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朝建高鐵!?是不是腦袋進水,先看一個2014年的舊帖,說“新鴨綠江大橋”命運的

(2016-02-10 20:04:45) 下一個

      在中國丹東市郊、朝鮮新義州對岸鴨綠江畔,不久前還曾熱火朝天地搞建設。中國工人1前年建起了新橋,但卻並未投入使用。朝鮮一側未能給新橋修築相連接的公路。
      中方認為,朝鮮應承擔本國一側基礎設施的準備工作。但朝方卻拒絕支付這筆費用,暗示應由中國付款,然而中國人卻並沒有讓步。
      毋庸置疑,修建新橋是必要的。要知道,朝鮮80%的外貿業務與中國有關,且其中的3/4是通過丹東和新義州進行的。老橋建於上世紀40年的初,已經難以承受這樣的貨物流量。
      其實,新橋建設折射的是中朝兩國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從未簡單過,但現在卻有著非同尋常的緊張度。
      大多數觀察家認為,中朝關係驟冷的原因在於朝方2013年2月實施了第三次核試驗。但有理由相信,盡管朝鮮核計劃讓北京感到不滿,但這僅是危機的原因之一。
      平壤在最近2-3年邁出的一些步子讓北京感到惱怒。其中包括中國對朝鮮媒體報道逮捕和處決張成澤的批評。總體的印象是,雙方關係出現危機首先源於朝鮮方麵的各種舉措。而且,這些舉措給人一種不理性的感覺。要知道,在最近一些年裏,中國幾乎是朝鮮唯一的“輸血國”和貿易夥伴。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平壤無需刺激中國。
      不排除,平壤這樣的行事方式是因為他們對過於依賴中國感到憂慮。傳統上,朝鮮外交官一直試圖在若幹個援助國之間捭闔,利用其矛盾來進行“遊戲”,以避免對於某一方的過渡依賴。可以推測,平壤決定和北京相對抗也是為了尋找若幹外交上的替代空間。
      確實,北京對朝鮮的政策有著負麵的反應,而朝鮮對中國呼籲停止核項目也置之不理。在朝方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後,中國外交官對朝鮮展示了從未有過的“殘酷”,而政府也決定停止一係列可促進朝鮮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
      丹東大橋就是其中的一個項目。此外,將羅先特別經濟區與中國連接起來的輸電線路項目也被凍結。而且,這條輸電線能夠幫助朝方解決這一重要經濟地區的電力問題。
      凡此種種,並不意味著中朝關係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因為這兩個國家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政治上都是相互需要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