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灣“外交部長”李大維9月15日表示“外交部”將重新規劃調整“外館”,預計裁“外館”

(2016-09-17 19:31:24) 下一個

綜合台媒報道,台灣“外交部長”李大維9月15日表示,為響應台灣當局“新南向政策”,“外交部”將重新規劃調整“外館”,預計裁減的“外館”數量不到10個,並保證政策落實一定是“穩健周延”的。


9月14日,李大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重新調整“外館”的規劃在他桌上已經躺了3周,會在近期做最後決定。他還表示,因為“立法院”“朝野”都認為目前“外館”數量過多,媒體也有類似想法,“外交部”從成本效益來說確實是多了一點,但並不是純金錢評估,還有“外交”戰略布局考慮。


據悉,台灣當局推動“外館”精簡與年輕化,其中在柬埔寨設“外館”是目標,美洲與歐洲將裁撤部分“外館”,館長數目變少。此事引發資深“外交”官員正反不一的意見,“外交部”公職人員也擔心未來外放空間。有“外交”人士表示,曆任“外交部長”都麵臨著同樣問題,但“人”是最頭痛問題、而不是數量。


爭論一:“這是搬石頭砸自己腳”


據悉,台灣“外交部”目前有117“外館”,“外交部”發言人王佩玲稱,台灣“外交”處境特殊,“外館”及“駐外辦事處”的設置及精簡一定要從“外交”戰略考慮;當前政府財政困難,“外交”資源有限,因此必須重視資源的有效配置,促使每一個館處發揮效能。


她表示,“外交部”將一貫依“外交”戰略、資源分配及效能等各層麵,務實檢討“外館”配置,強化“外交”能力,推動當前重要政策。


關於117個“駐外館處”是否“大而無當”應裁撤,有“外交人士”受訪時表示,外界認為“外館”成效不佳,主要是“大使”領導問題,有些“外館”館長沒熱情,隻想少事少麻煩;“外交部”曾傳出多年前“外交部”次長視察歐洲,某南歐館長連一名議員都安排不了會麵,最後隻能安排次長與館員座談5小時。他不讚成以裁撤“外館”推動“外交”改革,根本問題在於好好訓練“駐外館長”;如今從公共衛生、飛行安全及食品安全等議題都有拓展國際合作可能,除非台灣自我放棄“外交”空間,否則不該大幅裁撤“外館”。


台裁並“外館” 前“駐美代表”諷“搬石頭砸自己腳”


該“外交人士”還表示,如果要調整館處,應廢除“接機文化”,讓“駐外”人員好好做事,不用奔波於非“外交”專業事項。


前“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沈呂巡同樣表示不讚成大幅裁撤“外館”,評斷“外館”成效要看質非看量;尤其是“邦交國”沒斷,卻自減非“邦交國”,這是“搬石頭砸自己腳”。


沈呂巡稱,聽到“‘外館’砍30個都行”的話,感覺實在太荒唐,絕對會影響同仁士氣,難道有這麽多人屍位素餐嗎?講這句話的外交高層是誰?絕對要譴責。


他說,“外交”處境困難,“外交部”要盯著讓“外館”發揮功能;有些“外館”雖小,但與當地國家關係良好,可獲較高官方待遇,如中歐某國前總統曾受邀來台,雖然不是大國,但曾獲推舉競選聯合國秘書長及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這都是外“外館”打下的基礎。


此外,據傳“駐美館處”要裁撤,沈呂巡認為,美國有些農業州很支持台灣,波士頓更是“對華政策”思想重鎮,怎麽能裁撤;“外交部長”李大維曾任“駐波士頓辦事處長”,他應該很了解才是。沈呂巡呼籲“外交部”要以“外交”專業處理“外館”調整問題。


爭論二:“外交”功能有限,更多是為接機方便而設……


然而,前“外交部長”歐鴻煉認為,辦“外交”要務實,台灣“駐外”單位比世界上一些大國還多,這“沒有道理”,且很多館處目的隻是服務“僑胞”,以便民為主而非專業“外館”,在資源有限下應重新設立標準,當地“僑社”達到何種規模再設辦事處。他在任馬英九政府首位“外交部長”時,曾一口氣裁撤“駐約翰內斯堡辦事處”及“駐委內瑞拉”等5個“外館”。


歐鴻煉坦言,當時是落實馬英九“麵對現實、務實處理”的“外交”立場,要不是當時“外交部”內部有其他意見,可能會關更多。


他支持裁撤成效不佳的“外館”,並稱在檢討“外館”的同時,不要忘了兩岸關係攸關台灣“外交”空間,當兩岸陷入僵局,台灣各方麵都比不過大陸,即便所有“外交”精英付出努力都沒用。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發表評論認為,當前藍綠“立委”都表態支持整並“外館”,難得有此共識,正是通盤檢討“外館”存廢的最好契機;“駐外”官員更不應以設館不易等虛妄的借口為名,維護自己升遷等利益為實,抗拒裁減“外館”。


評論稱,這並非新議題,對於這顆燙手山芋,除了前“外交部長”歐鴻煉任內“小砍”5個外,沒有一任部長敢揮刀,或是裁館不久即恢複。


評論認為,有些“外館”小到隻有三人,隻是虛有其表。檢視2016年度“外交部”的“駐外”機構預算,總計120個“駐外”機構,其中包括22個“大使館”、2個“總領事館”、1個“代表團”、57個“代表處”、36個“辦事處”以及“香港和澳門事務服務組”。再算進各部會的“駐外”人員,許多機構疊床架屋、資源浪費,屢遭外界質疑。


而細究“外館”業務,除去業務繁雜的重要大城以及具政治性意涵的“外館”,其中更多是因曆史背景或為接送機方便而設;本應尋求實質“外交”關係進展的“外館”,經常是“本業”突破有限,“副業”喧賓奪主。
評論還質疑“外交”體係不平衡的待遇,對內封閉,外放待遇甚佳,部分較艱困地區的館處甚至更高。隨便一位館長的整體待遇,包括薪資、房租補助與特支費等,每月都超過一萬兩千美元。


據傳,“外長”李大維請各地域司處提出一份檢討報告,但迄今無人願意開出任何整並名單;被鎖定裁撤的“外館”,如挪威和橫濱,主管司甚至還與高層討價還價。李大維表示,今後將以務實為首要原則,不好高騖遠、不虛耗資源,運用智慧擴大“外交”空間。
(觀察者網綜合台灣“中央社”、台灣聯合新聞網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