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漢和防務:中國戰機研發遠比印度“學藝精”

(2012-05-06 12:31:12) 下一個

    印度將花費200億美元進口126架新型戰鬥機。印度還將在2014年完成組裝140架蘇-30M
  
    KI的計劃,目前接近90%的組件已經國產化。同年,印俄研製中的FGFA第五代雙座隱形戰鬥機根據計劃應該投入試飛。美國還在向印度推銷第五代戰鬥機F-35。
  
    與此同時,花費25年之久,投入了超過10億美元研製經費的印度國產戰鬥機“光輝”,迄今為止隻得到兩個中隊的訂貨,研製周期長達20年的國產發動機還在莫斯科進行空中測試。
  
    但基於國家的經營戰略而言,沒有必要花費巨額資金、浪費資源後,再實施126架第四代戰鬥機的計劃。印度的軍購政策並非合理。
  
    要說明這一問題,還是需要回歸曆史,與中國進行一番比較,由此看出兩國國家戰略發展的差異。
  
    表麵上看,印度與中國的航空工業,起步時間基本相同,中國略早6、7年。1962年左右,中印幾乎同時獲得了授權許可,生產米格-21戰鬥機。隨後,印度自己許可生產了諸多的東西方戰鬥機,包括“美洲虎”、米格-29、蘇-30M
  
    KI等。而且印度得到的蘇-30M KI技術轉移包括相當複雜的矢量推進發動機以及先進雷達等。中國得到的隻是蘇-27SK的基本型。
  
    再比較兩國曆史上軍購政策的外部環境
  
    一、印度的優勢:印度幾乎被國際社會“寵”壞了!外部環境相當優越,要什麽、有什麽。正因如此,也反而造成了印度空軍進口戰鬥機的巨大浪費現象。2001年本刊記者第一次訪問印度,被印度空軍複雜的機種驚呆了。僅僅戰術攻擊機就進口了兩種,“美洲虎”、米格-27。此外,還有更為高級的幻影-2000H戰鬥轟炸機。即使是美、蘇空軍,也不同時裝備如此眾多的戰術攻擊機。眾多的進口戰機配置,為維修、改良製造了相當多的障礙。
  
    相比之下,是中國空軍門可羅雀的國際合作環境。中國走上的是自己研發的道路。與印度空軍相同,同樣是從組裝米格-21開始,但是本刊記者所看到的中印生產的米格-2
  
    1,質量大不相同,印度航空製造業的粗糙工藝,印象驚人,甚至比蘇聯還要粗糙。過去30年來,印度空軍摔掉了1000架飛機,從某種意義上說,印度空軍一直在進行“戰爭”!為何如此,根本原因是組裝戰鬥機質量低、維修素質低。
  
    關鍵在於,中國人牢牢吃透一種機型,從米格-21到蘇-27,紮紮實實。殲-12、殲-8,直到“21世紀版的米格-21”———JF-17,縮小、放大版應有盡有,拿米格-21來學手藝是相當正確的。
  
    印度迄今為止,已經得到許可生產了眾多的軍用飛機,沒有一樣真正消化。更不用說創新。
  
    二、中國的優勢:為何中國戰鬥機的工藝、質量好過印度?就曆史而言,首先是工業化的時間不同。印度沒有洋務運動、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曆史。經驗是永遠無法替代的。人的做事素質也不同。社會主義工業化,在體製上的確比印度式初級資本主義更有效能得多。
  
    印度還沒有吸取組裝米格-21時代的教訓。從大的國際戰略環境而言,未來10年,印度與第三國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現有戰鬥機的數量、質量是基本能夠滿足國防需要的。
  
    既然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研發自己的“光輝”,為何不繼續批量生產?進一步壯大國產戰鬥機工業?這方麵中國做得相當好,靠扶持,也要讓國產項目優先,哪怕技術性能略微落後,例如殲轟-7A計劃。
  
    從126架戰鬥機的進口可以看出,印度空軍的資源浪費情況,30年不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