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方表示將在今年交付首批新蘇35給中國。和之前進口的蘇30MKK相比,新蘇35既相似又有不同。相似之處在於,它們從一開始其實都是中國推動(提出具體的需求和明確訂貨意向)的項目。
不同之處在於,蘇30MKK項目的背景是90年代中期,台海危機爆發,中國發現手上的蘇27sk和蘇27ubk根本無法滿足作戰需要。論製空,它們不具備多時鎖定、跟蹤、射擊多個目標的超視距空戰能力(這必須要使用發射後不管的主動中距彈,比如R77);論對地和對海,這兩個型號都不具備發射精確製導武器的能力,實際作戰能力接近於零。
因此蘇30MKK實際上是個短平快項目,技術老舊一些、性能指標差一些沒有關係,關鍵是達到基本功能要求以後,交貨和形成戰鬥力要快。比如蘇30MKK的航電係統和蘇27SK相比,並談不上脫胎換骨——就連機載雷達,也仍然是探測精度、抗幹擾能力差的一塌糊塗的倒置卡賽格倫天線。
而後來新蘇35項目推動時,中國當時的目標就是一款航電和武器係統,而且結構壽命出色,能真正把蘇27家族載荷航程能力完全發揮出來的先進多用途戰鬥機;這種新型戰鬥機將在中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大批量服役之前,承擔起主力遠程製空型號的重任。出乎意料的是,新蘇35引進項目的進度比預期的要慢很多,而殲20的研製和試飛進度卻比早年的估計要順利得多。
此消彼漲的結果是,雖然在國內蘇27sk和蘇30mkk這樣的重型戰鬥機群壽命已經開始大麵積告急的背景下,新蘇35仍然很有引進價值;但是隨著殲20的進度越來越接近批產交付,每過去一天,中國對於新蘇35的需求都在減弱一分。
但是飛機本身隻是新蘇35引進項目意義的一部分,新蘇35所采用的117S發動機,是國內在未來十年內,殲20最合適、也最為可靠的14噸級推力發動機來源。該發動機正常模式下全加力狀態推力為13.99噸,特殊狀態下(該狀態下允許時間僅幾分鍾,到時間後發動機必須按壽終處理)推力為14.49噸
與AL31F家族相比,近似於F110總體設計的太行發動機由於設計取向(涵道比等)問題,更適合偏重於亞跨聲速區域作戰為主的三代機。無論是高速下的推力衰減,還是不開加力狀態下的最大推力表現,太行發動機都不適合強調持續超聲速飛行、作戰的殲20使用。
目前殲20使用的仍然是AL31F係列發動機。雖然由於四代機在氣動外形和飛行控製能力上的進步,殲20本身在超聲速下的飛行效率遠遠高於三代機和F35這樣的肥攻擊機,因此在製空能力上,殲20屠殺所有三代機種、壓製F35並不是問題;但是和F22相比,其能量特性和超聲速持續飛行方麵的差距仍然是很大的。
而117S發動機雖然還是基於AL31F家族的總體設計,但是超過80%部件都經過重新設計,包括風扇、低壓壓氣機、高壓壓氣機、燃燒室、渦輪、尾噴管。實際上從發動機主要結構部件來說,基本都盡可能的換了一遍。
雖然並不能與F119那樣的真正的第四代發動機相比,但是如果采用117S發動機的話;殲20在超聲速狀態下,能夠維持的時間和距離都要比現在更好。從國內發動機的曲折曆程來看,輕視發動機研製風險、放棄兩條腿走路原則的結果從來都不美好;在渦扇15真正證明自己能扛起重任之前,117S這條洋腿並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