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中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坦克殘骸並不鮮見,不過,前段日子流傳於互聯網上的一張俄製T-72坦克照片還是引起了議論——有消息稱,那輛“回歸零件狀態”的坦克屬於南蘇丹,擊毀它的則是蘇丹的“中國造96式坦克”。盡管該傳言尚未得到官方確認,一些境外軍事媒體仍然聞風而動,在它們看來,銷售門檻低的中國坦克憑借質優價廉的賣點,正成為第三世界的新寵,衝擊了俄羅斯及獨聯體各國傾銷老式T-72坦克的計劃。
中國坦克對付T-72很輕鬆
網上流傳的這張照片是一輛嚴重毀壞的T-72,顯然,它的主裝甲已被擊穿,並導致車內彈藥發生殉爆,沉重的炮塔脫離座圈,車體千瘡百孔。未經證實的消息稱,該坦克是今年4月,蘇丹驅逐盤踞於哈季利季油田的南蘇丹軍隊時被消滅的,摧毀它的武器是“蘇丹政府軍的中國造96式坦克”。然而,也有觀察人士指出,這種說法至少不夠準確,因為解放軍自用的96式坦克從未出口過,用於外貿的類似型號被稱為85-IIM。
實際上,除非蘇丹軍方表態,僅憑殘骸很難判斷這輛坦克是被哪種武器擊毀,甚至無法判斷它是被穿甲彈還是破甲彈解決的。即便如此,外界對“中國坦克擊毀T-72”的論斷並不驚訝。早在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的105毫米線膛炮就能擊穿敘利亞政府軍的T-72,而中國坦克目前使用的火炮口徑大多為125毫米,摧毀上世紀70年代水平的T-72坦克在技術上完全行得通。公開資料還顯示,中國的新一代坦克,無論自用還是出口,觀瞄裝置及火控係統均優於俄製T-72坦克,更容易在遭遇戰中搶占先機。
中俄坦克“全頻譜競爭”
盡管中國坦克擊毀俄製坦克的真實戰例尚無法考證,國際媒體注意到,中俄坦克已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交戰”多時,且中國坦克斬獲不小。俄羅斯《莫斯科防務》雜誌主編米哈伊爾·巴拉巴諾夫曾透露,2010年,俄羅斯隻賣出了20輛最新的T-90S坦克,加上2011年向烏幹達提供的30輛,總數少於中國坦克同期出口數量。巴拉巴諾夫強調,T-90S其實是T-72坦克的第17種改型,致命弱點是技術更新不夠快,且售價偏高,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新式出口型坦克VT-1A才在摩洛哥陸軍2010年的招標中擊敗T-90S,贏得150輛訂單。
目前,中國軍工已能提供各種價格和技術水平的產品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如果買家喜歡便宜貨,可提供簡化版的85-IIM坦克;如果想要性價比高的,則有VT-1A。俄媒稱,中國按照市場規則確定出口產品的類型,從而與俄製坦克形成競爭關係。此前,俄軍將領也曾對T-90S提出批評,認為它的技術升級空間不大,對付不了未來10年內出現的新型坦克。形象些講,俄羅斯坦克在國際市場上正麵臨中國產品的“全頻譜競爭”。
在中低端市場無可匹敵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也對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在一篇題為《人人都能擁有中國坦克》的報道中,就中國外貿型坦克對世界軍貿市場的影響進行了評估,認為“普及版”的中國坦克實現了低成本與優良品質的結合,因此日益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新寵。
報道稱,中國VT-1A坦克已出現在緬甸和孟加拉國,每輛售價約500萬美元,尤其是孟加拉國,急需VT-1A來取代現役約500輛老式坦克。作為中國武器的傳統用戶,這也意味著,兩國裝甲部隊的換裝工作,將主要依靠中國提供技術支持。從參數上看,VT-1A就是針對T-72坦克原先的用戶開發的,後者經過數十年的服役已然老朽不堪,無論俄羅斯或其他獨聯體國家以多麽低的價格傾銷,市場吸引力也相當微弱。“戰略之頁”特別強調,VT-1A搭配先進的信息化作戰係統,能夠在戰場上有效克製缺乏可靠輔助指揮係統的T-72坦克,“況且,中國樂意向資金不足的國家提供低息貸款,便利其采購中國武器”。
台灣《亞太防務》雜誌則分析稱,未來10年內,中國坦克將在中低端市場上處於無可匹敵的地位,還能向買家提供到位的技術保障及人員培訓,這恰恰是俄羅斯做不到的。相比之下,西方高端坦克的傳統市場基本處於飽和狀態,包括歐美各國自身,近年來的坦克采購項目多屬小修小補,有限的資金大部分花在了先進步兵裝備、武裝直升機等項目上,更談不上開發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外貿產品了。這種狀況,同樣有利於中國坦克搶占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