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答記者問
問:據報道,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發表聲明,決定自即日起與台灣“斷交”。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們注意到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當地時間20日發表聲明,決定同台灣斷絕所謂“外交”關係,中方對此表示讚賞,歡迎聖普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上來。
一個中國原則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和13億多中國人民的感情,也是中國同世界各國保持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前提和政治基礎。當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中國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
資料圖: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位置示意圖
眾所周知,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2758號決議,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該決議所確認的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另據環球網報道,台灣此前共有22個“邦交國”,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後,台灣目前僅剩下21個“邦交國”。
【相關報道】中國同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關係
一、雙邊政治關係
1975年7月12日,中、聖普建交。1997年5月6日,聖普宣布同台灣“建交”;7月11日,中國政府宣布自即日起中止同聖普的外交關係,並停止執行兩國政府間一切協議。2013年11月,中國駐聖普聯絡處掛牌成立。
中、聖普保持外交關係期間,訪問聖普的中國主要官員有:外交部副部長宮達非(1981年)、外交部部長助理周覺(1986年)、外交部副部長楊福昌(1991年)及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1997年)等。
聖普訪華的領導人有:總統平托·達科斯塔(1975年、1983年)、總理米格爾·特羅瓦達(1977年)、外長卡洛斯·達格拉薩(1989年)、總統米格爾·特羅瓦達(1993年)。
二、雙邊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國曾向聖普提供經濟援助,建成並移交人民宮、竹草編培訓中心等6個項目。1975年兩國簽署貿易協定。因聖普方外匯短缺,1980年起雙方中止現匯貿易。1983年兩國簽訂易貨貿易議定書,此後曾進行4次易貨貿易,1991年起中止。2015年,中聖普貿易額約為800萬美元,同比增長38%,全部為中方出口。
三、其它領域合作
自1976年和1985年起中國開始向聖普派遣醫療隊並接受聖普來華留學生。從兩國建交到中止外交關係期間,中國共向聖普派遣12批171位醫療隊員,接收25名聖普留學生。
台灣目前的21個“邦交國”:
拉丁美洲:12國
中美洲:
巴拿馬、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危地馬拉、伯利茲、加勒比海、海地、多米尼加、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南美洲:
巴拉圭
大洋洲:6國
帕勞、馬紹爾群島、基裏巴斯、瑙魯、所羅門群島、圖瓦盧
非洲:2國
布基納法索、斯威士蘭
歐洲:1國
梵蒂岡
2000年以來與台灣“斷交”的國家:
2001年6月18日馬其頓
2003年10月13日利比裏亞
2004年3月30日多米尼克
2004年11月10日瓦努阿圖
2005年1月20日格林納達
2005年10月25日塞內加爾
2006年8月6日乍得
2007年6月7日哥斯達黎加
2008年1月14日馬拉維
2013年11月14日岡比亞
2016年12月21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