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把武直十搬到巴基斯坦,美國立即同意出售AH-1Z武裝直升機

(2015-04-13 16:18:43) 下一個
幾大強國伺候出來的煩惱
 
    軍火采購是技術、更是政治。在這個世界上,有錢買不到武器的武裝比比皆是,比如台灣,滿揣新台幣,就是沒有美國之外的國家敢賣武器給它;有錢不敢買的例子同樣不少:日本、韓國的外購武器就長期處於“舍美其誰”的無奈之中;還有些國家,雖然左右逢源可以買到各國軍火,但卻有著另外的煩惱。上周的印巴兩國便是極好的例子。
 
    上周二,美國國務院宣布,同意向巴基斯坦出售15架AH-1Z“蝰蛇”武裝直升機及1000枚地獄火II型反坦克導彈,總價值9.52億美元。就在幾天前,各方還在猜測中國的直-10和俄羅斯的米-35誰會斬獲巴基斯坦的武裝直升機大單,這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一下子使得巴基斯坦武裝直升機項目成了罕見的中美俄同台競技。
 
    由於在上周末,中國送到巴基斯坦的直-10武裝直升機剛剛完成組裝準備試飛,美國這突然鬆口的訂單針對的是誰,可謂不言而喻。
 
    巴基斯坦陸軍航空兵目前隻有一種專業武裝直升機--美製AH-1F/S“眼鏡蛇”直升機。這種輕型武裝直升機最早是美國在1984年為了拉攏巴基斯坦,加強其對邊境蘇聯和阿富汗政府軍的巡邏而提供的,當時總共給了20架。2001年反恐戰爭開打以後,美國為了在阿富汗戰場上獲得巴基斯坦的幫助,又在2007年和2010年向巴軍提供了不少二手AH-1。算上巴基斯坦從約旦買了一批二手貨,目前總共有51架還在現役。雖然這些直升機大多數裝備巴軍還不到10年,但本質上都是上世紀80年代早期甚至70年代生產的老家夥,替換他們已是迫在眉睫。
 
    巴基斯坦武裝直升機的第一個用途是巡邏反恐。與此同時,用武裝直升機打擊數倍於本國的印軍裝甲部隊也是巴基斯坦武裝直升機的重要任務。
 
    綜合來看,AH-1Z無疑是最適合巴基斯坦需求的:該機與巴軍現役的AH-1屬同一係統,但全麵加強了結構和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8噸,不僅一把甩掉了AH-1係列“輕型直升機”的帽子,甚至已經可以擠入“重型武裝直升機”的行列中。該機較此前的型號大大提高了作戰半徑,從70公裏增加到200公裏,同時該機也配備了一流的電子設備和武器係統,包括最著名的“地獄火”遠程反坦克導彈係統。無論是與懸停性能不好、目標龐大的米-35對壘,還是與因為換發被迫減重、導致航程較近的直-10較量,AH-1Z的優勢都十分明顯。


    巴基斯坦陸軍當然想把全軍五十多架武裝直升機都換成亮閃閃的AH-1Z,但還有一個頭疼的問題:所謂一分錢一分貨,按照目前的價格,一架AH-1Z的定價超過5000萬美元,而巴基斯坦對武裝直升機價格的承受能力則可以從前幾年的案例窺知一二。當時,巴基斯坦洽購土耳其T-129武裝直升機,談判已經相當深入,幾乎到了要草簽協議的時候,但因為巴方經濟緊張,無法支付這批15架直升機5億美元(單機約3000萬美元)的貨款,導致整個交易最終取消。
 
    巴基斯坦此次願意采購這15架AH-1Z,很重要的原因還是美國軍事援助的幫助。至於替換剩下的幾十架直升機的計劃,在滿足基本性能的前提下,預算多少就成了關鍵因素。當然,有著傳統友誼,並且樂意向巴基斯坦提供優惠貸款的中國在這輪競爭中可謂勝算不小。
 
    同樣因為錢糾結的還有巴基斯坦的宿敵印度。上周六,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向法國購買36架“陣風”戰鬥機。他在愛麗舍宮舉行的一場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說:“我要求總統先生(奧朗德)向我們提供36架'陣風'噴氣式戰鬥機,一種隨時可以飛行的型號”。
 
    目前無法證實這筆訂單與2012年法印達成的在印度本土組裝126架陣風戰鬥機的訂單是什麽關係,但考慮到印度強調這批戰機會在法國製造,這一筆訂單的達成,很可能意味著此前法印陷入僵局的126架“陣風”已經正式被判了“死刑”。
 
    印度作為國際軍火市場上“買買買”的常客,一直被國內媒體和軍迷們認為是個有錢無謀的“冤大頭”。不過要是仔細審視印度的國際海淘生涯,印度對本國未來戰鬥機的選購與研製規劃,基本還是可圈可點。

    首先,印度實事求是地放棄了由本國航空工業“挑大梁”的設想。印度自行研製的三代機LCA雖然實現了量產,但無論是性能還是發展潛力都無法滿足眼下的需求;自研四代機MCA則仍然徘徊在模型和3D設想圖之間,根本看不到迅速完成研製的前景。相比之下,印度在引進外國戰機的道路上更加有章法。從蘇-30MKI到“陣風”再到俄印聯合研製的FGFA(現在可能縮水成降檔版的T50戰機),覆蓋了當前戰鬥機3.5代、3.75代、4代的技術水平,雖然每一種飛機的研製裏印度基本隻負責掏錢,但按照協議這些飛機都會在印度組裝,印度斯坦航空工業公司不僅能通過組裝生產降低成本,還能獲得散碎的一些戰機組裝經驗。基於俄法兩國三個基本不相幹項目的技術能否在印度生根發芽還未可知,但印度能夠獲得三種不同的先進戰鬥機卻是板上釘釘的(當然,釘子釘上去的時間可能會比計劃晚上那麽三四五六七八年……)。
 
    不過現在看來,“陣風”很可能成為從蘇-30MKI到FGFA之間承前啟後的重要一環,退化為當年印度購買幻影2000那樣在兩種俄製戰機之間短暫的湊合。原因無他--缺錢,倒不是印度經濟狀況惡化讓它無力兌現此前的承諾,而是法國在中標後的“頭上一刀”宰得印度人說不出話來。法國最初答應以不到7000萬美元的報價合作生產126架“陣風”,合同總額120億美元,然而在中標後幾個月內,法國就提出戰機單價要翻倍到1.3億美元,合同總額也攀升到200億美元。
 
    這一切讓印度軍方倍感傷害:印度專家以為,隻有俄羅斯人才會狠狠地坑印度人。正如印度專家們所說:“俄羅斯人對待印度人就好像對待小孩子一樣。那些帽子上有金邊的印度軍官能夠(在西方)得到特殊待遇,而俄羅斯人並沒有這樣對待他們。”不過現在看來,法國人對坑人這套同樣駕輕就熟。
 
    然而FGFA作為印度僅有的靠譜四代機計劃,地位之重要牢固不可動搖,縱使俄羅斯在這個項目上拖延、超支,使得戰機比計劃表晚上好幾年交付,也不可能讓印度對這個項目的支持力度有絲毫放鬆。這樣一來,就隻有犧牲陷入僵局的“陣風”項目。反正印軍已經準備了上百億美元的資金,既然合作生產不可能,買一批現貨戰機,充當FGFA服役前的過渡,也算是減少損失的唯一辦法了。
 
    雖然印度還算周全地解決了“陣風”的問題,不過它們並沒有因此失去購買先進戰機的夢想。正如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引用一位印度專家的話說:“在武裝部隊中還有許多人對1998年的製裁記憶猶新,當時美國人因為印度的核計劃抽了他們一耳光,直到這些當時的高級軍官陸續退役,我們才可能購買例如F-35這樣的裝備。”
 
    在印度人看來,大洋彼岸的美國人,總不會像那些狡詐的歐洲人一樣坑人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