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上一帖迎來不少石頭,大致就是老歐這樣的酸條魚海不歸酸不夠扔的,嗬嗬。。。
俺的家友世交裏,在八十年代就做到上千萬的,現在基本已退休不幹了,當年的同學裏凡靠上大學的絕大部分都是“長”,也就是現在的公務員。現在一個十億級的回來當官了,和俺的同學都是某“副”長,而家友裏現在還在幹的,給高鐵打工的,中國特色大致就是個官商不分的特色,商人就是官的小三,quaterthousand老兄心裏最清楚,所以俺的生活質素在國內是什麽檔次,俺還是很清楚的,老歐這樣的酸條魚是無法理解的。
國內的普通人的月收入在三千到一萬之間,最多就是一萬出點頭,俺的那些同學大致就是這個水平,但是上級別的,住房用車加洗腳上飯店多是另外支付,用車都是有專用司機的,退休醫療全包,所以公務員大熱。
這裏有個企業老總,年薪30萬,生了肝病住院,沒有足夠醫保,丟了位置也丟了醫療保障,窮困潦倒,最後與東家打起官司,他其實也是官出身,衝那點錢把身家性命都壓上了。如果仍留在隊伍裏,至少醫療不愁,位置永久的,想想看那個更劃算。而隊伍外的普通中國人,收入上五千的就不錯了,要負擔一切,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中國特色有兩個天地,一是隊伍裏邊的,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隊伍外的還是封建社會水平,嗬嗬。
你媽媽好厲害啊。
一般都是當倒爺吧?我媽媽當年也是,第一桶金賺了300多萬,靠從國內倒騰輕工品到俄羅斯,再從俄羅斯倒騰望遠鏡和經緯儀到中國。
所以各取所許,不要比。
其實體製內也不一定就好,很多職員作了一輩子也升 不上去,也沒啥實權,收入也不高,不過就是個穩定和清閑一點。這樣的生活難道真的比體製外的很多收入不錯的職業好麽?其實很多考公務員的一個原因是就業壓力大,公務員怎麽也算分中等偏上的職業,很多中文,曆史,文秘行政管理之類的學生工作難找的很,其實即便是其他職業,隻要是差不多的,那個不是好幾十,上百的簡曆掙一個職位。
那你要我怎麽說?富士康工人的工資都三四千了,還包正規社保醫保,都招不到人。連富士康的工作都做不了的,除去老弱病殘不說,剩下的和不是人沒多少區別了吧??整天就知道抱怨,好像白領不用加班一樣,好像老板不用加班一樣,全世界就藍領加班。藍領加班還有加班工資,白領加班你敢拿加班工資?
但是我們一出來,還是喜歡上了法國。因為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我們就是比較喜歡安靜,人和人之間關係比較簡單溫暖的地方。另外就是我們深深的迷上了這裏的博物館,無處不在的音樂會,芭蕾,建築。我和我老公都是很熱愛藝術的人,所以即便我們現在還是嫌巴黎太吵了,也沒辦法拋棄巴黎。當然,歐洲還有比巴黎更藝術氣氛濃厚的地方。那我們隻是機緣巧合,來了這裏。
所以我覺得討論工資,房子,車子,對我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事,除非是在生活已經有了問題,就是說你拚命工作,日子都還是過不下去,那是無論如何都該往工資更高的地方走。隻要日子還不成問題,能夠達到我的要求,我更在意的其他地方。別人那裏可以掙更多,但不是我喜歡過的日子,那對我來說,就沒有可比性了。
我個人認為,之所以這麽多人在討論現在國內工資問題,是因為很多人,當時出來的時候,是中國經濟以及物質尚未這麽發達的時候。就像我的證婚人,夫妻倆人其實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文化大革命時候都去過五七幹校。出來決定留下來,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當時國內外條件差異太大了。所以現在才會總是很在意國內發展如何。他們的女兒出來的晚一些,夫妻倆人國外立足了才把孩子接出來,孩子就覺得生活太苦了,沒保姆做好吃的小菜,夫妻倆人也整天忙工作。
到我們這些已經是00之後才出來的人,基本選擇的原因都是喜歡或者不喜歡,不喜歡國外的人大多都直接選擇回去,或者去香港。喜歡的人選擇留下來,已經不考慮物質,工資等等硬件因素了。
但我看現在新畢業的孩子們,畢竟10年過去了嘛,社會會變化,他們當中又有不少出於經濟緣故願意留下,問他們為什麽,他們說上海房子實在太貴了,父母也沒辦法幫忙,要靠自己,還是國外來得輕鬆點。真的假的我就不知道了,無從考證是不是他們真心話。就我們這批來說,雖然國內的同學一個勁兒得跟我們國內現在很好,我們也沒什麽好後悔的,當時就不是為了這點留下來的。
就是這樣,有時候明知藥的不同頂多就是拖的時間不同,家人也願意傾家蕩產地用貴藥,用醫保不覆蓋的藥,最後發現幾年過後是人財兩空。不過,哎,感性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那麽不理性。
我覺得你那老總描述的可能有點誇張吧。按在國內的常理來說,一線城市不應該混的那麽悲慘。30萬年薪連好點的樓都供不起,這老總收入也太不make sense了。30萬應該是底薪吧?
另外,社保醫保應該是強製性的,而且一般大病都cover。就算公司再不正規,老總總該有醫保呀。如果老總說的是實話,我估計是老總在用些保險不cover的進口設備和進口藥,導致的他說的“窮困潦倒”的狀況。
說的應該是小縣城的,我小學同學(高中都沒讀,成績差)在民營企業做的工資都有5000,還不包括灰色收入。另外親戚有個得了尿毒症(他可不是公司老總,隻不過在外企做了十幾年),他有醫保的,自己隻需付5%還是10%的費用,每個月6000元的水透費,自己隻要掏幾百,其實國內的福利沒大家說的那麽差。要是在澳洲,就算是Medicare,也就是看病不要錢,藥費可都是自己掏的,那些藥還特貴,普通的抗生素十幾元起,特效藥那可是幾十,幾百的來啦。
你說的這情況基本都是二線以下的城市,甚至是縣城才會出現的狀況。在發達城市這政府才是企業的小三。你看三一重工,你地方政府不待見我,我自己跑路到別的城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