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原裝備SU-27SK的部隊近日已經換裝SU-35,後勤維護無壓力

(2017-01-11 22:38:00) 下一個

  據報道,原來我國裝備蘇-27戰機的部隊近日已經換裝了從俄羅斯引進的蘇-35戰鬥機。

  就目前來看,蘇-35的引進數量並不大,有不少輿論關注這一批“特別的”蘇-35會否對解放軍空軍的後勤產生壓力?當然也有人關注更先進的蘇-35會不會很“嬌貴”,換裝過程會否對不對產生壓力。

  今天,北國防務(微信ID:sinorusdef)特約撰稿人楊政衛就來試著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參加珠海航展的蘇-35

  雖然目前沒有具體數據說蘇-35後勤需求怎樣?要怎麽保養?單位飛行時間保養多少?保養多貴?但從公開信息已經可以確認兩件事:

  • 它的後勤比蘇-27簡單非常多;

  • 對於有操作蘇-27經驗的部隊而言,蘇-35的後勤基本上沒有“學習期”。也就是說,隻要飛行員戰技熟練了,這就是馬上可以投入高強度戰場的武器。

  簡單的說,原因就在於:

  • 機上(航電)設備采用數字化、扁平化、一體化設計;

  • 機械等部分大多沿用成熟係統;

  • 額外加了一些利於後勤的設計。

     

△蘇-35座艙特寫,其設備可靠性高

  首先是航電係統,機上跟電有關的功能係統都數字化,甚至飛控也做到了全數字化。數字化的優點在於信號不易失真,例如模擬或機械類的控製回路,如果零組件有受損或汙染,可能就會影響運算功能,然後就引發故障,保養上就必須很小心,而數字化的基本上隻要連接正常、計算機正常,功能就正常(除非程序有漏洞)。而且數字係統大都是用固態科技製造,可靠性都很好,蘇-30MKK以後的數字計算機、顯示屏等的平均故障間格動輒10000小時起跳,超過飛機壽命。

  數字化之外,還要扁平化、一體化。這樣係統跟係統之間可以直接溝通,不用一層層的溝通,也就不會有中間一個環節故障導致癱瘓大量係統的問題。例如蘇-35的大氣數據轉成數字訊號後,就直接進入資料幹線,所有係統都可以直接取得大氣數據。中間有係統故障,也不會影響其它係統取得大氣數據。

 △蘇-35機上有兩台KSU-35計算機

  一體化就是一個計算機取代以前很多台計算機。例如KSU-35控製係統的一個計算機就可以取代以前的自動控製計算機、飛控計算機、限製計算機、發動機控製計算機等。而所有導航、控製、瞄準、光電的處理也統歸一個導航計算機處理。

  如此,一來在每個計算機內都可以靈活分配資源給不同功能,等於是虛擬出次係統計算機,由於是虛擬的,因此基本上不會壞,因為壞了以後別人會再分配資源給你。然後這樣的大一統計算機通常又有備份,例如飛控計算機攸關生命,就有4台,導航計算機也很重要,就有2台。

  因此在飛機的功能係統方麵,由於數字化、扁平化、一體化設計,可靠性會大幅提升,而且這些係統又有自我診斷功能,能具體指出如何維護。這些數字係統大都有10000小時的平均故障間隔,實用上隻要跟著飛機大修時做大檢修即可。

  再來是成熟係統,除了這些跟功能有關的有大幅進化外,蘇-35也沿用了很多成熟係統。例如在航電架構上它雖然直逼五代,是中央運算的架構,但實際上還是保有4+代特征,在硬件上還是有幾大係統之分,不像F-22是直接進化到單一的綜合計算機。這樣是沒有F-22先進,但相對成熟,較不用擔心哪裏沒整合好會出問題。

  它的機體、機械構造仍舊是蘇-27改來的,導航計算機是用非常成熟的Baget-53加上新的運算模塊改來的,就連感覺起來可能很容易故障的高功率放大器,也是蘇-30MKI雷達的放大器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都已算是成熟係統。

  因此在機械等維護上,就算有簡化,也應會與蘇-27類似,這對於已經熟悉蘇-27係列的部隊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而在結構設計上蘇-35也有考慮維護性。事實上在早前蘇-33UB上就已經考慮維護性,其表麵開口就比蘇-27、蘇-33少很多。其中一個例子是雷達維護,蘇-35采用蘇-27M的設計,可以僅打開艙門就維護雷達,不用像蘇-27一樣要把整個雷達照往上掀,把雷達往前推。而且雷達係統中,計算機是數字化的,信號產生機是固態的,都是長壽係統,最需要維護的是放大器等高功率、非固態設備,這些又安裝在下方,大約是人站著的高度,利於維護。而且以往通常每次飛行完就要換氧氣瓶,蘇-35有氧氣發生裝置,省掉這麻煩。

 

△解放軍的蘇-30MKK還有許多外界所不熟知的特點

  利於後勤設計方麵,值得介紹的是蘇-35的遙控檢修能力,很多人都知道F-22的一個絕活,是地麵管製中心可以透過無線遙控檢測機上係統,幫忙分析狀況,協助飛行員解決問題,而如過真的有東西故障,飛機還沒降落後勤就已知道,所以飛機一落地後勤料件已經等著飛機了。

  這個功能其實蘇-27M有、蘇-30MKK也有,甚至也有改裝套件讓蘇-27、米格-29具備此能力。這種係統基本上就是機上“飛行數據記錄器”的擴充,俗稱“黑匣子”,萬一失事時打撈出來可以分析失事原因的。在蘇-30MKK上,記錄器內建計算機,可以進行實時分析,也可以透過無線電除給地麵站,由地麵站的更強計算機幫忙分析,然後必要時地麵專家可以協助飛行員處理問題。

△訓練中國蘇-35飛行員的俄軍蘇-35S和蘇-30M2

  蘇-35的計算機比蘇-30MKK的地麵中心強得多,而且內建專家係統,原則上可以自行分析解決已知問題,但其紀錄係統仍可與地麵連線,地麵專家可以幫忙解決非預知的問題。因此上述F-22的“神功”,不用說蘇-35,其實蘇-30MKK就已經有了。

  因此大概可以預知,蘇-35的後勤維護相對簡單,航電檢修與維護幾乎不用煩惱,就連直覺上最容易故障的“雪豹”-E大功率無源相控陣雷達,也做到了6000小時壽命與1500小時大修。

  另外,發動機的大修周期1000小時也與飛機接近,可見操作蘇-35時平常主要應著重在機械與少數電子設備如功率放大器的保養,這等於就是蘇-27的保養勤務的一部份而已。對於用過蘇-27的部隊,蘇-35的後勤幾乎是不需要學習的,預料不會有新機服役初期妥善率偏低的問題。

△兩次下線直接上敘利亞戰場證明了蘇-35的高可靠性

  幾年前,蘇霍伊公司主動將蘇-35的保修期由軍方要求的一年提升到3年,而且已經有兩批蘇-35是一出廠就直奔敘利亞戰場執行任務,這都顯示這架飛機的成熟可靠。

  可見,如果真如報道我軍的蘇-27部隊換裝了蘇-35,那麽後勤壓力並不大,從長遠來看甚至是減少。(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注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