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解讀中美航母發展源流 工業實力是堅強後盾

(2012-11-28 10:02:49) 下一個

  都以強大的經濟及工業實力為後盾,新式隱形艦載機是未來發展方向

  近日,中國第一代多用途艦載戰鬥機殲-15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完成首次起降。這標誌著中國航母即將具備戰鬥力,中國海軍軍事實力實現飛躍。不過,與操作航母已近百年曆史的美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還有很多功課要做,要學習和借鑒的經驗也有很多,甚至不得不更多地學習美國發展航母的成功經驗。

  中美航母崛起背景相近

  回顧曆史不難發現,中美兩國都是在成為全球製造業和經濟強國後,才開始發力打造遠洋海軍。19世紀後期,美國逐步由農業國轉變為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並於1894年正式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上頭號工業強國。1907年12月16日,由16艘戰列艦組成的“大白艦隊”離開美國東岸中部的切薩皮克灣口開始環球之旅。當時力主發展海軍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很早便清醒地意識到,海軍對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麽,他曾經說:“美國人民必須建立並保持強大的海軍,否則就肯定要下決心接受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的從屬地位。”

  100多年後,曆史似乎正在重演。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大國,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海軍現代化建設隨之走上快車道——第一艘航母“遼寧艦”2012年9月25日服役,一個多月後殲-15艦載機著艦成功。鑒於中美海軍發展的重要曆史節點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美國航母發展曆程自然也有許多地方值得中國借鑒。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埃利創下人類首次在軍艦上起降飛機的紀錄。一戰後,美國海軍開始自行研發航母。二戰前期及二戰期間,美國大力發展采用直通甲板設計的大型航母,最終憑借這些航母在中途島海戰中消滅日本海軍主力,徹底扭轉了太平洋戰局。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海軍開始裝備核動力航母,並最終實現航母全麵核動力化。回顧美國的航母發展曆程不難發現,其發展思路一直中規中矩,從未像二戰期間日本海軍那樣搞什麽潛水航母,也沒有學英國海軍發展裝備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輕型航母,整體設計理念在半個多世紀內並沒有大的變化,隻是在以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對其進行完善。中國屬於航母俱樂部的後起之秀,也不妨學一學這種中規中矩的發展模式。

  避開蘇聯彎路學美模式

  最大限度地發揮艦載機的功能是美國海軍發展航母的另一信條。二戰期間,無論是在大西洋上與德國潛艇較量的護航航母,還是在太平洋上與日本海軍奮力搏殺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無一不采用直通甲板設計,以便搭載更多艦載機。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又在航母上應用了全通/斜角甲板設計、蒸汽彈射器、核反應堆,進一步提高了艦載機搭載數量和出動能力。將於2015年服役的美軍“福特”級新型航母更是將以艦載機為核心的理念發揮到極致——裝備有可供F-35隱形艦載機、無人機使用的電磁彈射器與先進攔截索,采用了可將艦載機出擊率提升25%的超大飛行甲板。在“以艦載機為核心”思想的指導下,美國航母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爭機器。

  劍走偏鋒的蘇聯海軍曾飽嚐苦果。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認為,昂貴的航母在核戰爭中不堪一擊,攜帶核導彈、核魚雷的潛艇才是最具威力的海戰武器。赫魯曉夫甚至將航母比作“活靶子”和“浮動棺材”。然而,上世紀60年代“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為蘇聯貨輪護航的潛艇被以航母為核心的美國海軍封鎖艦隊搞得灰頭土臉。此後,蘇聯海軍雖認清了航母的重要價值,但受指導思想和客觀條件限製,也隻能發展“基輔”級載機巡洋艦這種不倫不類的航母。“基輔”級的前甲板雖然擺滿了遠程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和雙聯裝100毫米口徑艦炮等林林總總的武器,但艦上的雅克-38垂直/短距起降艦載機幾乎不具備空戰能力,僅能對付笨重的反潛機或直升機,航母的戰鬥力也大打折扣。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蘇聯才建成一艘采用直通甲板設計、搭載重型戰鬥機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錯過了發展大型航母和核動力航母的戰略機遇期。

  “遼寧艦”和殲-15艦載機亮相意味著,中國海軍不會走蘇聯載機巡洋艦的彎路,後續自行建造的航母必定向大型化、核動力化發展,以便搭載更多、更先進的艦載機。中船重工701研究所國家航母工程副總設計師吳曉光已經明確表示,“航母的數量跟國家對利益訴求的認知有關係。中國應該有多少航母,要看國家需要……遼寧艦僅僅是我們的開始。”

  航母發展趨勢也趨同

  2006年9月22日,美國宣布F-14“雄貓”戰鬥機退役。從1974年美國“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開始接收第一批F-14以來,該機為美國東征西討了30餘載。F-14為雙座雙發戰鬥機,設計的本意是取代F-4“鬼怪”戰鬥轟炸機,並能在極遠的距離上擊落威脅美國本土和航母艦隊的蘇聯轟炸機。該機應用了大功率相控陣雷達、電傳操控係統、遠程空對空導彈等高技術裝備,被公認為世界第一款第三代(按今天標準為第四代)戰鬥機。在服役期間,該機多次擊落利比亞戰機,以極為優異的性能完成了威懾任務。由它“主演”的《壯誌淩雲》一片至今都是美國海軍的形象宣傳片。然而,就是如此“功臣”,美國海軍仍然將其退役了。

  與之相比,另一員冷戰大將要幸運一些。今年7月,美國海軍宣布啟動部分F/A-18“大黃蜂”艦載戰鬥攻擊機的延壽計劃。F/A-18是美國海軍上世紀80年代服役的艦載機,該機既能勝任空戰,也能夠執行攻擊任務。服役以來,該機的空戰任務不多,卻擊落過伊拉克戰機,更多的戰果是在對地攻擊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美國海軍宣布,將對150架機體年齡相對較輕的F/A-18進行延壽,推遲其退役時間。

  與F/A-18勉強服役不同,其後輩F/A-18E/F“超級大黃蜂”正在美國航母上幹得有聲有色。雖然F/A-18E/F的名字和外貌與F/-18有傳承性,但F/A-18E/F換裝了發動機和機載電子設備,機身結構大幅度改動,可以算得上完全新型的飛機。

  不過,F/A-18E/F還隻能算是四代半戰機,真正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F-35C仍在緊鑼密鼓的研製中。但與其他戰機相比,F-35C的研製並不順利,各種意料之外的問題層出不窮。美國海軍和研製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對該機進行改進,預計該機2014年可上艦測試。

  美國海軍的另一重大計劃就是艦載無人機的研製。蒂爾谘詢公司的分析人員預測,承包商將在現有平台的基礎上開發新係統,諾·格公司、波音公司、通用原子和洛·馬公司將分別利用它們在X-47B、“幻影射線”、“複仇者”和RQ-170“哨兵”等無人機上所取得的技術和經驗。另外,新一代的艦載預警機E-2D、傾轉旋翼機MV-22“魚鷹”等先進艦載機,要麽已經上航母服役,要麽正在試驗。可以預見,美國海軍在今後數年將經曆一輪換裝高峰,各種先進的航母艦載機將陸續登上航母甲板。

  最近幾年,中國無人機項目發展得有聲有色,具備上艦潛力的殲-31隱形戰機也已高調亮相。未來,中國航母同樣可裝備艦載無人機或隱形戰機。(本報記者/東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