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秘尼泊爾苦行僧的極限挑戰(組圖)

(2011-03-04 04:17:22) 下一個
揭秘尼泊爾苦行僧的極限挑戰(組圖)
新華網




走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中老年男子。他們臉上畫著五顏六色的條紋,一手拿著小鐵罐,一手拄著拐杖在閑逛。如果你看上他一眼,他會馬上走過來在你的額頭上點上一顆吉祥痣。當然這不是免費的,你要知趣地給他10―20個盧比。這些人就是印度教國家裏獨有的一道社會景觀―――苦行僧。




在尼泊爾苦行僧被叫做Baba,意思是“聖人”。他們被看成是來凡塵普度眾生的“神的使者”,受到人們的尊重。加德滿都的苦行僧多喜歡聚集在當地最大的露天火葬場―――巴格馬蒂河邊的帕舒帕蒂神廟附近居住。




他們三五成群地住在神廟外的長廊下麵。多數人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上,大多赤身裸體,身上塗抹著木炭灰甚至是死人的骨灰。隻在腰上裹一塊看不出顏色的破布。苦行僧每人除了一個碗以外幾乎一無所有。




苦行僧頭發常年不剪不洗,胡亂盤在頭頂。長長的胡子打著卷,上麵沾滿了灰塵。這些人一生隻洗兩次澡(出生和死後各洗一次),身上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苦行僧臉上畫著各色條紋,據說是代表不同的教派。他們的麵孔因為各種條紋和顏色而看起來有些猙獰。其實這些人性情很溫和。




天熱的時候苦行僧們集體在長廊的房簷下乘涼、聊天。天冷的晚上就會生起篝火,圍在火堆旁邊睡覺。他們把對生活的需求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睡覺枕著硬邦邦的磚頭,身下隻鋪一塊布或者幹脆什麽都沒有。平時很少喝水,一日三餐均以一種像油茶麵做成的半生不熟的麵團為食。




加德滿都的苦行僧大多來自印度,尼印邊境完全開放,兩國居民自由往來,不需要任何證件,何況這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修煉者,根本不會理會什麽身份證件。




尼泊爾氣候溫和,自然環境優美,對各種宗教十分寬容。尼泊爾政府對他們也基本采取放任的態度,不加任何幹預。這些人很適合在這裏修煉。




每年2月至3月在濕婆神節期間,都會有大批苦行僧會聚到加德滿都,最多時可以達到一萬多人。他們在巴格馬蒂河兩岸搭起臨時帳篷。白天進行祈禱和慶祝活動。晚上在河邊燃起篝火。火光四起,蔚為壯觀。這些人大概要聚集一個月才會慢慢散去。




苦行也許對現代人來說難以理解,這是古印度時期盛行的一種修煉方式,在印度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印度教認為,人需要經過多次的輪回才能進入天堂。




苦行僧之所以折磨和虐待自己的身體,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身體看作是罪孽的載體。苦行僧希望通過把物質需求降到最低來獲得心靈的解脫,得到神的庇護和恩賜,從而擺脫無盡的輪回之苦。




一般認為,苦行的經久不衰和種姓製度壓迫有關。在三四千年前,一些主張廢除種姓製度的人希望通過加入不分尊卑貴賤的苦行僧行列,來達到種姓平等。




他們認為,人生而平等,隻要對神忠心和虔誠,各個種姓的人都可以在神的麵前一視同仁,得到神的庇護。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雖然種姓製度不再受法律的保護,但是在人們的觀念中仍然根深蒂固。




種姓歧視不時在社會生活中有所表現。同時,由於現代社會的物欲橫流,勾心鬥角,讓很多人心生茫然和厭倦,渴望遠離凡塵的生活,在精神上追求一種升華和淨化。這是苦行在當代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苦行僧必須忍受劇烈的痛苦,如絕食、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熱的木炭上、喝尿吃屎等不合常理的事情。圖為苦行僧樹上練習瑜加。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為他們視自己的身體為罪孽的載體,因此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方能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解脫。




苦行僧練習瑜加




苦行僧水中修行




苦行僧正在岸邊修行




幾位苦行僧坐在一起


責任編輯: 餘申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