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戶人:介紹 Auld Lang Syne 友誼地久天長

(2012-10-01 20:46:46) 下一個

每當每年元旦零點的鍾聲一響,可能全世界的慶祝晚會上都會響起一首熟悉的蘇格蘭民歌"Auld Lang Syne"。但是,許多演唱的版本,包括英語版,都是經過“改革”的,都不是原汁原味的原版。這篇文章就是要為大家介紹"Auld Lang Syne"的原版。

"Auld Lang Syne"(中國大陸翻譯成“友誼地久天長”,港台稱之為“驪歌”)是一首蘇格蘭民歌,在許多英語(和其他)國家,這首歌經常在慶祝新年午夜的開始時,被用來合唱。此外,它也會被用在葬禮或畢業典禮上,或是作為告別等其他場合。

這首歌的歌詞來源於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 1788年的同名詩。

圖:Robert Burns

蘇格蘭語"Auld Lang Syne"可以翻譯成英文直譯為“Old long since”,理解成“long long ago 或“Once upon a time”的意思(“老早就”,“很久以前”,“從前”)。

這首歌隨著大英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張也被帶到了全世界。不過,它在北美的流行更應歸功於一位加拿大樂隊指揮Guy Lombardo,因為他從1929年開始,通過電台將這首歌在每年的新年慶祝活動時廣泛播出,使這首歌成了他的成名標誌。他還多次錄製了這首歌。

在中國,這首歌的流行可能要歸功於一部1940年的美國黑白電影《魂斷藍橋》(英文片名:Waterloo Bridge)。這是一部由米高梅電影公司出品,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的女主角 費雯麗(Vivien Leigh)及男主角羅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主演的電影,導演是Mervyn LeRoy。片中的主題曲就是“Auld Lang Syne”,在影片中是男女主角離別跳舞時的一段華爾茲,電影中叫“The Farewell Waltz”(“告別華爾茲”),與電影情節的意境相當配合,使該片被譽為電影史上的不朽愛情片之一。

該片名英文原文是“Waterloo Bridge”,直譯就是“滑鐵盧橋”的意思。那麽,它的中譯名為何叫《魂斷藍橋》呢?

原來,“藍橋”一詞典出“尾生抱柱”的故事。《莊子•盜趾》中有“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據《西安府誌》記載,這座橋在陝西藍田縣的蘭峪水上,稱為“藍橋”。從此之後,人們把相愛的男女一方失約,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斷藍橋”。

而電影劇情的故事背景,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麗的芭蕾舞員瑪拉(費雯麗飾)與團友們在滑鐵盧橋散步時,突然響起空襲警報,瑪拉在火車站內與在橋上懈逅的萊姆榭兵團上尉羅伊(羅伯特•泰勒飾)互生情愫,其後瑪拉又把她的幸運符送給羅伊,兩人更閃電約定結婚,可是結婚前夕羅伊接到參戰命令,要馬上出發,二人被迫暫時分別。瑪拉其後又被芭蕾舞團辭退,生活頓失所依。羅伊安排母親與瑪拉會麵,瑪拉見麵前看到報章有關羅伊陣亡的消息,昏倒過去,醒來後與羅伊母親會麵,不忍把消息相告,表現冷漠,令羅伊母親產生誤會,結果拂袖而去。

生活逼人,瑪拉在絕望之際淪為娼妓,出賣自己身體謀生。不久之後,瑪拉如常在火車站附近準備選擇目標客人時,竟然碰見並沒有陣亡的羅伊,瑪拉驚喜之餘,又害怕給羅伊知道她的現況,隻有對羅伊隱瞞真相。

羅伊要帶瑪拉回老家結婚了,這亦令瑪拉擔心.當她與仁慈的羅伊母親相處時,終忍不住向她講出自己憂慮的原因,羅伊母親也替她的遭遇難過,為了不讓羅伊的名譽受損,瑪拉決定偷偷地離開羅伊。

瑪拉回到滑鐵盧橋--跟羅伊首次相遇的地方,絕望地看著往來的車輛,最後終於衝出馬路,結束了寶貴的生命。多年後羅伊重回已改建的滑鐵盧橋,手中握著瑪拉送給他的幸運符,想起伊人,不禁悲從中來...

所以,中譯名《魂斷藍橋》要比直譯的《滑鐵盧橋》更好地反映電影的故事內容。

《魂斷藍橋》於1940年在美國首映。同年11月,該片登陸中國,反響異常熱烈,遠遠勝過它在美國本土所得到的追捧,很快就掀起了一股《魂斷藍橋》的熱潮。當時國內的電影院在報紙上給這部電影大做廣告,並打出了這樣的廣告標語:“山盟海誓玉人憔悴,月缺花殘終天長恨!”僅僅數月之後,在上海舞台上先是出現了越劇版的“魂斷藍橋”,不久滬劇版的“魂斷藍橋”也登堂人室,直至中國版的電影《魂斷藍橋》也隨後搬上了銀幕。

我想,當時正是中國人民艱苦抗戰的時候(美國是一年後才因“珍珠港”被襲而直接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無論是在大後方的重慶,還是在日本人占領的中國城市,中國人對於這種因戰爭而產生的生離死別會有一層更深的理解和體驗。因此,盡管該片在好萊塢的普遍評價並非十分突出,隻是獲得了第十三屆奧斯卡最佳黑白片、最佳原創音樂獎提名,以及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的評價。但此影片在當時中國大陸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進入1980年代,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一些西方電影,尤其是懷舊片,又開始進入市場。這些影片就包括了《亂世佳人》、《北非諜影》、《魂斷藍橋》等。由於《魂斷藍橋》的感人情節及主題曲“友誼地久天長”深受》較受影迷喜愛,使這首歌又在國內風靡一時,尤其是在大學生、中學生中,被認為是經典愛情片之一。歌詞也成了供學生們訓練英語的工具之一。

下麵先把Robert Burns 原詩配上,用的是蘇格蘭語。原詩共有五段,其中每段的後麵都有一重複的合唱。

唱歌時用的有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些是為了好唱而加入了一些單詞,或把蘇格蘭詞改成了英語詞。例如:原詩的第四句為:“and auld lang syne”,但不少版本改成:“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或“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還有,合唱中的第一句,原文為“For auld lang syne, my jo 常被改成“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因為合唱的地方是重複,隻在第一次時寫出,其它地方就省了。

Robert Burns 的原詩: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auld lang syne ?

CHORUS

For auld lang syne, my jo,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 a cup o'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And surely ye'll be your pint-stowp !

and surely I'll be mine !

And we'll tak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We twa hae run about the braes,

and pu'd the gowans fine;

But we've wander'd mony a weary foot,

sin auld lang syne.

We twa hae paidl'd i' the burn,

frae morning sun till dine;

But seas between us braid hae roar'd

sin auld lang syne.

And there's a hand, my trusty fiere!

and gie's a hand o' thine !

And we'll tak a right gude-willy waught,

for auld lang syne.

CHORUS

CHORUS

CHORUS

CHORUS

舊日朋友怎能相忘

心中能不懷念

舊日朋友怎能相忘

友誼地久天長 (常改: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合唱部分:)

友誼地久天長, 親愛的朋友my jo = my dear

友誼地久天長

讓我們舉杯痛飲

友誼地久天長

你肯定會買你的杯

我肯定會買我的

讓我們舉杯痛飲

友誼地久天長

(合唱部分...)

我倆在山周圍跑

摘下美麗的雛菊

但我們經常雙腳疲憊迷失方向

昔日美好的時光

(合唱部分...)

我倆在川流中劃動

從早晨太陽升起直到吃晚飯的時候

但隔在我們之間的寬廣海洋在咆哮

昔日美好的時光

(合唱部分...)

這裏有隻手,我信賴的朋友

把你的手給我

讓我們為友誼好好幹上一杯

友誼地久天長

(合唱部分...)

下麵這是5段全有的歌譜:

下麵這段視頻是最接近原詩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