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韓:071塢登不夠好 中國要發展更先進大型兩棲艦

(2012-02-29 19:42:42) 下一個

韓國軍事網站《高麗海軍論壇》2012年2月27日發表文章稱,僅就兩棲戰艦的原始定義,即進行兩棲作戰的艦艇而言,現階段中國對兩棲艦艇的需求並不大。原因很簡單,目前唯一可能動用兩棲艦艇參加大型軍事行動的是對台軍事行動。但隨著台海局勢的日趨緩和,兩棲艦艇對中國而言似乎意義有限。不過作為新時代僅次於航母的大型水麵艦艇,綜合化程度很高的大型兩棲艦艇有能力支撐綜合化的遠洋作戰,不僅是本國有能力在距國土較遠的區域內發起軍事進攻,更有能力保證這種軍事存在能夠長久而有力的保持下去。這種軍事力量的長久保持,正是現階段中國為保證其海外運輸線安全而迫切需要的。而大型兩棲艦艇恰恰是實現則以能力的重要手段。

韓媒稱,新中國建立之初,受製於極為有限的整體海軍實力,其兩棲作戰兵力極為薄弱,建國初期針對台灣周邊島嶼進行的兩棲作戰,均依仗在解放戰爭中接收的數量有限的國民黨兩棲艦艇。而這些艦艇均來自於更早的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剩餘物資,無論具體性能還是應用水平均相當有限。但長期以來,中國海軍的主要作戰任務僅是近海防禦,因此對於兩棲作戰的需求並不大。這就造成了中國在兩棲作戰領域內,理念與裝備的全麵落後,與同期的美俄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而隨著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逐漸增強,以及南海問題的逐漸凸顯,中國開始著力發展自身的兩棲作戰能力,盡管在這一時期,中國自行建造了一定數量的兩棲艦艇,但仍未脫離坦克登陸艦的窠臼。但這一切,都隨著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首艦在2006年的下水而發生的本質改變。由此,也開啟了中國對大型兩棲艦的發展。

盡管與航母相比,兩棲艦艇總是給人一種臨時艦艇的感覺,認為其既然是一種難以參加大型海戰的艦艇,就難以被認為是完整意義上的戰艦。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航母相對於戰列艦的意義在於,其將海戰形式由傳統的視距內炮戰,拓展為超視距海空一體戰。而盡管兩棲艦並不存在取代航母的趨勢,但其卻將航母開啟的海空一體戰進一步拓展到了陸地的沿海區域。而隨著兩棲艦艇體積與功能逐漸的增加與完善,其逐漸具備了在遠離過去的地域,進行綜合化兩棲作戰的能力。盡管其主要活動區域仍集中在近海區域,但這並不妨礙其滿足中國在短期內的遠洋作戰需求。

韓媒稱,有別於美英等傳統海上國家在初步興起時的情景,盡管現階段的中國崛起,很大程度上也建立在其海洋利益的逐漸增加,但此時中國所要做的,並非如當初英美所做的,獲取殖民地與爭奪海上霸權,而是以局部強大的海軍,保證實時掌握其主要商船隊經過海域的海上優勢。眾所周知,較大型的商船隊,尤其是巨型油輪或集裝箱貨船是很少刻意在遠洋航行的。其主要航線均集中在距離海岸400海裏的範圍之內。此時,若要保證自身商船,不僅需要一支遠洋艦隊通常具備的傳統打擊力量,同時還要有能力隨時派出較大編製的作戰部隊登船或登岸,解救被海盜或敵國劫持的商船,或對個別島嶼進行立體打擊。盡管航母已經被證明有足夠能力完成以上任務,但與更加專業的大型兩棲艦相比,其任務成本過高,同時其過於複雜高昂的技術與成本,也不是現階段的中國所能大量裝備的。因此,無論立足於現實需要,還是作戰成本,大型兩棲艦均符合現階段中國的遠洋作戰需求。

目前,中國海軍麵臨的最現實的兩棲登陸需求是“南海登陸”與“海外登陸”。這兩者不僅決定了中國能夠捍衛國家主權與海外利益,同時也被視作中國能否成功由近海(黃水)國家,成功向遠洋(藍水)國家轉型的重要標準。

韓媒稱,所謂“南海登陸”就是中國在其南海島嶼上進行登陸。受到東南亞沿南海國家對中國在該地區主權的持續侵犯,中國在南海島嶼上的登陸將遠不是僅僅將軍隊運上島嶼那麽簡單。此時,中國不僅要保證向較大島嶼上運輸一定數量的作戰人員與技術裝備,同時要保證駐島部隊與裝備獲得足夠的給養與技術補充,使其在不能自身產生給養的情況下,具備較長時間的作戰能力。著眼與中國的這種登陸行動是為對抗東南亞國家而進行的。這種登陸行動盡管極大有別於諾曼底登陸那種進攻型登陸,但在其進行過程中,將必然受到周邊各國的阻撓,甚至是有限攻擊。此時,作為艦隊中心的大型兩棲艦能否保證在完成首要的登陸任務的前提下,指揮艦隊中的其他艦艇,對來襲力量進行有效打擊,將成為決定整次行動成敗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檢驗中國能否熟練掌握大型兩棲艦的重要標準。

所謂“海外登陸”,就是中國在距離本土較遠的海外進行的登陸。因中國海外利益的逐漸增加,即使中國海軍達到類似美國的全球海軍的程度,僅依靠艦隊的遠洋護航對本國商船進行護航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中國海軍在亞丁灣反海盜護航的過程中,就已經體會到了缺乏海外基地對整個行動的掣肘。因此,也就傳出了塞舌爾希望中國在其領土上建設海軍基地的傳聞。盡管中國官方已經對該傳聞予以了否認,但中國對海外基地的強烈需求卻是現實存在的。而所謂的“海外登陸”,並非是向侵略者一樣去侵占一個海外區域,而是保證在軍事行動中,在一個原理本土的海外地點迅速建立立足點,在保證其長期有效運行的同時,還要保證這一立足點對周邊海區的影響力輻射。此時就要求大型兩棲艦不僅要有能力建立這一立足點,甚至要求其作為主力艦艇成為這一立足點印象裏的組成部分。這不僅是對一國海軍力量長期進行海外部署能力的考驗,同時,更是對大型兩棲艦應用能力的檢驗。

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海軍可用於遠洋作戰的海軍規模無疑要小於美軍,正因為為如此,麵對龐大的海外保障需求,中國非常需要建立類似美軍的高效而綜合化的海上力量。目前,在較大的作戰行動中,美軍仍主要依仗航母來實現兵種艦的協同,從而獲得高效綜合的海上力量。相比美國,艦隊規模有限短期內難以有效裝備航母,在還海上兵種協同方麵缺乏經驗的中國,非常需要一型大型水麵艦艇幫助其實現兵種的海上協同。而大型兩棲艦無疑是最佳選擇。

以目前因獲俄羅斯采購而風頭正勁的法製“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為例,其除具備強大的兩棲登陸與運輸能力,其可在聯合軍事行動中進行的準備與指揮能力,也是其亮點之一。該型戰艦上設有一個“艦隊級別指揮所”,使其可以在最接近戰區的區域(距離戰區約14海裏)建立一個參謀部,為其配備一次作戰行動所必須的全部現代化裝備。

法國為使“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獲得此類能力,采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為其配備指揮係統時,采用了與排水量是其兩倍的“戴高樂”號航母同樣的標準。這套係統不僅可以進行高信息流量的實時聯絡,而且由於其通訊流量比擁有最優良裝備的美國軍艦還要高出4倍,因而在軍艦上可以舉行保密性強的電視會議。作戰區域的空中管製任務可以交給一艘現代化驅逐艦完成。

“西北風”級超強的指揮能力不僅體現在相關係統上,得益於在設計該艦的最初階段就融入了這一概念,其全艦的整體結構,均為這一需求做出了相應設計。在“西北風”號上,憑借一套可拆卸艙壁係統,為指揮所預留的空間大小是可以調整的。它最多可以容納300名人員及信息電子設備。由於采用了“即插即用”方式,指揮所連接上設備後即可使用。

韓媒稱,有鑒於此,盡管中國近年來已經大量建造了一係列性能出眾的驅護艦,但長期以來,仍未獲得穩定的海上指揮平台。現階段,中國海軍的作戰行動指揮,很大程度上仍以來陸上指揮。如果中國裝備類似“西北風”級這種,具備強大指揮能力的大型兩棲艦艇,其自身不僅能勝任對整個艦隊的指揮,同時,其裝備的艦載機,也將使艦隊內的兵種係統與海空一體戰初具規模,不僅滿足了中國在特定範圍內的作戰需要,同時也為中國組建航母大艦隊積累了寶貴經驗。

綜上所述,大型兩棲艦的到來對中國而言,絕不是單一艦種更新換代那麽簡單。其給中國海軍帶來影響,很可能是革命性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071型船塢登陸艦的到來,會在中國與國際上造成如此廣泛的影響。但參照目前已經列裝的國際同噸位兩棲艦,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借鑒國際經驗,發展更加先進的大型兩棲艦,將成中國接下來重要性不亞於航母的又一重要任務。(知遠/北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