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組按】
“這輪改革重點是解決‘脖子以上’的問題,矛盾主要集中在上麵。”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強調。
那麽,“脖子以上”指的是什麽?
“脖子以上”的問題解決得怎樣?
今天,學習小組(微信號:xuexixiaozu)聯合全軍政工網,推出《軍營理論熱點怎麽看·2016》第六部分內容,《攻堅,從“脖子以上”開始——怎麽看改革總部體製、大軍區體製、大陸軍體製》。
本部分主要關注著3個問題:
一、從四總部到軍委多部門製變化在哪裏?
二、軍區到戰區一字之差“差”在哪裏?
三、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有哪些考量?
文中有很多細節:
1,“去掉了指揮刀”
2016年初,軍委機關同誌領到新式胸標、臂章後發現,與07式標識相比,一個顯著差別就是去掉了指揮刀。翻開軍委機關各部門的職責目錄,已找不到“領導”這樣的字眼,代之的是“指導”“負責”“組織實施”等。有人形象地說,這標誌著新的軍委機關已經從“領導”的位置走下來了。
2,2月1日戰區成立
根據軍委命令,2月1日戰區成立,隨後不久全軍按新的領導指揮體製運行。這標誌著“戰區時代”已宣告來臨。從軍區到戰區,補上了我軍多年來作戰指揮體製的明顯短板,實現了從戰建一體到戰建相對分離的華麗轉身。
3,我軍軍區劃設曆史
我軍曆史上軍區的劃設,主要考慮的是行政區域、地理位置、力量部署等因素,從最早西北、西南、中南、華東、華北、東北6大軍區,到20世紀50年代13個軍區、70年代11個軍區,再到80年代7大軍區,基本上都是以地域作為劃設的重要依據。
現在我們設立戰區,主要是根據國家安全環境和軍隊擔負的使命任務,統籌考慮對手與戰場、對內與對外等因素,按照一個戰區應對一個或兩個戰略方向作戰任務原則確定的。
4,陸軍現代化進程滯後於其他軍種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於曆史原因,我軍一直沒有建立單獨的陸軍領導機構,建設管理職能主要分散在原四總部20多個部門,軍區直接領導所屬陸軍部隊,總部管一攤,軍區管一塊,“婆婆”雖多卻沒人當家,誰都管卻沒有統管,這已成為陸軍現代化進程滯後於其他軍種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5年9·3大閱兵,習近平宣布中國將裁軍30萬
【第六章摘要】
一、從四總部到軍委多部門製變化在哪裏?
從領導機關到辦事機關
從職能泛化到專注戰略謀劃和宏觀管理
從臃腫龐雜到精簡高效
二、軍區到戰區一字之差“差”在哪裏?
戰區是應對戰略方向劃設,而不是以地域劃設
戰區是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而不是單一軍種指揮機構
戰區專司主營打仗,而不直接領導管理部隊
三、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有哪些考量?
明確陸軍建設責任主體
為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製鋪平道路
為軍委機關轉型創造有利條件
【第六章原文】
攻堅,從“脖子以上”開始
——怎麽看改革總部體製、大軍區體製、大陸軍體製
2016年4月,北京紅山腳下,來自中央軍委機關各部門、各戰區、各軍兵種和武警部隊的高級幹部齊聚國防大學,深入研討新的領導指揮體製下軍隊建設發展大計。
這次改革,把突破口放在領導指揮體製上,著力解決“脖子以上”的問題。隨著改革大幕開啟,沿襲多年的總部體製、大軍區體製、大陸軍體製退出曆史舞台,新的領導指揮體製登場亮相。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軍隊領導指揮體製變動最大的一次,是全麵實施改革強軍戰略一個標誌性成果。
2015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大會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這是習近平將軍旗鄭重授予火箭軍司令員魏鳳和、政治委員王家勝。
一、從四總部到軍委多部門製變化在哪裏?
從“4”到“15”,不隻是數字增減、名稱改變、機構重組、人員調整那麽簡單,而是結構性、功能性重塑,是對指揮、建設、管理、監督路徑的戰略設計,是決策、規劃、執行、評估職能的全新配置,實質上是軍委機關從定位到職能再到機製的再造。正如習主席指出的,軍委機關調整組建,是這次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改革舉措。
從領導機關到辦事機關。2016年初,軍委機關同誌領到新式胸標、臂章後發現,與07式標識相比,一個顯著差別就是去掉了指揮刀。翻開軍委機關各部門的職責目錄,已找不到“領導”這樣的字眼,代之的是“指導”“負責”“組織實施”等。有人形象地說,這標誌著新的軍委機關已經從“領導”的位置走下來了。
我軍原來實行的軍委總部體製,對推動我軍建設發展、保證各項工作任務完成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形勢和任務發展,這種體製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特別是四總部權力過於集中,事實上形成了一個獨立領導層級,代行了軍委許多職能,不利於軍委集中統一領導。
這次改革,軍委機關由總部製調整為多部門製,由領導機關、決策機關轉變為參謀機關、執行機關、服務機關,告別“領導範”,當起“辦事員”,對上直接為習主席和軍委服務,對下指導協調部隊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指示。
從職能泛化到專注戰略謀劃和宏觀管理。過去,總部機關集管理、建設、指揮於一體,事無巨細一把抓,管了許多不該管的、管不好的,職能泛化、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相互掣肘、戰略功能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這次軍委機關改革——
從職能定位入手,優化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強化戰略管理職能,把管全局、管政策、管規劃等職能單列出來,部分具體事權下放軍種;強化戰略指揮職能,剝離原總部大部分建設管理職能,突出戰略指揮和軍事鬥爭準備牽引指導;強化法紀監督職能,把紀檢、政法、審計部門獨立出來,增強監督部門權威性;整合相近職能,集中配置信息化、裝備發展、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職能。
這樣調整,聚焦中心、抓大放小,軍委機關主抓全局問題、宏觀問題、頂層問題,重點管政策、定規劃、拿標準、作評估、抓監督,不再大包大攬、一竿子捅到底。
從臃腫龐雜到精簡高效。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曾尖銳指出:“中央龐大的機關,不要說指揮打仗,跑反都跑不贏。”長期以來,總部機關龐大臃腫、機構重疊、層級太多、直屬單位龐雜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次改革,看上去部門多了,但總的是層級減了、等級降了、人員少了。這個“多”,是符合現代軍隊專業分工和職能配置的多,是符合係統論要求的多,是符合權力運行規律的多。
軍委機關各部門根據職能定位和地位作用確定等級,實行差異化設置,不搞平衡、不搞一刀切;總體實行“部—局—處”三級體製,壓縮精簡機關和直屬單位編製員額,在精兵簡政、解決“頭重尾巴長”問題上邁了一大步,為全軍調整改革樹了好樣子。
二、軍區到戰區一字之差“差”在哪裏?
根據軍委命令,2月1日戰區成立,隨後不久全軍按新的領導指揮體製運行。這標誌著“戰區時代”已宣告來臨。從軍區到戰區,補上了我軍多年來作戰指揮體製的明顯短板,實現了從戰建一體到戰建相對分離的華麗轉身。
戰區是應對戰略方向劃設,而不是以地域劃設。我軍曆史上軍區的劃設,主要考慮的是行政區域、地理位置、力量部署等因素,從最早西北、西南、中南、華東、華北、東北6大軍區,到20世紀50年代13個軍區、70年代11個軍區,再到80年代7大軍區,基本上都是以地域作為劃設的重要依據。現在我們設立戰區,主要是根據國家安全環境和軍隊擔負的使命任務,統籌考慮對手與戰場、對內與對外等因素,按照一個戰區應對一個或兩個戰略方向作戰任務原則確定的。戰區擔負著應對本戰略方向安全威脅、維護和平、遏製戰爭、打贏戰爭的使命,對於維護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戰區是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而不是單一軍種指揮機構。2016年初夏時節,京畿重地,首都聯合防空實兵演習,多軍兵種密切配合,密織“天網”。過去由原北京軍區空軍主導的演習,這次從方案製定、兵力調配,到演習實施都由中部戰區全程參與,“中軍帳”裏各色迷彩交相輝映,演兵場上各軍種力量緊密配合,呈現出聯合作戰指揮的新變化新氣象。原來的軍區,平時主要指揮區域內的陸軍部隊,一旦有事還要抽組人員、臨時搭台。
這次改革,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把聯合作戰指揮重心放在戰區,作為本區域、本方向唯一最高指揮機構,所有擔負戰區作戰任務的部隊必須堅決服從指揮,從而構建起順暢高效的聯合作戰指揮體係,更好整合運用戰區內各種作戰力量,實現從“指頭硬”到“拳頭硬”。
戰區專司主營打仗,而不直接領導管理部隊。戰區顧名思義,價值在戰、關鍵在戰,最根本的職責就是思戰謀戰、研戰務戰,一切工作主線都要突出備戰打仗這個主責主業。有指揮員這麽說:“抓聯合作戰,我的崗位在哪裏?就應該是身著迷彩服、腳蹬作戰靴、紮進指揮所,坐在指揮席上推方案、擬命令。”戰區機關所有席位都是為打仗而設,所有幹部都是指揮人員、參謀人員。
戰區主戰,就是要把部隊建設管理職能剝離出去,不能像過去軍區那樣建用合一、“吃喝拉撒”全都管,真正從繁雜的行政事務中抽出身來,更好地肩負起牽引建設、指導備戰職能,聚精會神研究打仗、指揮作戰。
三、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有哪些考量?
2016年1月,央視開年大劇《陸軍一號》開播,再次把人們的目光聚焦到陸軍這個曆史悠久的軍種。陸軍是我黨最早建立和領導的武裝力量,敢打善戰、戰功卓著、戰史輝煌。這次改革,專門成立陸軍領導機構,體現“軍種主建”原則要求,順應信息化時代陸軍建設特點規律,為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提供了頂層設計和組織保障,可以預見,一支靈敏、合成、多能、高效的陸軍將立於世界東方。
明確陸軍建設責任主體。由於曆史原因,我軍一直沒有建立單獨的陸軍領導機構,建設管理職能主要分散在原四總部20多個部門,軍區直接領導所屬陸軍部隊,總部管一攤,軍區管一塊,“婆婆”雖多卻沒人當家,誰都管卻沒有統管,這已成為陸軍現代化進程滯後於其他軍種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次改革,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組建戰區陸軍,打破長期以來陸軍實行的“總部代行、軍區直管、建用一體”領導管理體製,明確了一個管一切、負全責的“主人翁”,提供全局性專業性統一建設指導,在陸軍部隊的建設、訓練、管理、保障全過程各領域發揮主體作用,切實為陸軍部隊換羽騰飛創造良機。
為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製鋪平道路。軍種聯合作戰,一個基本的前提是各軍種保持平等、相對獨立。過去我們聯合作戰指揮,大都是陸軍唱主角,聯合指揮機構的陸軍色彩比較濃厚,這就無法做到對各軍兵種等同等距指揮和保障,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這些年,我們在構建聯合作戰體製方麵作了不少探索,但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次改革,補齊了我軍組織體係中長期存在的一個結構性短板,使陸軍與海軍、空軍、火箭軍等諸軍種以平等地位融入聯合作戰指揮體係,有效解決了陸軍與其他軍種的“身份”差別問題,掃除了聯合作戰指揮體製的一個重大障礙。未來聯合作戰中,各軍種圍繞同一目標展開行動,根據不同任務不同階段輪流唱“主角”、當“配角”,形成效能互補、一體聯合的製勝力量。
為軍委機關轉型創造有利條件。原先的四總部,一些部門設置、政策製定、資源分配,不少是僅麵向陸軍的,分散牽扯了機關戰略指揮和抓軍事鬥爭準備精力。有人極而言之,四總部感覺好像陸軍的四總部。軍委機關要真正落實管總要求,履行好戰略謀劃和宏觀管理職能,如果不剝離陸軍建設管理職能,就不能從繁雜具體的事務中解脫出來,難以集中精力統全局謀大事。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有利於軍委機關擺脫“大陸軍”思維模式束縛,更好地調整職能、精簡機構和人員,使軍委機關真正立於三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