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事黽談

碎碎念 ——給自己的一份紀念
正文

愛要怎麽做?(一)

(2011-02-18 10:30:18) 下一個
愛要怎麽做?(一)

文/吳黽

如果問你“愛要怎麽做?”,估計你肯定會說,那要看哪種愛了。

是啊,人世間的愛有很多種,但不管哪一種,隻要到了愛的程度,應該都會是很深的一種情感。每一種情感都有自身的特點,因此不同的愛也有不同的做法。

如果讓我給諸多的愛排個順序,我願意把母愛放在首位,無論從哪個角度說,應該都是如此。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從始至終都在母愛的包圍中,母愛無私也無怨。對於兒女來說,一生中我們都在享受母愛的溫馨與體貼,母愛的力量有大有小,但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奉獻。我們在享受的過程中,或許會忽略了回報,因為母愛從不標榜索取。身為兒女,我們很多時候卻隻知道索取,當然我們也在索取中學會繼承,就是把母愛傳承給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把母愛延續。

母愛有的時候會顯得嘮叨,甚至會顯得累贅,無休無盡,所以我們會感到厭煩,所以我們甚至會反感與抵製,於是我們也就不知道去珍惜和體諒。往往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太多的母愛是多餘的,限製了我們的自由,也限製了我們的個性。逃離母愛關注的目光,我們仿佛獲得了解放,我們可以天馬行空,我們也可以無拘無束,我們可以瘋狂,我們也可以懶惰,我們可以放任自流,我們也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

這樣的母愛,似乎我們會消受不起,因為我們從不曾缺乏母愛。隻不過在母愛中“掙紮”的人們,我們是否也應該反省?是否也應該比照?那些從小失去母愛的孩子,你去問問他/她們,或許你會得到讓你驚訝的答案。有娘的孩子是個寶兒,沒娘的孩子像根草,母愛的分量竟是如此的不同,在不同境遇的人身上和心裏。能夠輕易得到的東西總是沒有那些遙不可及的東西顯得美好和重要,這是一個誤區,但有多少人能夠清楚也能處理得好?

母親含辛茹苦,母親任勞任怨,母親的愛像蠶絲,吐盡了青春韶華,吐盡了歲月蹉跎,她唯一的願望無非是怕兒女寒冷,盡其所能得給你多一點的保護與關照。而我們呢,又是怎樣的行為與態度?不理不睬,不珍不惜,不聞不問,甚至是不領情也不接受。我們的做法,會令母親傷心,也會令她們寒心,但母愛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它的無私與忘我。

在蜜罐裏泡大的孩子,或許在他們的心中不免還會有這樣的疑問,母愛到底要怎樣做才算是合格與合理的母愛?過猶不及,母愛在今天難道也需要把握一個度?既要讓孩子感覺到溫暖,也要讓孩子感覺到舒服?既要對孩子無微不至,也要對孩子適可而止?什麽東西吃多了都會覺得膩,難道對於母愛也是一樣的道理?抵觸是反抗,也是提醒?所以母親也應該反思?反思自己給孩子的愛是否恰當是否適度?

有這麽一個說法,溺愛不是愛,是害。如果我們過分強調這個,或許真要傷害那些付出愛的人的心,但這確實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望子成龍或成鳳,天經地義,但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龍鳳的坯子。孩子能否成才,自然離不開父母的教誨與指引,但更多的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況且何謂成才?也是決定於不同的標準,如果過高的期求,或許隻能適得其反,大家都受累也受傷害。

在我看來,母愛相對來說還比較低調,她們或許隻要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好日子,能夠開心也就可以了。所以當我們作為孩子質疑母愛的好意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多為母親們考慮考慮?愛要怎麽做?關鍵在於做與不做,當我們有一天都成為母親的時候,或許我們也就知道了確切的答案。到那個時候,你是否也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接受自己孩子對母愛的“偏見”與不解?(完)

(寫於2005年11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