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韓媒:殲-10B難以對抗日本F-15J和印度陣風

(2012-02-29 17:26:53) 下一個

韓國軍事網站《新羅空軍論壇》2012年2月29日發表文章對中國戰機的發展現狀與出口前景進行了解讀。文章認為,盡管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以“梟龍”為代表的外銷戰機與以殲-10、殲-11為代表的自用機型。但其綜合發展水平仍相對有限。與美俄完全成熟的空軍戰機體係尚存明顯差距。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類似“梟龍”這種外銷戰機將難以打開實質銷路,同時,在與國外戰機進行對抗時,中國的自用型戰機,或將難以發揮出期望中的戰力。

韓媒文章稱,與其他大國類似,中國是一個善於創造奇跡的國家。近些年,其在戰機領域內的突出成就,已經使越來越多的以前視中國為航空二流國家的人,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古老國度。以“梟龍”與殲-10為代表的國產戰機的突出性能與發展過程預示,中國已經有能力研發高端戰機,並對世界上新出現的尖端技術做出快速響應。但受製於中國航空工業在自建國至上世紀80年代的漫長緩慢發展,目前,中國整體的航空工業上存在諸多局限,具體到“梟龍”與殲-10戰機,其戰力或因技術與發展方麵的瓶頸而受到限製。

中國戰機尚未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韓媒文章稱,在探討中國戰機水平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戰機競賽。如果以現在綜合性的眼光重新審視當年的戰機就會發現,實際上俄製戰機除第一代戰機之外,在整體技術水平上,均不及美製戰機。而且在類似“贖罪日戰爭”的美俄戰機正麵對抗中,俄製戰機普遍居於下風,但卻沒有人認為,俄製戰機的整體水平遜於美國同行。如果仔細回顧俄製戰機的發展曆程不難發現,其在整個美蘇戰機競賽中,實際上一直處於追趕的地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第三代戰機。俄羅斯以米格-29、蘇-27為代表的第三代戰機,是在以F-15、F-16為代表的美製第三代戰機誕生之後10年出現的。如果算上美國海軍的F-14戰鬥機,這一差距將更加明顯。盡管如此,俄羅斯在追趕過程中取得與美製戰機在戰力與技術持平的根本手段,就是將個別先進技術與係統化設計相結合。

在第二代戰機的競爭中,俄羅斯借助機頭進氣與整流錐相結合布局或大推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研發了以米格-21與米格-25為代表的一批經典戰機,獲得了相比美製戰機更加優異的高空高速性能。同時,通過高效的係統化設計,使其在高空高速方麵的優勢又效彌補了其在航電、雷達與武備方麵的局限。這就解釋了,盡管通過1976年9月6日的維克多-別連科叛逃事件,西方已經了解到之前一直生活在神壇之上的米格-25戰鬥機在諸多關鍵性能上,並不及其廣泛裝備的F-4戰機,但對其高空高速性能的忌憚,卻至少持續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韓媒文章稱,目前中國相比美俄,恰恰類似於當年的俄羅斯,相比世界最高水平與潛在競爭對手,自身的技術水平在較長時期內,將存在較大差距。那麽今天的中國是否能借鑒當年的俄羅斯經驗,在追趕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將麵臨較之當麵的俄羅斯更大的挑戰與更漫長的發展過程。這也就決定了,中國現在以及之後較長一段時期內,難以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一方麵,當年俄羅斯與美國處於緊張的冷戰時期,對各種技術的消化與發展均較徹底與大膽。但目前,盡管中國麵臨的國際形勢也很複雜,但發展環境較之當年的俄羅斯,無疑是相對安定的。因此,其對戰機這種主要應用於大規模戰爭的裝備,缺乏足夠的現實需求與發展動力。這固然體現在對技術發展更加穩健與謹慎的態度上,使技術發展更加紮實。但問題在於,這無益於加快自身水平的增長與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麵,俄羅斯在冷戰時期的“追趕式增長”是有先決條件的,即個別技術的領先與優秀的係統工程,而這缺一不可。俄羅斯在發展第二代戰機的過程中,研發了推力最大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盡管發動機壽命不敢恭維),在發展第三代戰機的過程中,首次將翼身融合技術完美的應用在重型戰機之上,並與大推力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進行了良好的啟動布局整合。對中國而言,其不缺乏優秀的係統工程能力,但問題在於,中國目前尚難以在個別技術上,取得足以使整體性能獲得明顯提升的優勢。這就使得中國可能陷入,既想發展個別先進技術,但又想通過係統工程來彌補整體技術局限造成的在個別技術上的瓶頸的怪圈。因此,中國要想在技術差距短期內難以彌補的情況下,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無疑要付出較之當年的俄羅斯更多的努力。

“梟龍”戰機現階段尚難以打開實質銷路

韓媒文章稱,縱觀當今世界的多國聯合戰機研發項目,歐洲的“台風”戰機,美國為首的F-35戰機與中巴的“梟龍”戰機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而與前兩者的多災多難相比,“梟龍”戰機除在發展初期經曆一定波折之後,一直順風順水。盡管目前尚未獲得中國空軍采用,但該型戰機不僅獲得了巴基斯坦的高度評價,諸多國家也對其展現出了濃厚興趣。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很多人將“梟龍”戰機視作在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中,最暢銷的戰機。但盡管按照西方媒體的估計,在2012至2015的四年間,中國將出口以“梟龍”為主的112架戰機,從而成為這期間出口戰機數量最多的國家,但現實卻是,現階段“梟龍”尚難以打開實質銷路。

韓媒文章稱,“梟龍”戰機盡管是中巴聯合研發,但其在中國國內,並不存在市場。以殲-11與殲-10的高低檔搭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已經足以捍衛中國的天空。而比殲-10更輕的“梟龍”戰機顯然對中國空軍而言,意義相當有限。因此,“梟龍”戰機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巴基斯坦相對特殊的環境量身定做的。巴基斯坦空軍盡管在國際上名不見經傳,但其依仗美國的長期扶持與戰爭考驗,其整體素質強於宿敵印度。但因受製於美國製裁而難以獲得足夠數量的F-16戰機,其所能期望的,也隻有“梟龍”這種具備較高航電水平的二代半戰機。但對於目前盛傳的,除巴基斯坦之外的潛在用戶,即埃及、馬來西亞、蘇丹、津巴布韋等國而言,“梟龍”戰機實際上並不合適。

這些國家要麽是埃及與馬來西亞這種非傳統空軍國家,要麽是蘇丹與津巴布韋這種經濟與政局極大不穩的國家。這些國家空軍的整體技術水平是難以與巴基斯坦相比的。因此,“梟龍”戰機值得稱道的航電優勢,將限製其在這些國家快速形成戰鬥力。但如果依照現實的市場需要,對“梟龍”戰機進行航電係統縮水,那麽該型戰機僅有的技術優勢將喪失殆盡,此舉無異於自廢武功。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埃及為代表的一批第三世界國家,其一方麵經濟實力相對有限,另一方麵,其假想敵為類似以色列這種世界頭等空軍強國。因此,其軍機采購的最基本準則,就是以有限的軍費,采購足以與敵方抗衡的戰機。因此,盡管中國對“梟龍”戰機的技術定位,是替換原有的老舊第二代戰機,在投入相對有限的前提下,具備第三代戰機的部分性能。但其可能麵對的現實對手,卻極有可能是頂尖的三代,甚至是三代半戰機。而目前尚未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梟龍”戰機,顯然無法滿足這方麵的技術需要。

同時,應當注意的是,無論是巴基斯坦還是埃及、馬來西亞、蘇丹與津巴布韋,這些國家均非世界傳統的軍機需求市場,且其無疑也缺乏成長為此類市場的潛力。同時,其相對有限的經濟實力,是“梟龍”戰機在這些地區的銷售,一方麵很難獲得使中國戰機進軍國際尖端戰機市場的技術與經驗積累,同時,也很難使中國在本應利潤豐厚的軍機貿易中,賺到利潤與維持機型後續發展的必要經費,反過來又限製了戰機發展。因此,僅就目前“梟龍”戰機的技術水平而言,如果其不獲得大幅的技術升級,其將現階段將很難獲得實質性的戰機銷售業績。

殲-10在與國外同等級戰機對抗時或難以占據上風

韓媒文章稱,在中國存在這樣一種說法,之所以用“梟龍”來命名原來的“超-7”計劃,實際上是取了“小龍”的中文諧音。而相比“小龍”而言的“大龍”或“猛龍”則正是殲-10戰機。由此可見,殲-10戰機在中國人眼中,不僅代表著目前國產戰機的最高水平,同時,也是被寄予希望最多的戰機。近期,甚至出現,殲-10B戰機能輕鬆戰勝日本F-15J戰機的言論。盡管對作為殲-10係列最高型號的殲-10B而言,對抗F-15係列戰機早期型號的F-15J似乎並不困難,但卻遠非能到“輕鬆”的地步。事實上,著眼於多數技術限製,殲-10目前,尚不具備在與國外同級戰機的對抗中,占據上風的能力。

在印度決定將其天價訂單給予法國“陣風”戰機後,曾有人認為,該型戰機難以應對來自中國殲-10B戰機的挑戰。而在剛剛結束的新加坡航展上,美國展出了經過以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大規模技術升級的F-16V戰機,也有人認為,該型戰機從升級理念上,實際與殲-10B戰機類似,因此兩者性能差距不大。但事實並非如此。

韓媒文章稱,盡管目前,尚無證據顯示,“陣風”戰機已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但可以證實的是,現階段法軍裝備的“陣風”戰機,均已裝備了RBE2型無源相控陣雷達。盡管其與有源相控陣雷達存在明顯的技術差距,但無疑由優於現階段已裝備部隊的殲-10早期型號的脈衝多普勒雷達。且早在去年6月份,法國就已提出了對“陣風”的全套升級計劃,其中就包括為其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而難能可貴的是,該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是在原有的RBE2型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技術上升級而來,在技術研發與裝備過程中,無疑存在諸多優勢。相比之下,盡管網上已經爆出了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B戰機,但中國產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與法國同類裝備性能孰優孰劣尚無定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其成熟度顯然無法與法國裝備相比,因為“殲-10B”本身就是一個未獲中國官方認可的編號,而其配套裝備研發,受製於自身技術基礎與技術跨度的限製,短時間內顯然難以與“一國挑一洲”的法國對抗。

如果說“陣風”戰機作為一種雙發中型戰機,與殲-10並不完全同型的話,美製F-16V無疑更有說服力。即使殲-10B戰機獲得了可靠的超視距空戰能力,但F-16V戰機所具備的戰力優勢同樣相當明顯。因為,即使殲-10B戰機計劃獲得了圓滿成功,其也僅僅是中國生產的第一型具備可靠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戰機。而如果將首次獲得超視距空戰能力的F-14戰機算在內,美國在這一領域內的領先無疑相當明顯,而F-16V戰機可以視作美國第四代戰機研發受挫後,出現的最新階段性產品。盡管名義上僅僅是對F-16戰機的階段性升級,但在研發過程中無疑體現了美國在有源相控陣雷達與主動雷達中距空空導彈方麵的積累。這種技術沉澱,顯然是中國在短時間內難以企及的。如果再考慮殲-10係列戰機在動力方麵麵臨的瓶頸,其整體技術相比F-16V的差距無疑將更加明顯。

韓媒文章稱,如果將“梟龍”與殲-10戰機放在中國戰機的整體發展曆程中來分析就不難看出,這兩種戰機盡管在性能上存在一定局限,但其卻是中國戰機穩健發展的階段性成果。得益於此,中國戰機具備了相對紮實的技術基礎。結合中國之前掌握的戰機核心技術,中國戰機是完全有能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克服瓶頸,在整體技術水平上,達到與國際先進戰機類似的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