體聽電影。當時收音機裏經常播放譯製片剪輯。有一段時間我看電影,讀小說著迷,竟使功課大幅度下滑。父母收了我的小收音機,還以不再借書為要挾,於是趕緊收抬心情。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那時除了譯製片,國產片也很多,尤其是反映文革被迫害的“傷痕電影”,或叫“反思電影”更是鋪天蓋地,像天雲山傳奇,生活的顫音等。現在看來當時的思想開放尺度比現在還大。記得有天晚飯後,我和兩個要好的同學在學校附近的電影院看了一部反映很強烈的電影,名字忘了,情節也幾乎不記得了,主要內容就是關於普通百姓家庭在文革浩劫中的傷痛與血淚。那個年代我們還沒有擦臉紙巾一說,隻有入廁的草紙,不過我們都有一張手帕揣在身上。那晚,影院幾乎座無虛席,我們隻買到前排的邊坐。印像很深的是,電影開始後,抽泣聲和咳嗽聲就隨著故事的展開此起彼伏。我和我的小夥伴也哭得鼻涕眼淚一把抓,手帕已不能再用了……走出影院,每個人都好似心事重重,默默離去,完全沒有現在影院門前的喧鬧。我們三個也沉浸在電影裏好久,一路上無話可說……

其實這類片子內容形式千篇一律,都是主人公在文革或者反右時受了迫害仍然堅持信念,四人幫倒台,然後平反昭雪。我每次都是紅著眼走出電影院,每次內心都感慨萬千:一定珍惜眼前得來不易的好時代,努力學習,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貢獻力量。

除了這些撒眼淚的片子,當時也有很多輕鬆的愛情片,比如:廬山戀,小花,瞧這一家子等……那時同學之間聊得最多的就是電影,我們對當時的明星,陳衝,劉曉慶,潘虹,斯琴高娃等等如數家珍;同時電影裏的插曲也是我們追捧的對象。有時好的電影歌曲甚至比影片影響還大,記得,有部片子叫《巴山夜雨》,裏麵插曲《鄉戀》,名氣就遠大於電影,歌唱者李穀一用不同於以往演唱風格,用氣聲唱法,將此歌唱出靡靡之音.這還了得,於是報紙電台等新聞機構宣起了全國範圍內的大討論,主要是擔心這種小資生活氣息會腐蝕了八十年代的新一代……

那時的年輕人看電影是最平常的娛樂活動,也是男女朋友互相認識和了解的最佳場所。當時的電影票很便宜,帶新認識的女朋友看場電影又時尚又經濟,而且有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接觸和了解,看完後肯定要去吃點什麽或喝點什麽,這又是一次增進了解的機會。交流也有話題了,再害羞不善言詞的人也能從電影中找到一兩句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一不留神你的話就博得了對方的芳心,於是你就幸福的戀愛了,那時戀愛都是為了結婚,所以靠一場電影建立起來的家庭在八十年代初期太普遍了。

回憶總是美好的,有一天心血來潮,重溫了八十年代的經典片《廬山戀》,選這部片子主要是因為廬山旅遊區三十幾年堅持不懈地每天放映該片,並創下了吉斯尼放映最多次電影的記錄。那天,我回想起當時看此電影的情景和感受,於是興致勃勃地想重溫青春。不想這一看就後悔了,沒想到當時我們眼中的經典,竟讓我看得想睡覺,It is too boring,我們八十年代最當紅的兩位明星,演技如此做作,台詞如此生硬,故事更是沒有什麽可值得回味的……真是時代不同了,口味也提高了?可我翻來複去看40年代的《亂世佳人》,看60年代的《Doctor Zhivago》,看七十年代的《教父》卻津津有味,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國產片如此不堪重溫,那麽看看讓我們當初為之瘋狂的譯製片吧。後來不久我重溫了譯製片《魂斷藍橋》,這也是我心中的經典,看了無數次,這部電影有最淒美的愛情,和兩個最美的男女主角。可當我心中的女神費雯麗一張嘴說出大段標準國語時,當我的男神羅伯特·泰勒俏皮豐富的臉部表情配上一本正經的普通話時,我就又後悔了,這聽起來有點滑稽了,感覺舞台戲劇化太濃了(可能是當時的音響技術問題),少了原版的自然風格,也少了電影的魅力……雖然沒有第一次看此片時的激動,但還能接受,其實這也好解釋,如同讀過原版名著的人,再也不想讀中文版一樣。

通過兩次的重溫,我悟道:回憶是美好的,重溫就是破壞。即便如此,我還是要說,八十年代的譯製片是絕對上乘之做,是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經典。回國時偶爾看到電視上放外國電影,那配音水平簡直慘不忍“聽”。我慶幸在我青少年時代,有最好的配音譯製片陪伴我,讓我知道了人間的真和美,知道了自由的可貴,知道了人性的力量。它是我最初了解世界,了解藝術的橋梁。也才有我今天仍對電影孜孜不倦的熱愛。

猜猜這是哪個譯製片?美麗的女主人公:“當兵的,你不守信用,你不等我了?”“我已經等了三天三夜了”。 那晚我的十八歲生日,我看到了最美的愛情故事,聽到了最動人的音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北美浮雲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又激起了我很多回憶.小時候候我們跳皮筋就喜歡唱"趕快上山去打遊擊.."還有什麽"伊利爾跳..."這些台詞都來自阿爾巴利亞的電影,好像叫臨死不屈,後來挖地道逃出監獄.羅馬尼亞的記得一部叫多腦河之波.我們那裏說:中國電影新聞簡報,越南電影飛機大炮,朝鮮電影又哭又笑,阿爾巴尼亞電影莫明其妙,羅馬尼亞電影摟摟抱抱....記性還不錯.哈
小靡媽媽 回複 悄悄話 "牛虻"是五十年代的翻譯影片,影響特別深刻,男主角上了紅衣教主(父親)的當,,,,,
johniewalke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茅斌騷客' 的評論 : “第八個是銅像”是當時對電影的“總結報告” ---- “中國電影新聞簡報,越南電影飛機大炮,。。。” 中那句“阿爾巴尼亞電影沒頭沒腦” 的最佳體現。主角“易普拉欣”就是穆斯林名字,當然是阿爾巴尼亞電影。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茅斌騷客' 的評論 : 絕對是阿爾巴尼亞的電影。
Fieps 回複 悄悄話 向這些老一輩的配音演員致敬。
在當時封閉的中國,大家都難以體驗國外生活的情況下,能做到角色聲音如此個性化,不容易。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第八個是銅像是羅馬尼亞的電影,而非阿爾巴尼亞的。
czhz 回複 悄悄話 應該是“我已經等了三天了”,不是“三天三夜”。《鄉戀》是電視風光片“三峽的傳說“的插曲,所展示的畫麵是王昭君惜別故鄉。《廬山戀》是79年的片子,所以不能算在八十年代內。“小花“也不是愛情片。電視上放的《紅與黑》是央視譯製的,配於蓮的是趙忠祥,很糟。有一個上譯版的,未公開發行,由富潤生,姚念貽和邱嶽峰主配。回複中提到的“小街“的編劇和導演是楊延晉,當年上影廠最有才氣的青年導演,後來因為生活作風問題在反精神汙染時倒了黴。“小街“中他還自己出演片中的導演一角,但不能開口,由畢克為他配音。
wxc369168 回複 悄悄話 軍官是喬榛配的音.李梓的聲音洋氣,劉廣寧的嬌貴,丁建華的多變; 畢克的深邃,童自榮的瀟灑,喬榛的純厚.
這些各具特色美妙無比的聲音,給我的少年時代留下了多少難忘的回憶. 至今我還會為了聽他們的聲音而重溫這些精典的老電影.以前的電影人是認真地搞藝術,現在純粹是炒作遭踏藝術.
唉,懷念這些上譯廠的老藝術家們,向他們致敬!
L-Q 回複 悄悄話 個人以為《本命年》、《最後的貴族》、《大橋下麵》是中國傳統電影手法之最。
L-Q 回複 悄悄話 最後那句話是《葉賽尼亞》裏葉賽尼亞對那個軍官說的。李梓配的音,俺也是影迷,哈!:)
L-Q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想起了七十年代的:《追捕》、《牛虻》、《望鄉》、《奇普裏安 波龍貝斯庫》、《簡愛》、《蝴蝶夢》、《佐羅》、《尼羅河上的慘案》、《流浪者》.......。

八十年代的:《三十九節台階》、《最後一班地鐵》、《Romance on the Oriental Express》、《遠山的呼喚》、《On the Golden Pond》、《平凡的故事》、《海狼》、《野鵝敢死隊》、《二個人的車站》、《辦公室的故事》、《愛德華大夫》、《卡桑布蘭卡》、《卡桑的拉大橋》、《大篷車》、《Working Girl》、《Midle Night Run》....。

那時候看一場好電影,比過年都開心哈。

-LQ
北美浮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stra' 的評論 : 決定近期看遍小街··希望不後悔
astra 回複 悄悄話 小街的劇本和導演相當的前衛。這麽一個簡單的故事拍得如此感人!

當時我讀過電影劇本,也看了好幾遍電影。到目前為止,我依然愛看。張瑜和郭凱敏在這個片子中的表演非常到位。張瑜也一直是我非常喜愛的女演員。

這個電影的描述手法和結尾的處理,這麽些年來,沒有哪個國產電影達到這個高度。
咖啡館的倩影 回複 悄悄話 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它的頂峰階段,電影的巔峰;在90年代前後的20年裏。就像文藝複興一樣,隻能凝固,成為經典,被後人瞻仰。
現在的電影,因為商業的原因,電腦遊戲,電腦特技的參與,已經不再是電影了。
新一代人的審美和藝術觀,決定了新的價值。
北美浮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ot321' 的評論 : 恭喜答對
北美浮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華人' 的評論 : 以前看小街時也覺得不錯,但怕破壞了這種感覺,不敢再重溫了....還是留給回憶吧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你可以看看八十年代初的《小街》,我個人認為,這是目前對文革反思最深刻的電影,而且拍攝手法在當時來講也相當前衛,足以讓今天的張,陳,馮等大導演汗顏。
再有,《鄉戀》是出自《巴山夜雨》嗎?我好像記得是出自一個和三峽有關的紀錄片。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墨西哥電影《葉薩尼亞》。
雑家1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國內製作的外國影片中文配音是在遭蹋原作,弄了一群開後門進入製片廠的傢夥在裏麵為所欲為,發出一些非人類的怪聲、用共鳴聲、用鼻音哼哼(他們以為外國人都是這樣說話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