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一則關於解放軍潛艇艇長事跡的報道,令美國個別媒體“如獲至寶”。該文中的一段描寫被美國媒體斷章取義地認為是“美海軍艦隊在航行中遭中國潛艇模擬進攻”的證據,進而指責“中方違反《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中國軍事專家李傑1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媒在基本事實還不清楚的情況下就臆測“美艦遭模擬攻擊”,實屬“捕風捉影”。
從未說明是對美艦模擬攻擊
美國《華盛頓時報》16日稱,一名中國潛艇指揮官“最近吹噓潛艇在東海附近巡航期間,對一個美國海軍編隊實施了模擬攻擊”。報道稱,據中國官方報道,這名潛艇指揮官是隸屬於東海艦隊的336號潛艇艇長,按照中國的軍事保密原則,他指揮的“新型潛艇”並未具體說明型號。報道援引中國媒體的報道稱,該艇長黃東海當時正在執行一次戰備巡航,聲呐突然發現強噪聲信號,他立即判斷為大型水麵艦艇編隊。“是悄然回避,還是主動作為?機會千載難逢!黃東海指揮潛艇運用戰術悄悄抵近編隊……黃東海像個深海狙擊手,潛心瞄準對方,成功組織實施了模擬攻擊。這一切,對方毫無察覺。”
《環球時報》記者核對中文原文後發現,原報道中並未提及這次模擬攻擊的時間和地點,也沒有說明“大型水麵艦艇編隊”的國別,但《華盛頓時報》就自行“腦補”是美國海軍艦艇編隊“遭遇模擬攻擊”。報道稱,美國官員還指責這起事件違反了中國對《海上意外遭遇準則》做出的承諾。
事實上,互聯網上的確有關於“336號潛艇曾對美國航母編隊模擬攻擊”的說法,但這些說法均來自中文論壇上軍事愛好者對這則官方報道的自行猜測。
李傑表示,除了很多基本事實都不清楚外,所謂“模擬攻擊”也分為很多種:從簡單地利用各種探測手段確認目標參數,到水下機動搶占攻擊陣位,乃至於“萬事俱備,隻待發射”的實戰化演練。其中一些初級的演練模式被各國海軍廣泛用來訓練艇員的能力。倒是美海軍頻繁對他國艦艇進行模擬進攻和情報收集,並積累了對方的大量信號特征,甚至能在很遠距離就判斷目標型號。
“中國潛艇模擬攻擊”均無證據
盡管並未得到中國或美國軍方對此事的任何官方證實,但《華盛頓時報》已迅速聯想到“中國潛艇曾兩次在類似的模擬攻擊中瞄準美國戰艦”。該報道稱,第一次發生在2006年10月,當時一艘中國“宋”級潛艇在未被察覺的情況下在美國“小鷹”號航母附近浮出水麵,“小鷹”號已在後者裝備的魚雷射程範圍內。去年10月,另一艘中國潛艇在日本海附近對遭遇的“裏根”號航母實施了模擬巡航導彈攻擊。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宣稱,一艘中國攻擊型潛艇對美國“裏根”號航母進行了一次模擬巡航導彈攻擊,但並未披露細節。
事實上,關於中國潛艇在將“小鷹”號航母置於魚雷射程範圍內後浮出水麵的傳聞,西方媒體報道了多次,但從未提及中國潛艇對其進行過模擬攻擊,此次《華盛頓時報》重提舊事,但並沒有給出新的證據。
至於去年10月那次所謂模擬攻擊“裏根”號航母的事件,同樣沒有任何證據,而且美國海軍官方也一直回避證實此事。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裏斯在被問及此事時僅表示“無可奉告”。按照以往的慣例,如果中國潛艇真的對美國艦艇進行模擬攻擊,美國官方肯定會做出激烈反應。因此最新這次對模擬攻擊目標係美國艦艇的“確認”,很可能也是隻想當然。
美軍海上相遇時表現並不專業
雖然美國媒體時常渲染所謂“中國潛艇瞄準美國艦艇”違反國際慣例,但實際上,自詡“職業化”的美國海軍在海上相遇時往往表現得更“任性”,甚至多次拿出來炫耀。美軍在之前公布的多部宣傳片和宣傳畫中都有非常不專業的冒險行動。例如在美國海軍發布的一部反映P-8A新型反潛巡邏機的宣傳片中,P-8A不僅在疑似中國潛艇上空超低空通過,而且還低空穿越疑似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美方2013年曾指責“中國登陸艦逼停美國巡洋艦”,但美方故意忽略的事實是美方艦艇之前多次危險穿越中方艦艇編隊。中美當時雖然沒有簽訂《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但美艦行為顯然違反美國與俄羅斯等國簽署的相關協議中規定的一般準則。按照《美蘇關於防止公海及其上空意外事故的協定》第三款規定,一方艦艇在另一方艦艇編隊附近航行或與其遭遇時,必須遵守航行規則,避免進行可能幹擾編隊航行的機動(單艦穿越編隊便屬於違規);還規定不得向對方艦艇通過的方向發射任何物體(如向潛艇投擲聲呐浮標等)。
因此從各個角度看,美媒炒作“中國潛艇模擬攻擊美艦”都屬“倒打一耙”。李傑表示,很多所謂“中美艦艇對峙”事件本身就是把不相幹的兩件事情強行湊在一起。事實上,在當前南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盡管美軍口頭上呼籲要遵循雙邊或者多邊的海上意外相遇準則,但他們的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回事,不顧中方反對派艦艇強行硬闖南海島礁附近水域即是最好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