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專家指明中國軍工諸多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改進

(2012-07-02 06:37:14) 下一個

大國衰落是一夜間的事情,但承認並適應這一事實卻需要很長時間。盡管蘇聯解體已過去近20年,但俄國內仍有許多人懷念昔日輝煌,並堅持認為俄羅斯是蘇聯的化身。最近,俄金剛石中央海事設計局總設計師尤·烏·阿森涅夫在接受中國香港特區《軍事家》雜誌采訪時,披露了一些關於俄軍艦設計及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秘聞,字裏行間流露出昔日超級大國子民所固有的自傲。

采訪中,阿森涅夫流露出對於中國海軍的發展頗為輕視,認為,以中國現在的水平,要在艦艇設計上追上俄羅斯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俄羅斯有百年海軍技術積澱,而中國海軍裝備基本是在俄技術幫助下才發展起來的。何況這中間還中斷了幾十年。”

“中國同俄羅斯進行技術交流時忽視係統整合,而隻注重單個設備的先進程度,以為買點零部件就可以做出產品。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暴露出中國人對軍事技術的核心問題還沒有理解。就如同做整容手術,要換個鼻子,不是光考慮鼻子本身,還得從與臉的整體融合方麵來考慮。”“不光是中國,即使是海軍裝備最先進的美國也曾犯過類似毛病。

蘇聯解體後,美國曾花重金聘請200多名俄羅斯地效飛行艇工程師為自己複製地效艇,結果零部件都造出來了,卻裝不到一塊兒去,因為這些人中沒有一個人擔任過副總設計師以上的職位。同樣的道理,中國雖能造出許多單項性能不錯的艦載武器,但在整合上欠缺經驗,如中國艦載雷達兼容性就很難做好,嚴重影響實際使用。……

而俄羅斯在係統設計和係統整合方麵功力深厚,這也是俄製武器享有盛譽的關鍵所在。”他認為,中國已造出漂亮的軍艦,但這些艦艇存在不少問題,如被稱為‘中華神盾’的052C型驅逐艦隻造了2艘,很重要的原因是解決不了係統兼容問題,中國要想進入艦艇設計的最高殿堂,僅靠模彷是遠遠不夠的

阿森涅夫還提到一個細節,不久前,一批中國海軍專家訪問金剛石中央海事設計局,提出三個問題:“1、俄製艦艇為什麽高速性能極好?2、俄軍艦的兩個推進軸為什麽在出故障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同步運轉?3、俄製敵我識別係統的作用距離為什麽能和艦載搜索雷達相當?” 阿森涅夫說:“中國人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明顯有不相信的成份,我們一一進行實際演示後,他們都露出驚訝的神情,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們是按照20世紀50年代蘇聯給的資料進行相關計算……都過了這麽長時間了,技術和設計思想很多都不一樣了。”

當被問及俄方是否向中方傳授這些技術時,阿森涅夫聳聳肩:“不是什麽技術都能給別人的。”很明顯,這些技術是俄羅斯看家的本領,輕易不會外傳。在阿森涅夫眼裏,俄羅斯並不擔心中國從所購俄製武器中獲取核心技術。阿森涅夫認為,外界貶低俄製武器性能是一種偏見,“我們的武器是用來打仗的,西方武器看起來很好,但打仗卻未必中用。”

他舉例說,法國勒克萊爾坦克很先進,包括計算機、全電控製、空調等應有盡有,甚至還有飲水機,“這樣的坦克是用來打仗呢,還是讓士兵們舒服地服完兵役?或者是用來閱兵?”他說,當初他曾向準備采購勒克萊爾坦克的阿聯酋軍方指出該坦克過於精密,環境適應性差,特別是發動機的空氣濾清器和冷卻係統在沙漠中很容易失靈,但是阿聯酋人聽不進去,結果他們買來的60輛勒克萊爾坦克在一年之內就因發動機故障全部‘趴窩’。

阿森涅夫回憶道:“我後來對阿聯酋軍方說,之前我就提醒過空氣濾清器的問題,現在真的堵住了吧,你們為什麽不買俄製坦克呢?對方的回答讓我很無語——因為俄製坦克上沒有空調!看來他們買坦克不是為了打仗,而是想坐在裏麵輕鬆地溷完兵役。阿森涅夫還強調,西方武器在設計上隻顧指標先進,很少考慮惡劣戰場環境的需求,缺少備份措施。

西方艦艇過於依賴信息來源,如衛星、飛機等,而俄製艦艇除了能從衛星、飛機等獲取信息,自身也具有完備的信息探測設備,“這就如同開槍,士兵完全可以蒙著眼睛然後接受別人的指令去瞄準開槍,但如果他能自己觀察、自己開槍就更好,至少他能更準確地把握目標狀況以及被摧毀情況。”阿森涅夫指出,俄製武器在每處設計上都根據戰場需要采取備份措施,如俄艦炮平常靠電驅動,如果電力係統出故障則轉為液壓驅動,如果液壓係統再出問題,則可依靠人力操作,西方的戰艦就沒有類似設計,一量電力係統癱瘓,整個艦炮就廢了。

他說:“很多人看到俄製艦艇上密布的雷達、電子設備和武器,總感歎太複雜,沒有必要,實際上這些人不是戰士,不知道武器係統多重備份的重要性。西方艦艇一旦信息接收設備和電力係統被毀就喪失戰鬥力,而俄製艦艇在同樣條件下卻可繼續作戰,孰優孰劣,不是很清楚嗎?”

當然,上述說法隻不過是俄國人的一麵之詞,表麵上頭頭是道,實際上外界普遍認為,今天俄軍工能力遠不能和蘇聯時代相比。美國軍事專家布拉特·沃森指出,俄羅斯雖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工企業,卻再也無法複製蘇聯時期結構完整、配套齊全的軍工體係,加上經濟長期困頓,軍工企業設備陳舊、軍工科研人員大量流失,俄在先進武器研製方麵已力不從心。

這從俄羅斯為印度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母遲遲不能完工、圓錘潛射彈道導彈屢射屢敗就能看出來,“今天俄羅斯之所以大力發展2000噸級輕型艦艇,不是戰略上的需求改變了,而是自身造船能力僅及於此。”

英國軍事專家拉芒什也認為,俄軍品出口雖一直名列前茅,但銷售的基本是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且由於配套體係喪失,俄製先進武器越來越依賴國外部件。在俄軍工業走向沒落的同時,新興國家如中國的軍工能力卻在快速進步。

不可否認,中國武器技術有不少來自俄羅斯,但隨著052C型驅逐艦、“昆侖山”號船塢登陸艦、99改主戰坦克等大型裝備問世,中國軍事技術正在擺脫俄羅斯風格,開始形成自己的特點,特別是今年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標誌著中國已摘取當今世界軍事技術領域最閃亮的明珠。為何俄羅斯遲遲不願出口蘇33給沈飛,就是沈飛吃透了蘇27的技術遠遠超出俄羅斯的想象。殲20的誕生則標誌著中國軍工由模仿和山寨,走向了真正的自我研發,創新。早在明朝,中國的火炮曾威震邊疆,令少數民族軍隊膽寒,可謂攻城拔寨無堅不摧,現在的中國軍工也慢慢的來到了祖先的這個門檻。



短評:

(1)大型製造企業,如飛機製造、船舶製造、航天製造等,無處不體現係統整合這個軟實力的存在,美法大型客機的零部件采購與組裝已經麵對全世界,中國大型產品也越來越體現出這個趨勢,最近下水的幾個大型船舶如海洋石油981、漁業航母等都是整合世界先進技術裝備在中國組裝的典型例證;

(2)國家實力體現在係統整合能力上,不久前成功返回的神舟九號是個好例,溫家寶在祝賀神舟九號任務勝利完成時宣讀的賀電中特別強調各大部門協調合作的成功;

(3)個別部件先進並不代表整體可靠,原蘇聯製造的戰鬥機雖然在部分零部件製造精度和質量上趕不上美國但是同樣製造出同美軍不相上下的武器,這就是係統合理組合的魅力,1加1要大於2;

所以,看係統整合能力不能單看某型艦艇的電磁兼容性問題,而是要用更遠的目光考察這個能力,中國大型轟炸機、大型運輸機何大型客機製造能力不能滿足中國的現實的軍民需要,主要原因就是受中國自身整體製造能力的限製,路漫漫其修遠兮,係統提升中國的工業製造能力才是解決之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