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老是提到所謂的戰鬥轟炸機,但是,什麽才是戰鬥轟炸機呢?它應當有什麽樣的指標呢?一般的戰鬥機,如殲10,都叫戰鬥機,或者說殲擊機,是以空優為主的多功能戰機,而同樣的殲轟七,卻叫戰鬥轟炸機,或者也有稱殲擊轟炸機。轟炸機一般是用來執行轟炸任務的,而目前主要執行定點清除及攜帶精確製導武器的平台,象飛豹,海空型主要是用來反艦的,也就是說其主要是用來打擊水麵艦艇的。但是,同樣的問題,其它很多戰機也能執行象飛豹這種飛機的任務,因此,在目前看來,戰鬥轟炸機與戰鬥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隻是稱呼上不同,並沒有其它的意義,畢竟,殲轟七也能攜空空導彈,跟普通戰鬥機一樣。那麽,象殲轟七這種以執行反艦任務為主的戰機,事實上仍是戰機,並不能稱之謂戰鬥轟炸機,相比一下蘇-30MK2,豹子的載彈量隻有6噸,而蘇-30MK2卻可達8噸,豹子的作戰半徑隻有1600,而蘇-30MK2卻可達2000,豹子的最大起飛重量隻有28噸,而蘇-30MK2卻可達38噸。如果飛豹都能稱之為戰鬥轟炸機了,那讓蘇-30MK2又情何以堪呢?即便是空中防衛,飛豹也遠不及蘇-30MK2的。
其實本人以為,現代戰機也罷,轟炸機也罷,有兩個指標相當重要,那就是航程和載彈量,不信請看一下我國的空軍,航程和載彈量最大的就是轟六了,轟六是名副其實中型轟炸機。但是老六都生產幾十年了,還在生產,過去提到轟六那是我們的驕傲,可是現在提到老六,那絕對是我們的恥辱,雖然說老六可以攜帶較多重量的導彈,但是本身防衛能力太差,即便是遇到了菲律賓那種古董戰機也是相當危險的,我們這種轟炸機除了掛CJ-10導彈充當一個精確製導武器的平台外,頂多就是每年去黃河炸炸冰而已。而戰鬥轟炸機,顧名思義,就得同時擁有戰鬥機和轟炸機這兩個飛機的指標。也就是說擁有戰鬥機的性能及轟炸機的航程和載彈量。那麽,真正能稱得上戰鬥轟炸機的,在本人看來,隻有B1-B槍騎兵才是各符其實的戰鬥轟炸機。象蘇-34、FB-111等仍然是不合格的,雖然它們也有空空導彈並有一定的防衛能力。象圖-22M3雖然在載彈量和航程上達到指標,但是自身缺乏自衛的武器,難以自保。對於槍騎兵,大家都認為它是轟炸機,而不是戰鬥機,原因就是它能攜帶核蛋,而且有相當大的航程,很難想象做為一款戰略轟炸機居然被定位成戰鬥轟炸機,其實,槍騎兵就是一款戰鬥轟炸機。雖然槍騎兵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產物,但是至今仍然不算落後。它不僅可以執行轟炸機的任務,而且也有戰鬥機的功能,它最多可以內置24枚中程空空導彈,而且在那個年代就已經裝配了相控陣雷達,加上它的隱身能力,B1-B可以很輕易的擊落較早的三代機,而且一架就可以擊落至少十幾架較早的三代機,至於二代機,更不是它的對手。因此,擁有強大轟炸機能力同時又擁有戰鬥機性能的,唯槍騎兵而已。
槍騎兵的資料一直做為美國的高度機密,外界很難對其真正了解,而在外界認為,它隻不過是一款戰略轟炸機,並無其特別之處,也很少有人對它的真實性能有更多的了解,加之槍騎兵一般也隻是執行簡單的轟炸任務,也就理所當然認為其平庸了。其實槍騎兵做為一款戰鬥轟炸機在一開始的設計之初,就定位為戰鬥轟炸機,當時美國為了追求對前蘇聯的絕對核攻擊優勢,就要求B1-B不僅可以攜帶核彈,而且在深入對方深空時仍有一定的自衛能力,也就是所謂的空戰能力,否則的話,很可能核彈還沒投,自己倒是先掛了。轟炸機可以空戰,很長一段時間裏都被認為是個笑話。甚至有人用老牛與兔子玩格鬥來形容轟炸機的空戰能力,但是時至今日,在先進的空空導彈的作用下,戰機的空戰基本上都處於超視距攻擊,而近身纏鬥已越發不合時宜了。此時,戰機雙方交戰再也不是憑著機動性和靈活性近身肉搏,而是憑借雷達、火控及導彈的性能對拚了。如果玩近距格鬥,那麽即便是F-22在殲10麵前也占不到便宜,問題是誰會跟你玩近距狗鬥?因此即便是機動性很差的轟炸機,在空戰中也照樣可以擊落戰鬥機。另外,轟炸機可以攜帶射程更遠的空空導彈,擁有更遠的航程和滯空時間,可以攜帶更大功率或T/R數量更多的相控陣雷達。那麽轟炸機機身體積大是不是雷達反射麵就大呢?這是錯誤的想法,B2的體積相當大,但是雷達反射麵就小的可憐,就拿B1-B來說,雖說體積也遠比戰機大,但是它的RCS卻遠低於普通的三代機,因此在目前先敵發現、先敵攻擊的空戰模式中,B1-B並不落後。
當然,戰鬥轟炸機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執行轟炸或遠程巡航導彈的攜帶平台,空戰隻是為了自衛而已,當然,也不排除未來高性能隱身戰鬥轟炸機用於遠程截擊及攻擊預警機的任務,因為預警機,特別是大型預警機,往往都在戰機作戰半徑之外巡邏,普通戰機根本夠不著,而戰鬥轟炸機憑著其強大的空空導彈及超遠的航程足可以在不加油的情況下威脅預警機或運輸機等武器,但是如果跑那麽遠僅僅去對付對自己沒有多少威脅的戰機似乎不是任務的首選。大家都知道戰機腿短,距離遠了自然也就沒什麽威脅了。需要說明的是,象F-35這種四代戰機,腿也不長,完全靠空中加油才能執行遠程攻擊的任務,它在設計時就定位70%功能在攻擊上,而30%才定位於空戰,那麽它如果按照常規說法,叫戰鬥轟炸機也可以行得通了。蘇-34一樣,別看它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0多噸,但是心髒與蘇式戰機相比並沒有改變,這就象你的車子重了,發動機卻沒變,會是什麽結果我想你應該清楚,因此蘇-34戰機的推重比並不高,也不適合近距狗鬥的。
上麵的介紹雖可讓大家另眼相看戰鬥轟炸機的作用,B1-B這款戰鬥轟炸機,對於美國來說,並無太多顯著成績,首先,它的隱身性不及B2及F-22,航程及載彈量與B2及B52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空戰能力不及F-22,特別是在加油機的配合下,F-22在空戰能力上遠超B1-B,因此它處於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局麵,因此它也正在逐漸淡出美國的戰場,即便沒淡出的也均進行了升級和改造。但是這款戰鬥轟炸機相對於中國來說,意義是非凡的。因為,其一,它擁有很大的航程和載彈量,目前即便是在這方麵最出色的轟六的指標也不及B1-B來的更出色。在打擊航母戰鬥群及南海威懾方麵,我們目前還是顯得捉襟見肘,而轟六卻沒有空戰能力,遇到敵方戰機時自保尚且不行,何談攻擊?其二是隱身能力,當然,如果中國發展自己的槍騎兵,必須在隱身方麵做足功夫,否則,即便是擁有空戰能力,也會在敵方強大的雷達麵前成為靶子,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戰鬥轟炸機想突破第一島鏈,並執行遠距離攻擊的話,能有幾成把握突破第一島鏈的防空網?又有幾成把握在返回不受第一島鏈防空網的反擊?因此具有全向、全方位、全頻段的強大隱身是必須的,甚至可以犧牲部分機動性和速度也要加強隱身方麵的改進,利用隱身進行突防,而如果真的被雷害鎖定,也可利用空射反輻射導彈對雷達進行摧毀,也可用空空導彈對來犯的戰機進行打擊。轟炸機擁有戰機數倍的航程,因此戰鬥機不能給轟炸機護航,腿短的因素雖說在戰時可能通過空中加油進行彌補。但是請別忘了,對於雙方都有強大空中力量的對手,加油機的生存能力是很值得懷疑的。擊落一架加油機也就意味著同時擊落了幾架戰機,而即便是二代機,也能很容易的把加油機敲下來。目前美國佬的加油機隻能在敵方空中能力比較弱的場合使用,而無法在擁有很強空中力量的敵手麵前使用,因為在空中加油時,必須要保持一定隊形並不能開雷達,整個戰機群和加油機群都顯得十分脆弱。美國佬的加油機外形類似客機,也是別有用心,利用客機的外觀進行偽裝也是其防止被攻擊的意圖之一。因此,發展一款遠程隱身並可以執行空戰及轟炸任務的戰鬥轟炸機的確是中國不二選擇,在戰略轉型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年,本人絕不是否定加油機,加油機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戰機在得到空中加油的情況下,作戰半徑成倍增長,攻擊能力倍增,不過,我們需要的不是象轟6那樣的加油機,而是象美國佬那樣的加油機,轟油6跑出2000公裏後自己都沒多少油了,還給誰加油去?
那麽中國現階段有沒有能力發展出這樣一款戰鬥轟炸機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在發動機方麵,這方麵至關重要,因為這種戰鬥轟炸機在國際上定位為戰略轟炸機,它是受管製的,也就是說嚴禁出口的,象圖-22M3,不是中國不想買,而是毛子根本不會賣。想搞到它的發動機,沒門。象我們轟六的D30發動機吧,雖然性能不差,但是做為戰鬥轟炸機不行,要問轟六能不能超音速,首先得問D30發動機怎麽樣。從B1-B的4台通用的發動機來看,目前的WS-10A的性能與之極其接近,因此目前采用4台WS-10A,將來采用4台WS-15的話,足可打造出中國版戰鬥轟炸機的心髒。而且這種發動機是我們現成的,是我們目前殲10和殲11的心髒,不會受限於任何國家。4台WS-10A內置於機身之中,可以輕易的讓我們的戰轟超音速飛行。利用成熟技術可以降低研發成本和技術風險,比如B2及X47B的無加力發動機也是在成熟的發動機上進行了改動而已。發動機這項最大困難解決了,其它的就好辦了,大飛機設計我們有團隊,有經驗。隱身塗料方麵我們也有基礎,實現隱身並不是很大問題,估計問題是外形方麵。
目前隱身飛機的外形都是經過N次試驗最終確定的,我們也完全可以借鑒這部分經驗並進行模仿。目前在外形隱身方麵做的相當好的是B2及X47B,X47B則強於B2,這兩款飛機都有簡潔的外形和優異的氣動性能,但是這兩款飛機都是在上部進氣及上部排氣,這對躲避地麵雷達有較好的效果,因為進氣道的漫反射對隱身極為不利,但是進氣道在上部會導致在大攻角時進氣量不足,而且如果戰機或預警機高度夠高的話,隱身效果反而差,原因就是進氣道暴露在雷達波的照射下。因此在進氣道方麵,應該平衡利弊,綜合比較。在滿足一定場合的情況下,以上進氣道為優先選擇,因為地麵上的雷達工作時間遠大於空中預警機的,排氣道一律采用上部排氣道,類似於X47B和B2的布局,並需要采取有效的紅外抑製技術,目前X47B、B2及F-22都是比較成功的典範。
至於武器方麵,由於擁有了較大的體積和載彈量,優先考慮武器內置,我們知道F-35隻是部分采用了武器內置,而非象F-22那樣全部內置,因此在對方防空能力較強的場合,F-35隻能用內置武器,載彈量大打折扣。沒辦法,四代機想隱身的話就必須武器內置,而F-35的個頭又太小了,個頭小就必須沒有空間內置武器,這是必然的。而且F-35從一開始設計就給予了它太多的任務和太多的指標,這麽多東西裝在一架隻有單發的四代機身上,可謂不堪重負。但是這些東西如果裝在4發的戰鬥轟炸機上,倒並不存在什麽困難,這就好比你塞幾個人到大客車上絕對沒問題,但是塞幾個人到小汽車上就會出現跟F-35一樣的問題了。說起來,這些問題最主要是一個原因就是F-35個頭太小了,象T50那樣,雖說它也是多功能的,但是由於本身設計是個頭就大,即便是需要增加個什麽裝置如EODS光電雷達等設備也不會對整體影響太大。因此在考慮武器全部內置的時候,T50的戰鬥力是不輸於F-35的。關於載彈量F-35設計為8噸,這個指標是很高的,但是這個8噸是含外掛重量的,但是外掛對隱身就慘了,事實證明,如果F-35采用外掛,那麽其RCS跟台風差不多了。這個不要怪別人,F-35本身就不大,增加的東西又太多,以致於綜合能力雖高,但是某一單一功能優勢卻不明顯。F-35設計中過多考慮對地及對海作戰能力,以致於空戰能力受到排擠,而且由於超重導致其速度上受限製,如果不是F135發動機性能有所提升,我恐怕F-35真要悲摧了。
體積大擁有的好處就是它可以為升級及改進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這方麵不僅表現在飛機上,軍艦上也是如此,想想我們的167吧,如果不是因為排水量較大,哪有空間進行這麽多的升級和改造?而飛機方麵,想想美國佬的B52吧,如果不是因為其強大的載彈量和航程,美國佬還會讓這種老飛機上天嗎?體積大為設備升級掃除了障礙。通過升級,體積大的飛機可以賦予更靈活的任務,如B52可以攜帶超高音速武器,轟六可以攜帶空天飛機等,而這些在體積小的飛機是不不可能實現的。事實上,看看我們的轟六生產了幾十年了還在生產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F-35當初設計時就考慮雙發的話(那樣的話,F-35B就得另樹一幟了,因為雙發不利於垂直降落控製),這些問題或許就不會出現,什麽事都能幹,什麽都想兼顧,最終導致什麽都不是或許是F-35的最好總結。戰機在一定範圍內通用可以節約使用成本,但是通用也會對本身進行限製。比如美國佬的MK-41發射矩陣,防空的標準二、反潛的阿斯洛克、反艦的魚叉及對地的戰斧都能共架,結果使得各種導彈在設計尺寸上都受到了發射筒的限製,每種武器在升級或換代時都受到了尺寸上製約。因此,通用在一定範圍內有效的,但是想什麽都通用,本身就是愚不可及的。
而這些問題在戰鬥轟炸機身上完全不受影響,首先,由於其體積大,可以配備T/R數量更多的AESA多功能雷達,而且處理器、光電雷達等更加先進,翼身融合效果更好(因為人的活動空間與整機空間相比較小),而且武器可以全部內置,隱身方麵會做的更好。至內置彈倉可以考慮采用主彈倉(腹中位置)及副彈倉(翼根下),主彈倉可以配置4枚巡航導彈(如長劍等,可以攜帶核彈的)或8枚遠程空艦導彈(前4後4兩排)或8枚空地導彈(同空艦導彈配置)或16枚低阻航彈。左右副彈倉可以各配置4枚中遠程空空導彈或反輻射導彈,擁有一定的空戰能力,內置光電雷達及電子戰裝置,打造出一體化的多功能戰鬥轟炸機。考慮到4台WS-10A的強大動力,按同類型戰機相比較,這種戰鬥轟炸機空重約40多噸,起飛重量超過100多噸,航程保守保達8000公裏,作戰半徑可達3500公裏(采用WS15保守估計可達4000),這個作戰半徑相當於它如果在沿海近岸起飛,可以直接飛到關島上空扔炸彈,載彈量近20噸,完全可以對第一島鏈及南海所有敵軍進行攻擊,並可讓航母退守中國邊境4000公裏之外,這個距離航母是不可能發動攻擊的。第一島鏈上所有圍堵中國的軍事設施都會變得不再安全,所有參與威脅中國的艦艇也都不再安全。這種飛機即便隻有40架,也可在第一個波次進攻中消滅第一島鏈的所有海軍主力或地麵主要軍事設施。第一島鏈對中國不再是危險,而是隨手就可收拾的嘍羅。依賴其強大的隱身及超遠的作戰半徑,突破第一島鏈並實施遠程攻擊變得輕而易舉,甚至可以攻擊第二島鏈。當然,如果配合二炮及其它武器,會達到更好的理想效果。
象B1-B這種超音速戰鬥轟炸機,由於采用了可變後掠機翼以適應不同速度下的飛行,其實更多的是有利於改善降落性能,使降落時速度低一些,降落時就會安全一些。但是付出的代價跟F-14、圖-160也一樣,本人認為我們不需盲目跟進。
也有人會想,中國需要更大的轟炸機,象B2或圖-160那樣的洲際轟炸機,林揚從不介意中國擁有更大的轟炸機,因為這也是所有軍迷期待的,但是這種轟炸機且不說造價,而且在實施起來會有更多的困難,短期內不可能成功的,而發展這種中程戰鬥轟炸機不僅目前急需,而且可以減少未來洲際轟炸機研製的風險,實際上通過空中加油(如果有象樣的加油機的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達到洲際轟炸機效果。另外,在中國核反擊手段中,又多了一條路徑。研發專門用於核武攻擊的武器,費效比最低,而走核常兼備的路子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事實上,戰鬥轟炸機比單純轟炸機更有生命力,特別是它的自衛反擊能力,更能擔任出核反擊任務。實際上大家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毛子的圖-160與槍騎兵在外觀上很相似,因此大白天鵝在西方也被稱之為紅色槍騎兵,不過,圖-160體積更大,載彈量及航程比槍騎兵更強,是毛子唯一不需要空中加油就可以打擊美國的飛機,但隱身能力不及B1-B。
話題回到最初,所謂的真正的戰鬥轟炸機,就必須兼備戰鬥機及轟炸機的特點,而且是四代戰機的特點。
它采用4台WS-10A(未來采用4台WS-15)的發動機,整體翼身融合技術,上麵排氣並采取紅外抑製技術,合向、全方位、全頻段隱身(早期在要求上可以低一些),不強調機動能力,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但不強調要求超音速巡航能力,起飛重量超過100噸,航程超過8000公裏,載彈量不低於20噸(全部武器內置),具有空中受油能力,大功率AESA多功能雷達(T/R組件不少於3000個),先進的通信、導航、識別係統,EODAS綜合光電雷達,360度綜合的傳感器係統,強大的綜合核心處理機及兩套操作係統(與蘇-34同),多功能整體液晶顯示界麵係統,全自動飛控係統,並列雙座兩人操作(因為飛控係統的先進),具有綜合電子戰係統,一個主彈倉(功能已說過)及兩個側彈倉(或稱副彈倉,功能已如上述),內置航炮(與F-22同),同時具備戰鬥機及轟炸機的功能。這樣的飛機每架造價控製在4億美元以下,配備數量不低於60架,加上研發費用也不會給中國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即便是60架,戰鬥力也遠超過300架T50的作戰能力,應該說還有很多T50無法達到的功能。
關於超音速方麵,有很多人認為在如今的防空體係下,追求高超音速已沒有任何意義,具有高超音速的飛機仍無法脫離導彈的威脅,畢竟導彈比飛機還是快的多,特別是新一代用於衝壓發動機作為動力的空空導彈,而且戰機在超音速時紅外特征明顯,即使是F-22在超音速時,其紅外特征也會使其隱身性能大打折扣,當然,如果在加力情況下,其紅外特與一般三代機不相上下,F119進氣涵道大,進入冷卻的空氣流明顯大於普通三代機發動機,因此在尾部極大的對高溫尾流進行混合,從而達到降低尾部射流的溫度,從而在整體紅外特上降低影響。而如果采用加力,其紅外抑製無法保證在發動機加力下實現紅外隱身,因此在高調要求隱身的B2及X47B飛機身上,都采用了無加力渦扇發動機,因此它們本來也無法實現超音速飛行,由於采用無加力渦扇發動機,整個發動機省去了加力燃燒室部分,發動機整個重量下降了許多,不加力推重比也因此提高,整個發動機長度相比也短了許多,因此也很容易內置於機身之中,而且,無加力更省油,特別是X47B的無加力渦扇發動機,由於配備了數字化燃油控製係統,使其更省油,加之X47B內油超大,可達十幾噸,因此使得小小的X47B竟達到近5000公裏的航程,當然,無人也是其原因之一。而B2,雖節油性能不及X47B,隱身也不及X47B,但是載彈量和航程是X47B所不能所的,而且它還采取了尾跡消除裝置。
從B2及X47B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隱身被放到了前位,超音速及機動方麵統統被放到了後麵,事實上,飛機這方麵確實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B2及X47B去掉了加力燃燒室使得發動機推力上無法滿足超音速,空戰性能受到影響。但是應該看到,由於發動機加力會急劇增加油耗,不利於航程,同時由於發動機加力會產生更多的熱量,完全超過了紅外抑製的能力,就好象F-22一樣,不加力時紅外隱身效果不錯,但在加力時也談不上紅外隱身了,因此作為B2及X47B為追求隱身而省去了加力燃燒室應該說是合適的,或者說做為轟炸機的目的是合適的,但是如果是戰鬥機的話,沒有加力就意味著在空戰中會處於極為被動的局麵,更無法及時脫離危險區域,因此我們的戰鬥轟炸機也應該縮合利弊,慎重考慮而為之。在考慮一定的隱身條件下,加力仍是有必要。因為它不是單純的轟炸機,而是戰鬥轟炸機。即便是在今天,超音速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舉個例子,同樣是毛子的圖-22M3和我們的轟六,假使進入敵方勢力範圍進行攻擊後,逆火可能成功逃脫而我們的轟六就不行,因為你的戰機升空並到達作戰區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而且即便是發身空空導彈,也必須得靠的更近一點才能發射導彈,否則的話,等導彈追上戰機時,導彈射程已耗盡了。這就好比你在路上超車時,超一個三輪車很容易,但是超一個高速行駛的轎車就得花很長時間,跑更長的路。原理相同,如果你要對付一架高速的戰機,導彈射程要更遠一些,或者說距離要更近一些,否則的話,很可能讓其脫離導彈射程。當然,如果敵方用戰機在未進入敵方勢力範圍之前進行攔截的話,那麽這方麵的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
發展我們自己的戰鬥轟炸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我們隻有一味退守的局麵,使得我們在處理相關事務時更顯得有信心,而且它的價格也不算太貴,在成功借鑒大量現成的技術上基礎上,我們不需要象美國佬研發B2那樣投入龐大的研發費用,量產的成本也不會太高的。更重要的是,它會使我們改變包圍且處於挨打的局麵。當外部勢力介入時,我們的戰鬥轟炸機可以讓敵人更加擔心自身的安危,強大的隱身及空戰能力也可以使得我們的遠程攻擊能力不過份依賴本土的防禦能力,第一島鏈圍堵形同虛設。我們的軍艦可以在更遠的大洋中遊弋,戰略核潛艇可以更安全的出入各大洋之中,從整體局麵上改變我們的被動局麵。因此,當務之急,打造出一款適合中國版的隱身戰鬥轟炸機,刻不容緩。
------ 林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