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事黽談

碎碎念 ——給自己的一份紀念
正文

雀巢出品,應該不是鳥糞?

(2011-02-23 10:14:09) 下一個
雀巢出品,應該不是鳥糞?

文/吳黽

雀巢,響當當的世界品牌,而且是知名品牌。最近雀巢就更知名了,因為它旗下的產品頻頻出事,並且頻頻被曝光,本著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的原則,雀巢“名聲”大噪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這樣的“出名”方式大抵不是它的初衷,但考慮到實際的品牌波及麵和深入度,省卻了大筆的廣告費不說,如果處置得當或許還能起死回生,所以,當我們在這裏吵吵嚷嚷的時候,雀巢沒準正在那裏有事也偷著樂呢!?

食品,關乎民生,所以原本就應該受到重視與關注。以前咱們窮,有口吃的就不賴了,誰還會挑肥揀瘦?現在,咱們有錢了,所以追求精品也就實屬正常,至少可以在某種層麵證明我們的進步。有了需求,自然也就有了市場,有了市場,必定也就會促生相應的產品。國內的產品如果滿足不了我們“富裕”起來的胃口,那麽正好給國外的產品留下了可乘之機。所以國際的知名品牌也就成了品質和形象的代名詞,哪怕是那些在國外原本沒什麽影響力的牌子,隻要打上舶來品的旗號或者整一個老百姓怎麽看也看不明白啥意思的鳥文,大都可以在中國的消費市場混水摸魚,引來一定規模的擁躉和響應者。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雀巢至少還是更名副其實一些的。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中國市場不但巨大,而且相當包容,更是難得的寬容與寬厚。首先我們必須得承認,國外的企業無論從技術實力,資金厚度,管理水平,還是從營銷策略等綜合素質上都要比我們的民族工業或產業強上一塊,這並不是妄自菲薄。當然,再好的平台如果不好好珍惜,也會惹火上身,譬如雀巢偶爾也會出產鳥糞。拿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來忽悠,無異於忽悠自己企業的生命,是自尋死路,我們的老百姓因為見不多識不廣或許還容易糊弄,但人家那些吃過見過的主兒眼裏可不揉沙子。雀巢的奶粉事件,如果沒有外國人的“火眼金睛”,如果隻在中國市場銷售,還會栽這個跟頭麽?這不得不被打個問號。

雀巢出事了,擔憂的是消費者。我們擔心,是因為我們曾經或者現在都有機會接觸到它的產品,我們之所以選擇消費雀巢的產品,是緣於我們對它的信任,或許也有盲從的心理在作祟。無論是出於怎樣的一種心態,至少說明雀巢似乎能讓我們更放心。可如今世界名品們也不能獨善其身了,我們不禁要感歎,這個世道還能相信誰?誰家的食品我們還能食之安心、用之也放心?

有的時候信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信任於產品本身而言就是信譽,但這種信譽或者信任是否能夠禁得住時間的考驗或者更挑剔目光的推敲,現在看來是值得懷疑,也是值得深思的。老百姓買東西,不可能自己用設備或儀器來化驗,如果非要我們親自驗證,那恐怕也隻有拿我們的並不金貴的身體來做實驗品了。這樣說或許有些可笑,倘真這樣做,其實更可悲。小聲地問一句,國家的有關部門或機構幹什麽去了?如果較真的話,這方麵的懈怠或瀆職其實比質量出了問題的雀巢更令我憂慮。

雀巢出事了,高興的不知都有誰?可以確信的是它的競爭對手一定會暗自竊喜,應該也包括來自中國的同行企業。他們幸災樂禍也好,落井下石也罷,坦率地說我對這些並不關心。我想說的是,在看別人笑話的同時,自己是否也能心安理得?是否已經打掃幹淨了自家的院子?如果自己一身綠毛,還非要編排人家是妖精,那就不但缺乏厚道,更是不夠自知之明了。公認的名品出事,為什麽會引起更大的動靜和反響?根本原因就是名品輕易不會出事,一旦出事就可能動搖我們越來越脆弱的信任防線。

之所以存在信任危機,不謙虛地說,我們絕不能漠視我們自己生產的食品的“豐功偉績”——問題牛奶,問題粉絲,問題蒜毫,問題雞蛋,問題螃蟹問題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多如牛毛的問題國貨,很大程度上其實已經讓我們麻木。以前我們是不在乎,因為物質短缺;現在我們是無法在乎,除非我們不吃不喝。我們熟視無睹於國貨“危品”,因為在我們的國家,很大的消費群體他們仍然是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來挑三揀四。而對於某些有能力消費國外精品的人群來說,雀巢似的問題頻出簡直如同重磅炸彈,形成驚弓之鳥般的全民皆慌的狀態也就可以想象了。

如果說國內的問題產品是興風作浪,那麽國外的問題名品就是推波助瀾,這樣的“問題”苦沒苦商家我不清楚,但長此以往,我們或許真該哭了。我們僅有的功能,除了拒絕——我們真能徹底拒絕麽?除了抵製——我們到底能抵製哪個?除了謹慎——我們謹慎管用麽?放眼環球,防不勝防,我們剩下的作用也隻能是呼籲幾句了,也許不過是多費些唾沫星子,但還是要大聲地說出來——食品,乃至產品,無論來自哪裏,我們都鄭重地希望你們能在謀取自己利潤的同時,也為我們負點兒責任,這個要求不過分吧?!(完)

(2005年12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