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網友繪製出美國“私有化”蘇聯國企,進而搞垮蘇聯的路線圖

(2012-06-03 19:26:30) 下一個

網友繪製出美國“私有化”蘇聯國企,進而搞垮蘇聯的路線圖

首先,世界銀行名為世界,實際上卻是60年來美歐“世襲製”下的“行騙工具”。世界銀行(WBG)是世界銀行集團的俗稱,“世界銀行”這個名稱一直是用於指國際複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這些機構聯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無息信貸和贈款。名字是一個漂亮的代表“普世價值”的貨色,但是,世界銀行因何而成立,都幹了些什麽事情。

在布雷頓森林體係設計之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兩家金融機構的建立為的是確立美元的世界貨幣霸權地位。當1971年尼克鬆宣布中止黃金與美元的關係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曆史使命其實就已經終結了。不過,國際銀行家很快就為它們找到了新的定位:“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全球化”。

根據美歐之間達成的一項默契,美歐分別把持世行和IMF兩大國際金融機構的最高領導人一職。60多年來,這一格局從未被打破。美國財政部擁有世界銀行17%的股份,擁有世界銀行行長的任免權和一票否決權,200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利茨曾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他因在世行和IMF2000年年會的前一周,發表了針對這兩個最大國際金融機構的強烈抨擊,緊接著就被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強製退休”了。

而“二戰”以來的實踐表明,世界銀行從來沒有給發展中國家提過好建議。而且,世界銀行也好、IMF也罷,他們提出的建議,被建議國家基本上向相反方向而做就對了。但很可惜,由於帶路黨的存在,那些被建議國都被世行和IMF得逞了。

其次,來看看世行和IMF是怎樣通過“華盛頓共識”搞垮拉丁美洲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華盛頓共識”,其實質上是以新自由主義學說為依據,主張自由化私有化的一套政策,由華盛頓三大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政府共同形成,並在拉丁美洲“試驗”。

“華盛頓共識”的大致目標是:1、限製財政赤字,並在債券市場籌集資金以彌補赤字;2、保持獨立的中央銀行且實施利率市場化;3、放鬆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限製;4、貿易自由化;5、發展地方債券和股票市場;6、國有企業私有化;7、改革稅製,使增值稅成為稅收的主要來源;8、讓市場決定匯率或者美元化;9、資本自由流動。

“華盛頓共識”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以借錢援助為名,提出一係列私有化的“藥方”。將目標國家的命脈產業如石油、電力、礦產、電信等私有化,將目標國家的大量國企“私有化”,然後則由早已張開饕餮大口的跨國公司立即接管。於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控製權就掌握在了歐美主要是美國之手了。

第三,來看世行和IMF們在美國操控下,是如何瓜分蘇聯國有資產的。前蘇聯曾經搞了個“500天綱領”,這是一個大刀闊斧的經濟行動綱領,得名於《民主俄羅斯》小報上刊載的《國家向市場關係過度的500天綱領》,該書由時任蘇共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以及葉利欽共同組織撰寫。

“500天綱領”濃縮版的第一句話就強調“迄今人類尚未找到任何比市場經濟更有效的經濟”。綱領的兩個關鍵詞是“經濟非國有化”和“私有化”。值得注意的是,“500天綱領”發表前,征求過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的意見。

蘇聯正是響應了“分發國有資產”的國企私有化號召。當時蘇聯原有的國有企業被平分給了每個人,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當時每個蘇聯公民大概分到了10萬~15萬盧布左右的國有資產,當然是以國有企業股份製改造和證券化的形式。10萬~15萬盧布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一大筆財富,約合4萬美元左右。但是,一場財富的公開掠奪由此開始。

在實行了國企私有化、金融自由化之後,蘇聯的經濟金融在外資的操縱和擺布下無任何還手之力,通貨膨脹高達1500%,分發到蘇聯公民手中的國有資產股份,立即嚴重縮水到幾乎一錢不值。然後,美國乘機用少得可憐的美元買入了蘇聯的國有資產,從而一舉將蘇聯人民積攢了70年的財富掠奪殆盡。這是近代史上最大的金融黑幕。

那麽,美國究竟是如何通過世行和IMF等來實現對蘇聯財富的掠奪的呢?對此,近期有網友畫了一個簡單但卻比較清晰的美國通過“私有化”掠奪蘇聯財富的路線圖(如下所示),不過還有網友認為,應該在該路線圖的最上麵加上美聯儲,即美聯儲還在美國聯邦政府之上,轄製著美國政府的。通過這個路線圖,不得不令人深思和反思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