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麗人的博客

生命在秋天裏有了一個沉甸甸的故事,然後有了風花雪夜,愛恨情殤。
正文

從高鐵事故看“中國特色”發展模式的陷阱---ZT

(2011-07-24 19:25:51) 下一個

從高鐵事故看“中國特色”發展模式的陷阱

  2011-07-25

  |

  首先讓我們為這次事故中的犧牲者默哀!

  作為一個業餘鐵路愛好者,一個曾經一度夢想成為一名鐵路工程師、把新幹線修到祖國大地上的留學生,看到報導中的慘烈場景不禁感到悲傷和痛心。

  其實中國引進德日技術修建高鐵,在短短幾年內實現由綠皮車到高速動車組的“跨越式”發展,整個過程我都一直在高度關注。雖然身在異國他鄉,但兒時的夢想卻一直影響著我的求學道路,甚至今後的人生目標。

  2006年,我進入東京大學理科一類,這個科類的大部分學生2年後會進入工科院係。那個時候的我正躊躇滿誌地準備開始向鐵路工程師這個目標邁進。而在此時,候京滬高鐵計劃已基本敲定,同時在我的家鄉天津和北京之間,中國第一條投入運營的城際高速鐵路已經開工了。從技術角度來講,京津高鐵項目有著比較試驗的性質,具體講就是比較德國的ICE和日本的東北新幹線2套技術。在此前的談判中嗎,這兩家已經通過大幅度的讓步,擠掉了不肯轉讓核心技術的其他對手,最後他們都同意中方自行生產車輛和大部分配套設備。這個事件讓我大為吃驚,也徹底改變了我個人的學習方向和就業取向。(關於我自己的故事,後麵再找機會繼續)

  但凡了解日本產業界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在防止技術泄露這方麵是特別謹慎的,尤其是對中國更是一直保持著高度警惕–從玩具、家電到摩托車、機動車,日本的高科技產品被我們“山寨”的曆史已經很悠久了。那麽這次日方為什麽會做出如此大的讓步,不惜血本也要轉讓這些核心技術呢?這裏麵有眾所周知的原因,比如中國的高鐵市場潛在商機巨大,如果在一開始就被淘汰的話這個機會損失他們是在無法承擔;另一方麵,也不能不“歸功”於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5000年來造化得爐火純青的政治手腕。中方利用德、日的競爭關係讓他們自相威脅,從而不得不在水麵下的一係列交涉中屢屢讓步。中國人自認為做的很聰明,把談判對手們都耍了一把,而實際上正式這種做法決定了中國高鐵日後必定存在安全隱患!

  為什麽能這麽肯定呢?主要理由有2點。第一,德日的技術都是在固有環境下通過獨自的技術研發、長期的實踐摸索、以及在不同條件和要求下的實際運營中積累起來得;兩者雖然都是當今世界上最穩定最可靠的高鐵係統,但許多核心技術都是基於完全不同的原理,有著本質上的不可兼容性。我們現在硬要“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對高鐵這種大規模係統工程而言本身就是一中最大的安全隱患。

  第二,既然德日雙方都不得不轉讓大部分技術,而且還要和對方的陌生技術拚湊到一起,他們當然無法也不需要在安全方麵承擔任何責任。事實上,後來中國對外宣傳高鐵技術是“自主知識產權”,甚至企圖將廉價版化的技術向第三過輸出,這些做法嚴格地說都是有侵權之嫌疑的。而德日對此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不是他們不想主張自己的權利,而是“實在不敢摻和”。你想一想,本來是自己生的孩子,現在被聰明的中國人和另一個陌生人的孩子整成了“連體嬰兒”,而且還要把它賣到第三個人家去。。你還敢對這個怪胎負任何責任嗎,你甚至根本都不敢承認它有你一半血統!也就是說中國高鐵這個怪胎,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就患有先天疾病,而最了解它的親生爹娘卻永遠不再會為它負責。

  其實這裏麵的道理很簡單,一個學生拜師學藝,本來應該抱著謙虛嚴謹的態度,特別是要尊重老師聽老師的話。而我們卻找來n個老師,讓他們為了搶學費進行惡性競爭,再用政治手腕倒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在這樣一種不健康的師徒關係中,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結果是,我們把從2位老師那裏敲詐來的技術拚湊一通,並且再一次發揮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竟然攢出了跑得比老師都快的“2不像”,這就是後來我們看到的CRH380。這種巧取豪奪、投機取巧、耍小聰明、好大喜功、自以為是的態度,正式我們整天引以為豪的“中國特色”的真諦。

  從開發經濟學的角度講,後進國通過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以更快的速度實現發展是合理的,也是一個客觀規律。然而這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在保障了安全性和公平性的前提下。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核心價值觀叫做“中庸”,在評價“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時它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標準。今天的中國在經曆了外敵入侵,殖民統治,文革,改革開放帶來的急速的“現代化”之後,早已把傳統文化連精髓帶糟粕全都丟棄了,這是日本版改革開放=明治維新和我們的“中國特色”的本質區別之一。日本後來之所以能夠成為亞洲唯一一個免於西方列強入侵,反而走向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國家,起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在吸收先進技術和製度的同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文化傳統與核心價值觀。

  回到高鐵的話題之前,先繼續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就在大2下學期分配專業的時候,我做出了求學道路上的一個最重大的決定:棄理從文。當時我的想法是很明確的,既然實現我多年夢想的關鍵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密室裏的政治談判,那麽再學技術就沒有意義了。於是我告別了至今還灰常熱愛的自然科學,“穿越”到了叫做國際關係論的陌生學科。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當時是在是太天真了,國際關係論跟高鐵技術的輸出不能說完全按沒關係,但基本上對實現我的夢想沒有任何直接幫助。雖然如此,我對中國高鐵建設的關心依然如故,同時也通過日本這邊的信息了解到不少關於中日之間技術轉讓的內幕。最重要的發現是,原來日本鐵路技術的海外輸出,主要是通過“綜合商社”來推動的。

  這裏插播一下什麽叫綜合商社:它是日本獨特的一種業態,比較貼切的中文翻譯可以是“巨型綜合貿易公司”;他們的主要業務是把海外的資源“運進來”,把日本的工業產品等“賣出去”,從而實現對從上流到下流的整個商路的掌控。國際上名聲顯赫的大商社有三菱商事、三井物產等5家,其中伊藤忠商事是戰後最早和中國開展大規模貿易的日本公司。之所以冠以“綜合”2字,是因為他們的觸手幾乎伸向所有商品,小到食品、日用品,大到飛機、石油開發,不管在世界哪個角落隻要有“商機”的地方就能看到5大商社的影子。

  那麽商社和中國的高鐵又有什麽不為人知的關係呢?剛才提到的和中國關係密切的伊藤忠商事,其實就是日本高鐵技術輸出中國的“媒人”。日本的原國有鐵路早在1988年就被分割成6個旅客鐵路公司和1個覆蓋全國的貨運鐵路公司,分別作為民營企業經營。而鐵路車輛和相關產品、技術的供應商,絕大部分也都是獨立的民營企業,各項核心技術都分散在這些大大小小的估分公司手裏。也就是說,想把新幹線技術作為一個完整的係統賣到海外,必須先有人出來坐莊,把零散的技術采購過來組成一個完整的package,再作為窗口將其賣給遠在海外的客戶。

  具體到中國高鐵引進的日本技術,這個“媒人”、“莊家”便是伊藤忠商事。不少朋友可能都知道國內高鐵車輛的一大生產基地就是南車集團的青島四方機車廠,它和龐巴迪以及川崎重工都有技術合作關係。最早的60CRH2A型(也就是日本版車輛),是川崎重工和青島四方共同接單生產的,而合資成立的“青島四方川崎車輛技術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就是由伊藤忠商事出資。

  了解了這些信息以後,我將商社這個以前從未考慮過的行業列入了求職list(在這之前,理科出身的我對商業絲毫不感興趣,認為他們創造的價值遠不如製造業)。2010年秋天,我有幸訪問了伊藤忠與青島四方項目的負責人本町社員,從他嘴裏我第一次聽到當事者講述的高鐵技術轉讓背後的故事。其中最觸目驚心的細節是,中方技術人員對安全問題的“不屑一顧”,對此日方表示“難以置信”、“不禁替中國高鐵的安全感到擔憂”。本町說他代表伊藤忠,也就是間接代表整個日方陣營和中方“領導”談判時,能感受到他們的好大喜功和對安全隱患這種消極因素“避而遠之”的態度。前幾天我再次享了有關中國高鐵可能引發大範圍地質災害的文章,現在通過當事人的敘述我們發現不要說這種長期性的間接風險,就連直接關乎列車安全運行的非常具體的安全隱患,都被我們從一開始就忽視了!臨別前本町告訴我他的目標是,在幫助中國人引進高鐵技術的同時,更要讓他們的安全意識也提升到日本技術人員的高度。隻有這樣,才能將日本的技術優勢和中國的成本優勢結合起來,將來向世界市場進軍、讓更多發展中國家享受到高速鐵路帶來的便利。隻可惜這次的死亡事故,恐怕讓他的這個夢想在有生之年都無法實現了。

  其實作為一個業餘鐵路愛好者,我早就對中國引進高鐵技術的方式感到疑問和擔憂。前麵我們提到過,中方是通過政治手腕“逼”德日就範,統一轉讓部分核心技術的。不管是日版車還是德國版,除了最初的幾十列是合資生產以外,之後的列車基本上都轉入由中國當地的廠商自行生產。這也是我們一直對外生稱“自主知識產權”的主要根據。然而正如我反複強調的,高鐵項目是大規模係統工程,高鐵技術也絕不僅限於車輛、線路、信號等硬件設備,更包括了如何進行日常維護、發生以外時的如何應對、如何發現重大事的征兆故等常年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有些是有形的,有些則在每一名資深工作人員心中;有些是在長期不斷的技術革新中總結出來的,而有些則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前者我們理論上能夠學到卻不屑去學,而後者我們根本不可能按照“中國特色”的指導細想那樣“拿來”。

  我對鐵路的興趣是小時候看綠皮車萌發起來的,而真正作為愛好去研究是來日本以後的事。因此我對國內鐵路的了解可以說很有限,但是對包括新幹線在內的日本鐵路(包括它的技術、特色、發展史)還算得上略知一二。作為業餘鐵路愛好者,我不想對具體的技術問題多做評論,但我敢斷定的是沒有一個中方人員真正知道,日本新幹線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付出了多麽巨大的代價才實現的。他們天真地以為在一夜之間,通過一些“偉大領袖”教給我們的整人、玩兒人地伎倆,就可以把這些寶貴的經驗統統“拿來”,實現“跨越式發展”。懂日語的朋友可以在日文版的維基百科搜索“鉄道事故”,你會發現一個長長的明治時代以來的各種大小事故的完整記錄,其中大多數重大事故不僅記載了事故的概況、死傷人數,還注明此次事故對安全措施產生了那些影響,促成了那些安全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等等。新幹線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係統,1960年代最先開通的東海島新幹線到今天為止沒有發生過一起導致車內乘客死亡的重大事故。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新幹線的許多核心技術都是早在戰前就開始著手研究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很多安全技術都是吸取了之前發生在常規鐵路上的無數悲慘事故的教訓?

  我曾經參觀過幾家日本鐵路公司的檢修工廠,也就是保障日常運行安全的核心部門。不管是資金力量雄厚的大公司,還是遠郊地區的地方路線,這個部門裏都一定有從小在這裏工作的老師傅。他們對自己負責的路線,車輛的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就如同養育了多年的孩子一樣。聽他們講述工作經曆,幾乎每一個人都能給你講出一個刻骨銘心的incident:當年如何預防了一場重大事故,差一點就會出現多麽嚴重的後果。。我想說的是,這些輕易“拿”不走的東西,才是締造新幹線、ICE這些豐功偉業的堅實地基。我們那些好大喜功的領導們,在自作聰明地實踐著“中國特色”的“跨越式發展”的時候,殊不知已經將無數中國人民送上了開往死亡的單程列車。

  剛才說了由於本人才疏學淺,本文原則上不深入技術層麵。但是在這裏,為了未來中國高鐵的安全,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謹以一名業餘鐵路愛好者的身份闡述一下觀點:

  1.這次發生的是同一方向上的列車追尾事故,問題出在列車運行保安的最基本環節。預防此類事故的技術和措施,早在鐵路誕生初期就出現了。一直到今天,不管是高速鐵路還是城市軌道交通,防止同一條線路上列車相撞都是信號、保安係統的最基本功能,也是任何一條鐵路都必須通過多重安全技術和措施給予保障的。

  正因為如此,此次事故中保安係統的失靈很可能是由於多套技術多個係統時間的協調問題引起。這也是本文強調的安全隱患之2大根本原因之一。

  2.造成中國高鐵安全隱患的 另一個根本原因,是“人”的意識中對安全的輕視。這也是本文要揭露的,中國目前最嚴重的問題。對安全的輕視,對人命的不當回事兒,這絕不僅僅是高鐵的問題,而是值得我們整個社會去反思的道德問題。這背後隱藏的是我們整個社會中充斥著的極端功利主義與極端投機主義,關於這個問題之後再予以總結。

  在這裏作為技術問題需要提出的是,高速鐵路是大眾交通工具,是關乎今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工程。我從很早就擔心中國高鐵出現重大事故,但卻沒有預料到它發生得這麽快。我最最擔心的是,我們吸收了車輛以及線路的初期建設技術,卻沒有學會中長期的維護和安全保障。日本的新幹線每隔數年1次全麵檢查,每隔10多年1次分解檢修,這方麵的技術和經驗我們有嗎?更重要的是,在比日本大得多的運輸壓力麵前,我們的鐵路工作者從意識上能嚴格遵守這些安全規定嗎??

  有關技術方麵的討論到此為止,最後讓我們再來總結一下高鐵事故中暴露出的中國社會的本質問題。這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我從開頭一直使用的比喻,帶引號的“中國特色”。具體來說,就是上麵講的籠罩當今中國社會的全民性的“端功利主義”與“極端投機主義”。或者講得再直白一些,就是今天的大多數中國人

  太貪

  太沒耐心

  太愛耍小聰明

  高鐵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把這三點都反映得淋漓盡致:看人家有我們也想要=貪,然後又不想象人家那樣一步一步地建設=沒耐心,所以決定從人家那裏“拿來”又總想占別人便宜=耍小聰明。結果如何,我們都已經目睹了。

  不要以為就是一個小小的 高鐵事故,跟你我毫無關係。它暴露出的問題其實是我們社會的通病,而病原體就是組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成員。“極端功利主義”和“極端投機主義”,反映在每一個“典型”的21世紀中國人身上。且不說別人,看看我們80後這個群體吧。多少男生一點努力都沒付出就做夢一夜暴富,多少女生整天想著怎麽嫁給houses & cars。為了達到目的,有爹媽能靠的就仗著權勢胡作非為,有身體的便寡廉鮮恥地去出賣自己。最可惡的是還有一些人把出國當做實現他們功利目的的捷徑,以至於把種種惡習帶到國外來給中國人丟臉。。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態度到了國外隻會遭到最嚴重的鄙視!

  中國人聰明,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事實。而智慧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體係去引導,往往會比無知更可怕更有害。以前我們物質上貧窮,總覺得人家都因為這個看不起我們。現在一部分中國人有錢了,一出國就殺到各種家電量販店啊,名牌專賣店啊把高價商品席卷一空,我們甚至連高鐵都買得起了。可是怎麽樣呢,世界因為你更有錢就更尊重你了麽?! 事實是我們在整天掉在錢眼兒裏的同時,喪失了傳統文化、道德規範、人文修養這些最能贏得別人尊重的東西。這叫什麽呢,其實這叫本質上的平窮,窮到擁有不起這些人類社會公認的最有價值的財富。

  所以中國人要想真正的富有起來,就必須先跳出“端功利主義”和“極端投機主義”這個“中國特色”的怪圈,走上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發展道路。如果再繼續朝錯誤的方向前進下去,整個社會在不久的將來必將麵臨一場經濟、文化、道德的全麵顛覆。而這個時代的扳道工,就是我們80後這一代人。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拿出勇氣和責任感,擋住即將出軌的車輪!

  (文/有明 來源:北大未名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