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殲-20裝俄製發動機試飛 配套國貨3年內完成

(2013-11-16 06:05:09) 下一個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11月15日報道,香港媒體近日披露稱,在中國軍方高層10月份訪問俄羅斯莫斯科市“禮炮”燃氣渦輪製造科學生產中心期間,中俄雙方就為中國殲-20前景殲擊機聯合研製新型發動機展開合作的可行性進行了初步談判。目前中國正在研製殲-20殲擊機,目前已經組裝了4架飛行驗證機,主要配備俄製AL-31F或AL-41F發動機,其中一架殲-20安裝中國自主研製的WS-10A發動機。俄羅斯多數專家認為,目前中國成飛殲-20還沒有合適性能的發動機,可能會配備俄羅斯製造的較為先進的AL-31FM1發動機。中方代表認為,在聯合研製航空發動機方麵進行合作,能夠幫助中國學會自主研製高效率發動機,俄羅斯則可從中獲取經濟利益。

  其實,早在一年前,就有媒體報道中國已經生產了四架殲-20原型機用於試飛試驗,而現在俄媒體仍稱中國隻是製造了四架原型機,似乎有些說不過去。我們知道,中國在研發殲-10時,先後製造生產了9架原型機,其中1001和1002是純粹的原型機,這兩架原型機基本是空的機殼,裏麵隻是裝了僅供飛行控製用的少量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機械控製設備。此後,又生產了五架供飛行測試的原型機(機號1003-1007)和兩架地麵測試平台(機號1008-1009)。由此可見,五架試飛用的原型機完成了整個空中飛行試驗任務,而在地麵上,還有四架不能飛但用於地麵各項試驗。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稱,在成飛集團已製造的4架殲-20原型機中(這一消息仍是去年的),目前隻有編號為2001和2002的兩架飛機正在試飛,其餘兩架進行的是地麵測試。在試飛的兩架殲-20中,其中一架飛行驗證機安裝了兩台不同類型的發動機。據推測,其中一台是俄羅斯生產的AL-31F發動機,另一台是國產WS-10A發動機。如今隻是用兩架殲-20進行試飛驗證,那麽,可以說殲-20即使到2020年,也難以完成海量的試驗任務,更不用說服役了。以美國等國的經驗來看,殲-20的飛行驗證機至少應該達到六架以上才能滿足需要,而且這也會顯著提升整個試驗進程。

  曾有一位西方外交官宣稱,中國將至少生產12~14架殲-20的原型機,以便全麵展開各項測試計劃。中方將在這些原型機上測試各種最新技術,其中一項主要內容是驗證和改進國產新型航空發動機,另一項當然是試驗中國自主研發的主動相控陣機載雷達,還有需要驗證該機不斷變化的氣動外形。同時,中國航空部門或許是為了加快殲-20的試驗進程,或者已分別在成都和西安進行不同目的的驗證試飛,因此,所需的驗證機數量可能還要多,這也使得中國製造的原型機數量必須達到滿足需要的架數。

  而從今年初殲-20露麵兩周年時披露出來的圖片來看,殲-20戰機機體表麵一側出現了許多黑色的小黑圓點,這些圓點主要是用於對該機進行武器投放試驗測試時對其進行攝影對焦和定位所用。因此,應該可以判斷殲-20的試驗驗證已經進入深度發展階段,這也需要更多的原型機來進行。因此,俄媒報道的中國已製造四架殲-20原型機的報道,似乎是比較保守,也是外界以見到的網絡圖片來猜測的,可能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恐怕還有許多並沒有披露出來。特別是殲-20寄托了中國航空部門和空軍的巨大希望,並且是在美國四代機在中國家門口部署的超級壓力下,殲-20必須盡快服役才能改變這一切。由此來分析,中國肯定會千方百計促進殲-20的試驗服役進度,盡管在發動機上可能會存在一些瑕疵,但不太可能會是致命製約。

  近日有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已經再次向俄羅斯發出巨額軍購清單,同時中國軍方高層10月份訪問俄羅斯莫斯科市“禮炮”燃氣渦輪製造科學生產中心,在這期間,中俄雙方就為中國殲-20新型殲擊機聯合研製新型發動機展開合作的可行性進行了初步談判。其中,就可能包括中國要采購AL-31FM1發動機或者117S發動機應急,當然這也是中國要加快殲-20服役速度的信號。不過,報道說中俄要聯合研發而不是直接表明采購,可能說明中國要暫時使用國產的某型發動機,以便使得殲-20先進入現役,之後再使用國產的或者中俄聯合研發的發動機來逐步替代,而這也是中國經常采取的辦法。

  對於殲-20的未來發展,不但所有中國人十分期待,就是國外媒體也是瞪著眼睛專注的盯著。最可氣的是近日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11月刊報道稱,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T-50對前翼的精妙設計,前翼與主翼融為一體,既發揮了前翼的機動優勢,又照顧到了隱形。相不相信?平可夫揣測中國的隱形機必將仿效類似的設計概念,原文寫道:“中國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後期型極有可能照抄這樣的設計概念,不信?那就看看。”語氣之肯定,言喻之輕佻,對中國軍工的汙蔑之露骨,簡直使人忍無可忍!實際上,早在殲-20露麵前,這個平可夫在2009年11月就言之鑿鑿的聲稱,如果其對中國四代機(俄稱五代機)的預測都出現重大失誤,那麽,一旦中國的四代機(俄稱五代機)在8年之內首飛,且中國版四代機必須達到國際公認的每一項標準,漢和防務評論中文版就正式停辦。可是,當中國在不久後披露殲-20之後,平可夫變得啞口無言,不但沒有兌現諾言停刊,反而轉過來開始稱讚殲-20,並稱中國是美俄之後世界第三個發展出四代戰機的國家。由此可見,所謂的平可夫打賭,隻不過是其吸引注意力的招牌,其對中國軍事方麵的分析,很多都是臆測也不靠譜,但是其擁有很多國外消息來源卻使其常語出驚人,不過事過境遷之後也就隻是博人一笑罷了!

  就以平可夫的分析來看,說殲-20將來會抄襲T-50的前翼和主翼融合技術,可能就是一次胡亂誇口罷了。我們知道,殲-20采用的是“遠距耦合”機翼,而俄羅斯的T-50是“近距耦合”機翼,兩者因此在結構上差距很大。如果按平可夫的說法,殲-20要改為T-50近距耦合機翼,那麽,對於整個機體設計和機翼的改動恐怕不亞於重新設計一架新的戰機。同時,這也失去了殲-20特色的超級機動能力,中國這樣做既得不償失,又可能再次證明中國航空仍處於模仿階段。所以,平可夫的這個猜測,不但是常識性的錯誤,而且就像他預言中國8年內造不出四代機一樣,隻能是個冷笑話。

  言歸正傳。中國引進117S發動機也許不用等待多久,殲-20使用這種發動機飛出極限參數才能使其進入量產。盡管殲-20最終服役的時候可能不會使用俄製發動機,但是現在必須使用俄製發動機通過國家定型鑒定,這樣才能在真正的國產大推力發動機滿足需要前完成研製。即使不是真正的國產大推力發動機,從題頭的報道來看,也應該是中俄聯合改進的現有的(而不是新研製,那樣等造出來就猴年馬月了)某一款俄製發動機,這樣才能滿足殲-20在試驗完成後量產時的需求。以目前的態勢來推測,中國為殲-20配套的國產發動機(或聯合研製改進型號)大約在2016年前才能定型,在這之前,隻能依靠與其性能相近的俄製發動機來應急,且不耽誤整個的研發進程。2016年之後,國產發動機將具備裝備量產型殲-20的技術條件,應該不會耽誤殲-20在2017年開始批量生產和服役的總要求! (作者:廣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