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安理會通過第2270號決議,這次朝鮮能挺多久?

(2016-03-07 16:11:04) 下一個

    對朝鮮加重製裁的安理會第2270號決議3月2日得到了安理會成員的一致通過。
    在朝鮮不顧周邊和國際社會一致的再三呼籲和勸解,“獨走”式地進行了第四次核試驗和光明星4號遠程火箭發射試驗之後,沒有人懷疑安理會必然會通過針對朝鮮的新製裁決議。然而這份號稱二十年來最嚴厲的對朝製裁令,力度究竟如何呢?畢竟朝鮮十多年來似乎挺過了一波又一波對它的製裁措施,甚至近年訪問朝鮮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它近兩年來經濟狀況還有所改善,無論是針對精英階層還是普通人,多數物資的供應都比以往寬裕了不少。
    但在初步分析決議全文後,筆者的看法是:這不僅是朝核問題浮出水麵後最嚴厲的製裁令,而且其嚴厲程度在整個聯合國安理會主導的國際製裁史上,也隻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遭到的製裁可以相比。2270號決議的出台,很可能標誌著已經長達二十多年的朝核問題,即將走向全麵攤牌的最終階段。
    當然,這遠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然而,也許就是開始的結束。

    封閉的朝鮮可以閉關自足?
    公平地說,金正恩執政以來,在恢複和重整朝鮮經濟上是做出了一些努力的,政策上也基本繼承了金正日晚期的調整方針,總體比較平穩,沒有再搞出“貨幣兌換”之類的大新聞。所以才有朝鮮這幾年經濟緩慢恢複,社會趨向穩定的局麵。以外界最為關注的食品供應問題為例,隨著朝鮮努力推廣一些農業新技術,化肥供應的好轉(興南化肥廠等企業的改造完成,朝鮮以煤為原料的化肥產量恢複到80萬噸,約可滿足國內需求的一半),和莆田擔當製(可類比為半家庭聯產承包製)的繼續執行,到2010年以後,在少量國際援助的幫助下,朝鮮糧食產量已能基本保證人民的溫飽需求。
    但無法否認的是,作為一個僅有2500萬人口的中等發展中國家,朝鮮無論是在科技水平上、工業門類上,還是在資源豐度上,都不可能有脫離國際循環、獨力維持一個近現代經濟體係的能力。在全球高達幾十萬億美元的跨境貿易中,朝鮮所占比例微不足道。但這部分貿易對於朝鮮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上世紀90年代作為朝鮮主要貿易夥伴的蘇東陣營瓦解,朝鮮對外貿易額從1990年的42.1億美元連續驟降,到1998年最低跌至14.42億美元,直接導致了朝鮮經濟一度近於全麵崩潰。而現在的朝鮮,家底恐怕還不如上世紀80年代末厚實。麵對2270號安理會決議,朝鮮可能要為其堅持核地位而付出哪些代價,又是否承受得起呢?
    雖然朝鮮很少公布可信的官方經濟數據,但根據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公開資料,它的進出口數據大致還是比較清楚的。而從1991年開始,中國成為朝鮮的最大貿易對象,近年中朝貿易額更占到了朝鮮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二左右——多數媒體上這個數據高達“九成”,但這其實是錯誤的,是采納了韓國的統計口徑(一般出自於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可韓國在統計時,是將韓朝貿易視為“特殊國內貿易”,不計入朝鮮外貿數據中。——所以根據中朝貿易結構,即可比較準確的分析朝鮮經貿的主要支柱和對外依賴度究竟如何。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公開數據,2015年中朝雙邊貿易總額為55.11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朝鮮出口額為29.45億美元,自朝鮮的進口額為25.65億美元。再加上韓國貿易協會公布2015年韓朝27.13億美元的貿易數字,朝鮮去年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約在85-90億美元間。而依據韓國統計廳發布的“2015年朝鮮主要統計指標”的估計,朝鮮2015年名義國民總收入(GNI)約為34.23萬億韓元,大約折合300億美元左右。依此估計,朝鮮雖然封閉,不過其外貿與其國民經濟的比例並不低,約在27%-30%的區間內。

    而依據另一家權威機構——聯合國統計司——的數據,2014年朝鮮GDP僅為174億美元,當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則超過94億美元,外貿占國民經濟比例更超過50%。但筆者認為這個比例顯然有些偏高,相較之下,韓國統計廳對朝鮮實際經濟規模的估測更容易接受。不過,即使接近三分之一的外貿占比估算,加上極低的人均收入線,仍然意味著朝鮮經濟的對外依賴度比一般人印象中要深得多。
    下圖是中國2015年對朝鮮出口的主要商品數量與金額(按四位碼細分類別):


    可以看出,朝鮮對華(對外)進口的商品主要有機電產品、石油化工產品、車輛交通工具及其配件、成品油以及部分食品。分布門類不僅比較廣,而且比較平均,考慮到朝鮮外匯相當緊張的因素,這種“平均分配”的做法恐怕反映出了一個現實——朝鮮在工農業上的弱項、缺門很多,不得不依賴進口以保證整個社會和經濟體係的正常運轉。可以想見,一旦失去這些補充,朝鮮經濟再出大問題的概率相當高。
    另外,以上數據還不包括原油,從2014年起在中國海關出口統計內,向朝鮮的原油出口一直為零。但按常識,少量進口成品油(全年僅值1億多美元)不可能滿足朝鮮對“工業血液”的最低需求,應該另屬諸如人道主義援助項目的歸類。
    不過2270號決議對朝鮮的進口限製並沒有增加很多,無論是中國和俄羅斯堅決反對“製造朝鮮崩潰”式製裁的態度,還是對製造出人道主義災難後輿論反彈的顧慮,安理會最終隻將進口禁運擴大到了所有類型的武器、直接與核生化製造相關的設備與技術、以及航空和火箭燃料。這些與朝鮮平民的生活影響和交匯都不大。同樣,考慮到對民生的影響太大,中國也不太可能全麵停止對朝的石油供應,但一定程度的縮減恐怕不可避免。


    2270號決議的威力
    2270號決議的重點在於首次將朝鮮的主要出口商品、以及運輸方式、資金運作渠道都全麵納入了製裁範圍。以往這些措施即使策劃單獨實施,也一直為中國和俄羅斯所反對,此次卻一股腦通過,組合後的威力更有疊加。
    下圖是中國2015年從朝鮮進口的主要商品數量與金額(按四位碼細分類別):


    可以看出,朝鮮出口以礦產品及其粗製品和成衣製造為主,後者據了解以代加工業務為主,它最重要的外匯支柱還是礦產品。以最大宗的煤炭為例,在全球煤價低迷的情況,去年仍然出口超過10億美元,對薄弱的朝鮮經濟來說意義不言而喻。然而根據新決議,不僅朝鮮目前最主要礦產品——煤和鐵被列入禁售名單(除民生目的外),而且其另外幾種主要礦產品釩、鈦、稀土以及黃金,更被完全禁止出口(甚至不得以民生目的為理由出口)。僅此規定得到各成員國執行後,朝鮮的外匯收入就極可能劇降一半左右。
    除了對部分產品直接禁運之外,對朝金融製裁的力度也是二十多年來空前的。根據2270號決議,各國將要在90天內關閉朝鮮金融機構在本國的分支,除了人道主義援助、禁核和外交活動需要外,停止或關閉本國金融機構在朝鮮分支的營業。
    這意味著朝鮮與外界的幾乎所有金融聯係,包括但不限於銀行、保險、擔保等,都將被全麵切斷,製裁力度甚至超過了幾年前伊朗所遭遇的。畢竟對伊朗的金融製裁,是由美歐依據本國法律單方麵發起的,未經安理會授權,其它國家和地區沒有義務遵守,也總有少數金融機構不在乎美歐的報複威脅。例如中國的昆侖銀行就趁機承攬了中伊貿易結算的獨門生意,利潤火爆。即使如此,由於結算、轉賬、提款上的困難,伊朗外貿仍然嚴重受阻,進出口成本也被人為大幅提高,整體經濟因此受到重創。幾年後不得不與伊核六方(安理會五常+德國)達成了核問題協議,換取解除製裁。而朝鮮現在麵臨的金融製裁強度,甚至可以說加倍於伊朗。
    此外,2270號決議還對朝鮮對外交通運輸作出了極為嚴厲的限製。現在根據決議,聯合國各成員國都有義務對源於或經過朝鮮的所有貨物進行強製性檢查;朝鮮船隻和飛機被嚴格限製入港權,甚至重要的航運企業“朝鮮遠洋海運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全部隸屬船隻都被列入凍結資產名單,又禁止向朝鮮提供租船租機服務。朝鮮現在就不強的跨境運輸能力,必定會因此進一步萎縮下降,這又將牽連、打擊到仍屬於合法的朝鮮對外貿易項目,無疑於雪上加霜。


    朝核問題何去何從的關節點將至
    筆者在2013年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後就曾預測:盡管中美間有相當程度的互疑,對東亞以至全球秩序的長遠設想上也有重大分歧,但朝鮮核問題卻是一個特例,兩國的立場反而在逐漸趨近。朝方再激進的動作也隻會進一步加強中美要求朝鮮徹底棄核的決心;而推動朝核問題政治解決的現實途徑隻有向朝鮮施加真正的經濟壓力,但還需要等待推動踏出這一步的時機。現在看來,最後逼迫中國下達最後決心的,果然還是朝鮮忍耐不住、再次突破底線的挑釁。
    無庸諱言,誰都能看出中美在東亞安全格局的塑造上不但有分歧,而且分歧相當大,站在朝鮮的立場上,它企圖利用這種矛盾謀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其實也無可厚非。所以在朝鮮幾次違背對中國的承諾,反複試探新底線之後,中國仍然一直在多方壓力下,堅持主張朝鮮的正當安全需求,堅持維護朝鮮正當的經貿權利。但有一點是其不應該越過的底線,那就是不應該企圖利用與中國的曆史淵源(《中朝友好互助條約》法律上仍然有效)和對中國的地緣意義(東北華北的陸上大門),以自身為導火索挑動中美間再冷戰,通過讓整個東亞重回兩個陣營高度緊張對峙的辦法,來擺脫自己孤立且落後的國際處境。
    筆者注意到至今仍相當同情朝鮮的人士往往主張:有沒有朝核的借口,美國都是要在韓國部署薩德係統的,所以朝鮮在客觀上並沒有對中國的利益造成多少實際傷害。
    坦率地說,這種辯護是建立在“日韓政府完全隻是美國傀儡”論基礎上的,但事實上即使在朝鮮戰爭時期,李承晚政權尚有自己的算盤,會給美國扯後腿,何論現今?且不說在朝鮮這波“氫彈試驗”和“衛星發射”前,韓國對於要不要、如何、何時布署薩德係統的猶豫心態是非常明顯的。即使退一步說,美韓政府也許對布署薩德係統早就有了統一意見,青瓦台的猶豫隻是對外作秀,但“需要作秀”本身就意味著美韓在“軟實力”損耗上的顧忌,而每拖延布署一天,對正在安全領域硬實力上抓緊補課的中國來說,也都是有益的。
    然而,朝鮮無視安理會的再三禁令(作為聯合國成員國,朝鮮有義務服從安理會的決議),四度核試驗、發射遠程火箭,客觀上給美韓加速布署薩德係統、加強軍事同盟製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如韓國國內就從原來的二分看法迅速變成了壓倒性支持——甚至反過來指責中國長期“縱容”朝鮮。這些難道不是客觀事實嗎?沒有這些事實俱在的再三“背刺”,中國不是忍無可忍,又怎會直接支持如此嚴厲的決議案?
    現在2270號安理會決議已經出爐,這份對朝鮮經濟要害幾乎全覆蓋的製裁計劃,如果得到各國比較認真的履行,那朝鮮將第一次真正為保持實際核地位而付出巨大的代價。尤其是對於朝鮮精英階層來說,外匯收入的驟降,必然會嚴重影響到他們近年來頗有改善的生活條件。這對於朝鮮最高領導人個人來說,又將是一個額外的挑戰。而無論如何,在各方都近於打出各自的王牌後,朝鮮核問題乃至半島長期安全格局何去何從的關節點,最終浮現恐怕就在一兩年之內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