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 鼓動回大陸報考黨政機關

(2014-10-26 18:29:13) 下一個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從國家有關部門獲悉,隨著兩岸交流加深,大陸赴台學生數量穩步增加,2009年以來,台灣間諜在島內針對大陸學生的拉攏策反活動愈趨活躍。據查明,林兆偉、許淇鈞、台維光等多名台灣製內間諜人員,2009年到2013年間在台灣大學、義守大學、宜蘭大學、銘傳大學等20餘所高校活動,通過問卷調查、提供兼職等方式接觸大陸學生,之後有償索取大陸政治、經濟、軍事相關政策和涉密信息。兩岸交流是好事,台灣間諜情報機關的做法卻背道而馳。記者獲悉,國家有關部門已破獲相關策反案件近40起,涉及大陸15個省市。
 
  危險的“學長”
 
  林兆偉,男,台灣製內間諜人員,1983年6月14日生,台灣身份證號:E123374919。林為自己設計的另一個身份是高雄師範大學教育係研究生。這便於他到台灣“中山大學”、義守大學、“建國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實踐大學等高校及周邊活動時,以學長身份接觸台灣本地學生,再通過後者介紹,結識校內大陸學生。
 
  林兆偉有時到台灣高鐵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所,以學長身份主動與大陸年輕人搭訕。更多時候他並不出麵,而是委托這些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把自己的聯係方式交給過往大陸學生,他謊稱需要找大陸學生填寫調查問卷,熱心的工作人員便會幫忙。
 
  和大陸學生建立起聯係,林兆偉並不急於索要信息。他請學生出來吃飯、遊樂,還送些本土特色禮物,一段時間之後大家成了“朋友”,林兆偉才開始進入真正的角色。他有時是台灣“葛培實業有限公司”投資經理,有時是“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研究員,或者是“台灣小林製藥”市場經理,總之,他所在公司急於開拓大陸市場,需為股東投資大陸提供決策性信息。林兆偉請求學生幫忙搜集大陸政治、經濟、軍事內幕信息和紅頭文件,“幫忙公司作出決策”。大陸學生的能力其實很難滿足林的期望,但“朋友”之邀,學生們很難說不。
 
  對比有關部門此前披露的同類案件,《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台灣間諜勾聯策反在境內的學生時,一般借網絡招聘或網絡聊天,加以利誘,整個過程不見麵,一旦網上聯絡掐斷,雙方合作往往中止。而在台灣島內拉攏大陸學生,這些製內間諜會進行麵對麵交流,並花一定時間和金錢培養感情,建立信任。“的確,台灣間諜拉攏大陸赴台學生更注重情感建設,”國內一名安全官員告訴記者,雙方形成合作後,關係也更為穩固。
 
  利誘之後步步相逼
 
  目前,短期交流生、研修生是大陸赴台學生主體。此外,自2011年台灣對大陸學生有限製開放學曆教育以來,三年間3000餘名大陸學生先後赴台,就讀各個高校研究所。這些大陸學生受“三限六不”政策限製,須自己籌措在台期間年均四五萬元人民幣的學費和生活支出。台灣間諜利用部分大陸學生想補貼開支的心理,主動提供“兼職”,稱可輕鬆賺錢。
 
  台維光,男,台灣製內間諜人員,1971年1月19日生,台灣身份證號:S123570207。台維光關注那些學習期間在台灣報刊發表文章的大陸學生。他化名台北偉羅創意公司“孫偉剛”,通過郵件、QQ聯係學生,先讚賞對方文筆極佳,隨後提出偉羅公司正在招兼職文案,每千字支付1000元新台幣(1元人民幣約合4.86元新台幣),如合作好可領取固定月薪,試用期每月1萬元新台幣,轉正後3萬元新台幣。
 
  一開始,撰文僅圍繞大陸一些社會性話題,不涉及敏感信息和政策資料。台維光對大陸學生交上來的稿件評價常常是“質量一般”,他一邊照常支付1000元新台幣/千字的報酬,一邊引導學生搜集和獲取大陸經貿、政治、軍事資料,“比寫文章輕鬆,酬金更高,要拿到涉密軍情,有高額獎金”。
 
  許淇鈞,男,台灣製內間諜人員,1985年3月11日生,台灣身份證號:F126345920。許自稱家族經營綠化企業,要在大陸拓展業務,希望結交大陸學生,積累人脈。他讓學生搜集“投資經商所需”大陸經濟政策、法律法規信息,開出實習月薪人民幣3000元、轉正後5000元的價碼。在大陸學生離台前,許淇鈞為激發學生“工作”積極性,鞏固長期聯係,會一次性發人民幣1萬元“活動經費”。之後許以“轉正”利誘,讓學生想方設法通過親朋好友搜集大陸黨政機關紅頭文件,或根據他提供的目錄訂閱內部期刊,掃描成電子版發送。如果這些都做不到,也可以到大陸軍用機場、港口、軍事基地附近觀察,定期搜集部隊訓練和武器裝備等情況。
 
  同樣,林兆偉以“葛培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名義,在台灣招聘網站發布招聘大陸學生的信息。確立合作關係後,林會建議學生返回大陸後,積極報考國家機關公務員,“給予備考資助”。
 
  國家安全部門一名官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台灣間諜安排給大陸學生的初期“工作”都很簡單,報酬也不高,學生往往毫無戒備答應下來,建立起固定聯係後,一些學生深陷其中。在有關部門近期破獲的一起案件中,一名赴台短期交流的大陸女生被台灣間諜威逼利誘策反,該學生返回大陸後與境內涉密部門人員“交友”,索取涉密刊物,拍照後傳給與她聯係的台灣間諜,此後該間諜被派駐東南亞,該學生還多次赴境外交送資料。
 
  諜網無時不在
 
  根據台灣當局2011年6月公布的“國家情報工作法”,台灣情報機關包括台灣“國家安全局”、“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法務部”調查局等單位。其中,台灣“國安局”和軍情局以搜集大陸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情報作為主要職能。
 
  據披露,台灣間諜情報機關曾有針對大陸的“六大計劃”,代號分別為“夏陽”“黎明”“先基”“晨曦”“春風”和“複華”。其中,“夏陽”代指在大陸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9類重要戰略目標體係內,積極發展情報組織,北京、天津、沈陽等被列為優先發展城市;“黎明”主要搜集大陸東南沿海情報,以備兩岸發生衝突時台軍登陸作戰;“晨曦”、“春風”涉及在大陸潛伏、策反、培訓等活動。
 
  到本世紀初兩岸進一步開放交流交往,台灣間諜情報機關不失時機選派人員,在大陸以參觀、旅遊、探親和投資辦廠等名義搜集情報,發展網絡。近年來大陸赴台人數不斷增加,赴台遊客、交流團體也成為台灣間諜的刺探和發展目標。
 
  台維光從2011年末開始帶領一個由多名台灣製內間諜人員組成的工作小組,在台北、台中、新北等地廣泛接觸短期赴台的大陸遊客和嫁給台灣人的大陸新娘,實施策反活動。策反大陸學生也是該小組的工作內容之一。為物色策反對象,台維光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在台大陸學生的各類聚會,還要求學生引見大陸帶隊老師等“更有價值”的人員。
 
  許多赴台大陸學生都收到過台灣間諜直接發放或通過在校生、郵件轉發的社會調查問卷。問卷一般以詢問陸生赴台後的印象觀感入手,進而調查大陸學生家庭背景、社會關係,“家中有無擔任公職(黨政軍)人員”,“是否願意報考公職人員(公務員)”等。給出肯定答案的學生會被“格外關照”。此外,台灣間諜還活躍於各種大陸學生網絡論壇、QQ群,通過提供台灣旅遊、生活攻略,博取大陸學生好感,約定見麵後開展工作。
 
  兩岸發展遭遇逆流
 
  據國家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目前在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等高校及周邊,除上述三人,還發現有多名台灣製內間諜人員針對大陸赴台學生開展工作。而上述幾所知名高校,正是台灣麵向大陸學生開放學曆教育三年以來,大陸學生最為集中報考的院校。
 
  過去受政策製約,大陸學生赴台僅限短期交流和研修項目,生源固定,人數也不多。2009年以來在兩岸共同推動下,大陸赴台交流項目不斷增加,赴台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2011年,台灣首次麵向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六省市生源開放學曆教育。也是在這一年,國家有關部門開始密集發現台灣間諜在島內拉攏策反大陸學生的活動。
 
  據統計,2012年約有1.1萬名大陸學生赴台,其中接受學曆教育者占近1/10。2014年台灣高校的招生範圍擴大到320所大陸高校(含191所專科院校)。從上述政策調整和數據可以看出,推動開放學生交流是兩岸共同努力的方向。“通過青年人的交流增進民間認識和理解,是雙方的良好願望。”台灣一家主流媒體的中層管理人員曾對本報記者這麽說。
 
  但這種願望被台灣間諜情報機關利用,持續擴充的大陸學生資源反而為其提供了更多“選擇”。自稱台灣宜蘭大學園藝係學長的許淇鈞,曾在校園內一次性組織十餘名大陸學生見麵,從中挑選交流欲強、表現活躍的單獨約見,進行利誘。林兆偉等人也頻頻以社會調查名義廣泛搜集大陸學生家庭信息,選擇其中可能與大陸黨政軍發生聯係的學生開展工作。記者從國家安全部門獲悉,有一些大陸學生回絕了台灣間諜的情報要求,並在返回大陸後向國家安全機關檢舉揭發。
 
  《環球時報》記者獲悉,大陸有關部門曾建議台灣方麵關注相關情況,淨化高校環境。但據上述安全官員表示,2013年初至今,台灣間諜情報機關仍持續在高校針對大陸學生開展活動。“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麵來之不易。青年一代的交流交往,必將進一步增進兩岸人民的溝通了解,為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台灣間諜情報機關卻將這些擔負兩岸人民美好願景的學生作為情報目標,滲透策反,這種做法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背道而馳,應予嚴厲譴責。”
 
  有關部門提醒赴台學習的大陸學生,如在島內遇到可疑人員要求撰寫“論文”、訂閱內部刊物、搜集敏感信息,要提高警惕,防止被利誘,返回大陸後要及時向所在學校或當地國家安全機關報告。▲
 
(原標題:台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 鼓動回大陸報考黨政機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