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嫦娥三號肩負三大目標三類任務 需闖七道坎

(2013-11-28 17:26:07) 下一個

  核心閱讀

  進行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記者獲悉,12月上旬,嫦娥三號將帶著三大科學探測任務擇機發射。

  肩負三大目標三類任務,  需闖過月麵軟著陸、月麵生存等七道坎

  11月27日,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舉行的嫦娥三號任務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肩負“落月”重任的嫦娥三號已完成各項研製和試驗,運載火箭和探測器已轉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現場。如果氣象等條件具備,將於今年12月上旬擇機發射。

  嫦娥三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自2008年國務院批複立項以來,科研團隊經曆了方案設計、初樣研製、正樣研製三個階段,突破了七大技術難關。

  “嫦娥三號探測器,將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誌堅說,“工程實施過程中,要闖七道‘坎’,包括多窗口、窄寬度準時發射,月麵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麵生存,測控通信,地麵試驗驗證等。”

  吳誌堅介紹,嫦娥三號肩負三大工程目標和三類科學探測任務。

  三大工程目標是:突破月球軟著陸、月麵巡視勘察、深空測控通信與遙操作、深空探測運載火箭發射等關鍵技術,提升航天技術水平;研製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建立地麵深空站,獲得包括運載火箭、月球探測器、發射場、深空測控站、地麵應用等在內的功能模塊,具備月球軟著陸探測的基本能力;建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基本體係,形成重大項目實施的科學有效的工程方法。

  三類科學探測任務是: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

  “嫦娥三號任務作為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務,是‘繞、落、回’三步走中的關鍵一步,對整個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吳誌堅說。

  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  將用長征三號乙火箭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吳誌堅介紹說,嫦娥三號任務的組織實施體係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地麵應用五大係統組成。

  探測器係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負責,主要任務是研製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俗稱月球車)兩器組成。著陸月麵後,在測控係統和地麵應用係統支持下,探測器攜帶的有效載荷將開展科學探測。

  運載火箭係統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負責,主要任務是研製長征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嫦娥三號探測器直接發射至近地點高度200公裏、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裏的地月轉移軌道。

  發射場係統主要任務是負責運載火箭、探測器在發射場的測試和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通過適應性改造,已具備長征三號乙改進型火箭的測試發射能力。

  測控係統主要任務是運載火箭、探測器在各飛行階段及探測器在月麵工作階段的測控、軌道測量與確定、月麵目標定位,以及落月後著陸器和月麵巡視器的控製。

  地麵應用係統由中國科學院負責,主要任務是製定科學探測計劃,有效載荷運行管理,探測數據接收、處理與管理,並組織開展科學應用研究。

  首輛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不均勻引力、環形山和巨大溫差等令探測器麵臨風險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介紹,月球探測是一項非常複雜並且具有高風險的工程。據資料統計,迄今為止,美國進行了59次月球探測活動,蘇聯進行了64次,中國和日本各兩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共129次。其中,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成功率僅51%。全球僅有美國、蘇聯完成了13次無人月球表麵軟著陸。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蘇聯開展了兩次月麵無人巡視探測。

  月球具有不均勻引力和很多環形山,這對月球探測器的降軌和落月都是難題。同時,月球嚴酷的環境,包括變化巨大的溫度,都將是對嫦娥三號探測器,尤其是對著陸器和月麵巡視器的嚴峻考驗。

  專家介紹說,月球的一個白天或一個晚上,差不多相當於地球14天。因此,在月球上待一晚上,著陸器和月球車相當於在極低的溫度下待上14個地球天。由於夜間無法用往常的太陽能發電“供暖”,其生存能力將受到巨大考驗,要采取許多新的技術來應對。

  嫦娥三號的落月點備選著陸區是月球虹灣。

  虹灣位於月球正麵,是一塊類似平原的地方,該地區的北麵和西麵被山包圍,東南麵較開闊。

  嫦娥二號衛星曾成功傳回月球虹灣局部影像圖,為落月打下良好基礎。

  嫦娥三號任務的月球軟著陸“登陸”環節具有極大的風險。比如,月球沒有空氣,著陸器不能像飛船在地球降落一樣利用空氣阻力,需要采取新的方式。加上備選著陸區虹灣範圍很大,著陸器能夠在什麽樣的月球地形中降落無法準確估計,要做好風險預估。最終月球車能否順利從著陸器分離出來,在厚而鬆軟的月壤上自如漫步,還需拭目以待。

  “嫦娥三號任務各個係統均有大量新技術和新研產品,其中探測器係統80%以上技術和產品為新研。盡管進行了大量地麵模擬實驗驗證,但是對月球,尤其是著陸區的環境認識還不充分。”李本正說,“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做了200多個預案。”

  此外,在會上,李本正宣布,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全球征名活動結束,月球車命名為“玉兔號”。

  李本正說,自9月25日召開征名活動新聞發布會開始,至10月25日征名提交截止,嫦娥三號征名活動共收到有效提交名稱53091個。“我們組織了由科技專家和文化專家組成的評委會進行了嚴格評審,選出了10個入圍名稱,提交新華網進行網上投票評議。最終,‘玉兔號’得票第一。又經過終審評審,評委投票與公眾投票的結果加權計算,最後經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批準,我國第一輛月球車命名為‘玉兔號’。”

  延伸閱讀

  嫦娥二號距地球突破6000萬公裏

  據介紹,目前,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係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的距離突破6000萬公裏,再次刷新“中國高度”。衛星狀態良好,繼續向更遠的深空飛行。

  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2010年10月1日發射,已經超期服役2年多。自2012年12月13日飛越探測圖塔蒂斯小行星、成功實施再拓展試驗以來,嫦娥二號進行著我國航天器飛行距離最遠的一次“太空長征”,不斷刷新“中國高度”。據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計算,預計嫦娥二號最遠將飛行到距地球約3億公裏處。

  嫦娥二號工程的實施創造了中國航天領域多項“世界第一”:首次獲得7米分辨率全月球立體影像,首次從月球軌道出發飛赴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進行科學探測,首次對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探測並獲得10米分辨率的小行星圖像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