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首顆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交付海洋局使用

(2012-03-03 16:32:54) 下一個

中新網北京3月2日電 題:蔣興偉:中國“海洋二號”衛星應用前景廣闊

作者 邱學雷 郝哲

“這是近30年來中國海洋衛星發展曆史的又一裏程碑!”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3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海洋二號”衛星交付儀式上,國家海洋局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蔣興偉這樣評價道。

他認為,“海洋二號”衛星在軌運行之後應用前景廣闊:可獲取全球海麵風場、浪場、海洋動力場、大洋環流和海表溫度場等多種重要海洋動力參數;

可直接服務於國家海洋局等用戶的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調查與資源開發、海洋汙染監測與環境保護、維護海洋權益及海洋科學研究及應用研究;可為空間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研究等方麵提供重要支撐。

海洋環境監測的“千裏眼”

“海洋二號”衛星作為中國自行研製的首顆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可全天時、全天候獲取海上風、浪、流、潮汐和海溫等海洋水文氣象信息,將為中國的海洋觀測開辟一個嶄新的領域。

“‘海洋二號’衛星將大幅提升海洋環境預報的準確度和時效性。”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海洋二號”衛星地麵應用係統總設計師蔣興偉表示,“與‘海洋一號’利用紅外、可見光等進行光學探測不同,‘海洋二號’主要利用主、被動微波遙感器進行微波探測,海洋一號衛星獲得海洋水色信息,而‘海洋二號’衛星獲得的是海洋動力環境信息。”

從技術上來說,“海洋二號”衛星的測高定軌精度優於3厘米,是中國首次在衛星上實現厘米級高精度定軌,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極大地提升了中國海洋監測與科學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同時也標誌著中國海洋衛星向係列化及業務化邁出了一大步。且是目前不多的在軌裝有微波散射計的遙感衛星,因此,“海洋二號”衛星的交付運行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作為中國首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海洋二號”衛星集多種主、被動微波遙感載荷於一體,每天可觀測全球近90%區域的海麵風場,觀測數據將有效補充國際上同類微波遙感衛星數據的不足。

為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駕護航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它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大陸沿海11個省市、自治區的麵積占全國總麵積的13.6%,人口占全國的41%,集中了60%以上的社會財富,海洋在中國社會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海岸帶的承載力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目前為止,中國的40多個近海漁場,由於過度捕撈衰竭現象十分嚴重。利用海洋衛星提供的環境資料,可以對漁場資源潛力做出科學估算,進行大洋漁場的環境監測,判別大洋漁場的分布和季節性變化,為製定漁業政策提供依據。

同時可以利用海洋衛星合理地選擇養殖區,擴大可養麵積的利用率和指導海洋養殖的合理布局,提高養殖的產量和防災能力。

如何通過海洋衛星獲得大洋漁場信息,蔣興偉介紹說,“主要通過‘海洋一號’衛星監測的葉綠素,‘海洋一號’和‘海洋二號’衛星監測的海洋溫度,以及‘海洋二號’衛星監測的海麵高度。

這三類要素對於海洋漁場的確定是十分重要的。魚的習性和活動與溫度是密切相關的,比如金槍魚,在水溫27~28度是適宜的;除溫度外,還需要有充足的餌料,即葉綠素,它決定著海洋初級生產力;同時還要有海麵高度所計算出的流場。這些要素疊加在一起共同判斷出海洋漁場的環境信息。”

對於兩次參加南極科考的蔣興偉來說,穿越西風帶的經曆讓他終生難忘,“這個區域常年盛行西風,在這個西風帶上,氣旋一個接著一個,以往主要依靠衛星雲圖提供相關信息,一定程度上,科考船穿越西風帶多數情況下要靠運氣了,但現在有了“海洋二號”衛星,可以進行海麵風場和浪場的實時、準確的監測,為科考船提供選擇航線的餘地大了許多。”

讓應急監測更加得心應手

中國地處太平洋西岸,風暴潮、巨浪等海洋災害十分嚴重。平常年份造成的經濟損失為數十億元,嚴重年份高達上百億元。在災害情況正常的2003年,全國因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仍達到80.5億元,死亡、失蹤人數128人,受災人口達2000多萬人之多。

如果利用“海洋二號”衛星,可以經濟、方便地對大麵積海域實現實時、同步、連續的風和浪的監測,提高海洋環境與災害監測的預報和預警能力。

譬如風暴潮,它是發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種常見、嚴重自然災害,這種災害主要由大風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使局部地區猛烈增水,釀成重大災害。中國東南沿海是風暴潮的重災區和多發區。

風暴潮所導致的漫灘、侵淹,少則幾公裏,多則二三十公裏,甚至達70公裏,使沿海設施和百姓的生命財產受到極大的損害。

“‘海洋二號’衛星將有利於提高對台風風場和路徑監測的準確性,這對於風暴潮的預報十分重要。雖然靠氣象衛星雲圖可以得到有關台風的重要信息,但不能得到台風引起的海麵風場和波浪變化的準確信息,而通過‘海洋二號’衛星上的微波散射計和雷達高度計恰恰可以解決這一難題,這對於台風引起的風暴潮和海浪災害監測和預報水平會有大幅的提高。”

蔣興偉說,“風暴潮的衝擊力,對於沿岸船隻,工業、民用設施等破壞力是十分巨大的。利用‘海洋二號’衛星提供的海麵風場和波高遙感監測數據,進而提高對風暴潮預報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